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坡村“爬坡”记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ongh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从知晓“陡坡村”名字的由来,只知道这个千人许的小村落,隶属于固原市彭阳县白阳镇,坐落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上。陡坡村海拔较高,有1700米左右;全村有384户1545人,2006年时人均纯收入不及2000元,贫困户144户579人,生活水平较低。有人戏谑道,这一高一低,还真成了个“陡坡”。都知道陡坡难爬。但就在最近3年间,陡坡村安全饮水问题已得到解决,电网全部覆盖,文化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0以上,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300多元,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文明村镇”“全区文明村镇”“全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而在陡坡村躬身爬坡的背后,有双厚实的手在一步一动地推着它,这双“手”就是彭阳县扶贫办。初春时节,记者来到了这个小乡村,看到了“层层梯田绕山岭,桃花杏花满山坡”的风貌,登高远望,百万亩梯田遍布每一座山峦。山绿了、水清了、民富了,如今的陡坡村,呈现出一幅诗画般隽永的美丽画卷。
  积极扶持个体养殖
  两年时间,从一头牛变成七头牛,从可有可无的副业变成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彭阳县白杨镇陡坡村村民陈克斌已经和昔日的贫困生活说再见了。彭阳县扶贫办会同镇、村干部深入村组、农户,认真调研,掌握村情、民情,分析制约发展因素,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在陡坡村开展扶贫养殖园区示范园区的创建工作。记者看到,十几个专业化的养殖园区科学地分布在各个群众聚居区,2300多户农民通过养羊喂牛改变了生活现状,逐步迈向了幸福的生活。
  66岁的冯桂英老人忙活着收拾自己的新房,见到了记者,忙拉着记者的手说:“你看,我的新房漂亮吧!”冯桂英老人早年丧偶,两个孩子全都在外地打工,自己种着几亩地,生活很拮据。“这不村里头鼓励我们搞养殖,以前我这个老太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看着很多乡亲靠着这个富起来之后我也开始养牛,今年我总共养了5头西门达牛,养肥了有牛贩子上门收,一头牛能挣好几千元,我这50平米的新房就靠着养牛才盖成。”老人边扫地边笑盈盈地说道。
  “以前从没看到过养羊还要给羊耳朵戴耳环的,后来技术员告诉我这叫二维码,可以追溯羊只的来源产地,将来出栏价格高,不愁卖。”村民徐天斌现在养了80多只羊,年收入10万多元。据统计,白杨镇如今从事牛羊养殖业的人口占全镇人口的50%以上,去年全镇人均纯收入的45%都来自牛羊养殖业,很多农户都不再外出打工,安心在家门口养起了牛羊。
  彭阳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白杨镇土地贫瘠,群众基本靠天吃饭,人均收入连年停滞不前,加之大部分壮劳力外出务工,本地基本没有好的脱贫产业。近年来,白阳镇充分发挥当地养殖传统,集中资源优势,建设了14个高标准养殖园区,通过信贷资金和“双到资金”积极为贫困群众创造致富条件。陡坡村村主任史学文说:“像这种家里有地方的个体养殖户,扶贫办统一给配备30平方米规格的棚舍、铡草机补贴2000元,清除池补贴1500元,给养殖户提供8000元资金用于养殖。”农民杨世昌今年贷了5万元的无息创业贷款,并得到了当地扶贫部门2.5万元的棚舍建设援助资金。他在吊岔自然村养殖园区,建设了可以同时容纳8头牛的标准棚舍,杨世昌说:“扶贫部门给我提供了疾病预防和日常喂养的专业服务,现在养牛有场地、有技术,致富不是梦。”
  特色养殖大户带动困难户
  记者走进郑琴兔业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马存海正在清理棚舍。说起合作社的发展,马存海显得很激动:“我以前住在固原,和媳妇在固原做生意,赔了不少钱,2011年来到陡坡村我萌生了养獭兔的想法,因为獭兔好养、毛质又好,当年我就到山东考察进了100只,当时一只卖220元,一年也就刚把成本收回来。因为我不是本地人,贷款什么的都办不下来,没办法扩大规模,咱们村上的海支书为我户口的事情跑前跑后,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的合作社今年养了3600只,一只卖80就挣30,一年十几万的收入,县上的畜牧局去年奖励我85000元,扶贫办奖励我4000元,接下来我准备引进内蒙新品种,把我的产业做大做强。”
  随后,记者在陡坡村王振养殖合作社的养羊场里看到,工人们正给羊只喂食饲草。王振养殖合作社里的羊舍、运动场、青贮池等设施设备齐全。“合作社是2011年成立的,投资160多万元建了这个养殖场,存栏800多只羊,去年纯收入15万元。”合作社负责人王振告诉记者。在彭阳,像王振养殖合作社一样拥有500只以上肉羊的养殖示范园区有25个,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推广科学种养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不仅自己发展养殖业,还为其他村民带去科学养殖技术,带动更多的村民补栏扩量发展养殖业。
  在扶持方式上,彭阳县扶贫部门根据困难群众实际制定了多种扶贫模式,家里壮劳力外出务工的,可以购买牛羊后通过养殖大户托管。陡坡村现在有27户通过这样的模式富了起来,产业扶持资金8000元,每年分红780元。
  今年以来,彭阳县在陡坡产业扶贫示范村建设中,坚持“就地就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将养殖业作为示范村的主导扶贫产业,按照“建设示范园、培育典型户、扶持贫困户、带动一般户”的工作思路,通过“政府投一点、银行贷一点、群众筹一点”的资金筹措办法,采取“合作经营、园区托管、单户扶持”三种方式,建立“政府技术服务、村委会监督、合作社管理”三项制度,由合作社按照贫困户的意愿、要求和能力,建设标准养殖场,创新传统养殖投入新模式,实现“扶贫开发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由政府为主向社会、企业、市场共同推进,由分散式扶贫向集中攻坚”三个转变。
  目前,陡坡产业扶贫示范村建设已初具规模。扶持建设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2个,存栏羊只1000只;新建贫困户养殖合作组4个,存栏基础母牛240头、羊只700只;扶持一般户养殖115户,培育典型示范户20户,养殖存栏量达到8000个羊单位。示范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条件得到改善,区域主导产业基本形成,实现贫困户扶持全覆盖,预计养殖业可提供全村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稳定建立“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该模式采用“合作社建设、合作社管理、贫困户受益”的管理方式,将人力、物力和财力重新组合、充分集中,有效地实现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实现投资与经营主体分离,所有者和生产者分离,实现养殖的高效率,为全县扶贫开发提供了一条新路子。
其他文献
如果是第一次踏访,你会惊叹:人类竟可以把千古荒原变成林茂粮丰的绿洲,将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如果是多次来访,你会感叹:这里真是日新月异、生机勃勃;如果了解了它的历史,你会赞叹:一个为人民谋福祉的政党,不但可以重整山河,而且可以把难以企及的梦想变成现实!  这个让千古荒原披上绿洲、让宁夏20多万贫困群众脱贫的工程,就是扬黄扶贫灌溉工程;这个创造人间奇迹的地方,就是全国最大的扶贫移民开发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期刊
“我们小区高层水压太小了,连三楼都没水”“我们小区动不动就全天没水”“我们小区的居民要和物业绿化抢水用”……  夏季用水紧张是让银川居民头疼多年的老问题。每到夏日,有不少居民都经历过早晨没水洗脸就“脏兮兮”出门上班,晚上冲凉刚抹上浴液突然断水,顶着满身泡沫等水的尴尬。而与往年相比,今年银川市的用水问题似乎更为突出,尤其进入炎热的三伏天后,供水不足的问题更加严重。  早起抢水中午等水夜间蓄水  位于
期刊
我也是讨了老婆才知道老鼠对女人有如此大的威力。在目睹了几次“细节”之后我对老婆说:像你这样的十万娘子军同一只老鼠对决,你说,抱头鼠窜的会是谁?  这样的话说上两遍,老婆准会瑟瑟发抖。形象思维过于发达也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我的话里有“老鼠”,这两个字对她的刺激比生化武器还厉害百倍!我对老婆说:“你根本不用怕,人有三分怕鼠,鼠有七分怕人。只要你咳嗽一声,老鼠就会屁滚尿流!”但老婆只会对一个堂堂男人发狮吼
期刊
你是一个中国人,你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这个叫中国的地方,长眠着你的祖先,深埋着你的根,是你血脉中的基因,洗不掉的标签,你爱她就是爱你的生命你的传承你坚强的后盾。  爱国,是人类最朴素的情感,最神圣的使命。中国,也许不是最完美的,也许不是最富有的,但却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她从贫弱到富强,从满目疮痍到欣欣向荣,从落后到先进,一点一滴,完善着自我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发展道路,一直在摸索中前行,她用并不
期刊
2014年3月27日,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党委中心组成员来到“革命老区、民族地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区”的六盘山区固原市,以解决民生工程中的用电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现场学、现场查、现场改”集中学习讨论,实打实研究制订惠民利民便民举措,全力服务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和美丽宁夏建设。  一是现场学,增强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来到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和固原供电公司,以实地参观、领导带头和交流讨论
期刊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办人民满意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宁夏医科大学要办成一所人民满意的高校,真正早日实现“宁医梦”,必须凝聚广大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一、要深切体察群众的所想所愿、事业追求和自身价值所在  高校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地方,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梦,但主流是三个:一是学校发展之“梦”。从宁夏医科
期刊
“正能量”,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书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乐观、更加充满活力。理查德·怀斯曼所说的“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现阶段,我们将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都称为“正能量”。在新的历史时期,“正能量”三个字已经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
期刊
泾源县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腹地,辖区面积1130平方公里,人口总数12.6万,其中回族占75%,年财政收入不足5000万元,是典型的民族地区、贫困山区、革命老区,人口少、条件差、底子薄的客观现状,长期困扰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要求,泾
期刊
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一个干旱、偏僻的大山深处,还会有这样一所敬老院:宽敞明亮、环境优美、服务周到,让57名老人幸福快乐地度过每一天,这就是原州区寨科乡敬老院。阳春三月,记者走进了这所敬老院,许多感慨油然而生。  寨科乡距原州区52公里,山道弯弯,山塬相连,非常干旱,年降雨量在200毫米左右。在这样一个偏远的乡镇,想不到还有一所规模不小的敬老院。敬老院现供养五保户57人,年龄最大的87岁。2009年,
期刊
四月的彭阳,山花烂漫,春意盎然。4月4日上午,第十届宁夏六盘山山花旅游节在素有宁夏“大花园、大果园”之称的彭阳县开幕。本次山花旅游节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分粉红之恋“游花海”、摄影大赛“摄花海”、丹青妙手“绘花海”、有奖征文“赞花海”、秦风汉雅“唱花海”、媒体聚焦“推花海”6个部分。通过举办旅游观光采风、自驾游、秦腔展演、广场文艺展演、彭阳“生态文明”杯摄影大赛等活动,全面展示彭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