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贰角铜镀银币考略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币在中国近代造币史上,历经80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让我们大多数钱币收藏爱好者难以理解的事。很多人也许会问:真有这种事?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先来看看关于这种币的真假之说。
  2014年5月中旬的一天,悠闲的我站在自家阳台上,出神地凝望着不远处风景如画的大院,感受缕缕阳光照耀,阵阵微风拂面,内心生起一股愉悦之情。都说江山如画,岁月如歌,生活如诗,确实不错,拥有今天这美好的一切,要感恩国家实行的改革开放,感谢党的富民政策,我们富足的生活来之不易,深受国家深受党的恩惠……正当我思绪飘远,内心的小舟随处荡漾时,客厅里忽然响起楼宇电话,原来是邮递员送快递来了。待我签收完打开一看,是北京诚轩寄来的春季拍卖图录。我踱着步坐到沙发上,顺手从旁边茶几上拿起那200度的老花眼镜,迅速翻阅着一本《古钱、银锭、机制币》图录。当看到第2301、2302号拍品时,我就来劲了,两个NGC国际钱币鉴定评级公司的评级币,一个62分一个64分,这在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贰角银币中是非常罕见的。一种收藏者的强烈占有欲涌上脑海,于是我又倒翻回开头,细细查看拍品预展时间和拍卖具体时间,盘算着自己的参拍计划。


  等到拍品预展那天,我早早地到达了预展地点,哪料想现场已经有不少看拍品的人了,远远望去位置都被占满了。我只好默默地站在旁边排队,耐心等待人家看完。心想着,这般场景真是很适合用一句俗语概括——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我得争取下次再早些。排队等待的这段时间,我满脑子是图录上那两个小银币的影子。作为一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钱币收藏研究者,第一次碰上这么漂亮的钱币,着实是心动不已。还好,不久也就轮到我了。我坐到观看拍品的桌子前,填上表格,展示员很快就用盘子托出这两个币来了。我有点迫不及待,先观察的是62分这个币,感到从形制、包浆到字口、风格都没问题,暗自下了可以参与拍卖的决心。看到64分这个币时,第一眼的感觉是币的表面粗糙,字口、包浆不自然,引起我的警觉。我研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贰角银币的版式多年,曾经在解放军出版社公开出版过我的研究专著《红色货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货币版别研究》,对贰角银币的版式及其主要特征,都已经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了。它就像一把把尺子,看到同类的东西,很自然地会闪现出来,从多角度衡量,帮助思维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作出真假判断。从多角度审视后,依据自己的辨识能力,我初步得出此币为镀铜银假币的结论。
  回家后我再次翻开这本图录,惊讶地看到图录中关于这个币的简介:“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贰角银币一枚,银光甚好,此年份好品相罕见,耿爱德(E. Kann)旧藏,NGC MS64。”对此我感到不可理解,NGC公司与耿爱德(E. Kann)先生,一个是国际有名的钱币鉴定评级公司,一个是世界著名钱币收藏家,他们怎么可能看错呢?
  5月21日,北京昆仑饭店的拍卖大厅座无虚席,正面摆放着一张齐腰高的桌子,西装革履的拍卖师站在桌子后面,尽显英姿飒爽之态。台前三三两两的工作人员在埋头抄录,右边有个播放拍品电脑图的大屏幕,左边一排桌子则坐着四五个电话委托报价的代理人。竞价者们手持号码牌静静地坐在位置上,竖起耳朵,瞪着一双双充满欲望的眼睛。开拍以后,台下的竞价者在自己心里价位内频频举牌,像是海潮翻涌,一币激起千层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台上的拍卖师连珠似地报着不断上升的价位,高峰时那喊价的速度,简直就像澎湃的洪峰,摧枯拉朽一泻而过。带着好奇的心理,我在拍完自己想要的那个62分币以后,继续等待这个假币的拍卖实况。这轮竞价的场面也真是非常激烈,用一场无硝烟的战场来比喻也不为过,经过几十个回合的较量,最终于32000元落槌,加上佣金是36800元。
  这个币从1932年制作到现在,已经80多年了。一个币历经80多年,辗转无数藏家之手,特别是经过国际有名鉴定评级公司、世界著名钱币收藏家、中国著名大型拍卖公司之手,还不为人知其庐山真面目,真可谓是一个特别能“混”的币。


  为了确认这个币是铜镀银的老假币,我在预展时,曾经向负责这次预展的工作人员要了这个币,在征得主管同意后,进行了多角度拍摄。现在来看看这个币的细部特征。图1是这个币在拍卖官网截取的原图,图2是一个我收藏多年的一眼就可以看出的掉落了镀银的铜币。从图1和图2很明显可以看到正面右边那个五角星都是稍微往左边倾斜的;从图3可以看出两个中字是一样的,并且中字右下方多出一斜撇都是一样的;从图4可以看出“维埃”两个字都一样的,尤其是埃字的三角形头部开口;从图5看背面地图上部图形都一样。这里图3中字右下方多出一斜撇的特征最具有典型的意义,因为这一斜撇对于整个币来说是多余的,很有可能是钢模雕刻好以后,被某种东西碰撞而成的凹槽,待币印制出来后就变成短线状凸起的图案。既然这与币图毫无关系的一斜撇都一模一样,说明这两个币是同一钢模印制出来的币。只不过一个保管得比较好,镀银没有脱落;一个磨损比较厉害,完全成为铜币了。我还曾经用30倍放大镜看过,这个被评为64分币的边缘其实已经有不少铜锈。所以,这个币是当年制作的假银币无疑。
  其實这类币,我曾多次在国内拍卖公司及其网站见过。2007年5月23日中国嘉德春拍“金银币金银锭古钱”专场,拍卖了一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2年贰角银币(第5507号拍品),品相很好,按现在国际金银币评级标准可能会在62分左右,估价1000—2000元人民币,经过激烈的竞争,最终以11200元成交。我用它的放大系统认真观察了这个币:正面101个马齿,“国”字无点并且右上角比较弯曲,右边五角星的左下角比较短,“角”字上方有一个小圆点,“一”字和“三”字下方的马齿边各有两个小圆点;背面97个马齿,左边24个谷粒,右边22个麦粒,党徽上方有一个小圆点,五角星有一条凹线。虽然没有办法知道它的重量和直径是多少,但从币的整个风格图样看,都与图6币一模一样。2011年11月18日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又出现一个这种版式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2年贰角银币(第1106号拍品),这个币评级为64分,最终以40250元人民币成交。2011年6月北京华夏藏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给我寄来一本金银币拍卖图录,按照图录号(第8572号拍品),我上网应用它的放大系统观察这个币,竟然也和图6币一模一样,这个币包括佣金最终以78400元人民币成交。后来我发现,不少钱币评级公司甚至是国际著名评级公司,都有一些把这种保管比较好的铜镀银币(一般都在60分以上的),错评为银币。如PCGS公司的15848365/80965711号币(这个币的鉴定说明“川陕苏维埃”造也不对)和2012年12月2日北京保利拍卖第10632号币(NGC公司64分),都是错误评为银币的铜镀银币。   这类铜镀银的假银币当年制作了多少无从考证,目前从收藏实践看有五种版式。一是1932年“无点国字版”(图6),这种币有四个特征:国字没有点;币正面右边的五角星左下角比较短;背面中心有一个圆点;背面上方五角星中间有一条斜阴线。二是1932年“有点年字版”。即国字有点且年字有点(图1、图2)。三是1932年“无点年字版”。即国字有点但年字无点(图7)。四是1933年“凹头埃版”(图8),这种币有三个比较明显特征,即埃字的三角形头部像凹字;背面五角星左边有拉丝痕迹;地图北极部分的经线中间少一条。五是1933年“三角埃版”(图10),这种版式除了埃字与背面的枚字与图8不同以外,其他方面与图8币几无差别。五种版式中,1932年的存世量略多些,1933年版凤毛麟角,尤其是1933年“三角埃版”,目前仅见一枚。品相较好的1933年“凹头埃版”币,在收藏市场交易价格早已经超过15000元。
  2011年9月,我陪同解放军出版社编辑部的刘施昊同志去上海,参加全国图书发行订货会议。在《红色通行证》(解放军出版社2011年版)作者曾本清先生介绍下,认识了一个江西赣州籍的张先生。当他知道我喜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票证和钱币后,将保存了20多年的一个1933年版的贰角铜镀银币转让給我。原来它是一枚“光绪元宝”铜币改制的铜镀银币(图11),镀银大部分已经脱落,但“光绪元宝”四个字还清晰可见。去年,江西会昌县的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在瑞金古玩交流会时买了一个很奇怪的铜币,说马上会把图用微信发给我,让我看看对不对头。过不久我打开微信一看,也是一枚1933年苏维埃贰角铜镀银币(图12),而且还遗留着龙的图案。这龙的图案实际上是“光绪元宝”铜币的背面,由于印花时压力不够,原来的图案遗留了下来。后来,我还收到一个1932年“有点国字有点年字版”背面“光绪元宝”版(图13)的铜镀银币。这说明苏维埃贰角假银币是使用旧“光绪元宝”铜币,印上苏维埃银币图案镀上银制作而成的。
  至于苏维埃贰角铜镀银币的来历,80多年来也一直争论不休。《中国收藏》杂志钱币专刊第35期,刊登了一篇《苏维埃贰角铜镀银币争议缠身》的文章,归纳为“土匪造”“白军造”“苏区造”三种来历说。该作者认为:“土匪造”说法的理由是史料有记载,当年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江西会昌县筠门岭,土匪制作过一批铜镀银苏维埃贰角币。“白军造”说法的理由是国民党不但使用军队直接进攻我苏区,“围剿”苏维埃政权及其红军部队,而且竭尽全力扰乱苏维埃经济,破坏苏区金融秩序。1934年初在于都县、瑞金县、胜利县、兴国县、赣县等地都出现过这种假银币。众多地方出现这种假币,说明有可能是国民党军队统一制作的。“苏区造”说法的猜测有三:一是苏区当时白银极其匮乏,有可能用铜镀银代之;二是目前发现许多同模银币,当时钢模是手工雕刻,白军不可能雕刻出一模一样的钱模;三是这种假币1932年版的较多,1933年版的非常之少,如果是白军造的话,1933年甚至1934年都有可以大量制作。


  早在1990年,江西省钱币学会主办《钱币研究》第一期刊登严帆同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铜币种类辩考》一文,他以江西省瑞金市革命纪念馆馆藏苏维埃贰角铜币数枚为依据,认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过一分、五分、贰角铜币。此观点一出引起钱币学界关注,赞成者反对者各有说辞。1991年,江西《钱币研究》也在第一期,刊登长期从事苏区党史研究的曹春荣同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铸行贰角铜币说质疑》文章,认为从来没有文献资料记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过贰角铜币,倒是有文献记载当时就有出现铜镀银贰角假币。1933年3月10日,江西省寻乌县苏维埃政府发出《关于严密检查假造苏维埃毫子的反革命行动》第一号密令,密令提到有铜镀银贰角假币在苏维埃区域流行,要求各级苏维埃政府严厉打击,并且告诉群众识别假币方法。
  笔者认为,“土匪造”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据查史料,“土匪造”的观点最初来源于1932年春,苏区发现有铜镀银的苏维埃贰角币流通,毛泽东主席知道此事后,十分关心,就叫中央造币厂厂长陈祥生、业务处长谢里仁前去汇报。谢说:“敌人造的伪币是铜质而不是银质,他在红铜上面镀了一层银质。只要将伪币一摩擦,就可以看出铜质来。这种伪币是筠门岭的一个土匪制造出来的。”毛泽东主席听后指示,准备派两个师的兵力去围剿土匪。另外要造币厂出布告,告诉群众识别真伪,堵塞伪币在苏区的流通。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土匪造”,只是当时对伪币来历的一种普通说法。筠门岭这个地方我去过的次数不少,属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十万大山之中。看看图1、图8和图14就知道,这种假银币当时的电镀工艺是非常好的,历经80多年而不脱落,还闪闪发亮。土匪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可能有这种先进的设备。
  “白军造”也不太可能。按逻辑推理,国民党军队当时就有很多先进兵工厂,铜镀银技术没有问题,制作这种假币是非常简单的事。但假币的数量与流通的区域都非常有限,所起到干扰破坏苏区经济的作用也极其微弱,这偷鸡摸狗之事,很难与堂堂国军划上等号。可以设想,和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纸币相比,这种贰角面值的假银币也太小儿科了,国民党军队要仿也是大量仿造大面额的纸币,才能起到干扰和破坏苏区经济的作用。
  “苏区造”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其一,苏区白银并不是非常紧缺。史料记载,当时中央造币厂不仅铸造过这种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名的贰角银毫,为了到白区购买物资,还铸造过不少“袁大头”“孙小头”“鹰洋”等银币,铸造的量也不小。从收藏实践看,有不少苏区时期的证章都是用白银制作的。其二,同模币根本不存在。起初我也曾误认为存在同模币。后来才知道根本不存在同模币,所有所谓的同模币实际上都是品相较好的铜镀银币。2012年夏,我浏览古泉园地网,看到图8这个币,卖家确认是银币,根据我多年研究经验,认为是一个非常漂亮的1933年铜镀银苏维埃贰角币。在与卖家交换意见时,两人还争论不休。因为是裸币,所以我建议他用放大镜看看币的边,有没有露出铜质。卖家是上海人,不懂得1933年铜镀银币的交易价格,在江西地区高出相同年份银币价格的好几倍,或者是经过我指认为假银币之后心虚,竟然低于原来一半的价格卖给了我。币拿回来之后,在高倍放大镜之下证实了我的正确判断,币的齿边果然裸露出铜来了(图9)。2013年初夏,我在钱币天堂网又购买了一个这种币(图14)。从网上图片看,的确非常像银币。我对这种币非常熟悉,一眼就能看出来。但买回来之后,我却犯愁了,左看右看也找不到一点铜锈的痕迹。心想:难道真有这种同模版银币?自己的判断出了问题?我不甘心,于是用磨刀石磨了一下,然后抹了点盐水。不久,被磨破的地方黄黄的铜锈就出来了(图15)。经历过这两个币的研究,对过去发现的所谓同模币,我重新进行了严肃认真的再研究,结果发现所有同模币其实都是保管比较好的铜镀银假币。其三,1932年版多1933年版少不是“红军造”的因果关系。真正原因在于:首先,造假者趁我苏区贰角银币刚刚发行使用,立脚未稳,群众还不是很熟悉的时候,抛出假币,以售其奸。其次,假币一经我方识破,便进行了严厉打击,迫使其没有立足之地。如1933年8月16日《红色中华》报道,瑞金县黄安区禾安乡一个叫赖以辉的地主,从广东偷运170元假银毫子到苏区,查获后被处以死刑。如此强大的压力之下,谁还敢再去造假贩假?其四,苏区政府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和人民军队,是取信于民的政府和军队,根本不可能去干这种损害苏区群众利益的事。其五,假币的电镀银历经80多年还那么好,以至于蒙骗了那么多行家里手,可见当时的制作技术之精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要掌握这种技术不是件容易的事,资料显示,电镀技术到20世纪初我国才开始引进。苏区生活那么艰苦,经济技术那么落后,战争环境那么恶劣,不可能掌握这种先进的技术。退一万步说,苏区造币厂要是有造铜镀银币的技术,首先要造的也不会是贰角币,面值太小了,不如多造点铜镀银“袁大头”“孙小头”“鹰洋”等壹元的假银币,去白区购买物资。所以,怀疑苏维埃贰角铜镀银币是红军或者苏区自己造的是毫无根据、毫无道理的。


  那么,这类假币究竟是谁制造的呢?由于我已进入这个研究领域,较注意倾听相关这类假币的见解。一种观点认为,人具有唯利是图性。不管是土匪还是白军,不管是市侩还是商人,有利可图的事都有可能干。制假这种事,绝大多数都是个人偷偷干的。就像目前发现制作假人民币的人,谁能说清楚这个人是什么团体、什么派?纯粹是一种个人行为,这种人现代术语叫做“不法分子”。
  苏区时期关于制作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假币的报道较典型的有三个,第一个就是前面所述《红色中华》1933年8月16日报道,瑞金县黄安区禾安乡地主赖以辉,从广东偷运170元假银毫子到苏区,查获后被处以死刑。这里没有说是谁制作的。第二个是永定县反动“团总”阙渭明,藏匿到长汀县的汀州城里伪造苏维埃币,被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及时查获,判处死刑。第三个是1934年3、4月间,福建连城县林坊区林朋映、林积记兄弟一起用木刻印版印制苏维埃一元假纸币,被查获,苏维埃政府在汀州文庙召开宣判大会后,他们被枪毙,有力打击了制假之人。
  上述报道,不管是地主赖以辉,还是反动“团总”阙渭明,或是林氏兄弟,既不代表土匪,也不代表白军,更不是苏区人员,这些人都是以个人身份出现的不法牟利行为,其实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唯利是图的不法分子。所以苏维埃贰角铜镀银币实际上就是不法分子制作的。
其他文献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这是唐代“诗仙”李白所作《侠客行》里的一句。句中的朱亥为战国时期的勇士,其深受信陵君信任,勇武过人。而朱仙镇一名的由来,则出自朱亥故里的传说,称其原住于该镇镇北一名叫仙人庄的村落,由此人们称朱亥为朱仙,且将该镇取名朱仙镇。明末年间洪水泛滥,被淹的河南首府开封百废待兴,故朱仙镇便成了当地木版年画的中心,并涌现出不少如《金版——千手千眼佛》(图1)、《金版——天地全神》(图
期刊
读着标题,眼前仿佛出现一幅画面: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无边无际的大海尽头升起,它洒下的光辉,随着波涛涌动……挂在天上的那一轮明月,是那样地清幽淡凉而又光辉四溢,近在咫尺而又遥远难测,常常会勾起人们无限遐想。  我们小时候,就听过儿歌:月儿弯弯像小舟,载着我们飞上天。稍长,大人告诉我们,月亮上有仙女嫦娥和吴刚、玉兔。说嫦娥丈夫羿是一位大英雄,他外出为民除害,要射落九个多余并烧焦大地的太阳。这时有一个坏人
期刊
编者按:我国著名“国家形象设计师”周令钊先生于1982年担纲设计的第一轮生肖狗票《壬戌年》特种邮票,自诞生之日起,便成为亿万邮迷心目中珍贵的经典藏品,让人铭记至今。 时隔36年后,周令钊先生再次执笔,以他高超的艺术造诣创作了《戊戌年》生肖狗票,再创艺术高峰,从而成为中国邮票发行史上的一个奇迹。本期,就让我们走近这位百岁巨匠——  年届百岁的周令钊先生,是位享有“国家形象设计师”美誉的美术家,36年
期刊
江南水乡的特产——桃花坞年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的桃花坞,自古享有“东方古艺之花”之美誉。其工艺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并在绣像图上演变革新,至明代已发展为中国民间著名的艺术流派。它有着以木版雕刻、用一版一色传统水印法印刷的特点,其色彩明快,构图饱满,手法多样,题材以吉祥喜庆、神像、民间或戏文故事、时事风俗为多见。而桃花坞年画“姑苏版”,则为“康乾盛世”里该年画全盛期的作品。  该类作品内容丰富,构图繁
期刊
鱼纹是中华民族吉祥喜庆的传统纹样,已有几千年的演变历史。最初鱼纹是我国先民崇拜的图腾和生殖力的象征。鱼类一直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早在原始渔猎时代,先民就把鱼的形象刻划在陶器和玉器上,在河姆渡文化遗址和半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就有很清晰的鱼纹。商周的青铜器上常有鱼的纹饰。汉代画像石中,鱼纹多为鲤鱼,常常和龙、凤纹同时出现。鱼在古人心目中,是一种祥瑞的标志。《史记·周本纪》上说周有鸟、鱼之瑞。《太平
期刊
辨别花钱的新老或作伪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图案。每个朝代的花钱图案都有自己的时代特征;二是文字的风格和当时的器型。中国民族文化和民风民俗是在传承发展中创新的。熟悉各朝各代当时的经济、文化状况是古代花钱辨别的基石,还要了解不同时期的民俗风格,最好要具有一定书画书法的功底和风韵鉴赏的能力。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快捷辨别古代花钱新老或作伪的方法,就是运用花钱上的锈色包浆进行辨别。  古代花钱和古代钱(泉)币一样
期刊
从大英博物馆藏珍珠地划 “家国永安”枕的题款谈起  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一方白釉珍珠地划“家国永安”枕,枕面左侧划“元本冶底赵家枕永记”铭文,右侧划“熙宁四年三月十九日画”年款(图1)。这方瓷枕经考证是河南鲁山窑的制品,从划花珍珠地装饰工艺断代上看,和枕上所题年款时代相符。这方瓷枕面世以来,引起藏界关注的不仅仅是瓷枕的装饰工艺或瓷枕的完整和完美,而是它的铭文题记——“元本冶底赵家枕永记”。“元本”
期刊
绵竹木版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是流行于我国西南的年画品种,其自古就享有“四川三宝”和“绵竹三绝”的美誉。它创于明末,清代乾隆、嘉庆前后为盛期,是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绵竹木版年画体现了古老的汉民族风尚,以及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为绵竹民间画师们世世代代勤劳与智慧的结晶。1963年,前往中国美术馆参观的郭沫若,欣赏了绵竹木版年画之后诗兴大发,即兴作《 西江月》:“真是洋洋大观
期刊
1300年前的盛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一天唐玄宗和宰相宋璟谈论音乐,其中最为有名的话是“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这是唐代皇帝与宰相提到的唯一一次关于瓷器的记录,这表明鲁山花瓷是唐代最大的陶瓷名牌产品。但是这种瓷器是什么面貌?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不得其详,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花瓷腰鼓在一段时间里被标为郏县黄道窑。上世纪50年代,陈万里、冯先铭先生首先造访鲁山窑,但是没有发现花瓷标本。2
期刊
位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东南部的滩头镇,始称“楚南滩镇”。由此地孕育的中国民间美术珍品、国家“非遗”——滩头年画,为湖南(明代时称为楚南)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2009年5月,“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冯骥才,在考察滩头时曾高度赞誉:“隆回民艺浓似酒,滩头年画艳如花”。  数百年的悠久历史  據《邵阳地方志》载:“元初大德年间(1297—1307)流行在江南一带的赵元帅像,就是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