那些年,我在东北采蘑菇

来源 :美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收到妈妈寄来的包裹是东北老家大山里生长的蘑菇。妈妈知道我爱吃,特意晒干了寄来。打开包裹,蘑菇那熟悉的模样呈现在眼前,是那么的亲切,让我想起了小时候。那特有的阵阵香气,也将我的思绪带回到遥远的小山村。
  1
  我的家座落在黑龙江边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依山傍水,夏季里满眼的葱绿,山间云雾缭绕,很适合蘑菇的生长。每年五六月份时,几场春雨和着几声春雷过后,家门口的小麦地和大豆地里,就会争相长出蘑菇来,我们管它叫雷蘑。因为这种蘑菇经常是在雷雨过后才拱出地面,雪白的菌盖一般不打开,紧紧包住粗壮的菌秆。村里三五个大小不一的小伙伴聚在一起,挎上柳条筐,一会儿功夫就能采一小筐。 用清水洗净掰成块儿,在开水里焯一下,葱花炝锅倒入焯好的雷蘑大火快炒,出锅时撒上一把刚从地里割的春韭菜,那叫一个鲜。也许是春天没有青菜的缘故,吃起来特别香。嚼着肥厚的蘑菇块儿,找到了吃肉的感觉。随着雷蘑的出现,也拉开了这一年采蘑菇的大幕。之后,杨树蘑、松树蘑、榛蘑陆续登场。
  杨树蘑顾名思义就是长在杨树林里的蘑菇,浅褐色的菌盖上附着小磷片。菌秆很短,像趴在地上。大人们不屑采这种蘑菇,因为家附近的杨树林里到处都是,也就不稀罕了。只有我们这些小孩子乐此不疲,只为餐桌上多一盘杨蘑炒辣椒。现在才知道杨蘑是一种能抗癌的特色食材。
  要说特别还是松蘑,它的菌盖呈半球形,红褐色的菌盖,金黄色的菌秆,菌盖里不是条形的纹理,而是呈海绵状,又有点像蜂巢。它只长在松林里,从厚厚的松针下冒出来。它肉质肥厚不易晒干,多是开水烫过后腌起来。吃的时候用清水泡去盐味儿。用它炖大块的五花肉味道鲜美极了,最是解馋。这吸满了汤汁的“海绵”有肉香有松树的清香,一口咬下去,汤汁四溢、鲜嫩爽滑、口齿留香,那叫一个过瘾。据说松蘑具有很好的抗核辐射的作用。
  松林里还有一种蘑菇,天冷的时候才有,只有硬币那么大,金黄色,大人们管它叫黄金蘑。这种蘑菇采的时候最费功夫,因为太小要蹲在地上采。年轻人没时间,孩子们没耐性,多是些村里闲来无事的老年人,拿着小板凳坐在树林里采,半天采不满个筐底。因为小多用它来烧汤,焯过后基本不放什么佐料,烧的汤非常鲜美。小蘑菇吃在嘴里又软又滑,浅黄色的汤汁都能让人喝个水饱。
  还有椴树蘑,这种蘑菇比较少见,我也是雨后无意中看到的。在一个砍伐后烂掉的树墩上长满扇形的蘑菇,层层叠叠,浅黄色,十分清秀煞是好看。我当时出于好奇,采回家问妈妈才知道是椴树蘑。中午家里也就多了一盘椴蘑炒肉。椴蘑比较有嚼劲,像肉的感觉。此后每逢下过雨,我都会去那树墩看看,总能采回几大朵给家里添一盘美味。
  还有一种猴头菇,因形状像猴子头而得名。多生长在枯死的树杈上或柞树上。一般为对生,意思就是这棵树上有,在它不远处对面的树上仔细找找还会有,是非常珍贵的野生食用菌。鲜的时候是白色毛茸茸的,晒干后是黄色,和肉一起炖很有嚼劲。猴头菇不好采,大人们在山里仰着头找上一天也找不到几个。
  2
  接下来,要隆重介绍的是蘑菇中的贵族榛蘑。它一般生长在有榛柴树的地方。据说,这种蘑菇目前还无法人工培育。常说的东北的小鸡炖蘑菇,就指的是它了。每年的八、九月份是东北的盛夏,也是采摘榛蘑的好时候。要采摘大量的榛蘑就要进到山里。进山容易迷路,一般都是几个人结伴去,还要全副武装,穿上长裤、长袖和高腰的农田鞋,还要把裤脚掖到鞋筒里,防止山上的虫子、蚂蚁钻进裤腿里。头上包上头巾,山里蚊子多,不包住头巾根本没法采蘑菇。挎上小筐,背起大筐,可以出发了。进山要经过一大片开阔的水草地,看着平坦却极其难走。水草里的草墩有的还是蚂蚁的窝,要是不小心踩上去,感觉脚下软软的,低头看去满眼慌乱的蚂蚁在脚边奔跑,还夹杂些大米粒样的东西,不知是卵还是食物。总之让我有种头皮发麻的感觉,不由惊叫着跑到水多的地方使劲跺脚,冲掉蚂蚁才行。所以,还没上山鞋袜却已经湿透,是常有的事。
  山上没有路,因为少有人来,满眼的绿色植被层层叠叠。藤蔓攀着大树,把树林里遮得密不透风。即使是晴天,这里的光线也不好,所以采蘑菇的人都使劲弯着腰,在枯枝朽木下寻找。榛蘑一般都是成片的生长,发现几个就会把你引入一片。榛蘑呈伞形,土黄色菌盖的中间有些深褐色的小鳞片,像雀斑。扇形的纹理 ,菌肉白色,菌秆细长。当看到成片长势喜人的榛蘑时,有种发现宝藏的感觉。仔细地一朵朵采下,鲜嫩得都能听见蘑菇折断的声音。择净上面的枯叶,轻轻放进小筐里。我最喜欢层层叠叠挤在一起的榛蘑,很壮观也很喜气,像热闹的一大家子。我很享受采蘑菇的过程,小筐满了就倒进大筐。把大筐放在高树下,有时会在上绑一块醒目的头巾,因为树林又深又密,经常会找不到筐。这一片采完了,就再继续找下一片。
  八、九月份的山里可采的东西太多了。有雨后枯树上发出的鲜木耳,看见了也采回去;榛树下的蘑菇采完了,一抬头,看见榛树上的榛子也熟了,就撸上几把;山葡萄熟了,紫红色的、小小的,采几串尝尝,酸得直咧嘴;五味子,好东西,摘几串回去给老爸泡酒;漂亮的山花也来几朵……所以,我们这些孩子筐里的东西,经常让大人们苦笑不得,問我们上山到底是来采什么的,怎么什么都有。上山很累,但我们乐此不疲,渴了就喝山上淌下来的清水。妈妈常说,这是泡百草之根的水,喝了对身体好,所以每次我都喝到撑。
  3
  由于不让打猎了,山里的动物也多了,也不很怕人。有时能看到梅花鹿在小河边喝水,我们还蹦跳着向它招手。可并不是每样动物都是惊喜,惊吓也很多。记得有次和大人们去采蘑菇,光顾着低头采蘑菇,一抬头,一个巨大的马蜂窝就在眼前。应该是多年的野生马窝,有小孩澡盆那么大,像个大葫芦,表面疙疙瘩瘩,很是恐怖。它坠在一棵手臂粗的树枝上,把树枝都压弯了。吓得我使劲捂住嘴,生怕自己叫出声来惊动了马蜂,然后轻手轻脚地绕开。有经验的大人们会遮住头脸,拾来干树枝,上面压上鲜树枝,在蜂窝下点燃。浓浓的烟会把马蜂熏走,然后把整个蜂窝摘下来带回家。里面的蜂蜜是很纯的野生蜂蜜,但我们小孩子不敢这样做,太危险了。   山里的马蜂恐怖,蛇也很吓人,虽然没有毒性。记得初三暑假和几个同学,去烟囱山(因为山很陡峭像座烟囱而得名)采蘑菇。在半山腰,一条蛇从草里窜到我的面前,同伴们吓得四散而逃。我来不及多想拾起一根树枝闭着眼睛,一顿噼里啪啦地乱抽。蛇不动了,我捡起来看了看有半米长,是黑色的,七寸处有点白,就把它缠在胳膊上向同伴炫耀。我还不依不饶地追着一个腼腆的男生吓唬他。我还记得,当初举着缠着蛇的胳膊追到山顶时,男生吓坏了,站在山边上瞪大眼睛冲我吼:“你再追我,我就跳下去!”那是一面很陡的悬崖,我想那个男生这辈子都不会忘记我了,真是惭愧,当时他一定是吓坏了。
  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听大人们说遇到熊才可怕呢。如果遇到,就要玩命地跑。据说被熊逮住,不死也得残废。熊会用长满倒刺的长舌头舔人的脸,能把脸舔平,听着就可怕。所以,遇到熊要顺风跑,顺风时熊的长眉毛长睫毛会挡住它的视线,影响他的速度,逃生几率大。可对于我们孩子来说,这不是最害怕的。在深山里采蘑菇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有时正在专心地低头找蘑菇,一抬头,一座大土坟,立着碑,地上散乱地倒着酒瓶,破旧的花圈倒在一边。我们会吓得嚎叫着往山下跑。有时候,筐跑丢了、鞋跑掉了,也不敢回去找。采个蘑菇有时真的像历险一样。
  即使什么动物也没有碰到,也不一定就万事大吉。山连着山,树枝高大茂密,在树林里分不清楚东西南北,迷路也是常有的事。在山里转来转去,就是走不出去,也让人心里发毛。如果能有幸遇上鲜族人,那就安心了。他们以前常年住在深山里靠打猎为生,现在不打猎了,就在山里种植人参和川贝母等一些药材维持生计。他们会把你请到家里,拿出好的吃食和自酿的烧酒热情地款待你。如果天晚了,会烧热火炕(山里湿冷)留你住一晚,第二天赶着马车把你送回家,不要任何报酬。
  4
  蘑菇采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澡,仔细看看身上有没有虫子。山上有一种虫子叫草爬子,学名叫蜱虫,会把头钻到肉里吸血。如果钻进肉里会很麻烦,这个时候不要用力拽,它的头和触手会断在肉里。要把火柴点着再吹灭,立刻用正红着的火柴梗烫它。它会快速地从皮肤上滚落,这样就安全了。
  剩下的就是择蘑菇了。蘑菇最好当天择干净,一家人围着蘑菇堆坐在一起择蘑菇,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每到这时,妈妈会早早宰杀一只自家养的土鸡,提前炖到锅里,刚择好的鲜蘑菇开水一焯放到滚烫的鸡汤里,油汪汪的鸡汤包围着蘑菇,蘑菇的香气钻进了肉里,不一会儿就香气四溢。开饭了,喝饱了鸡汤的蘑菇嫩滑醇香,软烂的鸡肉飘着蘑菇的香气,那味道怎一个“香”字了得。真是解饿又解馋,就这一个菜也能吃掉两碗米饭,一天的疲劳立刻烟消云散。
  等到第二天,太阳一出来,露水一下去,找一处开阔通风的地方,鋪上草席,把蘑菇均匀地撒在上面,蘑菇盖朝下,蘑菇秆朝上,这样干得快,最好一天晒干,这样晒出的蘑菇色泽和口感都是最好的,是过年寄给远方亲朋首选的礼物。
  三十年了,我以为这些孩童时的记忆都被现在的工作压力、生活琐事冲淡了。没想到再次收到蘑菇的瞬间,往事如潮水般涌来,那样的清晰,仿佛就在昨天。那偏僻的小山村、葱绿的大山、形形色色的蘑菇,原来你们一直在我记忆的最深处,从来都不曾忘记。感谢你小山村,你依偎在大山旁;感谢你大山,你孕育了蘑菇;感谢你蘑菇,你快乐了我的童年,丰富了我的——回忆!
其他文献
我虽是上海人,却爱吃面,尤其是汤面。  小时候家里经济困难,阿婆一天只烧一次菜,要等爸妈下班回来一道吃,中午要么是蛋炒饭、酱油炒饭,要么是汤面。汤面也就是普普通通的菜湯面,切了细细的青菜外加几滴黄黄的菜油,清汤寡水,没有什么味道,只好加味精吊吊鲜头。偶尔放了几根肉丝,面汤也会喝得一滴不剩。也许是吃了太多,现在菜汤面我是绝对不吃了。  小时侯还有一种面是我很期盼的,就是生日面,不仅自己的生日、家人的
期刊
一年又一年,增长的是岁月的年轮,不变的是家的味道,一桌团圆饭意味着家庭的团聚,重逢昨日的喜乐,祈福来年的平安;南京玄武湖假日酒店家宴+新年礼篮已正式开启售卖:精选食材,匠心搭配,口口传达着家的情谊,吃出家的味道…  预订专线:025-84270888  酒店地址:南京市玄武区龙蟠路199号  (地铁4号线岗子村站直达)南京玄武湖假日酒店  富国岛翡翠湾JW万豪度假酒店全新会议及活动空间  富国岛翡
期刊
人们该用哪种方式度过春夏秋冬?用旅行去收集唤醒记忆中某个冬日午后凛冽的空气、山问古寺中僧侣读的经书,还是用度假去收集一方庭院内鸽灰色的晚灯、江边薄荷色的树影和迎着晨露醒来的一点青苔?有时候与其说我们被中世纪的修道院、新宿的歌舞伎町、蒙特卡罗的夜所吸引,不如说更喜欢午后的甘菊茶,以及餐厅中咖啡、奶油与雪茄混合的某不知年代的气味。汪曾祺说,嗅觉和味觉很难打比方,他如果用到“清香”,一定是指食时坐在河边
期刊
如果秋天有味道,那一定就是桂花的香味。一场雨过后,当风里夹杂着丝丝桂花的香氣,那么秋天就已经来到了。生在金秋的花儿,颜色都是金黄色。桂花细小如米粒,层层叠叠点缀满一棵树,经常是未见桂花树先闻其香。桂花的香,不亚于梅的“暗香浮动”:也不亚于莲的“香气益清”,热烈,芬芳,吐露着浓烈的热情。经历了春和夏,赏尽人间百花,却在迟暮的秋,因为一簇簇娇嫩的桂花辗转回眸。人们为了留住这秋天的味道,将桂花香融入饮食
期刊
“谁洒下雪花,谁融化冰霜?  谁把天气搞坏,谁让天气转好?  谁在六月長出四瓣的幸运草?  谁把日光哥暗,谁把月亮点著?  是四只住在天上的小田鼠,  四只小田鼠,就像你和我。  春田鼠把阵雨拧开,  夏田鼠把花儿画好,  秋田鼠带来小麦和核桃,  冬田鼠有着一双小冰脚。  我们多幸运啊,一年有四季,不多也不少。”  ——选自《田鼠阿佛》
期刊
黄国武 1963年出生于广东惠来。198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同等学历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广东画院创作室副主任。作品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第五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银奖,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期刊
嘉州臊子面  面条是用优质面粉纯手工擀制而成。面粉与水的交融,搅拌揉搓成面团,五指间力度的把控,决定了一份面块入口的质感。将猪骨、鸡骨、牛骨、大蒜、背脂等原料,每天熬煮10小时左右。每一碗原汤,都散发着浓浓的骨香气。臊子主要原料为牛肉和豌杂,酱香浓郁、面条爽滑Q弹,“吸溜吸溜”几下再来一口汤,美妙的滋味在口腔萦绕。  鸡汤抄手  这道菜是四川红油抄手的改良版,在温柔的鮮肉抄手上,慷慨地加上熬得发白
期刊
江苏人非常喜欢食鮊鱼。但是重要的喜庆宴会又难觅鮊鱼的靓影。这是因为鮊鱼与白发音接近,认为喜庆宴会用鮊鱼不吉利。风俗的力量很强大,谁也破除不了这一迷信。鮊鱼鱼肉细腻,经腌制后其鱼肉似黄鱼肉,肉成蒜瓣,紧实合口。现在人们国际交流加强,也视白色为吉利色,人们拍摄婚纱照片,都是纯洁的白色。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应该移风易俗食鮊鱼。  几天前在扬州某餐馆用餐,有一道称为该店鮊鱼特色菜。一个不锈钢汽锅被服务员端上
期刊
自古以来,说起秋季,仿佛总是让人感到悲凉萧瑟的。战国时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汉有“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魏晋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唐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五代有“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宋有“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元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清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便是洒脱豪放如李白,也写下“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
期刊
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位于苏州市区的东北,是江苏省重要的淡水湖泊之。相传,八仙过海之前,先在阳澄湖逗留了数日,阳澄湖的父老乡亲对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汉钟离热情招待,八仙十分感动,  起商议,怎么报答,最后就决定,每人给阳澄湖留下  样水产,结果,真就“各显神通”,变出了八样水鲜,个个鲜美无比:螺蛳、鳗鲡、白鱼、黑鱼、鳊鱼、草鱼、青鱼、清水虾。这样来,阳澄湖不仅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