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品味时尚”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yg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命题评析
  
  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品味时尚”,延续了让考生有话说,有东西写的命题理念。如果说,2006年的命题作文“人与路”考查点侧重于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路”之间的关系辩证,2007年的命题作文“怀想天空”侧重于探究人的精神空间,2008年的作文题目侧重于人的内心世界的挖掘的话,那么2009年的作文题目则是侧重于人与时代潮流的交融共生。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各种时尚层出不穷。时尚、新潮与传统、古板,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传统的东西不一定都是过时了的,对有旺盛生命力的优良传统,例如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必须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光大。同时,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更要努力缩短与时尚的距离,跟那些积极健康向上的时尚,来一个亲密接触。现在,唱着卡拉OK、上着英特网、捧着数码相机、看着数字电视,穿着T恤衫、蹬着高跟鞋,已是时尚的主要标志。走进时尚,了解时尚,品味时尚,有利于进一步融入社会,增强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心和参与程度;有利于适应社会,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之符合社会规范。因此,这个作文题目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有着较强的时代气息。
  这道作文题导引着考生在关注现实生活的同时,更能导引考生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品味时尚”,这四个字就值得慢慢地咀嚼、回味。苏教版必修教材中有一个专题,标题就是叫“慢慢走,欣赏啊”。没有“慢慢走”,何来“欣赏啊”?不“慢慢走,欣赏啊”,又何来“品味”?如果我们不将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生活,而只是向古人要材料,动不动就是让屈原投江、东坡被贬,不具备对现实生活的“好奇心”,怎么能算是真正合格的现代中学生?
  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不仅是做人之必需,也是高考作文之必需。从上述意义上说,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出得好,代表江苏省高考作文命题逐步进入了一个比较稳健的阶段。品味“品味时尚”这个题目,我们广大师生是不是获得一些启示呢?
  
  写作提示
  
  审题上固然还是不为难考生,但不是说没有要求,没有障碍。首先要吃准“品味”的含义,“品味”是由“品”和“味”组成的。这就一定要“品”出“味”来。你说它好,好在哪里;你说他雅,雅在何处。只有这样,才有深度。其次要把握“时尚”的含义。
  提示语对时尚作了言简意赅的阐述:“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和流传。”据此,我们就能联想到某个时代受某种因素影响而产生的某种服饰、装束的风行,如中山装、文革期间的解放军装、改革开放后的影视歌明星装以及近年来外国友人青睐的唐装等等。我们就可以联想到改革开放初期粤语和粤语歌盛行、各种重要场合各种宣传媒介外文特别是英文的强势地位、近些年不少国外大学中文课程的纷纷设立,以及无处不在生命力旺盛的网络语言的传播等等。我们就可以联想到苦情戏谍报戏韩剧的联翩而至、少年作家网络写手的红红火火、为经济搭台的盛大歌舞晚会的勃兴以及某某论坛某某讲堂的层见叠出。提示语中的一个“等”字,给考生留下一大片思考的余地。事实上,生活中的吃穿住行无不有时尚的身影,人们的喜怒哀乐无不受到时尚的作用和影响。时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品味时尚也就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提示语给考生作的第二方面的提示是:“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杂陈。”这就预示着“品味时尚”也将是一个开放的话题。首先,时尚还有丑的、俗的、坏的。品味时尚,并非一味赞美、一味欣赏,而是咂摸、咀嚼、思量。更进一层,即使是美的、雅的、好的时尚,但若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盲目模仿,全盘接收,“走的人多了便没了路”,时尚即会失却了它美丽的面目,不免“泯然众人矣”。
  “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这是提示语给考生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提示。如果据此拓开思路,深入思考,文章就可能抛弃一般应试作文的“时尚”,走入佳境。时尚因何而来?为何而废?何以久远?创新是其不竭动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时尚并非一成不变,它能应时而变、与时俱进,在扬弃中前行,永葆青春活力。反之,或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老子天下第一,唯我独尊,或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不分时间、地点、条件、环境特点的变化,落入窠臼、踏足泥淖而不自拔,陷入模仿的死胡同,这样,时尚必是昙花一现过眼烟云。
  考生要想赢取高分,应该多在“时尚”上“品味”,多在“时尚”上深刻立意,关注与社会热点、人文关怀或历史新潮有关方面的理性思考,宜避开衣食住行和大众文化,更不能写对低俗文化或不良现象的的追捧。同时,要紧扣“品味”做文章。谈及时尚并不难,要“品味”得好就不容易了。因为品味的过程是一个思考、分辨、筛选的过程。这跟评析者(“品味”者)自身的文化品位有直接的关系。
  总的看来,品味时尚,可以品时尚之美、雅、好,可以析时尚之丑、俗、坏。品味时尚,可以品时尚何以能美、雅、好,析时尚为何会丑、俗、坏。品味时尚,可以思索如何创造美、雅、好的时尚,如何摒弃丑、俗、坏的时尚。品味时尚,可以探索如何能化丑、俗、坏为美、雅、好。品味时尚,可以深思为何此时此地成时尚,而彼时彼地则无人喝彩。应该如何品味?怎样面对时尚?如何保持本性?应当怎样引领?能否一成不变?怎样打破传统?……这些应当都是“品味时尚”的题中之义。
  但是从反馈来看,今年若干考生在审题上栽了跟头,尤其是对“时尚”含义未能吃透吃准。匆匆地、肤浅地扫描一下考题,自以为“时尚”很简单,很好懂,不会出差错,结果偏偏栽在“时尚”二字上了。譬如,说“爱国主义”是时尚,对不对呢?错了!我们的一位阅卷专家说得好:“爱国主义古已有之,源远流长,绝非时尚;然而,当你看奥运、把五星红旗贴到脸上时,时尚就诞生了。因为,这是一种审美行为,一种富有个性的创意,它立马‘时尚’起来了。”多么奥妙啊,你能大而化之对待它吗?再比如,说“唐诗”是唐代的“时尚”,说“宋词”是宋代的“时尚”也是不够准确的!因为,时尚的事物一旦被千千万万人所效仿,一旦绵延数百年,它就不再“时尚”了。
  至于说:“小平同志搞改革开放是追求时尚”、“中山先生倡导三民主义是追求时尚”、“医院里递红包、收红包是一种时尚”、“高考作文广泛练习‘话题作文’是时尚”等等,就更与“时尚”风马牛不相及了……
  审题搞偏了,搞错了,将是何种结果呢?根据阅卷考场透露的“评分标准”,审题搞错了,最高16分;审题搞偏了,最高26分。请考生们想想:你们应不应当在此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呢?
  从文体上看,此题记叙文或议论文都可以写,但是想写好都不容易。一般来说,写记叙文在内容选材上容易撞车,而写议论文又容易流于固定的结构套路。
  如果写记叙文,首先要突出记叙的价值或意义。既然是“品味”,就要品出些或酸或甜或苦或辣的某种味道,不能东拉西扯地泛泛记叙自己生命中某些时段的不同的品味时尚,那是没有价值或意义的。其次,写记叙文还必须突出品味的“过程”,正是因为这一“过程”,才有对时尚的深刻洞察。换句话说,本题目写记叙文时的笔墨重心与“时尚”为何物关系不大,关键是要详细写出具体品味的故事情节。
  写记叙文要得高分,就要注意对文章主题意义的发掘,注意对叙事文采的提升,注意选材要相对集中并且与众不同(一般而言,写精神上的时尚如“怀旧”、“非主流”等不容易撞车)。
  如果写议论文,首先要鲜明突出议论的观点,尽量不要模棱两可,认为“有好有坏”的观点貌似全面,实则在行文中极难自圆其说,到头来两面都没有论证透彻,反不如“剑走偏锋”,抓住一面进行深入讨论。其次,写议论文还要注意论证的着力点要准确到位,不能忽东忽西。此题在论证角度上有许多突破口。可以论证“怎样”来品味时尚,突出对品味“方法”的指导(如精准的眼光、批判的意识、审美的胸襟等);可以论证品味时尚的“什么”,突出品味“内容”的列举(如时尚的高低雅俗、时尚的文化内涵、时尚的人文魅力等)。还可以论证品味时尚的“好处”,突出对品味“结果”的描述(如与时俱进的心态、力争上游的抱负、朝气蓬勃的气度等)。
  写议论文要得高分,就要注意不盲目套用“三段论”等固定结构模式,注意观点的鲜明和论证的透彻,注意论证的方法要灵活多变,语言要简洁明快而不失睿智。
  文体本身没有优劣之分,但是文体须规范。满纸飘摇,玄虚无序,无“人”无“事”,无“论”无“议”的“四不像”文章,必须克服。
其他文献
书面表达是我们高三学生学习英语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然而我们有些同学的写作水平较低,具体表现在:语法实际运用能力差,基本语法错误严重; 句法知识不扎实,无法驾驭复杂句,常常顾此失彼;词不达意,表达缺乏;特别重要的是:文体、修辞知识严重缺乏,表达不得体,应用能力差。总之,所写短文平铺直叙,一点文学色彩都没有。针对部分同学写作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本人在此文中重点谈谈修辞知识中“比喻”在写作中的运用,供
【摘 要】 文章运用跨文化比较方法,对端午节活动进行了研究,找到了端午节与欧洲的仲夏节、五朔节以及本国的“三月三”上巳节具有异构同质之处,那就是弗雷泽在《金枝》中所总结出的圣婚仪式原型。围绕圣婚仪式所举行的各类节俗活动,虽因地域差异而各有不同,但追本溯源,最初动因只有一个:祈求子孙繁衍、大地丰产。  【关键词】 端午;风俗;圣婚仪式;祈孕丰产  Dragon Boat Festival: Holy
(盐城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绿色的梦  陆文夫  ①近些年来,梦特别多。没有美梦,没有恶梦,所有的梦几乎都既模糊,又清晰,大都十分遥远。生活好像一部漫长的记录片,白天在录制和放映后半部,晚上却在睡梦中从头放起。   ②在那记录片的开头,天空是蓝色的,大地是绿色的,一片柔和的绿色使
三角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江苏高考中解答题以基本题为主,填空题以中档题为主.本文就三角的重点知识作一梳理,以期对同学们复习有所帮助.  一、三角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高考中三角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单调性、对称性、有界性、奇偶性;函数的解析式;图象之间的变换关系.题型以填空题为主,难度以容易、中档题为主,在对三角函数其他知识的考查中,直接或间接考查本节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例1 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家王安忆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致辞:“我希望你们不要过于追求效率,效率总是以目的论的,事实上,我们都是处在过程中,这是生活的本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名人名言类材料作文题。作家王安忆的致辞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不要过于追求效
【摘 要】 文章利用ASEB栅格分析理论,分析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阐述其存在的服务质量低下、内容单一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建议,促使乡村旅游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且有利于整体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ASEB栅格  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5-0003-04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高考议论文:观点+材料=?  高考作文评审组评价:高考通常有这样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以叙代议) 譬如要写提倡创新精神,则马上就“A有创新精神,B有创新精神,C有创新精神,所以我们要有创新精神”。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例文一:
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表面上看是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实际上是对语句所处语言环境的考查。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觉得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下面以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要求翻译的句子为例,总结出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十大采分点,希望能给同学们答好文言文翻译题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采分点之一
[试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海斯利特)  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西塞罗)  [问题呈现]  本次阅卷,发现同学们在审题方面出了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偷换“忙”和“闲”的概念。不少同学用自己觉得合适的“概念”替换了材料中的“核心含义”(2014江苏阅卷评分标准中的词汇是“核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语文科》进一步加大了阅读在试卷中的分值比例,阅读能力在高考中的地位更为突出。但在历次测试中,阅读题的得分率都相当低。笔者以为,要想准确答题,必须矫正考生的种种失误。下面以苏北四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中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学生答案为例,对几种常见失误略作分析。  本次考试选用的实用类文本是传记性文章《中国之行的泰戈尔和他的忘年交徐志摩》。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