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8-0042-02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案例的课的比重越来越大。我们知道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材料,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在使用多媒体案例的过程中我们感受现代科技对教育带来的许多好处,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案例,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课堂情境生活化、趣味化,课堂变得生动、高效,学生每堂课所接受的信息量大增,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交流交流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当前小学数学案例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案例内容缺乏“灵活性”。
⑴制作问题。自制的个性化的案例数量低于案例总数的20%,显然针对本班实际的案例就更少,需要引起我们各校的注意与思考。
⑵结构问题。目前多媒体案例主要采用线形结构,过程设计较为呆板,教师上课使用案例时往往就点下一步、下一步,一直到最后,按照一定的程序走完全课。
2、传统媒体纷纷“下岗”。
传统媒体如实物、模型、图片、小黑板等在以前的数学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深受广大中老年数学教师的喜爱。于是,课堂成了现代媒体的天下,传统媒体面临全面“下岗”,甚至于数学课本也在课堂上没了身影。
3、过程凸显教师“主导”。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因设计的一些“缺失”,体现教师怎么教的部分比比皆是,而引导学生怎么学的内容少的可怜,甚至不少案例上就根本找不到痕迹。
4、案例使用出现“两重天”。
目前,不少学校教师的使用案例一般会出现“两重天”:一部分教师热衷于用案例上课,这些人中年轻人居多,骨干教师居多,他们尝到案例带来的好处,寻找时间多用多媒体上课,有些甚至到了无案例不上课的地步。另一部分教师(主要是老教师)却很少用案例甚至还有老师从不用案例上课,一是自身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怕应用了案例反而影响教学;二是学校“全副武装”的多媒体教室少,“排队”上课难,不上的教师就美其名曰“让年轻人上,让骨干教师上”;三是不少教师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我教某某学科还用得着案例吗?”还美其名曰,“我们发扬风格,让你们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用”,以至于一部分教师只有在学校组织评比的“一人一课”时才用上多媒体了。
5、无谓干扰多,数学味少。
多媒体使用不当主要是对学生的视觉与听觉造成干扰,缺乏“数学味”。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多媒体案例质量欠佳:字体过大或过小;投影不清、画面模糊、色彩失调、图像变形等。这样的案例会造成学生辨认困难,影响课堂听课效率。二是多媒体运用不当:时间过长、频率过高、变化过多,造成学生视觉与听觉疲劳;刺激程度过高、形式过于新奇,导致学生注意力被媒体所呈现的表面现象吸引,忽略内在的认知需求与过程;时机选择不当,不能做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化解疑点、激活思维、引导探索,导致多媒体运用徒劳无功,涣散学生注意。
二、对当前使用数学案例的思考
在全市学校创建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应该说我们感受到了政府对教育的重视。近几年来,各级政府积极实施“配套工程”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如帮助建立了多媒体教室,添置办公电脑,每校都接通了宽带等,使得我们的教学条件大为改善。虽然现有条件与其它经济发达地区比,差距还不小,但作为我们应该感到满足。
1、切实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应用素质。
目前,不少教师都经历了几轮的计算机培训,还有少数教师通过其它途径学习计算机,如职称计算机学习、学历进修中的计算机学习等。但总体上看,学习计算机的功利性较强,真正较熟练掌握多媒体运用的教师不多。因此平时学校要注意调动教师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为教师争取更多的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机会;注意校本培训,积极引导多媒体技术强的教师帮助多媒体技术不强的教师;特别要鼓励教师参与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应用研究。
2、积极渗透课改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从自身开始,自觉更新课改理念,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也要适应课改理念的要求。作为现代教师也要努力适应时代要求,自觉接受新课改理念,在课堂上努力践行课改理念。具体地说就是数学案例制作上,采用树形结构,注意设计的灵活性;同时学习其他同类案例的优点,尽量结合本班实际,与生活紧密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的原则,让生活走进课堂,使课堂融入生活中;多关注学生如何学,多注意引导生生交流,避免无效干扰,体现案例的“数学味”;深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多媒体的运用问题,多从学生的视角看问题,以求达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一句话,我们要在数学课堂上真正做到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着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使多媒体运用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点晴之笔”。
3、传统现代有机整合,体现“一加一大于二”。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固然先进,但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有着无法取代的优越性,比如:教师的板书,比之案例的电子虚拟、一闪而过,有着无法替代的示范作用;案例显示的教学实验是不可以直接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多加强老教师与年轻教师就同一课题相互交流,让他们感受到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各自魅力;或组织教师观摩利用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的课例,让他们从中体会课堂上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取得的效果是“一加一大于二”。鼓励教师今后在数学课堂上运用教学媒体时,要想一想,这一环节用什么媒体更好,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4、合理整合学校资源,提高案例使用密度。
由于城乡之间、校与校之间存在的现实差距,各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存在一定的差别。我们要结合各校的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教室,使其效能最大化。二是各校要充分挖掘潜力,尽力添齐多媒体装备;三是用鼓励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合理运用网络资源,借“他山之石攻玉”,让更多的老师能在多媒体案例的设计与使用上有用武之地;四是各校或全市可以组织小学数学教师(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学科)开展数学案例的制作与展示赛,通过竞赛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制作案例的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案例的课的比重越来越大。我们知道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材料,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在使用多媒体案例的过程中我们感受现代科技对教育带来的许多好处,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案例,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课堂情境生活化、趣味化,课堂变得生动、高效,学生每堂课所接受的信息量大增,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交流交流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当前小学数学案例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案例内容缺乏“灵活性”。
⑴制作问题。自制的个性化的案例数量低于案例总数的20%,显然针对本班实际的案例就更少,需要引起我们各校的注意与思考。
⑵结构问题。目前多媒体案例主要采用线形结构,过程设计较为呆板,教师上课使用案例时往往就点下一步、下一步,一直到最后,按照一定的程序走完全课。
2、传统媒体纷纷“下岗”。
传统媒体如实物、模型、图片、小黑板等在以前的数学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深受广大中老年数学教师的喜爱。于是,课堂成了现代媒体的天下,传统媒体面临全面“下岗”,甚至于数学课本也在课堂上没了身影。
3、过程凸显教师“主导”。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因设计的一些“缺失”,体现教师怎么教的部分比比皆是,而引导学生怎么学的内容少的可怜,甚至不少案例上就根本找不到痕迹。
4、案例使用出现“两重天”。
目前,不少学校教师的使用案例一般会出现“两重天”:一部分教师热衷于用案例上课,这些人中年轻人居多,骨干教师居多,他们尝到案例带来的好处,寻找时间多用多媒体上课,有些甚至到了无案例不上课的地步。另一部分教师(主要是老教师)却很少用案例甚至还有老师从不用案例上课,一是自身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怕应用了案例反而影响教学;二是学校“全副武装”的多媒体教室少,“排队”上课难,不上的教师就美其名曰“让年轻人上,让骨干教师上”;三是不少教师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我教某某学科还用得着案例吗?”还美其名曰,“我们发扬风格,让你们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用”,以至于一部分教师只有在学校组织评比的“一人一课”时才用上多媒体了。
5、无谓干扰多,数学味少。
多媒体使用不当主要是对学生的视觉与听觉造成干扰,缺乏“数学味”。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多媒体案例质量欠佳:字体过大或过小;投影不清、画面模糊、色彩失调、图像变形等。这样的案例会造成学生辨认困难,影响课堂听课效率。二是多媒体运用不当:时间过长、频率过高、变化过多,造成学生视觉与听觉疲劳;刺激程度过高、形式过于新奇,导致学生注意力被媒体所呈现的表面现象吸引,忽略内在的认知需求与过程;时机选择不当,不能做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化解疑点、激活思维、引导探索,导致多媒体运用徒劳无功,涣散学生注意。
二、对当前使用数学案例的思考
在全市学校创建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应该说我们感受到了政府对教育的重视。近几年来,各级政府积极实施“配套工程”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如帮助建立了多媒体教室,添置办公电脑,每校都接通了宽带等,使得我们的教学条件大为改善。虽然现有条件与其它经济发达地区比,差距还不小,但作为我们应该感到满足。
1、切实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应用素质。
目前,不少教师都经历了几轮的计算机培训,还有少数教师通过其它途径学习计算机,如职称计算机学习、学历进修中的计算机学习等。但总体上看,学习计算机的功利性较强,真正较熟练掌握多媒体运用的教师不多。因此平时学校要注意调动教师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为教师争取更多的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机会;注意校本培训,积极引导多媒体技术强的教师帮助多媒体技术不强的教师;特别要鼓励教师参与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应用研究。
2、积极渗透课改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从自身开始,自觉更新课改理念,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也要适应课改理念的要求。作为现代教师也要努力适应时代要求,自觉接受新课改理念,在课堂上努力践行课改理念。具体地说就是数学案例制作上,采用树形结构,注意设计的灵活性;同时学习其他同类案例的优点,尽量结合本班实际,与生活紧密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的原则,让生活走进课堂,使课堂融入生活中;多关注学生如何学,多注意引导生生交流,避免无效干扰,体现案例的“数学味”;深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多媒体的运用问题,多从学生的视角看问题,以求达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一句话,我们要在数学课堂上真正做到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着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使多媒体运用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点晴之笔”。
3、传统现代有机整合,体现“一加一大于二”。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固然先进,但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有着无法取代的优越性,比如:教师的板书,比之案例的电子虚拟、一闪而过,有着无法替代的示范作用;案例显示的教学实验是不可以直接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多加强老教师与年轻教师就同一课题相互交流,让他们感受到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各自魅力;或组织教师观摩利用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的课例,让他们从中体会课堂上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取得的效果是“一加一大于二”。鼓励教师今后在数学课堂上运用教学媒体时,要想一想,这一环节用什么媒体更好,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4、合理整合学校资源,提高案例使用密度。
由于城乡之间、校与校之间存在的现实差距,各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存在一定的差别。我们要结合各校的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教室,使其效能最大化。二是各校要充分挖掘潜力,尽力添齐多媒体装备;三是用鼓励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合理运用网络资源,借“他山之石攻玉”,让更多的老师能在多媒体案例的设计与使用上有用武之地;四是各校或全市可以组织小学数学教师(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学科)开展数学案例的制作与展示赛,通过竞赛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制作案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