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影事业之探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nxy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所处的时代、社会、科技、商业等息息相关。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经历了从萌芽到逐渐发展的过程。这中间,我国的电影事业历经磨难,潮起潮落,但最终仍坚强地屹立在世界的影坛,并以其独特的风格绽放光彩。
  【关键词】:中国;电影;发展
  一、中国电影之萌芽时期
  1905年《定军山》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电影的诞生。自此以后,我国电影开始了它的探索之旅。《定军山》是中国电影的开端,既具有初创性,又具有民族性,成为中国电影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的基本形式。20世纪初期,中国电影文化事业的领头军是由商务印书馆来担当的,他们在进行戏曲短片摄制的过程中,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特点,还运用了特写镜头、叠印画面等技术,使影片在摄制水平上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
  创建于1909年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这部作品的诞生,使中国第一次有了由专人写好剧本并执导且具备情节的故事短片,对于中国的电影事业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从故事短片的拍摄到故事长片的出现,经历了七年多的时间。1920-1921年间,上海进行了第一批长故事片的摄制,最早的几部代表作有《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等。
  中国萌芽时期的电影迈开了自己坚实的一步。尽管与世界电影有较长的时间差距和技术差距,但同样都经历了从稚拙到发展的过程。
  二、中国电影之传统形成时期
  20世纪20-50年代是中国电影艺术和思想形态形成基本格局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电影创造第一个高潮的时期。
  (一)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历史都处在转折期,五四运动对社会的巨大冲击,波及了整个传统文化,对文学艺术领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经历了无声影片发展、掌握电影规律与艺术技巧的探索期。
  中国故事片真正形成规模是从《阎瑞生》等长故事片开始的。随着制片公司的不断增加,电影摄制数量也迅速增加,且电影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有社会片、古装片、战争片、伦理片和爱情片等等,代表作有《呆婿拜寿》、《得头彩》、《掷果缘》、《孤儿救祖记》和《火烧红莲寺》等,这些数量之多的创作数量标志着中国电影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电影发展最繁盛的时代。这一期间,中国电影奠定了基本规则,确立了主要方向,创作迅速且与世界电影潮流缩小距离,民族风格得以形成,也是默片创新、有声片走向成熟、电影语言探索取得出色成就的时期。
  1.在电影形态上,中国电影实现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跨越式发展。在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发展的时期内,无声电影达到了成熟阶段,出现了《神女》等经典之作;有声电影从萌芽迅速发展到了兴盛阶段,出现了《马路天使》等经典之作。为此,中国电影第一次与世界电影缩小了距离。
  2.在表现内容上,中国电影开始循序渐进地接触社会生活现状,现实主义代替了空想主义,反映现实疾苦,人民压迫的内容得以正面展开。电影呼吁时代精神与民心所向,其艺术创作思想已经占有主流地位。
  3.在艺术形式上,中国电影开始借鉴世界电影的优点,进行艺术创新,探索符合本民族的表现形式,使电影技巧有了很大的进步。随后,出现了很多思想内容和艺术质量都相当成熟的影片。这些影片的出现预示着中国电影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4.在创作方法上,中国电影改变了单一的创作思路,采用丰富多彩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使中国电影的整体形态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5.在整体社会形象上,中国电影树立起了影响世道人心的文化形象,强化了有独立位置的艺术形象。中国电影已经站在了社会的前沿地带。
  (三)第三阶段:抗战时期的创作
  抗战时期的电影是中国电影的一个特殊时期。时代背景与战争环境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两大阻力。抗战时期电影创作的状况大致分为:
  1.抗战爆发的初期。主要以真实记录抗战状况的新闻纪录为主,代表作有《卢沟桥事变》、《抗战特辑》等。
  2.武汉时期。中国电影创作了一些故事片,代表作有《八百壮士》等。
  3.重庆时期。这期间是故事片比较兴盛的一个时期,代表作有《东亚之光》、《塞上风云》、《中华儿女》等。
  4.中止与复苏时期。随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国内形势再度紧张起来,反共浪潮也再度掀起,国民政府下令停止拍片,直到1943年底才开始拍片。
  (四)战后的创作
  战后的中国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世界历史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中国电影也开始其复苏阶段。30年代的优秀艺术经验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自此,中国电影进入了成熟时期。
  成熟的第一个表现就是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影片,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三毛流浪记》、《万家灯火》、《艳阳天》、《松花江上》等。它们形成了战后中国电影的主流。成熟的第二个表现就是电影的创作视野扩大了。影片的创作不局限于狭小的个人悲欢,把民族、时代以及家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的创作风格。可以说,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有了更深层次的写照。
  三、中国电影之新中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电影艺术经历了一条有成绩但曲折的发展道路。
  (一)第一阶段:新中国十七年电影
  1.建国初期
  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电影试探摸索时期,电影的新方向才刚刚开始探寻,新的生机在创作尝试中进行着。一批来自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们大胆地开始着自己的创新。代表作有《白毛女》、《新英雄儿女传》、《关连长》、《龙须沟》等。   2.20世纪50年代中期
  随着建国初期的电影在潮落中潮起,电影人谨慎地从低谷中走了出来。1955-1956年的电影产量和质量都开始上升,中国电影出现了一个较好的时期。代表作有《董存瑞》、《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上甘岭》、《铁道游击队》和《鸡毛信》等。
  3.20世纪50年代末期
  20世纪50年代末期是中国电影发展的高潮期。在发展的过程中,找到了适当的切合点,在政治意识与艺术尺度、风格样式与时代主题等方面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认识。从而创作出了许多时代精品。代表作有《老兵新传》、《林家铺子》、《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林则徐》等。
  4.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中国电影发展与政治密切相关,开始了新的探索。这一时期作品在延续传统的同时,又开始了新的变化。代表作有《小兵张嘎》、《洪湖赤卫队》、《红色娘子军》、《甲午风云》等。
  (二)第二阶段:文革时期
  “文革时期”是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悲剧时期。这一阶段的电影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整个文革时期的影片共有93部作品。其中,1966年到1972年间的故事片电影的创作处于空白阶段。从1970年开始出现了9部样板戏电影,代表作有《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白毛女》等。从1973年到1976年,出现了不同形态的电影约84部。像样板戏电影、重拍故事片、斗争故事片和一些舞台艺术片等。
  总而言之,这一阶段的作品是时代政治的传声筒,但就时代作品而言,其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四、中国电影之改革开放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它开始向艺术、向世界潮流、向人民群众转变,并经历了几个明显的阶段。
  1.复苏时期
  1976-1978年,《大河奔流》、《青春》等影片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2.转折时期
  1978-1980年,电影人为了摆脱文革的影响,开始探索新的艺术表达手法,进而探索转折时期电影的基本状态,出现了《小花》、《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等影片,开启了新时期新电影观念的先河。
  3.艺术恢复时期
  经过20世纪70年代末的探索,80年代的中国电影逐渐意识到了经验与思想的重要性,对追求真理的世界电影进行了探索,并使中国电影的理念得到确定,出现了《沙鸥》、《邻居》、《乡情》等作品。
  4.艺术收获期
  1984-1987年是中国电影最为丰盛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造就了中国电影少有的辉煌局面。许多代电影人齐聚一堂,为中国的电影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开创了中国电影创新的新局面。
  5.多风格时期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电影艺术进入多元文化撞击的时期。电影的变化眼花缭乱,社会生活的改变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对电影的审美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多元化状况是中国电影显现出趣味不一的创作格局。
  中国电影的近百年发展是在西方理论与民族文化理论的交叉中展开的,既有借鉴也有创造,走过了多样化的变迁道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方略。
  参考文献:
  [1]齐伟.电影观念的现代建构及其反思[D].上海大学,2013.
  [2]张建珍,吴海清.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三条道路[J].电影艺术,2013,03:5-13.
  [3]王玉芳.中国电影类型化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4]周星.从疏离现实到批判现实的发展路程——1905—1949年中国电影现实题材综论[J].文艺研究,2005,09:100-106+160.
  [5]刘双印.对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的思考[D].河北大学,2004.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传统出版业的转型模式,浅析了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传统传统出版工作者应该具有的新型知识结构编辑思维,并对各种新媒体技术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和变化了具体分析,探索了其对新闻出版业带来的影响及机遇,对新技术条件下出版工作者在知识结构和编辑思维上如何拓展。从而推动传统出版资源整合,将资源资产化,从而而促进整个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数字出版;图书策划;移
期刊
【摘要】:德国人是世人所公认的崇尚理性与秩序的民族,但是这样一个民族在20世纪上半叶两次卷入世界大战,尤其在纳粹掌权期间,德国民众为何如此一致地相信希特勒那些显而易见的谎言和残酷狰狞的政策?毫无疑问,纳粹德国对本国民众的宣传鼓动是十分成功的,而宣传鼓动的基础在于纳粹主义为民众提供了一整套意识形态,这套意识形态的各个理论环环相扣,具有首尾一贯的逻辑性。本文就将以纳粹德国的“元首绝对正确”的领袖原则、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的内容是无印良品的品牌理念。通过实地走访无印良品的实体店的真实购物体验并查阅其产品宣传册与其他出版物(包括店内背景音乐的CD等)以及文献查阅等方式,从其品牌的定位、设计、个性、体验和传播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经总结得出无印良品是具有“真诚、自然、无品牌”的理念的品牌。  【关键词】:无印良品;品牌传播;品牌理念;无品牌  无印良品推崇的不是产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无印良品的品牌
期刊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运用观察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对在瑞士和奥地利两国举行的第13届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16支队伍31场比赛的77粒进球进行分析(不包括在点球决胜期所发进的点球),从而对本届欧洲杯射门进球的区域及方式进行研究,得出当今世界足球射门进球的规律、方式及特点。研究结果:本届世界杯足球赛的主要得分区域是2区,运动中的阵地进攻和渗透是主要的射门得分手段。  【关键词】:欧洲杯足
期刊
【摘要】:影视作品天下无贼是一部比较老的片子,片中两个江洋大盗恣意妄为,偷窃无数,但是在知道自己已为人父母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弃恶从善,为了孩子改过自新,这就是父母的孩子深深的爱。  【关键词】:天下无贼;孩子;父母爱  影视作品天下无贼是一部比较老的片子了,2004年在上海首映后好评如潮。电影《天下无贼》是根据赵本夫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冯小刚执导,刘德华、王宝强、刘若英等人主演。2004年1
期刊
【摘要】:《这是什么鬼》是一个由Q版僵尸主持鬼片评论脱口秀的栏目,确切来讲,不论是看电视剧还是电影都是大家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剂,现实生活中本来没有鬼。人们常说,为人不作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倘若心里没有鬼,不怕半夜喝凉水。鬼只隐匿在你的心灵深处,如果你是胆子小不敢看鬼片就赶紧过来围观了,让小僵带着你一块来领略边搞笑边看精彩的鬼片演讲。  【关键词】:这是什么鬼;奇葩;疯狂;恐怖;美女  《这是什么
期刊
【摘要】: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歌舞电影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从这时开始,两岸三地的歌舞电影和戏曲片都从昔日的银幕宠儿走向了衰落。从其传统脉络看,大致可以分为由戏曲发展而来的戏曲歌舞片和由现代都市生活为主题的歌舞电影。文中,将其简称为歌舞片的“京派”与“海派”。由于政治经济等因素,这两种类型在80年代的两岸三地都出现了衰减,直至现在仍难以大幅度回归。本文将从这两种传统影响下的歌舞片入手,从政治,经济
期刊
【摘要】:语言,是人类赖以交流的工具和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电视作为信息与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以其社会性的符号系统和表意手段通过一定的能指指向一定的所指来传情达意,对人类社会信息的传播与文化的交流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在新媒体时代下,电视语言以其用语的规范化、表达的口语化、时尚化、信息的强化性以及视听兼备等综合性特点倍受电视观众的青睐。  一、电视语言用语的规范化  (一)选词恰当,用语确切
期刊
【摘要】:地方性节日是一个民族诉求的表达,同时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最好的诠释,本文以贵州的侗族喊天节为个案,呈现喊天节的内涵,阐释其与稻作区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探讨民族节日的传承与族群认同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喊天节;稻作文化;民族认同  节日的产生依赖于其生存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方式存。世界每一个民族都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特殊的生态环境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由于生态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生
期刊
【摘要】:近几年以宫廷为题材的电视剧逐渐的走入了人们的视线,改编自流淰紫所著的同名小说电视剧《甄嬛传》开播以来,不断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它以后宫嫔妃的生活争斗为主线,给我们展现了一副争艳图。  【关键词】:甄嬛传;剧情;性格  剧情介绍:电视剧《后宫·甄嬛传》改编自流潋紫所著的同名小说。由郑晓龙导演,孙俪、陈建斌、蔡少芬等人主演,由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制作。该剧是一部宫廷情感大戏,更注重描写“后宫女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