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有一言九鼎的魄力,
足以让人心悦诚服;
他有博爱宽宏的情怀,
足以让人为之动容。
操办一场世界华侨的盛会,
只为将华侨的爱国心凝聚;
会长五年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是因为他对这社团爱得深沉。
数十年服务之路赤子丹心,
对祖国、对侨胞一片真诚,
留给自己的是无愧于心,
留给他人的是感动和敬意。
年少时,怀悲天悯人情怀,存平和心境
张佑仲先生——一个在侨界耳熟能详的名字,他有精忠报国的心愿,有献身侨务的赤心。悲天悯人的情怀,贯穿了他赤诚而精彩的人生。
年少时候的他,与许多同龄人不同,无论是看电影还是阅读,都锺情于悲剧,当张佑仲先生从电影和书籍里看到战争时期人们的艰难、痛苦和生活的不易,总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那个时候,他心里时常想的是:“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努力赚钱,赚到钱之后,就去做好事。”儿时的念头成为了张佑仲先生一生的承诺和他远大的理想,沿着这样的思想轨迹,怀揣着远大的梦想,张佑仲先生一路前行。
上世纪六十年代,张佑仲先生带着报国的美好憧憬,回到祖国。广州,成为了他回国后的第一站,在这里,他度过了十多个春秋。一直以来,华侨都被贴上了爱国的标签,爱国是华侨身上最显著的标志。出生于爱国侨领之家的张佑仲先生对于祖国的感情更胜一筹,他始终与祖国站在一起,而在那个“红卫兵”组织蜂拥而至的岁月里,他对祖国的爱更多了一份平和、一份理智。那时,他是文化大革命工作队员,当许多人借着是组织上派来的人身份而对别人颐指气使的时候,他从不这样。他不愿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而伤害他人,从没有树敌。因此,尽管有着海外关系的身份,也依然安然度过了那段纷乱的时期。
那段时期,张佑仲先生一直在学校和侨联工作,被聘为市委联络员、文化宣传员。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张佑仲先生总是笑笑说:“是运气比较好吧!”其实,这一切,得益于他良好的人缘与平和的脾性。
来到香港后,几经千辛万苦,张佑仲先生创立了程里国际有限公司、环宇发展公司,成为最早一批来内地投资发展的实业家。事业的根基,成为了他奉献社会的保障,张佑仲先生开始一步步兑现年少时“赚了钱就去做好事”的承诺。而他在侨联工作的日子里织就的那张广阔的人脉网,更为他凝聚侨界爱国心,创造了更大的可能。
领头人,具一言九鼎威信,显卓著成效
张佑仲先生从青年开始,数十年来,一直都在发展事业的同时,默默地为侨界服务着,成为香港具有影响力的知名社团领袖。作为侨领,张佑仲先生曾受到多位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如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国家主席胡锦涛、印尼总统苏西洛等国家领导的多次接见,足以显示出他的社会影响力以及他在侨界的地位。
中国侨联上届主席林兆枢先生、当届主席林军先生对张佑仲先生尤为抬爱。在林兆枢先生担任中国侨联主席期间,曾有一次访问印尼的活动,在随行的七位中国侨联代表中,张佑仲先生是其中之一。那次,恰逢世界客属总会在印尼召开大会,张佑仲先生被林兆枢主席委任为中国侨联的代表,参加了那次盛会。如今,许多年过去了,每一年,每逢世界客属总会举办大型活动,都会给他发来请柬,邀请出席。
中国侨联新一届主席林军先生上任之时的那次印尼访问六人团中,张佑仲先生也是其中之一。2006年,在中国侨联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时任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先生为张佑仲先生颁发了奖状,感谢他二十多年来不辞辛苦地为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服务的贡献。
曾经,在一段时期内,香港个别侨界团体存在着争名、夺位的现象和问题,中国侨联无不担忧,香港侨领也开始思考着如何将侨界各社团凝聚起来,“尤其是香港回归后,中国侨联希望在侨界做一点工作,将大家团结起来,毕竟香港被英国统治的时间太长,思想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张佑仲先生回忆说。而印尼苏拉威西锡江(香港)联谊会正是在中国侨联的支持下成立的。于是,一直默默工作的中国侨联委员张佑仲先生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他潜在的能量也一次次地激发。
2007年,印尼苏拉威西锡江(香港)联谊会在张佑仲先生等华侨的组织下成立。张佑仲先生被推举为会长,在出任会长之前,他说了两句话:“第一,如选我做会长,你们一定要绝对的服从,对于我的决定,不可存有疑意。第二,选我做会长,一定要百分之百同意,如果有一人反对,我便不担任会长。”此言一出,看似独裁,实则颇具智慧与理性。因为,敏锐的他发现,无论是群众组织,还是企业,都必须有一个最终拍板、做出决策的核心人。而联谊会之前难以建立的症结所在正是分歧太多,思想无法统一。
张佑仲先生的条件获得认同,他正式走马上任。这是一个群众的团体,要让人信服,并不容易。每当会里出现难题,他总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智慧解决难题。每次会议,他均会征求大家的意见,让大家畅所欲言,他肯定大家为社团的那份真心,当讨论结束,心里已有数的张佑仲先生便会发挥他作为会长的决策权,最终决定一件事的正确走向。而会长的威严,在每一件事情的完美解决中得到提升。
每次,当社团人群中传出“现在让我们听听会长意见”声音的时候,整个会议室,会立刻停止激烈的辩论,顿时安静下来,倾听张会长的最终决策。张佑仲先生一言九鼎、说一不二的风格,被印尼苏拉威西锡江(香港)联谊会人员大为赞扬,因为威严中透着公正。而会员们也早已习惯张佑仲先生的管理风格,因为有效。
五年来,联谊会出版了多本会刊,记录着联谊会五年来成长历程。联谊会的规模人数虽不是香港侨界社团之最,但举办的活动却是最多,且各项活动举办得有声有色。会务繁荣,已经在香港侨界社团享有名气。联谊会获得了余国春、王钦贤、梁淦基、李碧葱等侨界领袖的大力支持,彼此间的友谊,在时间的沉淀中,坚固而不可替代。
一直以来,张佑仲先生以丰富的阅历,以对祖国的赤心,对华侨的了解,广博的人脉,超凡的智慧,一言九鼎的魄力,以及亲力亲为的投入,为印尼苏拉威西锡江(香港)联谊会,带来了希望火种,放射光芒。 会长五年,办一场华侨盛会,
书隆重一笔
五年来,印尼苏拉威西锡江(香港)联谊会在张佑仲会长领导和会员们的精心呵护,关怀备至之下,得以茁壮成长。在联谊会“出生”的那一年,张佑仲会长就将自己原本每月可收租两万多元的写字楼腾出,连续五年供会务使用而分文不取。为什么他会这般大公无私,因为他对这个社团爱得深沉,因为他在印尼苏拉威西岛出生成长。
在印尼,有一个名叫苏拉威西的岛屿,她是印尼四大岛屿之一,因为四周都是海,陆路不太方便,为此中国各级侨联访问印尼多选择椰加达、泗水等,鲜少踏足苏拉威西岛屿考察访问,因此这里与中国的联系并不多。其实,该岛是印尼海运枢纽。
五年的时间里,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苏拉威西省,张佑仲先生举办了许多活动,如他曾带领六十位社会名流前往印尼访问。几年下来,张佑仲先生欣喜地看到,一个被忽略的地方,一个被忽略的群体,被隆重地介绍,被反复提及,由陌生变为熟悉。
张佑仲先生介绍说:“这个岛资源丰富,上面居住着许多华人,他们大多是成功的企业家,但是他们对祖国的了解并不多。”他多次提议,要组织那里的第二代、第三代的华侨,多到祖国去看一看。“我们的侨界,我们的祖国,不仅需要老朋友,也需要新朋友。”张佑仲先生说。而他要做的,则是用一片丹心,一份赤诚,去凝聚爱国的力量,以及稳定香港的力量。
2012年,是印尼苏拉威西锡江(香港)联谊会成立五周年的喜庆年份,10月28日,一场盛大而隆重的“印尼苏拉威西锡江联谊会庆祝国庆63周年暨成立五周年庆典”将在香港拉开序幕,旨在“将乡亲拉近,在印尼华人和祖国之间系上纽带”。
这段时间,张佑仲先生一直在忙碌着,联系各方华人、侨领,为盛会做足准备。届时,印尼200多位华人、北京代表20余人,广州代表30多人、海南20余人,美国、加拿大等10人,以及香港代表,共七百多人将欢聚一堂,并将观赏联谊会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歌唱、舞蹈等节目。宴会之后,他们会周游香港,增加他们对香港的认识;还将组织开平之旅,感受这个华侨之乡古朴的民风、参观极具特色的开平碉楼;前往广州,走进中国的南大门,夜游珠江。让海外的第二代、第三代华人贴近祖国,感受变化。张佑仲先生的良苦用心,让人动容。这将是一场无与伦比的华人盛会,它已经获得了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支持,“当我将这件事对开平市侨办领导说起的时候,他们马上应允,支持在第二周将这个消息登上报纸,并表示会全力支持,而广东省侨联亦表示,‘如有要求,可尽管提出,定全力支持’。”张佑仲先生高兴地说。这场盛会是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促进大家的交流,加强了解和合作。
张佑仲先生说:“我希望做一个有较大影响力的活动,将基础打好,然后将会长之职交予下一届会长。”如果将印尼苏拉威西锡江(香港)联谊会比作一片土地,那张佑仲先生就是一棵参天大树,而大家已经可以在平静、祥和的树荫下享受清凉。
记得著名学者胡适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收获不必在我,而耕种应该是我们的责任。”在张佑仲先生的身上,也能清晰地感觉到这样的情怀。
今天,当我们在一个社团里感受着繁荣、稳定、幸福和亲切的时候,不能忘记张佑仲先生为社团四处奔走,忙碌的足迹,以及他们的热血、智慧、辛劳和无私。他的努力,在一个时期里,在海外第二代、第三代华人的心中,播下了爱国的种子,这些种子中有些已经在茁壮成长之中。
世事变迁,场景转换,每个人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色,而张佑仲会长的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个性风格必定会时常被人想起,被人颂扬。张佑仲先生对印尼苏拉威西锡江(香港)联谊会、对侨界、对家乡、对祖国的一片苦心用心,留给自己的是无愧于心,留给他人的是感动和敬意。(廖冬梅 何成保 汪建华)
张佑仲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
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常务董事
香港侨界社团联会常务董事
印尼苏拉威西锡江(香港)联谊会创会会长
广东侨联香港联谊会会长
广东省华侨招商会名誉会长
开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名誉主席
开平市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
广州侨联香港联谊会名誉会长
广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顾问
山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顾问
广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顾问
广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顾问
程里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足以让人心悦诚服;
他有博爱宽宏的情怀,
足以让人为之动容。
操办一场世界华侨的盛会,
只为将华侨的爱国心凝聚;
会长五年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是因为他对这社团爱得深沉。
数十年服务之路赤子丹心,
对祖国、对侨胞一片真诚,
留给自己的是无愧于心,
留给他人的是感动和敬意。
年少时,怀悲天悯人情怀,存平和心境
张佑仲先生——一个在侨界耳熟能详的名字,他有精忠报国的心愿,有献身侨务的赤心。悲天悯人的情怀,贯穿了他赤诚而精彩的人生。
年少时候的他,与许多同龄人不同,无论是看电影还是阅读,都锺情于悲剧,当张佑仲先生从电影和书籍里看到战争时期人们的艰难、痛苦和生活的不易,总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那个时候,他心里时常想的是:“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努力赚钱,赚到钱之后,就去做好事。”儿时的念头成为了张佑仲先生一生的承诺和他远大的理想,沿着这样的思想轨迹,怀揣着远大的梦想,张佑仲先生一路前行。
上世纪六十年代,张佑仲先生带着报国的美好憧憬,回到祖国。广州,成为了他回国后的第一站,在这里,他度过了十多个春秋。一直以来,华侨都被贴上了爱国的标签,爱国是华侨身上最显著的标志。出生于爱国侨领之家的张佑仲先生对于祖国的感情更胜一筹,他始终与祖国站在一起,而在那个“红卫兵”组织蜂拥而至的岁月里,他对祖国的爱更多了一份平和、一份理智。那时,他是文化大革命工作队员,当许多人借着是组织上派来的人身份而对别人颐指气使的时候,他从不这样。他不愿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而伤害他人,从没有树敌。因此,尽管有着海外关系的身份,也依然安然度过了那段纷乱的时期。
那段时期,张佑仲先生一直在学校和侨联工作,被聘为市委联络员、文化宣传员。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张佑仲先生总是笑笑说:“是运气比较好吧!”其实,这一切,得益于他良好的人缘与平和的脾性。
来到香港后,几经千辛万苦,张佑仲先生创立了程里国际有限公司、环宇发展公司,成为最早一批来内地投资发展的实业家。事业的根基,成为了他奉献社会的保障,张佑仲先生开始一步步兑现年少时“赚了钱就去做好事”的承诺。而他在侨联工作的日子里织就的那张广阔的人脉网,更为他凝聚侨界爱国心,创造了更大的可能。
领头人,具一言九鼎威信,显卓著成效
张佑仲先生从青年开始,数十年来,一直都在发展事业的同时,默默地为侨界服务着,成为香港具有影响力的知名社团领袖。作为侨领,张佑仲先生曾受到多位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如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国家主席胡锦涛、印尼总统苏西洛等国家领导的多次接见,足以显示出他的社会影响力以及他在侨界的地位。
中国侨联上届主席林兆枢先生、当届主席林军先生对张佑仲先生尤为抬爱。在林兆枢先生担任中国侨联主席期间,曾有一次访问印尼的活动,在随行的七位中国侨联代表中,张佑仲先生是其中之一。那次,恰逢世界客属总会在印尼召开大会,张佑仲先生被林兆枢主席委任为中国侨联的代表,参加了那次盛会。如今,许多年过去了,每一年,每逢世界客属总会举办大型活动,都会给他发来请柬,邀请出席。
中国侨联新一届主席林军先生上任之时的那次印尼访问六人团中,张佑仲先生也是其中之一。2006年,在中国侨联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时任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先生为张佑仲先生颁发了奖状,感谢他二十多年来不辞辛苦地为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服务的贡献。
曾经,在一段时期内,香港个别侨界团体存在着争名、夺位的现象和问题,中国侨联无不担忧,香港侨领也开始思考着如何将侨界各社团凝聚起来,“尤其是香港回归后,中国侨联希望在侨界做一点工作,将大家团结起来,毕竟香港被英国统治的时间太长,思想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张佑仲先生回忆说。而印尼苏拉威西锡江(香港)联谊会正是在中国侨联的支持下成立的。于是,一直默默工作的中国侨联委员张佑仲先生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他潜在的能量也一次次地激发。
2007年,印尼苏拉威西锡江(香港)联谊会在张佑仲先生等华侨的组织下成立。张佑仲先生被推举为会长,在出任会长之前,他说了两句话:“第一,如选我做会长,你们一定要绝对的服从,对于我的决定,不可存有疑意。第二,选我做会长,一定要百分之百同意,如果有一人反对,我便不担任会长。”此言一出,看似独裁,实则颇具智慧与理性。因为,敏锐的他发现,无论是群众组织,还是企业,都必须有一个最终拍板、做出决策的核心人。而联谊会之前难以建立的症结所在正是分歧太多,思想无法统一。
张佑仲先生的条件获得认同,他正式走马上任。这是一个群众的团体,要让人信服,并不容易。每当会里出现难题,他总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智慧解决难题。每次会议,他均会征求大家的意见,让大家畅所欲言,他肯定大家为社团的那份真心,当讨论结束,心里已有数的张佑仲先生便会发挥他作为会长的决策权,最终决定一件事的正确走向。而会长的威严,在每一件事情的完美解决中得到提升。
每次,当社团人群中传出“现在让我们听听会长意见”声音的时候,整个会议室,会立刻停止激烈的辩论,顿时安静下来,倾听张会长的最终决策。张佑仲先生一言九鼎、说一不二的风格,被印尼苏拉威西锡江(香港)联谊会人员大为赞扬,因为威严中透着公正。而会员们也早已习惯张佑仲先生的管理风格,因为有效。
五年来,联谊会出版了多本会刊,记录着联谊会五年来成长历程。联谊会的规模人数虽不是香港侨界社团之最,但举办的活动却是最多,且各项活动举办得有声有色。会务繁荣,已经在香港侨界社团享有名气。联谊会获得了余国春、王钦贤、梁淦基、李碧葱等侨界领袖的大力支持,彼此间的友谊,在时间的沉淀中,坚固而不可替代。
一直以来,张佑仲先生以丰富的阅历,以对祖国的赤心,对华侨的了解,广博的人脉,超凡的智慧,一言九鼎的魄力,以及亲力亲为的投入,为印尼苏拉威西锡江(香港)联谊会,带来了希望火种,放射光芒。 会长五年,办一场华侨盛会,
书隆重一笔
五年来,印尼苏拉威西锡江(香港)联谊会在张佑仲会长领导和会员们的精心呵护,关怀备至之下,得以茁壮成长。在联谊会“出生”的那一年,张佑仲会长就将自己原本每月可收租两万多元的写字楼腾出,连续五年供会务使用而分文不取。为什么他会这般大公无私,因为他对这个社团爱得深沉,因为他在印尼苏拉威西岛出生成长。
在印尼,有一个名叫苏拉威西的岛屿,她是印尼四大岛屿之一,因为四周都是海,陆路不太方便,为此中国各级侨联访问印尼多选择椰加达、泗水等,鲜少踏足苏拉威西岛屿考察访问,因此这里与中国的联系并不多。其实,该岛是印尼海运枢纽。
五年的时间里,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苏拉威西省,张佑仲先生举办了许多活动,如他曾带领六十位社会名流前往印尼访问。几年下来,张佑仲先生欣喜地看到,一个被忽略的地方,一个被忽略的群体,被隆重地介绍,被反复提及,由陌生变为熟悉。
张佑仲先生介绍说:“这个岛资源丰富,上面居住着许多华人,他们大多是成功的企业家,但是他们对祖国的了解并不多。”他多次提议,要组织那里的第二代、第三代的华侨,多到祖国去看一看。“我们的侨界,我们的祖国,不仅需要老朋友,也需要新朋友。”张佑仲先生说。而他要做的,则是用一片丹心,一份赤诚,去凝聚爱国的力量,以及稳定香港的力量。
2012年,是印尼苏拉威西锡江(香港)联谊会成立五周年的喜庆年份,10月28日,一场盛大而隆重的“印尼苏拉威西锡江联谊会庆祝国庆63周年暨成立五周年庆典”将在香港拉开序幕,旨在“将乡亲拉近,在印尼华人和祖国之间系上纽带”。
这段时间,张佑仲先生一直在忙碌着,联系各方华人、侨领,为盛会做足准备。届时,印尼200多位华人、北京代表20余人,广州代表30多人、海南20余人,美国、加拿大等10人,以及香港代表,共七百多人将欢聚一堂,并将观赏联谊会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歌唱、舞蹈等节目。宴会之后,他们会周游香港,增加他们对香港的认识;还将组织开平之旅,感受这个华侨之乡古朴的民风、参观极具特色的开平碉楼;前往广州,走进中国的南大门,夜游珠江。让海外的第二代、第三代华人贴近祖国,感受变化。张佑仲先生的良苦用心,让人动容。这将是一场无与伦比的华人盛会,它已经获得了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支持,“当我将这件事对开平市侨办领导说起的时候,他们马上应允,支持在第二周将这个消息登上报纸,并表示会全力支持,而广东省侨联亦表示,‘如有要求,可尽管提出,定全力支持’。”张佑仲先生高兴地说。这场盛会是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促进大家的交流,加强了解和合作。
张佑仲先生说:“我希望做一个有较大影响力的活动,将基础打好,然后将会长之职交予下一届会长。”如果将印尼苏拉威西锡江(香港)联谊会比作一片土地,那张佑仲先生就是一棵参天大树,而大家已经可以在平静、祥和的树荫下享受清凉。
记得著名学者胡适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收获不必在我,而耕种应该是我们的责任。”在张佑仲先生的身上,也能清晰地感觉到这样的情怀。
今天,当我们在一个社团里感受着繁荣、稳定、幸福和亲切的时候,不能忘记张佑仲先生为社团四处奔走,忙碌的足迹,以及他们的热血、智慧、辛劳和无私。他的努力,在一个时期里,在海外第二代、第三代华人的心中,播下了爱国的种子,这些种子中有些已经在茁壮成长之中。
世事变迁,场景转换,每个人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色,而张佑仲会长的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个性风格必定会时常被人想起,被人颂扬。张佑仲先生对印尼苏拉威西锡江(香港)联谊会、对侨界、对家乡、对祖国的一片苦心用心,留给自己的是无愧于心,留给他人的是感动和敬意。(廖冬梅 何成保 汪建华)
张佑仲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
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常务董事
香港侨界社团联会常务董事
印尼苏拉威西锡江(香港)联谊会创会会长
广东侨联香港联谊会会长
广东省华侨招商会名誉会长
开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名誉主席
开平市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
广州侨联香港联谊会名誉会长
广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顾问
山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顾问
广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顾问
广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顾问
程里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