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巴黎的精灵捕手

来源 :艺术启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angru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晚钟敲响、暮色四合时,巴黎便会呈现出与白天全然不同的景象——在香气缭绕的咖啡厅,在华灯璀璨的歌剧院,在欢声笑语的舞蹈练习室,在人迹罕至的花园和池塘,代表着巴黎城市气质的小精灵悄悄活跃起来。勤劳的印象派画家扮演起“精灵捕手”的角色,将巴黎的迷人神采一一捕捉下来,展示给世人欣赏。
  马奈在酒吧:捕捉喧嚣
  《女神游乐厅的吧台》是印象派大师马奈的作品,画的是巴黎历史上第一家音乐酒吧——伯热尔大街丛林酒吧。这里一开业便因其时尚成为巴黎最受欢迎的交际场所。
  站在画前,你很可能在第一时间就关注到吧台上的酒瓶和果盘,不过,画面中最受瞩目的还是那一盘盛在高脚玻璃盘中的橘子,它们新鲜饱满,令人仿佛嗅到其芬芳四溢的果香。
  处在画面构图的中心的是女招待苏珊,她有着金色的秀发、红润的脸颊,胸口的白色蕾丝边上别着一束艳丽的小花。她的身后是一面大镜子,映出酒吧宽敞明亮的厅堂,璀璨的水晶吊灯在镜子中熠熠发光,柱子上圆圆的煤气灯照亮了这比白天还要喧嚣的夜晚!
  马奈在一个人们很难注意到的角落埋下了“彩蛋”——看到画面的左上角垂下来的穿着绿色尖头鞋的一双小脚了吗?那是正在进行马戏表演的酒吧演员。这两点可爱的绿色,与右下角的绿玻璃酒瓶呼应得真是絕妙!
  德加在剧院:捕捉动感
  巴黎的夜晚从来不止一种表情,舞台上灯光次第亮起,芭蕾舞者陆续登场,德加的表演时间到!
  据统计,德加一生创作了两千多幅作品,芭蕾舞者题材的作品占到半数以上。
  德加对芭蕾舞者极富变化的造型和在舞台上不断转换的位置特别感兴趣。因此,他不断地穿梭于剧院,他的眼睛像照相机一样捕捉着舞者们每一个跃动的瞬间以及她们在台下略显随意的姿态,并用画笔将其定格在画布之上。
  你看,德加挥舞着画笔,来不及反复斟酌,也不愿反复涂改。为了画得更快,他使用的是一种特制的彩色粉笔,这种粉笔可以直接在画面上调色,色彩明亮艳丽,带着一种很特别的柔软和蓬松感,用来表现芭蕾舞裙轻盈迷离的光感和舞者光洁的肌肤再合适不过了。
  劳特累克在红磨坊:捕捉失意
  巴黎当年最著名的歌舞表演厅名叫“红磨坊”,这里有一位常常光顾的画家——亨利·图鲁兹-劳特累克。
  由于童年时摔断了两条腿,身体的缺憾影响了劳特累克看待世界的目光,他更能对特殊人群的心理感同身受,往往能捕捉到那些被常人忽视的细节。
  红磨坊歌舞厅这个“乐园”里最不缺的就是喧嚣和动感,他笔下的画面也同样如此,舞女们跳着欢快的舞步,长裙恣意旋转、翻飞,像是在欢乐的海洋里激起的一个个色彩缤纷的浪花。她们的脸被涂上了奇特的紫色、绿色和蓝色,仿佛戴上了一张张诡异的面具,让欢乐氛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这正是劳特累克想要表现的欢乐的“本质”——欢乐是转瞬即逝的,当红颜老去,她们的结局常常十分悲惨,那些背后不为人知的辛酸再也无人提及。劳特累克的画面越绚烂,就越让人感伤。
  莫奈的“秘密花园”:捕捉幽静
  莫奈捕捉的对象在花园里,他尤其钟情于睡莲。
  在巴黎以西七十千米的吉维尼小镇,莫奈倾心打造着自己的“花园模特儿”——睡莲池。他对每一处细节都极为讲究,为了达到最佳的色彩效果,莫奈把法国当地的白睡莲和来自南美、埃及等地的睡莲混种在一起,还种上了莺尾、菖蒲、蔷薇、洋蓟等植物,只为了给他钟爱的睡莲池作陪衬。莫奈还特意在池边种上了一棵柳树,它暗棕色粗壮的身影为这柔美的池塘增添了一分阳刚之气。
  一切准备就绪,莫奈开始动笔捕捉这些植物摇曳的身姿和醉人的芬芳。他把一朵花的生命中能够经历的所有季节、天气,按不同的时间记录在了《睡莲》系列中。
  如果你近看,画上的睡莲只是一团团“潦草”的笔触,像是长着翅膀的精灵一样在画布上时聚时散,时密时疏,让人不明所以;但当你退后一点儿,再退后一点儿,眼前却幻化出神奇的效果——清晰的花影浮现出来,满池的睡莲渐渐苏醒,你甚至可以感觉它们在安静地生长、盛放,随波荡漾。
  天色将晚,最美的一刻到来了。池塘里绽放出一片粉色的蓬勃生命。再过一会儿,夜色浓沉,刚刚还泛绿的池水便开始悄悄变成幽蓝。
  此时,我们作为这个神秘花园的闯入者和窥探者,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水光晃起来,深潭清泉漫延开来,你被一池草木湮灭,最后,你也化作了这一池中的一朵。
  收藏《睡莲》系列最著名的博物馆是橘园美术馆,位于巴黎卢浮宫前杜伊勒丽花园一角。这里的展厅被特意建成了椭圆形,整面墙上的睡莲次第绽放,能在一瞬间将你紧紧包围。
  莫里索的心思:捕捉深情
  莫里索则擅长捕捉人间的“天使”——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莫里索是印象派最杰出的女画家,她的作品即便和莫奈、德加这样的大师相比也毫不逊色。她用笔迅速,色彩鲜亮,光影变幻自然而充满生气,尤其在描绘父母与孩子温暖的亲情时,展现出了女性画家特有的细腻与温柔。
  她画中的孩子都特别乖巧,要么在安静地玩玩具、看风景,要么坠入了甜甜的梦乡,而身旁大人的目光总是锁定在孩子身上,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心甘情愿地被这些小天使融化了。
  那些可能偶遇精灵的地方
  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宠儿。穿梭于巴黎大街小巷的游客,时常会停下脚步,不自觉地四下观望搜寻铁塔的身影。
  是的,只有望见了铁塔,仿佛才能确定:这里真的是巴黎!
  在飞机上看,铁塔像遗落在人间的小积木;在蒙马特高地上看,它像一株不起眼儿的小树苗;坐在塞纳河上的游船向它靠近时,它越变越大,直至到它脚下,才猛地发现它原来是高耸入云的钢铁巨人,散发着暗金色的光。
  有了铁塔的巴黎,像是有了城市的精神和底气。
  蒙马特高地也是游客手册上必备的“打卡”景点。这里地势很高,可以俯瞰整个巴黎,此外,它还是巴黎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区,莫奈、雷诺阿、毕沙罗、修拉、劳特累克、凡·高、塞尚,这些艺术大师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足迹,直到现在,蒙马特高地的艺术氛围依然很浓郁。在与你擦肩而过的路人当中,很可能就会诞生未来的艺术巨匠!
  巴黎绝对不会容忍平庸,因此这里的每一座桥、每一个广场、每一个购物中心都像是蕴藏着不同寻常的故事和艺术气息。那些璀璨闪耀的玻璃穹顶和层层叠叠的建筑装饰,会令人目不暇接。行走于巴黎,请你放慢节奏,驻足停留,用心感受巴黎这座城市的无限魅力吧!
其他文献
神秘莫测的大海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贤哲的脚步。上溯远古,下至明清,每个朝代的海洋文学都有令人悸动的浪涌。  神仙居所  上古文学中,海的本意是“晦黑淼茫”。在先秦时期,人们对海的了解十分有限。世界在他们眼里是“天圆地方”,大海则是神仙居住的仙境。海上仙山蓬莱、方丈、瀛洲是历代文人向往的“桃花源”。孔子曰:“道不行,乘桴(fú)浮于海。”意思是当他无法推行其治国理念时,他愿意离开鲁国,乘着木筏远赴大海
期刊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潺潺成镜,不为人移。”用海这一意象来形容唐初书法家褚遂良是极为贴切的。同他的老師虞世南“君子藏器”的内敛的理念不同,褚遂良写书法时很喜欢显露运笔的痕迹,一起一伏,一提一按,节奏明快,线条充满生命力,有种随波浪流动的韵律美。书法家张怀瓘这样赞美他:“若瑶台青琐,窅(yǎo)映春林,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铅华绰约,欧虞谢之。”如此描述褚书的提笔之空、运笔之灵、结字之瘦硬清挺。 
期刊
【上期回顾】  告别了圣托玛斯合唱团,奇妙妙和肖小邦阴差阳错地认识了会弹竖琴的“女神”雅典娜。三个人相约在八月的瑞士音乐节上再次碰面,可是他们要到哪里才能遇见雅典娜呢?  奇妙妙和肖小邦迎着朝阳出发,飞往瑞士的韦尔比耶,那是一座藏身于山谷间的唯美小镇。每年夏季,世界各地的音乐家都会相聚于此,享受清清凉凉的“音乐暑假”。  “哇!这里的雪山到了夏天还戴着银白色的‘帽子’,山谷的草坡上也搭好了白色的‘
期刊
文学说:《山海经》中的神荼和郁垒  根据《山海经》记载:在茫茫沧海中,有一座叫“度朔山”的山上长着一棵大桃树。在桃树的東北方向,有一道门,叫“鬼门”。负责守护鬼门的,是两位神仙,一个叫神荼(shū),另一个叫郁垒(1ǜ)。他们本性正直,能制服恶鬼,保一方百姓平安,因此被当作“门神”。后来,人们在门上张贴神荼和郁垒的画像祈福,左扇门上的是神荼,右扇门上的是郁垒,可别让他们站错了方位哟!  音乐说:比
期刊
體会审美的情感
期刊
也许,人类永远无法在现实世界中见到精灵,但伴随着奇幻电影与特效技术的发展,通过视觉影像“看见”精灵不再只是一场虚幻的梦境。  近乎完美的银幕形象  自中世纪开始,精灵便是文学作品中的常客。那时的精灵泛指灵魂、鬼神或妖怪,比如希腊神话中负责掌管畜牧的牧神潘神。潘神从野兽化成人形,混迹在人类世界里,尖尖的耳朵和奇异的兽角暴露了他“非人类”的身份,此时的精灵给人留下的大多是邪恶、丑陋的印象。而精灵在电影
期刊
五月 魔力
期刊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是中国创世神话中经典的开场白。如何才能让生活在现代的孩子真正体验到上古神话带来的震撼?来自中国、英国、荷兰的艺术家们在《开天辟地之斗水》中选择以女娲造人和女娃娃补天的故事为蓝本,创造出人与人齐心斗水、人与兽化敌为友、人与神针锋相对的崭新故事。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当世界还很小的时候,女娲娘娘造完人便不见了踪影。若干年后,看守不周山的狮神、鸟神意外发现山脚下村子里活泼可爱的
期刊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會分隔两地?
期刊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義画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