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等理论,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互动探究
互动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促进学生爱学、会学和善学的宗旨和目标为指向,将沟通、交流与合作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使教与学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一、情境导入,引发质疑
兴趣是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环节的开始,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来为师生互动做铺垫,以求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积极性,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为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与交流铺平道路。
在课前,教师通常需要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教材来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而在引入新课的环节中,教师则需要根据自身对于具体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来创设出能够引发学生内驱力的学习情境,亦或是通过一个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和调动其思维的问题,来使其带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任何教学任务在课堂上的呈现都要建立在学生的“疑惑”和学习需求之上,尤其作为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必须要通过问题的不断解决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创设课堂情境与巧妙地设问都要确保真实和有效,科学且自然。例如,在“图形的复制与旋转”中,教师可以通过“酷猫投篮”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其产生学习兴趣之后,引导他们进行质疑,这个游戏需要分几步进行?每一步又需要进行怎样的具体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质疑其实就是任务的分配环节,接着教师只需要根据学生的质疑来对每一项任务进行归纳,再让学生分组完成每一项任务即可。
课堂导入环节要突出“导”,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情境性、针对性和启发性,既不能是简单的知识罗列,还要确保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其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建构导学质疑的高效课堂。
二、自主探究,不断尝试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法来设计一些具有层次特点且不断升级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在目标任务的引领下,以问题为依据开展由探究到发现,再从质疑到解疑的学习过程。
该环节需要涉及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学生也可以通过浏览教材、网络资源或是辅助程序软件来实现对具体操作步骤的理解和掌握。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往往通过教材便能够很快地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进而帮助其他没有完成的学生,在参考范例、观看微课视频等方式的帮助下,一同完成任务。教师的作用则体现在为学生建构具有梯度的任务支架,任务与任务之间所呈现出的层次性特点可以使学生很好地完成并学到知识。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既可以通过主动思考和探究来尝试进行解决,也可以将无法解决或是存在疑惑的问题留到课堂的合作交流环节中交给合作小组,一同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到学生个体中去,了解每一个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的解决方式、任务的完成情况等等;此外,教师也要在检查学生自学情况的同时,关注到个别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与点拨。最后,根据对每个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反馈来最大限度地把握不同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在进行提炼过后留到下一个环节之中进行反馈。
三、合作交流,反馈教学
学生在自主探究环节中遇到的困难,都可以通过交流互动环节来进行解决,在相互点拨的过程中实现学习促进,在这一共同找寻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环节中,也正是教师出现的最佳时机。例如,在“制作表格”中,各小组接到的任务是做一个课程表,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每个学生已经根据大屏幕上的要求和教材中的指导步骤完成了任务,所以在合作交流环节中就需要对课程表进行美化,需要将字体、字号、颜色与表格相匹配,在这一环节中有学生可能会漏掉表格的底纹,或是有学生不知道如何操作,教师则可以指导学生尝试使用“表格自动套用格式”这一功能,最后选出每个小组中制作最为精美的表格。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思维活跃的学生,他们的创作能力往往会超出教师的预期,而平常的学生则通过照搬教材,也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但往往针对同一个问题可能会出现很多种解决方法,对于同一种解决策略的选择指令也是多样的,这就造成了解决同一个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共同性问题,结合本节课的具体知识点来一起通过交流互动进行解决,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师生教与学能力的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互动式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之间是有差距的,教师在课前不仅要精心地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为课堂互动资源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也要掌控好课堂教学秩序,充分利用互动这种教学形式来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之中。在互动教学课堂之中,更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和与他人合作学习,最后再进行自我思维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鸿培.小学信息技术互动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8):134.
[2]姜莉莉.探索在小学信息技術课堂中推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互动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14):15.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互动探究
互动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促进学生爱学、会学和善学的宗旨和目标为指向,将沟通、交流与合作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使教与学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一、情境导入,引发质疑
兴趣是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环节的开始,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来为师生互动做铺垫,以求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积极性,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为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与交流铺平道路。
在课前,教师通常需要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教材来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而在引入新课的环节中,教师则需要根据自身对于具体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来创设出能够引发学生内驱力的学习情境,亦或是通过一个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和调动其思维的问题,来使其带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任何教学任务在课堂上的呈现都要建立在学生的“疑惑”和学习需求之上,尤其作为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必须要通过问题的不断解决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创设课堂情境与巧妙地设问都要确保真实和有效,科学且自然。例如,在“图形的复制与旋转”中,教师可以通过“酷猫投篮”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其产生学习兴趣之后,引导他们进行质疑,这个游戏需要分几步进行?每一步又需要进行怎样的具体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质疑其实就是任务的分配环节,接着教师只需要根据学生的质疑来对每一项任务进行归纳,再让学生分组完成每一项任务即可。
课堂导入环节要突出“导”,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情境性、针对性和启发性,既不能是简单的知识罗列,还要确保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其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建构导学质疑的高效课堂。
二、自主探究,不断尝试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法来设计一些具有层次特点且不断升级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在目标任务的引领下,以问题为依据开展由探究到发现,再从质疑到解疑的学习过程。
该环节需要涉及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学生也可以通过浏览教材、网络资源或是辅助程序软件来实现对具体操作步骤的理解和掌握。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往往通过教材便能够很快地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进而帮助其他没有完成的学生,在参考范例、观看微课视频等方式的帮助下,一同完成任务。教师的作用则体现在为学生建构具有梯度的任务支架,任务与任务之间所呈现出的层次性特点可以使学生很好地完成并学到知识。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既可以通过主动思考和探究来尝试进行解决,也可以将无法解决或是存在疑惑的问题留到课堂的合作交流环节中交给合作小组,一同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到学生个体中去,了解每一个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的解决方式、任务的完成情况等等;此外,教师也要在检查学生自学情况的同时,关注到个别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与点拨。最后,根据对每个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反馈来最大限度地把握不同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在进行提炼过后留到下一个环节之中进行反馈。
三、合作交流,反馈教学
学生在自主探究环节中遇到的困难,都可以通过交流互动环节来进行解决,在相互点拨的过程中实现学习促进,在这一共同找寻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环节中,也正是教师出现的最佳时机。例如,在“制作表格”中,各小组接到的任务是做一个课程表,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每个学生已经根据大屏幕上的要求和教材中的指导步骤完成了任务,所以在合作交流环节中就需要对课程表进行美化,需要将字体、字号、颜色与表格相匹配,在这一环节中有学生可能会漏掉表格的底纹,或是有学生不知道如何操作,教师则可以指导学生尝试使用“表格自动套用格式”这一功能,最后选出每个小组中制作最为精美的表格。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思维活跃的学生,他们的创作能力往往会超出教师的预期,而平常的学生则通过照搬教材,也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但往往针对同一个问题可能会出现很多种解决方法,对于同一种解决策略的选择指令也是多样的,这就造成了解决同一个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共同性问题,结合本节课的具体知识点来一起通过交流互动进行解决,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师生教与学能力的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互动式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之间是有差距的,教师在课前不仅要精心地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为课堂互动资源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也要掌控好课堂教学秩序,充分利用互动这种教学形式来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之中。在互动教学课堂之中,更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和与他人合作学习,最后再进行自我思维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鸿培.小学信息技术互动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8):134.
[2]姜莉莉.探索在小学信息技術课堂中推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互动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