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乡虽是湖南腹地的小小一隅,但其历史悠久,钟灵毓秀,自古至今,人文蔚起。三国奇才蒋琬,名震一时的湘军统帅曾国藩,中共名将陈赓、谭政,著名诗人萧三,爱国将领宋希濂等皆诞生于此。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少时曾负笈跋涉至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求学,由此破土而出。正所谓:“物以土地出,才以山水养。”
湘乡历史文化遗迹多,其中以东台起凤、涟水卷帘、笔沼春云、铜坑夕照、碧洲芳渡、紫树玄台、芗泉漱琼和石角鼓鬣为最。因世道沧桑,兴废更替,或岁久湮灭,故址犹在;或人工已毁,天巧尚存;或人工天巧,俱废俱兴者,后世更有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笔者经过查阅当地史志,走访耄耋老人,探寻原址,终得其实况。虽有物是人非之感慨,但还是能从历史的沧桑中品尝其余韵,从历史的变迁中触摸其人文气息。
东台起凤
今湘乡市涟水以东,距城约一公里,有一大山于沃野平畴高矗入云,名曰东台山,又名凤凰山,因山峰高凸酷似仪凤翔起,故美其名曰“东台起凤。”
这里,涟河碧水,纡绕如瑰;峰壑川谷,村墟井邑,分划条列,错落有致。唐景云二年(711年)于山顶、山谷修建上下凤凰二寺,山侧有天书石、洗药井、晒药台,相传为唐时恒氏二女求仙炼丹之地。山腰危崖悬空,状如老鹰巨嘴,故曰鹰嘴石。还有白云观、八角亭、景行亭等诸多建筑。往昔,山深林密,鸟语花香,每当春和景明、秋高气爽时节,常常游人如织,或登高长啸,或聚会吟哦,或对饮抒怀,或攀缘觅趣,或赏景爽心,自得其乐。清初知县陈拱照题诗赞曰:“玉竹翩翩未可攀,东山联屐喜承颜。漫开丛棘□花径,分得修篁一片山。曲引新觞涟水下,湮迷古寺凤岩间。自来禊事堪谁胜,回首天霞兴未珊。”1944年日军侵入湘乡,山之寺宇、亭阁、树木惨遭破坏,后虽经修缮,仍难以全复。
今东台山已辟为国家森林公园,遍植苍松、翠杉、丹枫、红梓等良木,间有名花异卉。亭台楼阁仿古修复,重现古典风韵,娱乐憩息场所合时而建,一派现代气息。古今互衬,交相辉映,另有一番新境。
涟水卷帘
湘乡城东侧涟水,经旧学门前(今湘乡市三中)至东渡口一段水域,河面宽阔,清澈见底,极尽水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
史载:“潆洄荡澜,无风而纹自成,时有逆端乍雪,若珠帘之倒卷”,故称“涟水卷帘”。元至元辛巳(1281年),州判官孔思清建“观涟亭”于学门左,后圮。明景泰初复建。明王约作《观涟亭》诗云:“不知春色已盈溪,荇藻绿苔两岸齐。一镜平分天上下,群峰倒侵影东西。波光摇目浮窗转,风力乘破拂槛低。独倚曲栏斜日晚,数声渔笛散凫翳。”
笔沼春云
涟水之滨,望春门左侧,有一水池,约半亩地大小。相传每年春夏,池面水雾升腾,烟云缭绕,有墨气蓬勃之势,故曰“笔沼春云”。
史载: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尚书右仆射),正直清廉,因谏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被贬为潭州(今长沙市)都督。其时,湘乡属潭州,褚遂良曾驻湘乡感应寺。寺前有一池,褚公常临池挥毫,赋诗书怀,洗笔于池,久之,水呈墨色,好似浮云,时人异之。宋朝县令邵自信乃取名为“洗笔池”。清顺治十八年,知县陈拱照于池畔建褚公祠,以作纪念。巡抚卢震竹题诗曰:“乍来精舍境萧疏,胜迹留题兴自余。墨染名池湘水黑,字遗灵石永和初。封山残雪垂棕叶,绕屋清溪侵竹闾。此地唐臣曾洗笔,于今竟作老僧居。”
铜坑夕照
“铜坑夕照”即今东山乡塔子村癞头山坡上的铜坑井之美称。其井阔深均约丈余,终年水流不断,其水汁神奇。
据史料记载:“铜坑井,四季溢水,每遇天旱,达官吏闾布衣庶民,投币祷雨,受之则沉,否之则浮。公元1334年,州判官夏官增躬祷,投币于水,浮其上,旋即,忽见水中浮一牒,乃1317年知州贺弼祷雨之文牒。俄而,大雨倾盆,时人莫不以为奇。其后,知县吴显上奏,封铜坑井为神,定每年夏季一祭。”其境夕阳西照,涧溪草树,颇有荒寒古淡之趣。清朝孔然作《铜坑夕照》诗云:“晚步荒郊认碧潭,一弘清澈色拖蓝。鸟当返照鳞难遁,能在潜湫霓半含。广田不须劳瓮灌,秽形可藉濯冠簪。异哉旱祷犹可验,受牒浮沉不二三。”
碧洲芳渡
“碧洲芳渡”,乃望春门涟水中之孤洲和两岸渡口之谓。
昔时,孤洲草木丛生,每至春夏,百鸟啁啾,绿柳低垂,扁舟横渡,荡漾洲尾,富花态柳情之娇,穷山容水色之美,故洲曰“碧洲”渡曰“芳渡”。有诗云:“绿波曲曲带湘湮,汀渚双飞燕尾连。夹水云山青四合,一城楼榭镜孤悬。片帆斜受波间日,短棹频开水底天。惆怅东郊回首处,归人争唤钓翁船。”
今洲已辟成“碧洲公园”,内有儿童乐园、动物园及各种游乐设施。常年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清流倒影。渡口两端,铁船连接成桥,游人如织,游船竟乐,别有风光。
紫树玄台
“紫树玄台”即紫荆台,位于壕塘村易家湾。
相传旧有方池,池中有台,水涨则台起,水落则台降。台中建有一亭,为紫荆树环抱。春花盛开,红影浸波,异香扑鼻。昔时,才子佳人,文人骚客多会于此,或赏月传情,或观景抒怀。明朝龙应滨咏《紫树玄台》诗曰:“谁向清池起玉台,紫荆树树倚春开。只今唯有台前月,曾对名花弄影来。”
此台历尽沧桑,颓圮已久,然文字记载俱在,尚可寻觅踪影。
芗泉漱琼
“芗泉漱琼”即芗泉井,位于红星村内。
其水清冽透香。史载:“水香如椒兰,南齐时已之充贡。齐末贡罢,经板覆之,上起塔,后因涟水泛滥,塔圮,井失所在。宋朝县令黄良辅改凿于昆仑桥畔。明朝永乐年间,立亭其上,后圮。清朝胡国重等复浚,周围石。”清朝李本鹏作《芗泉竹枝词》曰:“烹茶酿酒水泉香,齐代曾闻贡上方。亲见浮图人有几,空留遗址照清湘。”
今亭毁井存,其水汁澄清兰香,近获巴拿马国际金奖之“骄阳干啤”,其水即源于此。
石鱼鼓鬣
石鱼山,历传有两处,一处在距湘乡城约三公里的湖山乡内。史载:“石鱼下多元石,色黑而理若云母,开发一重,辄有鱼形,鳞鳍首尾,宛若刻画,长数寸,鱼形备足,嗅之作鱼腥。因而名之。”是为石鱼鼓鬣。另一处在苏坡乡境内的丘冈上,史载:“在涟水北岸为鲤鱼滩,山高数十丈,广逾十里。山顶有仙鱼故址。下为砚瓦塘,石可作砚,破之有鱼形。”
蒋湘庸有《石鱼山》诗云:“潇湘归去旧茅庐,云挂青山见石鱼。好数金鳞三十六,他年邮寄洞庭书。”今两处石鱼山俱在,各似其状,各有其趣。(题图:东台起凤)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湘乡历史文化遗迹多,其中以东台起凤、涟水卷帘、笔沼春云、铜坑夕照、碧洲芳渡、紫树玄台、芗泉漱琼和石角鼓鬣为最。因世道沧桑,兴废更替,或岁久湮灭,故址犹在;或人工已毁,天巧尚存;或人工天巧,俱废俱兴者,后世更有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笔者经过查阅当地史志,走访耄耋老人,探寻原址,终得其实况。虽有物是人非之感慨,但还是能从历史的沧桑中品尝其余韵,从历史的变迁中触摸其人文气息。
东台起凤
今湘乡市涟水以东,距城约一公里,有一大山于沃野平畴高矗入云,名曰东台山,又名凤凰山,因山峰高凸酷似仪凤翔起,故美其名曰“东台起凤。”
这里,涟河碧水,纡绕如瑰;峰壑川谷,村墟井邑,分划条列,错落有致。唐景云二年(711年)于山顶、山谷修建上下凤凰二寺,山侧有天书石、洗药井、晒药台,相传为唐时恒氏二女求仙炼丹之地。山腰危崖悬空,状如老鹰巨嘴,故曰鹰嘴石。还有白云观、八角亭、景行亭等诸多建筑。往昔,山深林密,鸟语花香,每当春和景明、秋高气爽时节,常常游人如织,或登高长啸,或聚会吟哦,或对饮抒怀,或攀缘觅趣,或赏景爽心,自得其乐。清初知县陈拱照题诗赞曰:“玉竹翩翩未可攀,东山联屐喜承颜。漫开丛棘□花径,分得修篁一片山。曲引新觞涟水下,湮迷古寺凤岩间。自来禊事堪谁胜,回首天霞兴未珊。”1944年日军侵入湘乡,山之寺宇、亭阁、树木惨遭破坏,后虽经修缮,仍难以全复。
今东台山已辟为国家森林公园,遍植苍松、翠杉、丹枫、红梓等良木,间有名花异卉。亭台楼阁仿古修复,重现古典风韵,娱乐憩息场所合时而建,一派现代气息。古今互衬,交相辉映,另有一番新境。
涟水卷帘
湘乡城东侧涟水,经旧学门前(今湘乡市三中)至东渡口一段水域,河面宽阔,清澈见底,极尽水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
史载:“潆洄荡澜,无风而纹自成,时有逆端乍雪,若珠帘之倒卷”,故称“涟水卷帘”。元至元辛巳(1281年),州判官孔思清建“观涟亭”于学门左,后圮。明景泰初复建。明王约作《观涟亭》诗云:“不知春色已盈溪,荇藻绿苔两岸齐。一镜平分天上下,群峰倒侵影东西。波光摇目浮窗转,风力乘破拂槛低。独倚曲栏斜日晚,数声渔笛散凫翳。”
笔沼春云
涟水之滨,望春门左侧,有一水池,约半亩地大小。相传每年春夏,池面水雾升腾,烟云缭绕,有墨气蓬勃之势,故曰“笔沼春云”。
史载: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尚书右仆射),正直清廉,因谏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被贬为潭州(今长沙市)都督。其时,湘乡属潭州,褚遂良曾驻湘乡感应寺。寺前有一池,褚公常临池挥毫,赋诗书怀,洗笔于池,久之,水呈墨色,好似浮云,时人异之。宋朝县令邵自信乃取名为“洗笔池”。清顺治十八年,知县陈拱照于池畔建褚公祠,以作纪念。巡抚卢震竹题诗曰:“乍来精舍境萧疏,胜迹留题兴自余。墨染名池湘水黑,字遗灵石永和初。封山残雪垂棕叶,绕屋清溪侵竹闾。此地唐臣曾洗笔,于今竟作老僧居。”
铜坑夕照
“铜坑夕照”即今东山乡塔子村癞头山坡上的铜坑井之美称。其井阔深均约丈余,终年水流不断,其水汁神奇。
据史料记载:“铜坑井,四季溢水,每遇天旱,达官吏闾布衣庶民,投币祷雨,受之则沉,否之则浮。公元1334年,州判官夏官增躬祷,投币于水,浮其上,旋即,忽见水中浮一牒,乃1317年知州贺弼祷雨之文牒。俄而,大雨倾盆,时人莫不以为奇。其后,知县吴显上奏,封铜坑井为神,定每年夏季一祭。”其境夕阳西照,涧溪草树,颇有荒寒古淡之趣。清朝孔然作《铜坑夕照》诗云:“晚步荒郊认碧潭,一弘清澈色拖蓝。鸟当返照鳞难遁,能在潜湫霓半含。广田不须劳瓮灌,秽形可藉濯冠簪。异哉旱祷犹可验,受牒浮沉不二三。”
碧洲芳渡
“碧洲芳渡”,乃望春门涟水中之孤洲和两岸渡口之谓。
昔时,孤洲草木丛生,每至春夏,百鸟啁啾,绿柳低垂,扁舟横渡,荡漾洲尾,富花态柳情之娇,穷山容水色之美,故洲曰“碧洲”渡曰“芳渡”。有诗云:“绿波曲曲带湘湮,汀渚双飞燕尾连。夹水云山青四合,一城楼榭镜孤悬。片帆斜受波间日,短棹频开水底天。惆怅东郊回首处,归人争唤钓翁船。”
今洲已辟成“碧洲公园”,内有儿童乐园、动物园及各种游乐设施。常年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清流倒影。渡口两端,铁船连接成桥,游人如织,游船竟乐,别有风光。
紫树玄台
“紫树玄台”即紫荆台,位于壕塘村易家湾。
相传旧有方池,池中有台,水涨则台起,水落则台降。台中建有一亭,为紫荆树环抱。春花盛开,红影浸波,异香扑鼻。昔时,才子佳人,文人骚客多会于此,或赏月传情,或观景抒怀。明朝龙应滨咏《紫树玄台》诗曰:“谁向清池起玉台,紫荆树树倚春开。只今唯有台前月,曾对名花弄影来。”
此台历尽沧桑,颓圮已久,然文字记载俱在,尚可寻觅踪影。
芗泉漱琼
“芗泉漱琼”即芗泉井,位于红星村内。
其水清冽透香。史载:“水香如椒兰,南齐时已之充贡。齐末贡罢,经板覆之,上起塔,后因涟水泛滥,塔圮,井失所在。宋朝县令黄良辅改凿于昆仑桥畔。明朝永乐年间,立亭其上,后圮。清朝胡国重等复浚,周围石。”清朝李本鹏作《芗泉竹枝词》曰:“烹茶酿酒水泉香,齐代曾闻贡上方。亲见浮图人有几,空留遗址照清湘。”
今亭毁井存,其水汁澄清兰香,近获巴拿马国际金奖之“骄阳干啤”,其水即源于此。
石鱼鼓鬣
石鱼山,历传有两处,一处在距湘乡城约三公里的湖山乡内。史载:“石鱼下多元石,色黑而理若云母,开发一重,辄有鱼形,鳞鳍首尾,宛若刻画,长数寸,鱼形备足,嗅之作鱼腥。因而名之。”是为石鱼鼓鬣。另一处在苏坡乡境内的丘冈上,史载:“在涟水北岸为鲤鱼滩,山高数十丈,广逾十里。山顶有仙鱼故址。下为砚瓦塘,石可作砚,破之有鱼形。”
蒋湘庸有《石鱼山》诗云:“潇湘归去旧茅庐,云挂青山见石鱼。好数金鳞三十六,他年邮寄洞庭书。”今两处石鱼山俱在,各似其状,各有其趣。(题图:东台起凤)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