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在进行小说教学时,教师应当根据单元目标优化课时目标,根据学情深化课时目标,抓住难点推进课时目标,抓住语言点升华课时目标。
关键词
小说教学 课时目标 优化策略 实施路径
课堂教学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不能漫无边际,泛泛而谈。美国教育家希卢姆指出,学习目标的准确制定是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便在于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以《故乡》一文为例,谈谈小说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在依据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优化教学目标。
一、依据单元目标优化课时目标
《故乡》一文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梳理小说情节,初步感知小说的叙事手法,尝试分析人物形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感受小说展示的人生经验,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获得自我成长的教益等。单元目标的范围比较广泛,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单元目标进行提炼,提炼出符合《故乡》一文的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目标和教学内容,我提炼出《故乡》一文的课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初步感知小说的叙事手法;2.引导学生分析“我”“闰土”“杨二嫂”的人物形象;3.结合文中议论、抒情描写,理解小说的主旨。
二、抓住学情,深化课时目标
语文教育专家于永正说过:“因为我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教,而是我的教怎样配合学生去学。”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推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此为根据才能制定出适合学生的课时目标。
以我的班级的学生为例。A同学在学习上缺乏斗志,成绩时好时坏。在课堂教学时,我让他朗读课文中的“我在朦胧中……”这一段,鼓励他振奋精神,从文中汲取力量,不畏困难,披荆斩棘,甩开臂膀,奋勇向前。B同学平时比较喜欢读书,文学素养较高,每当需要复述课文内容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能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复述课文内容的环节很适合这名同学。
“书读百遍而义自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在读中“悟”,在读中体会人物情感。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我采取情景再现的教学方式。学生扮演“我”、少年闰土、中年闰土、杨二嫂等角色,师生互动,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人物语言,再现人物行为,感受人物心理,体会当时环境等,学生加强了阅读体验,提升了对文章内涵的理解。我进一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在层层对比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通过讨论,学生找出文中运用的对比手法:“我”记忆中的故乡与现实中的故乡进行对比,“我”最初的失落、怅惘与最后的希望进行对比,少年闰土的聪明伶俐、勇敢能干与中年闰土的愚昧麻木进行对比,“豆腐西施”杨二嫂与“圆规”杨二嫂进行对比。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比描写,再一次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深刻领略文章的思想主旨。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组织起来,使本单元三篇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整体。
三、抓住难点,推进课时目标
由于一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裁剪,有的放矢。教师应该剖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难点。理解小说主旨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应将教学难点进行分解,设置若干个阶梯性的小问题,让学生一级一级地提高思想深度,逐步理解小说主旨。
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首先,在阅读环节,我让学生边读边找出文中抒情性和议论性的文字,引导学生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其次,对文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句子或词语,我设置阶梯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比如第4节,明明是故乡破败不堪,为什么文中却说“仿佛也就如此”?(这是“我”的自我解嘲,自我安慰。)再如第86节,三个“不愿意”是什么句式?“不愿意”表达作者什么生活态度?(三个“不愿意”否定三种生活,一种是像“我”那样,异地谋生,到处奔波,生活不安定;一种是像闰土那样,在生活的重压下贫困艰辛,精神萎靡麻木;一种是像杨二嫂那样,生活每况愈下,变得尖酸刻薄。全句表达希望有新的生活的愿望。)再如第87节,“我”想到希望为什么忽然害怕起来?“手制的偶像”指什么?第一个问题学生思索一下能够回答出来。第二个问题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需要铺垫两个小问题,学生才能理解。我抛出两个问题:这里的“偶像”是指人物还是指思想?(思想。)这种思想指什么?(主观愿望。)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的提示下,可以找到答案。再如第88节,我设置三个问题解决难点:一是“无所谓有”到底有没有?(没有。)二是“无所谓无”到底有没有?(有。)三是前后两句(“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無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什么关系?(递进关系。)经过这样层层铺垫,学生在老师抛出的问题的带领下,积极思考,合作探讨,便能化解难点,可以摘到那个“桃子”。
四、抓住语言点,升华课时目标
小说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画面的一种体裁。小说与其他文体的语言往往有所不同,抓住小说的语言特点,往往也就抓住了小说阅读的牛鼻子。曹勇军教授表示,小说教学要扣几个语言点,语言点是指文中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它们就像花篮里的花,鲜艳、美丽、有价值。这启示语文教师在确定小说教学目标时,要抓住文本的核心价值,也就是文中独特的语言表达特点,从文本原生价值中找到课文的教育价值。
本课重点词语有:横、红活圆实、寒噤、障壁、惘然、隔膜、辗转、恣睢、麻木、偶像。本课重点句子有:1.“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仿佛也就如此。”2.“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辛苦恣睢而生活。”3.“老太太……知道老爷回来……”4.“他只是摇头……仿佛石像一般。”5.“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教师抓住小说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品读这些代表性的词语和句子,课时目标的重难点就会得到解决。
综上,单元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学段目标)是课时目标的源头活水,教师应该从二者出发,仔细品读教学目标,优化课时目标,制定针对性较强、方向明确的课时目标。如果不考虑学情,教师一味地教,则难以摆脱“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学情,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知晓学生学习的难点,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通过精心备课,预设课堂导向,把握正确的课堂方向,不仅能对课时目标中的重难点逐一击破,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打开思路,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教师还要关注文体特点。小说不同于其他的文体,其语言中往往蕴涵着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从不同角度理解其语言特点,则往往能有不同思想层面的收获,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文本的描写手段、人物心理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对小说阅读的鉴赏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初级中学)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初中语文学材再建构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Jk13—ZA1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剑峰.中学语文:名师问题群教学模式构建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曹勇军.语文,我和你的故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3]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在进行小说教学时,教师应当根据单元目标优化课时目标,根据学情深化课时目标,抓住难点推进课时目标,抓住语言点升华课时目标。
关键词
小说教学 课时目标 优化策略 实施路径
课堂教学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不能漫无边际,泛泛而谈。美国教育家希卢姆指出,学习目标的准确制定是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便在于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以《故乡》一文为例,谈谈小说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在依据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优化教学目标。
一、依据单元目标优化课时目标
《故乡》一文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梳理小说情节,初步感知小说的叙事手法,尝试分析人物形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感受小说展示的人生经验,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获得自我成长的教益等。单元目标的范围比较广泛,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单元目标进行提炼,提炼出符合《故乡》一文的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目标和教学内容,我提炼出《故乡》一文的课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初步感知小说的叙事手法;2.引导学生分析“我”“闰土”“杨二嫂”的人物形象;3.结合文中议论、抒情描写,理解小说的主旨。
二、抓住学情,深化课时目标
语文教育专家于永正说过:“因为我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教,而是我的教怎样配合学生去学。”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推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此为根据才能制定出适合学生的课时目标。
以我的班级的学生为例。A同学在学习上缺乏斗志,成绩时好时坏。在课堂教学时,我让他朗读课文中的“我在朦胧中……”这一段,鼓励他振奋精神,从文中汲取力量,不畏困难,披荆斩棘,甩开臂膀,奋勇向前。B同学平时比较喜欢读书,文学素养较高,每当需要复述课文内容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能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复述课文内容的环节很适合这名同学。
“书读百遍而义自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在读中“悟”,在读中体会人物情感。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我采取情景再现的教学方式。学生扮演“我”、少年闰土、中年闰土、杨二嫂等角色,师生互动,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人物语言,再现人物行为,感受人物心理,体会当时环境等,学生加强了阅读体验,提升了对文章内涵的理解。我进一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在层层对比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通过讨论,学生找出文中运用的对比手法:“我”记忆中的故乡与现实中的故乡进行对比,“我”最初的失落、怅惘与最后的希望进行对比,少年闰土的聪明伶俐、勇敢能干与中年闰土的愚昧麻木进行对比,“豆腐西施”杨二嫂与“圆规”杨二嫂进行对比。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比描写,再一次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深刻领略文章的思想主旨。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组织起来,使本单元三篇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整体。
三、抓住难点,推进课时目标
由于一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裁剪,有的放矢。教师应该剖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难点。理解小说主旨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应将教学难点进行分解,设置若干个阶梯性的小问题,让学生一级一级地提高思想深度,逐步理解小说主旨。
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首先,在阅读环节,我让学生边读边找出文中抒情性和议论性的文字,引导学生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其次,对文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句子或词语,我设置阶梯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比如第4节,明明是故乡破败不堪,为什么文中却说“仿佛也就如此”?(这是“我”的自我解嘲,自我安慰。)再如第86节,三个“不愿意”是什么句式?“不愿意”表达作者什么生活态度?(三个“不愿意”否定三种生活,一种是像“我”那样,异地谋生,到处奔波,生活不安定;一种是像闰土那样,在生活的重压下贫困艰辛,精神萎靡麻木;一种是像杨二嫂那样,生活每况愈下,变得尖酸刻薄。全句表达希望有新的生活的愿望。)再如第87节,“我”想到希望为什么忽然害怕起来?“手制的偶像”指什么?第一个问题学生思索一下能够回答出来。第二个问题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需要铺垫两个小问题,学生才能理解。我抛出两个问题:这里的“偶像”是指人物还是指思想?(思想。)这种思想指什么?(主观愿望。)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的提示下,可以找到答案。再如第88节,我设置三个问题解决难点:一是“无所谓有”到底有没有?(没有。)二是“无所谓无”到底有没有?(有。)三是前后两句(“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無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什么关系?(递进关系。)经过这样层层铺垫,学生在老师抛出的问题的带领下,积极思考,合作探讨,便能化解难点,可以摘到那个“桃子”。
四、抓住语言点,升华课时目标
小说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画面的一种体裁。小说与其他文体的语言往往有所不同,抓住小说的语言特点,往往也就抓住了小说阅读的牛鼻子。曹勇军教授表示,小说教学要扣几个语言点,语言点是指文中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它们就像花篮里的花,鲜艳、美丽、有价值。这启示语文教师在确定小说教学目标时,要抓住文本的核心价值,也就是文中独特的语言表达特点,从文本原生价值中找到课文的教育价值。
本课重点词语有:横、红活圆实、寒噤、障壁、惘然、隔膜、辗转、恣睢、麻木、偶像。本课重点句子有:1.“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仿佛也就如此。”2.“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辛苦恣睢而生活。”3.“老太太……知道老爷回来……”4.“他只是摇头……仿佛石像一般。”5.“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教师抓住小说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品读这些代表性的词语和句子,课时目标的重难点就会得到解决。
综上,单元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学段目标)是课时目标的源头活水,教师应该从二者出发,仔细品读教学目标,优化课时目标,制定针对性较强、方向明确的课时目标。如果不考虑学情,教师一味地教,则难以摆脱“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学情,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知晓学生学习的难点,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通过精心备课,预设课堂导向,把握正确的课堂方向,不仅能对课时目标中的重难点逐一击破,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打开思路,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教师还要关注文体特点。小说不同于其他的文体,其语言中往往蕴涵着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从不同角度理解其语言特点,则往往能有不同思想层面的收获,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文本的描写手段、人物心理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对小说阅读的鉴赏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初级中学)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初中语文学材再建构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Jk13—ZA1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剑峰.中学语文:名师问题群教学模式构建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曹勇军.语文,我和你的故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3]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