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竹氨基酸的微波提取工艺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xiao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索玉竹氨基酸的微波提取条件。结果表明,玉竹氨基酸最佳的微波提取工艺为:以25%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 g ∶30 mL,微波功率600 W,提取温度75 ℃,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25 min。该条件下,玉竹氨基酸的提取率达到24.15 mg/g。 全文查看链接   2.2提取次数对玉竹氨基酸提取率的影响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高考重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等相关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相关主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笔者在实际的复习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甚至是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往往陷于主次不分 、面面俱到、盲目复习的误区,其典型表现通常有两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复习效率。  典型表现一:自我苛求,过度复习  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很苛求,往往会因一次练习或考试中个别题目解答错误,就产生一种明显的紧张焦虑
[1]  星期日。我站在毅然宿舍旁的枯树下冻得直跺脚。当夹杂着落雪的寒风拂过宿舍大门时,毅然从白茫茫的风里走过来。他穿着一件恨不得垂到膝盖的黑色大衣,给人一种笨重却又踏实的感觉。看到我,他咧嘴一笑,明媚如同盛夏的日光。当初很多时候是因为他的笑,我才肯收下他伸过来的右手。  他把原本插在衣兜里的手拿出来拉住我。我们踩着反射着清晨光芒的积雪,穿过巨大的操场,坐上公交车。在车上,他找了个话题和我闲聊。我
摘要:对甘肃省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束梗褐腐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经形态特征观察与rDNAITS序列分析,将病原菌鉴定为细基束梗霉[Doratomyces stemonitis(Pers. ex Fr.) F.J. Morton
摘要:根据不同种类线虫编码半胱氨酸蛋白酶的保守序列及植物寄生性线虫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氨基酸密码子的偏好设计筒并引物。通过RACE技术,首次从相似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中克隆得到一个编码s型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Rs-CPS(GenBank登录号EU659125)。Rs-CPS基因全长为1 112 bp,编码31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4.69 ku。分析结果
《电荷守恒定律》这节课是高中电学内容的开始,也是学习电磁学、光学和其他物理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笔者连续听了十几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不同教师对这节课的不同设计给了我很多启发,也促使我进行了一些反思,以下是自己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些想法,期盼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 解读教师教学用书上的目标与要求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表述如下:  (1) 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
摘要:新疆南疆贫困地区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农地流转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基于农户具体行为的研究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南疆贫困地区农地流转的现实情况。通过对南疆三地州的入户调查发现,新疆南疆地区农地流转规模较小,以自发流转为主,流转形式多为转让、转包,流转期限较短,流转意愿并不强烈。由调查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对于农地流转后存在的农户生计风险、农户间潜在的纠纷及耕地质量退化等问题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摘要:针对作物秸秆资源调查和秸秆收储加工设施规划中对农田空间地理信息的需求特点,利用天地图·江苏免费影像构建农田电子地图的方法,描述农田电子地图的基本组成要素和绘制农田电子地图的主要步骤。以江苏省泗洪县车门乡为例,采取手工描绘和图像识别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农田、道路、水系等地理要素的矢量化,构建车门乡农田电子地图,并对误差来源、精度控制进行简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度较高,周期短,费用低,操作简便。
摘要通过收集东北农业大学日光温室中的番茄白粉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和分子鉴定及分析,明确了该白粉病的病原种类及其分类地位。根据分生孢子的显微形态观察初步确定为新番茄粉孢菌。进一步根据真菌rDNAITS序列检测分析后发现该病原菌与新番茄粉孢菌的相似性为100%,并对与其相似性较高的序列构建进化树分析发现,本试验研究的白粉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白粉菌相似性不高,这可能是由于哈尔滨地区白粉菌自身小种进化的原因
摘要:根据菌株离体条件下产酶活性,从分离到的183株植物根围细菌中筛选了5株具有显著IAA(吲哚乙酸)和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活性的菌株进行温室试验,评价其协助寄主植物缓解干旱胁迫压力的能力。其中菌株H4-1L相对于对照组能够显著缓解干旱对于植物的胁迫压力,根长增加25%~31%,鲜重增加27%~44%,叶绿素含量增加21%~83%,根系活力增加50%~56%。通过形态学特征及1
摘要为了解云南蓝莓栽培中的病虫害危害情况,于2008-2012年对云南省5个蓝莓主栽区的蓝莓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记录危害蓝莓的病虫害23种,其中真菌病害7种,病毒病害3种,生理性病害3种,虫害10种。在系统调查病虫害危害程度的基础上,提出了蓝莓的缺铁症和斑喙丽金龟为当前防治的主要对象,并对其发生、危害情况及其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作了概述。  关键词蓝莓;云南;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 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