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翠上北平

来源 :读写月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226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白塔,重建起来了。边城恢复了宁静祥和的模样,可是翠翠心里的那个人,为什么还不回来?
  翠翠不知道,她对外面的世界没有概念。日子像水一样流过,她依旧看管着渡船,为过路人摆渡。那条黄狗,依旧陪伴在她身边。
  这天早上,翠翠洗漱完毕,准备去撑船时,看见黄狗懒懒地趴在地上,她不免有些着慌,着急地叫道:“狗狗!你这是怎么了?快起来啊!”狗却并不作什么表示,只是低低地叫几声以回应主人。翠翠方知道黄狗病得严重,她赶紧起身,想去找杨马兵,可走了几步,才想起老人前几天去顺顺家了,临走时嘱咐她要照顾好自己,因为老人们要喝几天酒,重聚一下,回首往昔。她便将黄狗抱在身上,大跨步向渡船走去,她知道杨马兵离开后,自己便是碧溪这一方天地的“家长”,现在她要担负起这责任。黄狗并不习惯于主人的搂抱,竟有些微弱的反抗,翠翠便爱抚着黄狗的头说:“狗,不要闹,这是带你去看医生!”城里开了间兽医馆,这对当地人来说是个新鲜事,翠翠也是从过路的行脚商口中得知,听说这个人不叫自己“XX大夫”,而叫自己“XX医生”,真是有趣!于是翠翠想,就这么叫吧。
  下了船,进到城里,东拐西拐终于找到那个兽医馆,那幢房子的装饰与其他屋子不同,是翠翠从未见过的。这一切使她感到新奇,她张望着,一时竟忘了进去。待见到医生,更感到新奇,医生用了一些如同魔法的小玩意儿,晃得她睁不开眼睛,又将一管子黄黄的液体注入黄狗的身体。医生对翠翠说:“这只狗看样子活了很久,刚才的东西只能减缓它的痛苦,你要开始准备了。”虽然翠翠已猜到了这个结果,但这句话还是让她大哭了一场。
  回到家,黄狗竟然奇迹般地能跑能跳了,可这只是回光返照。绕着祖父的坟跑了三圈后,黄狗在墓旁刨了个不大不小的坑,跳了下去,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这时,日光从厚厚的云层中倾泻而出,照耀着河边的白塔。
  二
  埋葬了黄狗,翠翠继续干着祖父的事业。傩送已走了两年,翠翠已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这两年,翠翠依旧会频繁地想起他。不知多少次,梦中响起了傩送的歌声,枕边便湿了一片。但第二天,当老人与她开船时问起她红红的眼眶时,她只说没什么,是昨晚剝了洋葱。老人便不再说什么,只是看向她的眼神多了几分担忧。不过令老人高兴的是,过路的人不断增多,许多人看船主伤心,都争着说一些笑话,以便使翠翠能从带点咸味的回忆中解脱出来,撑着渡船,到达更远的地方。乘客中,除了行脚商和水手外,还有一些学生。原来城里开了一家新式学堂,由本地久负名望的张老先生担任教员。男学生们见翠翠貌美又心善,个个拿出教科书中提到的“杰特曼”派头,坐得比上课还端正,找机会与翠翠交谈了几句,翠翠觉得没什么,他们倒先红了脸。女学生们则热闹多了,往往围着翠翠叽叽喳喳,问这问那。有位女学生,家里是办工厂的,与翠翠特别要好,但了解翠翠的经历后竟向她发了一通脾气,她认为傩送这样做实在不像个男人,翠翠则小声地维护傩送。晚上,那位女生的话一直响在翠翠的脑中:“你说他有这个原因、那个原因,可他这么多年都没给你写一封信。你又说他是因为他哥,可他哥那事是事故,与他、你、你爷爷都没有关系,他又为什么要因为此事远离你?又为什么觉得是你爷爷的错?这不是对你们爷孙俩更大的伤害吗?”
  三
  这年秋天,顺顺终于接到了傩送的回信。这位老人不顾路途遥远,亲自来到渡船旁,谁也劝不住。翠翠用微微颤抖的手打开了信。读罢全文,她记住了“北平”这个词。北平,北平!这是个多么遥远的地方,还记得那些学生谈起这个地方,兴致是多么高昂!北平,北平!这是傩送在的地方,我对那儿是多么向往!翠翠又想到那位女学生说明年就要前往北平读大学,心中不禁泛起一阵失落感,想到自己却只能待在这儿,傩送又不知何时回来,更是愁绪万千,一个没忍住,泪水潸然而下,竟冒出这样一个想法:假若傩送不回来,我怎么办?
  时光往往能改变很多东西,正如潮水对岩石的塑造,又好比人们对翠翠的印象。现在大家就像对原来的老船夫一样对待翠翠,仿佛她与渡船是连为一体的。所以第二年秋天的一天,他们发现翠翠消失了、只留下一只渡船时,无比惊异,就仿佛一加一不等于二却等于三似的。人们纷纷猜测翠翠的去处,河边办工厂的老板说,翠翠跟她女儿去北平了,他女儿是去读书,至于翠翠为何去北平,他就不知道了。人们更为讶异了,就像心里少了什么东西,一整天都空落落的。
  不久后,一个年轻后生自愿成了河上的船夫。翠翠的离去所激起的涟漪渐渐平息。生活便这样继续着,也无非过几年后又进了一批洋火。(指导老师:黄玲)
  【简评】好的续写,既要承续原作,又要有所发展。本文设计翠翠去北平追寻傩送,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巨大的变化,但因为设置了合理的铺垫,读者并没觉得很突兀。一是黄狗离去,翠翠更加孤单;二是新事物、新观念来到了边城,特别是接受了新教育的女学生对翠翠的开导,解开了她的心结,激发了她追寻幸福的勇气。但文章就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承蜩)
  【他山之玉】翠翠轻轻地哼着歌,唱到动情处,声音居然提高了几分。山间本就寂静,这歌声并没有增添多少热闹,反倒衬得这山这溪水更加寂静了。对面山崖上忽然传来一阵歌声,翠翠一愣:这山中,除了她,原本没人家住啊!崖上的歌声依然在继续,很动情。翠翠仔细地听着,心里兴奋了:这歌,这声音,竟是那么熟悉,仿佛在梦中听过很多遍了。
  不觉已是深夜,翠翠搂着黄狗的头,倚着石头,渐渐睡着了。梦中她似乎又听到了对崖上的歌声,随着它轻轻地在各处飘着,白塔、菜园、渡船……梦中,翠翠又把船划到对面山崖边,伸手摘下一大把虎耳草,叶子真大,恰似一把庇护着她的伞。
  “过渡!过渡!船家!”对岸有人喊。
  “来嘞!”翠翠匆匆奔下河岸去,解了渡船。黄狗紧紧地跟在翠翠身后,上了船。划了一段,黄狗似乎看到了令它感兴趣的什么,兴奋地向着对岸大声地叫了起来。“叫什么?小心吓了过渡人!”翠翠喝道,不经意地瞟了对岸一眼,却呆住了。心里默念了无数遍的人,现在就站在对岸!翠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撑篙的手稍稍停了一下,下意识地拢拢头发,又拉了拉本就齐整的衣角……
  ——潘雨洁《〈边城〉续写》
其他文献
【阅读导引】  在克莱齐奥的笔下,山以一种自然存在的状态出现在我们眼前,凭借其天然之美震撼了我们。这种美是原始的、粗糙的,读后让人为之一振。作家开篇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惊心动魄的山的速写,笔触粗犷,却与山极为吻合。作家从视觉出发来写山,却完全剥离了附着于其上的其他事物,并且把自己的感情完全隐藏起来,以冷静客观的笔法为我们勾画了作为自然之物的山。而山也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人们对山产生了一种陌生感,
期刊
人类顶大的长处是智慧。但什么是智慧呢?智慧有一个要点,就是要冷静。  譬如:正在计算数目、思索道理的时候,如果心里气恼,或喜乐,或悲伤,必致错误或简直不能进行。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  但是一般人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偏不明此理。他们总是为感情所蔽,而不能静心体察事理,从事理中寻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想说一个猴子的故事给大家听。  湯姆孙科学大纲叙说一个科学家研究动物心理,养着几只猩猩、猴子做实验。以
期刊
(一)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研究发现,长时间待在空调房,①。“空调皮肤病”的形成和皮肤屏障失衡有很大关系。这主要因为室内外温差大,在室外皮肤出汗让身体降温;而到了凉爽的室内,没有散热的需求,皮肤血管、汗孔迅速收缩,相应的皮肤皮脂分泌也会减少。皮肤屏障对皮肤健康非常重要,而皮肤屏障的最外层就是皮脂膜。汗腺分泌的汗液
期刊
喜欢绘画的人大概都喜欢读《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因为这一回涉及了许多国画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术语。这一回里薛宝钗的戏份最重,她不但和黛玉有一场“兰言解疑癖”的关键性对话,而且在大家讨论惜春如何画大观园图这一问题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起底稿  这幅画的起因是刘姥姥参观了大观园后,对它连声称赞,想如何能把这园中的景致让她们庄里人也看看,开开眼界。贾母便说自己的孙女惜春会作画,让她画一幅大观园图。然
期刊
要心怀天下,忌自说自话  时评是写给大众看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观点立意高远,能够眼观重大社会现象,关注芸芸众生的疾苦,透视微小事件背后涉及的重大问题,然后就此发言,发表不俗的见解,表现不凡的境界。作为评论文,如果观点本身力度缺失,一个人在那里自说自话,语言再漂亮也是无意义的。可以说,“命意之高下”决定了时评品质之高下。  高贵的低头  陈鲁民  近日,著名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麦克法兰
期刊
最近对比阅读了孙大雨、朱生豪、辜正坤诸先生翻译的莎剧《哈姆莱特》,对主人公哈姆莱特有了新的了解。  对哈姆莱特,他的恋人奥菲利娅的评价应该是最全面的。她觉得哈姆莱特拥有“高贵的心”“高贵无上的理智”“无比的青春美貌”,是各方面的翘楚:“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第三幕)  剧中还透露出他临时中断了在威登堡的学业,年龄在学生
期刊
作为入选教材的散文名篇,大家对《故都的秋》都非常重视。然而,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和学生对这篇文章情感特点的认识却产生了明显的分歧。  很多师生认为,文章第一段说得很明白:“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而且,文中之景的确都扣住了“清、静、悲凉”来写。比如,在景物的色彩上,都是冷色调为主,如天是“很高很高的碧绿的”,牵牛花是“蓝的”,枣子是“淡绿微黄的”,连都市闲人穿的都是“很厚的青
期刊
【编者引语】  2020年年末,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合,华南师大文学院和华南师大附中的老师们发挥创新精神,精心命制了一份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的“情境化试题”,其命题材料、考查内容、设题角度和呈现方式都与传统试题有较大不同。征得命题老师同意,我们节选其中部分试题予以刊载,以飨本刊读者。  伟大的人物,在作品中为自己的心灵世界留住一片珍贵的情感空间,留住许多动人的历史回声,展现了他们丰富的生命联想;伟大的
期刊
窗外,暮色渐浓,伴着幽静小院里的几许蝉声,在熠熠闪耀中华文明的“礼”乐萦绕下,我渐入佳境……  东汉末年,你我相遇于隆中的一座草庐。这里,山不高而秀雅,地不广而平坦,水不深而澄清。你与结拜弟兄专程而来。上一次,彤云密布,你着一袭白袍,帽染白梅,睫毛浸染白霜却浑然不觉。虽满心虔诚却怅然而归。我为你感到惋惜,心想,这般孤傲之人不见也罢。你却不以为意,依然微笑着离开,留下倔强的身影。如今春光明媚,你第三
期刊
【阅读导引】  “达克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基础上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但是他们却无法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这种自我认知偏差与每个人选择的评价标准有关。每个人都是先自我评价,然后以自我信息作为标准去评判他人。正是因为评价的标准不同,就很容易产生自己能力很强的错觉。又因自己能力不足,难以了解他人真正的能力信息。因为自己本身能力较低,就更不容易了解比你能力高的人的水平。所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