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授课程知识引入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益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1000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恰当地引入新知(即新的知识),展示知识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引入、创设情景,刺激学生的求知需要,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引入新课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入新知,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可用如下七方法。
  一、从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来引入新知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现有知识出发,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让学生在需要中进入新知学习。例如“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先让学生做等分除法,4 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个?2个饼平均 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个?当学生列式解答说出算法后,老师提出:把一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个?怎么表示?在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需要中,引入“分数”。
  二、从知识的类比中引入新知
  类比法是由旧知去获取新知的一种重要方法。小学数学中的很多知识是与已有知识进行类比而产生的。教学中,在引入这类知识时,教师要善于从新知的类比原型出发,引导学生去提炼原型的类比因素。在类比中萌发推出新知的思路。 例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先引导学生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再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强化面积计算中 的转化法。然后让学生思考:能否象寻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一样,通过割补(或拼接)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几何图形的面积来计算?学生不难由推导方法的类比而获得公式。
  三、运用归纳法引入新知
  在引入新知时,提供学生新知背景中的一些个别对象,让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诱使学生萌发猜想,引出规律。这样引入,体现了编者的意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小学数学中的定律、法则、性质等规律的教学常常沿着这种思路来引入。
  例如:“加法结合律”的教学,先出示如下两组练习。
  第一组 (1)(8+27)+13(2)85+17+83(3)72+(28+57)
  第二组 (1)8+(27+13) (2)85+(17+83)(3)(72+28)+57
  把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两个比赛组,分别作第一、二组连加练习比赛。当乙组获胜甲组不服时,师生讨论: 第一组算式到底能否象第二组算式那样进行简算?当学生发现,每组的第(1)题、(2)题、(3 )题结果分别相等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结果相同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提出: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四、在知识分类中引入新知
  从上可知,在教学相比较而存在于某属概念之中的种概念时,常常先让学生对属概念进行分类,然后分别对各类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在学生全面感知各概念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引入概念。这样引入背景突出,整体性强,学生思维连贯,认识自然。因而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最深刻,知识结构最完整。 例如“质数、合数的概念”教学,这样引入:让学生求出1,2, 6,7,9,11,14,各数的约数换引导学生按约数个数把上述各数分类(教师提示分类标准)→学生列举一些分属于各类的其它自然数→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每一类中各数之间有什么共同点(都是自然数且约数个数相同),不同类别中的数之间有什么不同(约数 个数不同),→比较中引出质数、合数概念。
  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引入新知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新知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之上。尤其是小学数学中那些相对独立、 前后联系少、本质属性较隐蔽的知识的学习,更是依赖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教学中,教师善于提供多种感性材 料,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记忆表象。从中提炼出新知“生长点”。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中 引入新知。 例如“圆的认识”的教学,学生认识“两定”即定点(圆心)、定长(半径)是重点,也是难点。一位老 师这样引入: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硬币、钟面、饼干、车轮……)→从中设疑:所列举的物体哪些一定要做 成圆的?为什么车轮一定要做成圆的?(学生为难)→提供学生正、反面体验材料,国外为了训练自行车运动员,设计出前后轮均为椭圆的自行车(出示示意图)。假如你骑上这种自行车会有什么感觉(学生体验到:会 产生上下颠簸。进一步分析颠簸原因是:车轴心到地面的高度随车轮转动而不断变动,即轴心到轮边各点线段 长短不一)。骑上圆形车轮的自行车为什么平稳(轴心到车轮上的距离处处相等)。→在释疑中引入圆心、半 径的概念。
  六、在操作演示中引入新知
  抽象的数学知识广泛地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数学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中引入操作演示的可能和必要。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把新知的发生、发展过程寓于学生的操作或者教师的演示之中来引入新知 ,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特点,以及情感需要。
  七、在创设情景中引入新知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重的情绪色彩。数学教学中因数学知识抽象,情感因素隐蔽而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 单调。要克服这一不利因素,从新知引入起,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把知识发生的背景,置于一幕幕 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景之中,从而先声夺人,引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例如一个教师在教“求平均数应用题”时,这样来设计“引入”:师:同学们喜欢唱歌,谁为大家唱首歌?(同学们兴致很高推选了一位同学唱歌)。 师:这位歌手唱得怎么样?怎样来衡量她的唱歌水平?(生:让评委来打分)对,老师请4个小朋友和老师 一起担任评委, 给这位歌手打个分数(4个小评委把打好的分数分别写在黑板上, 老师也打了个分数)。师:同学们看,5个评委意见一致吗?按谁的意见办? (有些学生说:听老师的。另一些同学说:不行, 那么还要其它评委干什么?)
  师:对,不能仅凭老师说了算。要解决这个问题,等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之后,大家就知道用什么办 法来给这位歌手定分了。……
  这里通过模拟电视上歌手大赛评委评分的情景,使学生兴致高涨,同时在情景中揭示了“求平均数”的必要性,使学生以渴求的心理进入新知的学习。
  引入新知没有固定的模式。这里从小学数学知识的形成方式给出七种引入新知的方法,仅仅是一个示例, 旨在通过示例,展示小学数学新知教学中新知引入的一般途径。具体应用中还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学生认 识规律及年龄特征,精心设计,灵活运用。
其他文献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判断三角形全等公理有SAS、ASA、AAS、SSS和HL,如果能够直接证明三角形的全等的,直接根据相应的公理就可以证明,但是如果给出的条件不全,就需要根据已知的条件结合相应的公理来进行分析,先推导出所缺的条件然后再证明。现结合本人在平时的教学经历,总结如下方法供大家分享。  ⒈截长补短法  例:如图,在△ABC中,∠B=2∠C,∠BAC的平分线交BC于D,求证
摘要:具有创新意识是学生能够创造性学习的前提,而只有创造性的学习才有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从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索興趣、树立创新理想等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创新能力 设疑提问 激发兴趣 设计路径 树立创新理想    意识是人类心理发展水平的最高水平,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高的反映形式,它是以思想为何核心的,是经过思维后形成的积极的富有成果的意识形式。一个人根
【摘要】本文探讨如何运用“情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随着社会信息化,一些数学概念、语言已融入到现代社会文化活动中,因此教师善于挖掘、引用材料,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题材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同时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实施兴趣教学、挑战教学、系统教学、体验教学和机会教学,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兴趣教学 系统教学 体验教学    前
随着教学改革的继续和深入,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改变。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体现。新课标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设计多种多样的研究活动。所谓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追求目标,鼓励学生介入数学学科前沿的研究。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在逐渐的改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在产生很大的变化。大体趋向是:一言
对于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23页"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称为"线段公理"。短短几个字,但却蕴涵着许多奥妙,将它扩展延伸就可以得到一个最短路径问题,历年的中考喜欢用它来考查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与否,要看他对原有知识本质掌握的是否透彻,是否能灵活运用,以不变应万变。七年级时若能打好基础,灵活应用,相信随着八,九年级的深入学习,中考考查此类题目就会得心应手。现举例谈谈
班主任工作是琐细而繁重的,学生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无巨细,点点滴滴,班主任都得操心。从清晨到深夜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学生,甚至在梦里都有他们的身影。每天繁重的工作虽然很累,但是班主任肩上扛着责任,我们不可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可以为教好学生付出一颗爱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奉献。对待学生我们始终要怀着一颗真诚的爱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雕细刻的工作,塑造学生完美的灵魂。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班主任工
我一直认为,“微笑”是一位能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互相尊重的学习氛围的“魔法师”,参与者(包括教师)在相互的“倾听”中结合自己的“思考”,在“思考”中生成自己的理解,我希望学生能够把课堂思考延伸到课堂之外,在课堂之外也能够获得认识的升华。初听到《精彩观念的诞生》(英文原名The Having of Wonderful Ideas)这本书名时,其中的“精彩观念”一词就像一道从黑暗处迸发出来的光亮,恰
【摘要】 新课标对语法教学的指导意见朦胧,而中高考试题照考不误,这就导致当前中学语文语法教学正处在一个艰难处境之下,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和地位,重新修订新课标、教纲和考纲,明确中学语文语法知识的范围和要点,并由此提出高等师范的教育也应该针对中学语法教学的实际培养出合格的语法老师。同时,本文还结合实际对高中语法教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图表法、对比法和数学公式法的语法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是平凡的、具体的、零散的,往往容易被老师忽视,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有些细节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有些细节会改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让我们一起来观摩一些朴素的课堂教学片断,感悟细节成就的精彩。  一、问题情境,引燃智慧火花  [案例描述]:  在二年级的乘法练习课上,老师出示了装着蛋糕的盒子,在观察蛋糕摆放后,解决这样的一道两步计算的问题:“一盒蛋糕
估算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应用相当广泛,是根据已有数据和某些要求作大概的推断,相对于机械的、繁杂的运算更具有数学价值。估算对学生的正确计算,提高计算正确率也起着重要作用。计算之前,学生通过估算,能推断出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可信度;计算之后,可以把估算作为检验手段,对结果进行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