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工故事在师资引进中的传递大学精神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s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推进大学“双一流”建设,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是基础,但是,目前国内大学在师资引进中存在片面强调优厚薪酬待遇和平台资源,引发师资无序流动和师资引进无序竞争。
  一、师资引进的功利化倾向及其流弊
  (一)片面依赖薪酬福利,难以吸引创新型人才
  提高教师资薪福利,有利于大学引进优秀人才,但是,片面依赖薪酬福利的人才引进举措就成为大学功利化的标签。郭书剑、王建华的《“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分析》认为,人才引进实践中,“明码标价”既有可能促进大学重视人才的价值、加速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也有可能造成资源浪费、破坏学术生态、加剧办学中的功利主义。片面依赖薪酬福利吸引人才,会造成大学丧失了对创新型人才的道德感召与精神激励,把进入大学做学问、培养人这样崇高的事业金钱化、低俗化。
  (二)缺乏人才引进风控,降低人才引进成功率
  缺乏人才引进的风险控制意识、机制和方法,造成了人才引进决策不够谨慎,盲目开展人才引进项目,人才引进成功率较低。范冬青在《风险规制、过程管控及价值衡量》中提出,面对纷繁的引进风险,大学需要遵循一般的管控路径,针对高层次人才之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或产生的可能影响,建立起风险识别、承受、处理、转移、终止及业务重建等一系列应对机制。除此之外,还应该重视的就是对大学精神文化和价值观的传递,让人才引进过程呈现一种文化透明的状态,为引进的人才提供更多的信息。
  (三)忽略价值观匹配度,诱发人才引进后离职
  价值观匹配是人与组织能够形成稳定关系的重要基础,在人才引进中忽略对价值观匹配情况的评估,引入人才后也会诱发人才的高离职率。师资的价值观与高校文化、价值观一致时,师资会和大学的发展建设目标高度切合,投入的创造激情和工作状态会更佳。反之不认同大学文化会逐渐失去工作的热情,对大学产生负面看法,会产生消极怠工,甚至严重的时候教师会选择离职。
  二、大学精神融入人才引进的难点与破解
  (一)大学精神融入人才引进过程的三个关键难点
  一是提炼难。一个组织的精神文化,很难有效得到提炼,更难用简短的几个词语完整地表达。大学精神是关于大学发展的价值取向及其在大学设置与运行中的体现。大学精神的核心是价值取向,体现为大学人的价值观、大学整体的理想和目标、大学核心理念以及大学的组织信念。
  二是传递难。大学精神是组织内成员所共享的犹如空气一般存在,见于大学发展建设目标,校园文化建设,教职工言行举止,学生精神风貌,教师学者思想见地等多方面,对于内部成员来说,大学精神毋庸多言。但是,将这种无处不在、无形无质的大学精神传递给大学外部人特别困难。
  三是信任难。采用校训、学校简介等介绍说明性的文字可以将提炼概括的大学精神告知大学的外部人,但是,这种告知往往缺乏足夠的说服力。大学精神取信于外部人是大学精神融入人才引进过程的关键,需要创新载体与形式,采用更具有说服力的方法来传递大学精神。
  (二)教工故事是具体化传递大学精神的有效载体
  在具体化大学精神的诸多载体中,通过讲一个“故事”,给受众传递想要表达的内容,促使受众形成一个理念、一个思想、一个概念,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故事可以传播有保留价值、有深意的,有可挖掘潜力的事件,并通过对事件的演绎给予人启迪、思考,以及二次传播的空间,超越它本身的边界,承载某种更大、更重要的消息,触动情感,扣动人心,口耳相传,营造氛围,形成共识,根深蒂固,在一定群体中延绵浓重,以悠久的认同成为连接个人与社会的粘合剂,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故事创造了文化,直达人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成为该群体的普世价值。
  这是因为故事是一种注重情感表达的思维方式。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困难,通过情感去影响,有着潜力无限的影响力。故事贴近人性,富有感情和生命力,容易引起人的共鸣,给人思考空间,能唤醒人的内心情绪。可以具体化大学精神的有效载体是教工故事。这类教工故事是指能承载大学精神,内蕴大学内涵,反映大学个性,密切大学与师生联系等要素的统一体。
  (三)教工故事传递大学精神融入人才引进的优势
  源自大学历史长河中真实发生的真人真事,具有传播大学精神的独特优势,避免大学精神提炼不准确和不完善的缺点,打破了抽象精神的说教,具体故事利于传递,真人真事的案例有助于获得信任。
  教工故事作为大学精神的载体,能够更加丰富和全面地包容关于大学的重要精神信息。故事用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情、具体的矛盾把大学精神具体化,不同的阅读者能够获得的体验不同,产生的冲击力也不同。
  教工故事的传播优势明显,可以印制成宣传手册,也可以发布在学校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号上,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故事易于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碎片化时间传播、持久的口碑传播,从而将大学精神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传递给预引进的人才。
  三、教工故事设计及在人才引进中的传播策略
  故事设计的核心是目标受众、主题、激励事件、激励目标等四个要素。在具体的实践策略层面,需要从三个方面讲好教工故事,用好教工故事。
  (一)以引进人才为中心,挖掘本校教工故事
  首先,要摆脱以大学基本情况介绍、学院、学科介绍为主的学校中心的宣传推广思路,建立从引进人才的角度出发,确定以教工故事为主体的讲述方式和讲述立场。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匹配程度,是引进人才的关键性指标。被引进者真正需要的不是对组织的了解,而是对组织与个人匹配情况的了解。
  其次,需要精准把握一所大学的精神气质,以紧密结合大学精神针对性地梳理一所大学的教工故事为手段。这是因为每一所大学特定的历史传统、社会环境、学科设置、学校目标和发展任务等方面的差异又各有其独特之处。每一所大学也会根据各自的实际而对自己的大学精神作出别具特色的解说和解释。
  (二)以构建场景为手段,高效传递教工故事
  提高传递教工故事的效率,关键在于如何构建故事传递的场景。“场”是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个场就是时间加空间。景就是情景和互动。当人才停留在人与学校互动的场景之中时,要有内容和情感让人才的情绪触发,并且产生就职意向。
  大学引进师资主要通过在线上或线下发布招聘计划,表格化罗列岗位、专业需求以及薪酬待遇为主的招聘信息,这些信息页面就是一个个的场景。但是,这些信息目前存在过于呆板,缺乏互动,没有故事的特点,完全可以将挖掘出来的教工故事融入到这些场景之中,让人们通过故事来获取信息,而不是只看岗位与薪酬。此外,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人才会来到校园实地考察,因此,校园的一切空间都可能成为场景,教工故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引进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三)以故事思维为锚点,用故事赢得人才信任
  柏拉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整个世界。”故事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影响力工具,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沟通技巧。教工故事以真实事件为基础,提炼关键信息,让引进的人才能够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来确认学校的精神。故事思维是以故事的方式和方法达到影响他人和实现个人说服目的的一种思维方式。
  故事思维,首先要知道哪些教工故事用于引才能打动招聘人员,然后找到也能打动应聘群体的故事。情感是故事最重要的元素。加工教工故事基础是把事实包装起来,用故事调动主观、情感,跨出“客观思想”,核心是把大学精神和师资特色带有浓厚情感融入故事中,技巧是选取师资引进所需的特定的视角,让受众在听故事过程中感受到好处,激发对未来的憧憬,通过故事获得价值观的认同,最大程度地激发求职人员迫切入职的意愿。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310000)
其他文献
摘要: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得学生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才能够更加容易感受到古人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寄托的情感。文言文阅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发掘文言文教学中的美育功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正面积极的作用。文章中将结合小学语文的具体课堂教学分析,如何发掘出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美育功能  
期刊
编号:G40(2019)48-02-01  [摘要]恐惧教育,是教育中的误区,教育不能依赖恐惧达成,更不能使教育本身成为恐惧。在教育过程中,身为教育者应该要清醒认识,遏制恐惧教育的萌芽;明确教育目的,警惕恐惧教育的渗入;智慧管理,避免恐惧教育的侵害。要重激励,做孩子真诚的朋友;善评价,做孩子适时的导航;妙批评,做孩子有趣的导师,让孩子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远离恐惧,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让孩子阳
期刊
编号:G40(2019)48-02-03  好的教育是怎样的?爱因斯坦曾指出:“当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接受的每一样东西,剩下来的才是教育”。而这样的“教育”,需要父母的在家庭中来做。家长该怎么做实现对孩子好的教育?需要言传身教的对孩子进行培养,侧重关注孩子成长的五种需求:  一、肯定需求  有一种比较叫“别人家的孩子”,当父母说类似话语的时候,相信孩子的内心是十分抗拒和不高兴的。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
期刊
編号:H1(2019)48-03-01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更是“难中之难”。学生面对写作,不乏谈之色变、举笔蹙额的现象,他们不肯写,不愿写,甚至不屑写,存在集体的畏难情绪。其实提高写作水平有法可循,我想只要做到两点:写作前的准备积累做到三多;写作时做到五个注意,那么写作水平不愁上去。三多:  首先,要尽量多参加社会活动。在社会中观察身边的各种人、事物和景物,把他们的面貌特征装进
期刊
编号:G40(2019)48-02-02  初中是一个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阶段,初中生将面临着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班主任必须加强班级管理工作,在班级内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主要执行者,也是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所以说一定要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做好管理班级工作,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班级管理的前提是“知人”
期刊
编号:G40(2019)48-04-02  许多人认为,要学好初中地理很容易,多看地图自然就记住了,课堂上做不做笔记关系不大。可是我却坚持认为,初中地理应注重课堂笔记,还应该教给基本方法。在这里我想谈谈它的好处以及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希望借此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初中地理课堂笔记的意义  (一)课堂笔记是对教材的必要补充  地质出版社组编的地理教材,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来编写的
期刊
【摘要】不同意识状态下,社会比较产生不同的结果。意识状态下,比较的发生遵循相似性原理,而且相似程度及相似类型对比较的影响受个体认知努力程度的调节。潜意识状态下,比较的发生不遵循相似性原理,不论比较目标是相似的还是相异的,比较都产生了对比效应。  【关键词】社会比较;意识状态;相似性比较;相异性比较;同化效应;对比效应    1.引言    社会性比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自1955年Fe
期刊
江泽民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的国际竞争,既是经济的竞争,也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是以人才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特征、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创新是其灵魂,谁在知识创新中领先,谁就能在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学校教育肩负了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历
期刊
編号:G40(2019)48-03-02  专注力,可以简单的解释为集中注意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专注力会对学习效率造成很大影响。只有养成了专注的习惯才能提高专注力,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而小学低段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做到专注,学习效率较低下。如何让小学低段学生养成专注的习惯呢?  一、课堂训练,培养专注习惯  课堂40分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学生上课能专注听课是课堂效率的保证。作为老师,要把
期刊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幸福观代表了未来社会幸福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势。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是提升当代大学生精神境界的有效切入点,可以指导、影响大学生的人生实践,有利于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高校要提高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把幸福观教育渗入课堂教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举办人生幸福讲座等,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幸福观。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幸福观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