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跩鸡汤(短篇小说)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3838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滇藏茶马古道上的这个滇西小镇,有两样东西么最有名头:一是普洱茶,再就是老跩鸡汤,者跟吃喝有关。普洱茶么,喝过的没喝过的都晓得,名气实在大呐!老践鸡汤呢,只有喝过的才晓得什么才叫做鸡汤,那可是本地吃货的首选头牌,没有之一,历经百年呐!
  想想看,在你的吃货经历中,有最难忘的一道汤吗?如果那汤色能让你目不错珠,直勾勾地盯着,如同盯着美女俊男;如果那汤味溜进你的鼻翼,能使之舒服的蠕动起来,并随之合眼深吸;如果那汤以香糯的质感滑入你的嘴里,能令你的舌尖翩翩起舞、味蕾绽放花开;那么,你,想喝吗?一旦喝了老跩鸡汤么,你对色香味的品鉴档次便哗啦一下上去了,有点曾经沧海的意思。也就是说,有老跩这碗鸡汤垫底么,什么样的汤都不在话下。所以,重要的话么只说一遍:老践鸡汤,无人可挡!

1


  据说,茶马古道呢已有一千好几百年的历史呐,而老践鸡汤么,满打满算也就百年,大概算得茶马古道上的民间百年老字号。百家姓里好像没有姓“跩”的,但有姓“宰”的。宰是官姓,即以官名作为姓氏。古代的宰姓一支主要聚居于山西等中原一带,多为当官的,或是圣人什么的。孔子有个得意门生就叫“宰我”,不宰你,不宰他。也就是说,这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随便可以用的姓氏。可不知怎么地,竟然在不毛边地的滇西么有了姓宰的。而正是宰家三代,居然延续了一个百年鸡汤传奇。爷爷宰相——当初起名时,其父可能觉着这是宰姓中最大的官了,有点过把官瘾的意思和望子成龙的奢望。在宰相的手上么,先是开创了“老宰鸡汤”。后来人们发现,老宰么其实并不宰人,但,却格外摆谱,而且桀骜不驯,践得不行不行的。践,是西南和东北等地区的方言,有拿架子,摆谱,傲慢,张扬等意思。于是么,慢慢便叫成了“老践鸡汤”,一直延续至今。
  大约是民国四年末,也就是公元1915年底,母亲患病,宰相么一咬牙一跺脚,把家里除母子俩之外的唯一活物——一只留着下蛋的老母鸡给宰了,在火上么足足炖了十个时辰。不料,那鸡香味么从四面透风的土房里飘散开去,招摇过市,结果招来了途经小镇的马锅头横脸疤,准确地说么,是招惹了横脸疤在途中软硬兼施拐来的那个女人。横脸疤是藏人,因一脸横肉加上刀疤么得此外号。由此可想见,他在茶马驿道上绝非等闲之辈,他的马帮么也属横行霸道之帮。被横脸疤相中的女人么,自然是姿色和风骚缺一不可。那女人被拐后,随马帮行进多日,风餐露宿,饥饱不定,苦不堪言,还可能随时随地被横脸疤临幸一把。
  那日么,活该宰相倒霉。那浓郁而缠绵的鸡香味么,准确无误地钻进了那女人的玲珑秀鼻之中,并直接侵蚀喉道,搅弄胃液,令其食欲左突右撞无可按捺。于是么,横脸疤只有一脚射开了宰相那摇摇欲坠的家门。这横脸疤呢倒也先礼后兵,按道上的规矩来。他先以“袁大头”买其鸡肉鸡汤,宰相无动于衷,似乎有点不识相呐。他再以动粗相威胁,宰相么非但不惧,还高举炖鸡的砂锅,显出一派玉石俱焚的气概。软硬不吃,给脸不要,横脸疤么实在被逼无奈,便使出欲劫持其母的阴招。宰相么立马就怂了,这击中了他的软肋喽!
  那横脸疤和他的女人么就当着宰相母子的面,旁若无人且惨无人道地大快朵颐。恨得那宰相么将嘴唇咬出了血,把手指捏得咔咔乱响。吃喝之间么,那女人还没商量地大发慈悲,竟舀了一碗带肉的鸡汤递给病卧在床的宰母,见其无力自吃么,居然还喂其食用。宰相被愤恨揉搓的心脏么随即松软了一下,他不由地睃了那女人一眼,那女人也正好瞥了瞥他。
  横脸疤两人风卷残云,连砂锅底么都被那女人舔得干干净净,洗过一般。横脸疤打着嗝么扔下几块袁大头,嬉笑着搂过女人去了。
  横脸疤和他的马帮离开小镇两日后,那女人么忽然就从宰相家的柴堆里冒了出来,并苦苦哀求宰相收留她。这一来呢是因为那鸡汤让她刻骨铭心,二来呢是宰相的那跩劲么使她情不自禁,三呢是不愿再跟随马帮颠沛流离。她嘴上哀求着,眼里么连抛柔媚。弄得这宰相么一时间灵魂出窍,不点头也不摇头。一直在身体内窜来窜去窜了二十来年的那股跩劲么,竟一下子没了踪影。
  如此么,那女人便不把自己当外人喽。她勤脚快手地忙活起来,这边么里里么外外地收拾打扫,那边呢殷勤伺候宰母。到了夜里,她悄无声息光溜溜地滑进了宰相那孤寂的被窝里。你想啊,这宰相二十好几的一个童男子,因家贫而未娶。忽然被一个有姿色会风骚的狐狸精缠裹住么,那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熬酥一只老母鸡么要十个时辰以上,而酥软宰相呢也就是片刻间的事。对于什么霸气、恶气、盛气么,他就是跩爷一个!而面对骚气呢,他却怎么也跩不起来呐。人说英雄么都有气短,何况宰相还并非英雄。
  歪打正着,因为鸡汤么捡了个女人,因祸得福喽。可宰相没快活多少日子,便有了顾虑:一旦那马帮返回来么咋办?岂不鸡飞蛋打?宰相么这边独自发愁,女人呢那边没心没肺地嘻哈道:“呀,哪個船到了桥头么能不直呢?相公莫急嘛!”吔?她居然晓得,那古时候的相公也是对宰相的一种尊称哟。
  两个多月后,等探得那马帮折返之前呢,女人便自己把自己藏了起来。宰相么磨刀霍霍,严阵以待。
  等到马帮抵达,却不见横脸疤。宰相一打听么,说是横脸疤因那女人失踪而急火攻心,赌气冒险,结果么坠身悬崖,一命呜呼也。
  还没等宰相偷着乐,那新任马锅头么便推开了宰相家那新修过的门。
  来者不善,进门便直奔主题:“咋?大哥的女人随了你么?”宰相呼啦一个转身,便操起了菜刀。
  来者一笑,双手抱拳道:“你就叫我‘和尚’,江湖上都这么叫的。晓得你是条汉子,我们边喝边说,如何?”他让手下的拿了酒和肉放在桌上。
  宰相愣了愣,啪地一下将菜刀剁在桌上,索性坐下,显一派喝了吃了再说的气概。
  和尚与宰相么边喝边吃边说明来意。原来,那横脸疤丧命之后,马帮众兄弟呢便推举和尚当了新的掌门人。这一是他在滇西寺庙里做过武僧,武功了得。二是在蔡锷的军队里当过兵,手里有枪。袁世凯称帝,蔡锷和唐继尧么发动了护国起义,就在出兵四川、广西讨袁的路途中,和尚么就因为是个家乡宝而当了逃兵,并投奔了横脸疤的马帮,相跟着发点国难财什么的。   这和尚呢喜好并笃信占卜算卦之类的,他曾经算到,说自己时来运转的方位么就在滇西一带,所以呢他不愿远离。果不其然,他逃回滇西不长的时间便意外地成了马锅头。直接起因么便是那鸡汤和那女人,而冥冥之中莫名促成好事的贵人呢便是宰相无疑。于是么,他知恩图报,特意来恭谢贵人!
  弄清缘由,这宰相么依然有些发懵,依然觉得这完全就是说书里的奇事嘛,咋就偏偏让自己撞到呢?这兴许比撞鬼都难呀!不过呢,那和尚么除了兵痞气,倒也讲义气,还有股豪气,这就让他觉得跟自己有些臭味相投。两人推杯换盏,称兄道弟,聊得投机投缘。
  宰相纳闷地问:“哎,你咋晓得那女人随了我?”
  和尚呵呵一笑:“这沿途哪个驿站没有线人呀?哎,我说么,老弟你干脆就风风光光地把那女人娶过来算逑!”
  这爽快人碰着痛快人,说办就办。和尚让手下弟兄去收购了二十只老母鸡,宰相从镇上各家借来了二十个火炉和二十个砂锅,那女人么也欢天喜地地现身相帮。花了一个对时,摆出了二十桌鸡汤宴。所谓二十桌么,实际也就是席地而坐的二十圈而已。镇上一百多家人,各家推举一人来赴宴,加上镇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和马帮一干人,共二百来人有幸入席宰相的婚宴。镇上其余的几百号人呢只能在二十个人圈之外,再围了一个大圈,来围观婚宴。早来的呢站地上,稍晚的么站凳子上,还有爬树上的,上屋顶的,蔚为大观啊!
  这围观的人么主要就两个动作:引颈吸鼻,看吃闻香,然后就是没完没了地吞咽口水呐。这么多的人同时间吞咽口水,不知可否进入那吉尼斯记录?这脖子呢够酸了,鼻子么吸累了,那浓浓的鸡香味么却依然持久不散,如同祥云瑞气一般笼罩着整个小镇。宰相么由此完成了从光棍到为人夫的名正言顺的蜕变,而大哥的女人呢则实现了向宰相夫人的重大转型。
  这宰相夫人呢不光有外貌,而且脑子也活泛。婚后么一如既往地狐媚惑主,不断撺掇宰相开一个以“老宰鸡汤”为名的小食店。于是么,夫妻俩就闭门琢磨,尝试秘制。随后便分别定出了对内对外的规矩——
  对内之规矩:
  一是要三年以上之老母鸡,其生育能力下降,而肉质成熟也;
  二是要放养山林之老母鸡,因不断跑动,既吃粮食,又吃虫子之类,肉质丰富而富韧劲也;
  三是每鸡一锅,分别用砂锅熬制之;
  四是用栗炭之文火炖之,不得少于十个时辰也,也就是二十个小时以上;
  五是配料,保密也!
  前面四条,慢慢广为人知,并对此津津乐道。而最后一条么,至今仍是个谜,人称“商业机密”。秘制之“秘”,或许便在于此!但凡有了秘制的标签么,便会让人想入非非,众说不一。这就如同云南白药的秘方,可口可乐的配方,徒增多少故事和神秘色彩哟。
  对外之规矩:
  一是任何人都必须提前预订,临时客一律谢绝,一视同仁,童叟无欺也;
  二是每天只卖二十只鸡,卖完关门也;
  三是禁止饮酒也;
  四是莫谈国事也。
  亲朋好友概不例外,有权有钱者也不例外。所以么,就连和尚的马帮来来往往时,若想喝“老宰鸡汤”,也得差人提前预订。如此一来么,生意反而大好。即便其卖价高出其他店的一倍,人们依然趋之若鹜,使之逐步成了茶马古道上的一道吃食景观。虽说那些规矩么有些践,但货真价实,并不宰人。后来么,这“老宰鸡汤”呢就渐渐成了“老跩鸡汤”呐。
  在创办鸡汤小食店的同时,宰相夫妻先后生育了—女一男。大女儿叫宰香,一是母亲姓名中有香字,再是有鸡汤飘香之意。小儿子叫宰匠,其父从自己的经历悟出:有一门手艺么在任何时候都饿不着,做个实实在在的匠人挺好。女儿么主要就是帮父母打下手,儿子呢则负有手艺传承的重任。传男不传女么,是一种心照不宣的老规矩。

2


  宰匠读完高中时,家里就准备给他说媳妇。这宰匠么一脸正义凛然,说日本人都打进中国了,还讨个屌的媳妇!他要参加什么抗日救亡。折腾了两年么,家里又让他相亲。他又以什么相不中呀没兴趣呐等各种理由回绝,这又是两三年过去了。那时候么,二十多岁的,已经算老男人呐!他姐姐宰香的大儿子都上了小学,二丫头也比狗高呐。这回么,当妈的不由分说,亲自出马托媒人给他说亲。
  就在定亲宴上,当两家人正客套而欢喜地喝着老跩鸡汤时,忽然就惊碌碌地发现天上有比鸟大很多的飞兽怪叫着飞过。惊奇和猜测,抢了定亲宴的风头。读过书的宰匠么一脸不屑地告诉说,那叫飞机!
  在接下来日子里,那飞机么越飞越多,没完没了。前些年呢小镇人就知道,那日本人打进来了。但一直心存侥幸,因为山高皇帝远,他们到不了云南的。而忽然间在头顶上冒出的轰鸣声显然是种不祥的预兆。而且,刺激人们耳膜的不仅是那陌生的轰鸣声,还有马帮不断带来的小道消息,说那是运送抗战物资的美国飞机,它就是沿着滇藏茶马古道的线路飞行的,叫什么“驼峰航线”。茶马古道的艰险么,小镇人早已耳熟能详,从往来的赶马人嘴里听得耳朵都起了老茧。而把这茶马古道弄到天上去?啊么么,那该有多么多么的凶险呀!小镇人么提心吊胆,为天上的飞机担心,也为自己的命运发愁。
  和尚的马帮以及其他马帮么好像都比以往更加忙碌,也说是在抢运抗战急需物资,支援什么“远征军”,忙乱得连老跩鸡汤也少有光顾了。随着马帮的往来穿梭,各种消息也不断传来。当听说日本人先后占领了滇西的松山和腾冲时,小镇的宁静么被彻底搅乱了,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店铺纷纷关门,只有几家胆大的么还撑着门面,老跩鸡汤么是其中之一。
  一日,小镇上突然就驻扎了一队日本兵,有二三十人。他们在镇口设了卡,专门检查往来的马帮。凡查出跟军用物质有关的,格杀勿论!几日下来,已有几只马帮遭殃呐。除了已经开始习惯的空中轰鸣声么,又多了不时响起的枪声,紧张和恐怖笼罩着小镇。
  很快,日本人就得知老跩雞汤的美味美名,并通告两天后的周末么要来“咪西咪西”。宰相一家么为此大犯其愁,且想法不一。儿子态度坚决:“吃,吃我个屌!想都莫想。”老婆息事宁人,觉着胳膊拧不过大腿,说:“忍口气吧!”宰相么皱眉沉思,跩劲上头,一拍大腿:“撤!关门走逑,爱咋咋地。”   当夜色染黑了小镇,一家人么忙着收东西,准备战略转移。有人敲开了宰相家的门,和尚带人悄无声息地摸了进来,说有要事相求。和尚先介绍了来人,说是某抗日游击队的队长。他们一直在密谋如何干掉日本人在镇上的据点,听说日本人要来咪西老跩鸡汤,他们眼睛一亮,天赐良机呀!希望得到宰家的配合。行动方案并不复杂,需要宰相他们做的么,就是到时候往鸡汤里放入蒙汗药就行,其它事情么就是游击队跟和尚的人来做了,包括收拾外面的所有岗哨。
  这宰匠听完么,兴奋不已,立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而宰相么吸着水烟筒,默默不语。宰妻看看儿子,又瞄瞄丈夫,不知如何才好。和尚跟队长对了对眼,等待着。只有吸水烟筒的咕噜声单调地响着。
  宰相吸完一轮么,张口吐出带烟雾的几个字:“这个事呢该做!但会坏了规矩。”
  和尚了解他,知道他心里的顾虑么无非是所坚守的生意信条:来的都是客。而在吃食里下毒么,非君子所为!
  那队长刚要开口劝说,宰相抬手挡住说:“道理么我都晓得,容我再想想看。”
  宰匠把和尚叔拽到隔壁屋里嘀咕了一阵。和尚返回,叫上队长起身告辞走了。
  宰匠送走两人,回来对他爹说道:“我爹,你的心思么我晓得。这两天呢,你和我妈就带上奶奶,去我姐那里闲闲,这边的事嘛就交给我来料理呐。”当妈的立马响应:“就是就是,眼不见心不烦。这里么就随他们折腾呐!”宰相么不吭气,算是默认了。
  周末,二十来个日本兵如期来到。飘荡的鸡香味么惹得他们喜笑颜开,他们嘀里咕噜地嚷着。宰匠与装作伙计的和尚么能大概听明白的就是“咪西咪西”。这除了炖鸡外,还破例有酒伺候。这显然违规,“老跩鸡汤”明文规定:“禁止饮酒也”。当然,那鸡汤和酒里么都是下了药的!
  那日本人么也很警觉的,他们让宰匠跟和尚先吃先喝,两人坦然地吃了喝了。其实呢,他们事先已经服下了解药。
  这下呢,日本兵们便放开大吃了。吃到高兴处,还敲敲打打,唱起了日本歌,跳起了日本舞,不亦乐乎。
  喝着,吃着,唱着,跳着,然后就倒下一个,又倒下一个,再倒下一个……二十来个日本兵么全倒下了!
  和尚一声口哨,埋伏在四周的兄弟们冲了出来,用手中的绳索稀里哗啦全都绑了个结实,还往每张嘴里塞了包谷棒。
  有人已跑去给游击队通风报信。外面有枪声响起,不一会儿便万籁俱寂。和尚知道,所有岗哨都被解决了!
  接下来,和尚的马帮把这些死猪一样的日本兵全都驮到澜沧江边,找了个急流处,一个个被缚石抛入水中。和尚还按照当地习俗,为亡灵做了水葬祈祷。
  小镇表面么似乎又归于平静,但,更大的恐慌又一次弥漫开来。日本人会不会来报复?他们会不会血洗小镇?有关日军暴行的种种传闻已经听得太多,小镇么恐怕从此不得安宁呐。于是,人们不动声色地纷纷开始逃离。有的么投亲靠友,有的么躲进深山老林。
  这回呢,宰相自作主张,一锤定音。他让宰匠带上奶奶、妈妈、姐姐一家和未过门的儿媳妇,去了深山里一个朋友家,那是他们长期收购老母鸡的一个点。他自己呢把菜刀往桌子上一拍,独个留守家中,大有视死如归的气派!
  时间在死寂和等待中过去,什么动静也没有,悬起来的心么放也放不下来,小镇仿佛成了被遗忘被抛弃的角落……
  忽然,有马帮带来消息:那远征军开始对占了腾冲的日军发起攻击了!接着,又对松山上的日军防线展开了进攻!外逃的人们逐渐开始返回。有人估计,日本人么可能无暇顾及小镇呐。
  大约三四个月后,有重大消息传来:松山上的日军全部被歼灭!腾冲县城被收复呐!小镇么又渐渐恢复到以往的模样,日子呢又继续过下去。
  不久后,又有更大的消息传来:日本投降了!小镇终于欢腾了!悬着心么终于可以落下来啦!
  一拖再拖,已经定亲快三年的宰匠么终于结婚呐!他快二十八岁了。宰相夫妇一高兴么,邀请了全镇的一百多户人家。每天二十锅老跩鸡汤上桌,婚宴么整整办了一个星期。和尚带他的弟兄们也特意赶来祝贺。
  这抗战么是胜利了,小镇人呢也着实地欢喜了一段时光,但他们所巴望的好日子么并没有如期而至。有马帮带来消息:曾经联手抗日的国共两党又互相开战呐!马帮与马帮之间也开始出现两相对立冲突,各种矛盾纠葛不断发生。小镇的平静日子么又一次被打破了。
  某日,已经加入了游击队的和尚不期而至,他悄悄告知宰相,说自己现在是“边纵”的一个排长,那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专门抗击国民党的敌对势力。他这次来呢,是把—位受伤的支队首长藏在小镇养伤。特意来预订老践鸡汤给首长补补营养,每隔三天会有专人来取走。和尚有求么,自然义不容辞。况且,宰相已从儿子嘴里大概知道了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是是非非。
  一个多月后,那位首长要离开小镇,回部队去了。行前的头天夜里么,和尚专门陪首长来感谢宰家。那首长么倒是快人快语,说眼下没钱付账,但绝不会赖账的。说着么,亲手写了欠条交给宰相,说等到解放了,就拿这张欠条去找他拿钱。即便他光荣呐,找党组织就行。说完,朗声笑了起来。和尚么则是一脸的歉意。过后,宰相就想:这首长咋不懂规矩呢?
  那宰匠的媳妇呢婚后一直没怀上,吃了各种偏方么也不见效。宰匠的一个伙伴么就嬉皮笑脸地嚼舌头:“你这么牛高马大的,媳妇呢又过于小巧玲珑,你两个这身形么也出入太大了些。这有的两口子呢,是用那竹竿来搅和那木桶,使不上劲呀。而你两个呢,是用那大棒来鼓捣那砂锅,这劲使大了也没戏哟!”边说还边比划着,接着就是一阵坏笑。宰匠么恼羞成怒,挥拳痛击,让对方因逞一时之快么付出了鼻血喷涌的代价,多年的友情么也就此断送呐。
  说来也怪,当新中国建立的消息传来时,宰匠的媳妇呢也怀上呐!人们又各有说辞,而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那是长期喝自家鸡汤滋补的结果喽!于是么,老跩鸡汤还能治不孕也成了传奇之一。

3


  宰匠的儿子出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让人对他那小巧的媳妇么刮目相看肃然起敬。当爷爷的绞尽脑汁,给孙子取了个名叫宰土。因为,土地制度改革和划分阶级成分的运动正在广大農村轰轰烈烈地开展,滇西这个小镇也搞得热火朝天,各种新鲜事奇事层出不穷。东边那个村的谁谁被划为地主了,地呀房啊浮财呐都被分啦!连地契房契也一把火烧呐。西边这个村的某某某是个恶霸地主,被揪出来批斗游街,后来被打死呐!翻身解放的贫苦农民们,为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欣喜着亢奋着。   而这宰相家所面临的是,究竟该划为中农还是富农?中农呢是自己有土地,能解决自家的温饱。富农么有较多的土地,以雇工为主。虽说上面有文件明文规定,但下面具体执行起来么却没那么简单,往往会有偏差,也会因人而异:因执行者而已,因被执行者而已。宰相家呢既有点土地,又有小本生意,忙不过来时也会雇人来帮干活。关键是,他们靠老践鸡汤赚了钱,盖了房,属于比较殷实的人家。因此呢,有执行者就认为应该划为富农,还有人认为,老跩鸡汤的店面房子么应该被“赎买”,就是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喽。而实际上呢,则是变相地“自愿捐献”,就等于没收呐。
  这回么,轮到宰匠冒践劲呐!他不顾当妈的苦苦劝阻,骑了马直接冲到县里,找到有关部门申诉,并且把当年那位边纵首长留下的欠条拍在桌子上。那部门的干部一看欠条上的名字么,便给宰匠倒了杯茶水,说是等他们请示商量后再给予答复。不久,处理结果下来了:划为中农,房子不必赎买。哇!虚惊一场,差点么老跩鸡汤就画上句号呐。
  后来,从当了副县长的和尚叔那里得知:那位边纵首长呢已经是省里的领导呐,他知道这事后专门做了指示,说宰相同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为革命做出过贡献,要执行好相应的政策嘛。
  而这宰相始终耿耿于怀的是:欠了钱咋不还呢?宰妻用手指戳了戳他的头说:“就认死理!木脑纵歌!房子保住么比哪样都强。”
  到宰土准备要上学时,又开展了公私合营运动,“老践鸡汤”店么基本就合营成了一个集体饭店,改名为“人民联合食堂”,气势磅礴。那鸡汤么由原来的一鸡一锅变为大锅煮鸡,公的母的老的小的一锅烩喽。食堂主任由派来的公家人担任。宰匠么被封了个食堂副主任,拿工资上班。宰家呢每年有五厘的定息,十年为限,然后就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宰相么已近七十岁呐,就此便闲居不管事了。
  等宰土初中就要毕业准备进入高中时,“人民联合食堂”便彻底改造成了全民所有制,跟宰家么完全不相干呐!这宰匠呢也因为践劲不收敛,屡屡与人发生冲突而降为了普通员工。
  与此同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地开始了!小镇党委和政府被造反派夺了权,各种名目的“战斗队”或“战斗兵团”纷纷成立起来。不到两百户人家的小镇么,就有十多个造反组织。一时间,大鸣大放,大批判,大辩论在这个滇西小镇开展起来。各路造反派们口诛笔伐,诛伐一切想要诛伐的,批判一切想要批判的。大字报贴满街面,批斗会随处可见。
  在那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中,有人点名批判老践鸡汤是如何提倡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有人揭露老践鸡汤是怎样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还有抄家的红卫兵破宰家门而入,将还没来得及转移的砂锅、火炉之类的砸了个稀巴烂。
  已经从县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休的和尚被揪了出来,押解到各处进行巡回批斗。在他那皱巴巴的脖子上么挂了块大牌子,上面写着:打倒历史反革命分子何大中,“何大中”三个字被划了红色的叉。不少人这才知道,习际口尚么原来叫做何大中。何大中的主要罪行么,一是当过国民党的兵,二是做过马锅头,个人历史十分复杂和万分肮脏,是混入革命队伍里的阶级异己分子。
  后来,和尚被遣送到小镇进行监督劳动改造。宰相呢就让宰匠悄悄熬了鸡汤前去探望。结果么,砂锅被造反派砸烂,鸡肉让狗吃了。他们还强行把和尚与宰匠摁倒在地,逼两人去舔地上的鸡汤。这匍匐在地的和尚么,就此再也没有起来,说是自绝于党和人民呐。宰相因此么大病一场。
  在小镇革命委员会成立的庆祝大会上,革委会主任无比兴奋地向全镇人民宣布了一個特大喜讯:“前不久,有外国友人送芒果给世界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么舍不得吃,把芒果转送给了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对我们边疆各族群众的巨大关怀和鼓舞。几天前,我本人么万分荣幸地到地区上参加了迎接金芒果的盛大活动,不仅亲眼目睹了装在玻璃盒子里的金芒果,并且还亲口喝到了用那个金芒果熬制成的芒果汤啦!”说到这里么,主任有些哽咽呐!他平静了一下激动的心情,接着说:“经过我的艰苦努力,也是地区革委会对我们镇的格外关怀,我带了一瓶金芒果汤回来,让我们全镇人民都能得到毛主席光辉的照耀!”说完,双手高举起装有金芒果汤的瓶子。全场么顿时一片欢腾,“毛主席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接下来呢,他把那瓶金芒果汤庄重地倒入了支在火上盛满水的大锅里。然后,全镇人民便依次排队品尝。他们载歌载舞,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镇革委会主任还提议:毛主席他老人家送给我们金芒果,我们各族人民也要知恩图报。革委会么要专门开会商量,我们也要给伟大领袖送上我们自己的礼物!
  在革委会的会议上,有人提议送普洱茶上北京。但有人觉得,普洱茶么不是我们小镇独有的。有人提出了老践鸡汤,立马有人反对。但论来论去么,别无选择,结果么还是老跩鸡汤成了最能代表小镇的不二选择,只是名称必须改为“民族团结鸡汤”。
  于是,镇革委会做出重大决定:
  1、由镇革委会主任亲自带队,上北京给毛主席敬献“民族团结鸡汤”;
  2、宰匠同志和宰土同学负责三只老母鸡和进京后的鸡汤熬制工作;
  3、选傣族、佤族、彝族、拉祜族两男两女负责砂锅、火炉、栗炭、饲料等;
  4、所有同志都背上军用水壶,作为鸡的饮用水。
  起初么,宰匠有些不情愿,心里犯嘀咕,觉得没那么好弄的,想推辞。儿子宰土的一句话点醒他:“我爹呀,说不定那是老践鸡汤的一个机会哟?”
  由七人组成的“民族团结鸡汤献礼团”,在全镇各族群众敲锣打鼓的热烈欢送下出发了!他们每个人胸前都佩戴着毛主席像章,民族同志穿着各自的民族服装。宰土穿上绿军装,戴着红卫兵袖套,头上的军帽么用硬纸板撑得有棱有角的。
  他们先坐了一天的马车到达县上,在县里又受到县革委会组织的热烈欢送。接着呢要坐三天的客车到达省城昆明。那客车人满为患,所有携带的东西么都只能放在车顶的货架上,包括装在笼子里三只老母鸡。   第一二天呢安然无恙,只要停车歇息,他们便忙着给鸡们喂水喂食,精心伺候。第三天么出事了!中午吃饭歇息时,发现一只鸡没了,鸡笼上莫名张了个碗口大的洞。主任忙下令加密和加固鸡笼,并要求,必须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好两只老母鸡!
  宰土自告奋勇挺身而出,要求坐在车顶上守护着。那司机么不肯,宰土便振振有词地对他讲了一通革命道理,并且背诵了毛主席语录:“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背诵完么便义无反顾地爬上了车顶。迫于革命英雄主义的强大气场,司机么只有就范。这车一路开得是提心吊胆,战战兢兢。
  到了昆明,又得坐三天两夜的火车。车站革委会主任专门来对民族团结鸡汤献礼团的革命行动表示坚决的支持!不仅护送他们进站上车,还专门送给他们每个人一本毛主席的红宝书。
  火车上同样人满为患,连过道、卫生间都挤满了人。好在他们人多,占了硬座的一格,就把鸡笼放在了两排座位之间,其它东西么放到货架上和座椅下面。本来就嘈杂的车厢内么又多了咯咯咯的鸡叫声,本来就浑浊的空气里又增添了挥之不去的鸡屎味。知道他们身负特殊使命,其他乘客么非但没有妄加指责,还纷纷凑过来,围观评点两只非同一般的老母鸡。不断有其他车厢的乘客不辞辛劳,挤得满头大汗地前来瞻仰。不仅两只老母鸡成了备受关注的焦点,而多彩艳丽的民族服饰也在一片蓝绿灰的单调衣着中闪亮夺目。自豪、喜悦和幸福,洋溢在他们每个人的脸上。
  白天么,他们的眼睛根本不够使,要新奇地浏览车窗外不断闪过的祖国大好河山,要不时地盯住鸡笼里的两个金宝卵,还要微笑着跟不断前来瞻仰的革命同志们交换亲切的目光。到了晚上,除了主任,他们两人一班,轮流盯着鸡笼。一天一夜么,安然过去了!
  到了第二天中午,出现了异常状况。有一只鸡拉稀了,眼睛么半睁半闭,头也开始往下耷拉。他们顿时紧张起来,连忙商议。
  有乘客建议,赶快喂药,黄连素,或土霉素。马上就有乘客把药递了过来。
  几个人的眼睛么不约而同地盯住了宰匠。
  闷头吸着水烟筒的宰匠抬起眼睛,望着窗外说:“喂了药么,怕会影响鸡肉的品质和鸡汤的香味哟!”
  几个人的眼光么便黯淡了。
  宰匠又说:“要赶紧把它们分开,不然么会传染的。”
  宰土急忙将依旧精神抖擞的那只鸡抓了出来,抱在怀里。
  留在笼子里那只么索性卧倒下去。而他们能做的么,只有默默祷告,但愿奇迹出现。
  入夜,那只鸡已经奄奄一息,不时么抖动一下。
  到了后半夜,听得宰匠一声哀叹,几个似睡非睡的即刻睁大眼睛。那鸡么已经去了!他们心情沉重,如丧考妣。
  为防止传染,宰匠抬开车窗,毅然决然把那鸡笼和鸡抛到了车窗外。
  这下么,宰土怀里的这只鸡成了真正的名副其实的金宝卵呐,也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和曙光!还好,它该吃吃,该喝喝,该叫叫,健康并独自活泼着。这让他们多少感到欣慰和鼓舞。
  第三天的傍晚,他们顺利抵达京城。到了出站口,他们眼睛一亮:有军人高举一块红色的牌子,上面写着:热烈欢迎“民族团结鸡汤献礼团”进京。那是出来当兵的小镇子弟,现在是首都某部队的班长。那班长见到他们,忙把手里的牌子交给身边的兵,抢上前去,啪地一个军礼,而后分别同每个人握手。他们彼此寒暄问候着走出车站。
  看到宰土怀抱的那只老母鸡正伸长脖子,兴奋地东张西望,那班长便有了一种异样的冲动,很想抚摸和抱抱它。此雞非同一般,它具有其它的鸡所没有的分量和价值,它是来自家乡的,千里迢迢,历经周折,硕果仅存,而且即将献给敬爱的伟大领袖,心里于是便有了怯怯的敬畏感。
  征得同意后,班长伸出的双手么竟有些颤颤的。他不敢用力,当手指触碰到那滑顺的鸡毛么,瞬间有了触电的感觉。他谨小慎微,甚至有点诚惶诚恐地从宰土怀里把鸡抱了过来。
  那鸡么一离开它已经熟悉的温暖怀抱,随即感到了不适和恐慌。它忽地一激灵,从班长手中挣脱出来,一抖翅膀么,扑腾了出去。众人顿时傻眼呐!
  主任一声喝道:“赶紧抓住它!”
  他们慌忙将各自手上的东西丢到主任身边,会同两个军人,在首都车站广场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对老母鸡的围追堵截。不断有周围热心的同志们加入追堵。喊叫声,脚步声,此起彼伏。真正是鸡飞人跳,热闹非凡。
  那鸡么似乎并不怯场,反而有些一决高下的意思。你想,那是从小放养大的,在山野肆意撒欢,无拘无束,纵横驰骋。一下子被束缚憋屈了那么多时日,忽然就解脱了,怎么能不心花怒放?怎么能不在这偌大的广场上撒点野呢?它上蹿下跳,左突右撞,时而奔跑,时而飞跃,弄得后追前堵的同志们筋疲力尽,狼狈不堪。也有几次么险些得手,有人已经抓到了,结果却是被扯掉的鸡毛么随风飞舞。
  天么完全黑了下来,路灯亮了。光影憧憧,人鸡大战,此消彼长。忽然,那鸡一下腾起飞上了墙头,众人抬头仰望,不约而同地集体闭嘴,生怕惊吓了它。宰匠嘴里轻轻发出咕咕声,试图召唤它回心转意,脸上不禁露出了哀求的神色。鸡么最后俯看了众人一眼,咕咕咕地叫着,毅然扇动翅膀,绝尘而去……
  捶胸顿足,垂头丧气,痛心疾首,心灰意冷……此时此刻,用任何形容词么都不为过,用任何形容词呢都难以言表。他们拖着无比沉重的步伐,聚拢到主任的身边,有的跌坐在地,有的蹲在路边,有的靠在灯柱上。欲说无言,欲哭无泪。那班长么后悔不迭,连连自责:“都怪我!都怨我呀!”声音里带了哭腔。
  主任明白,事已至此,说什么都于事无补呐。他看看蔫头蔫脑的一干人,清清嗓子说道:“哦,大家么还是要振作起来。虽然说我们美好的愿望没有实现,但,我们热爱毛主席的红心呢没有变。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他接着宣布:既然这次献礼活动没有成功,那就立刻返回,不再耽误!   回到镇上,主任在镇革委会班子的会议上激情讲述了一路进京的经过,着重描述了“车顶上的守护”“省城火车站的礼遇”“列车里的热烈关注”“首都车站广场的齐心协力”等精彩情节和感人事迹。班子成员么无不为之感动和深受教育,他们一致推举主任前去参加即将召开的全县“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先进分子代表大会”。结果,参加完县里大会,又接着被推选到地区、省里去参加大会。最后么,万分荣幸地出席了全国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先进分子代表大会”。他的发言稿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润饰完善,被作为典型材料刊登在省党报上,标题是《进京献礼一路情深意重》。随后么,主任很快被提拔到了县里。

4


  宰土作为文革前的最后一届高中生么,基本是在“停课闹革命”与“复课闹革命”“学工学农”和各种政治活动中结束了高中生活。毕业后,相应毛主席的号召,作为“回乡知青”到了小镇旁边的一个生产大队务农。城里的初高中毕业生也源源不断来到小镇周围的村子插队落户,他们叫“下乡知青”。
  同为“知青”,回乡的很快就与下乡的混熟了。下乡的很羡慕宰土,因为他的回乡么实际等于回家,而下乡的呢是远离家。于是,跟宰土玩得好的下乡知青么便不时地到他家里去混吃混喝,改善伙食。并且,还大惊小怪地知道了,这宰土竟然是曾经名噪一时的老践鸡汤的第三代传人呀!
  秋收后的一天夜晚,大隊书记么火急火燎地敲开了宰家的门,说是有知青通告他,伟大领袖毛主席刚发表了最高指示:“要关心知识青年,要杀猪、杀鸡给他们吃。”那时候呢,毛主席他老人家发表最高指示经常是晚上,而且,传达最高指示不能过夜。所以,当他听到最高指示后,立刻就向知青们进行了传达,并且还征求了他们的意见。多数知青么都认为,要吃当然就吃老践鸡汤喽。因此呢,他便找上门来,请求帮助。当时么,最高指示就相当于古代的圣旨,如若假传圣旨和违抗圣旨么,轻则坐牢,重则死罪。所以呢,一般人既不会轻易怀疑其真伪,更不敢怠慢。
  这宰土么虽然心里有些迷惑,但也没想太多,而且觉得,这对于知青和宰家何尝不是个好事呢?于是么,他便积极撺掇,竭力促成此事。他央求老妈跟他一唱一和地去说服他爹,不仅要应承下来,而且还要答应亲自出手。
  在镇革委会的特许下,二十只老母鸡么很快收购到位。已经尘封藏匿了十多年的砂锅、火炉之类被重新翻找了出来。
  三天后,二十锅老践鸡汤么悉数亮相。本大队的知青,镇革委会领导和生产大队领导,二百余人喜笑颜开急不可耐地到场开吃。
  依旧是二十锅鸡汤围了二十个圈,与宰土爷爷的婚宴相同。不同的是,五十多年前是席地而坐围了圈吃,五十多年后么是坐在凳子上围着桌子吃。
  相同的还有,在二十个圈子外么仍有个围观的大圈。不同的是,五十多年前么有几百号人围观,而五十多年后呢有上千入围观,除了镇上的、大队的,周边的也有不少人赶来。
  虽然围观的主要动作么还是两个:引颈吸鼻,看吃闻香,然后就没完没了地吞咽口水。但人们对于肉香的渴求和敏感么似乎远远超过五十多年前,因为,各种肉香么已然稀缺匮乏呐!就是享受特殊供应的知青,也只是在下乡的第一年,每人每月半斤肉。所以肉香么便成了一种奇香,况且又还是老践鸡汤的浓香呀!太诱惑呐!太刺激呐!因此么,当有娃娃闻吸那鸡香后哇哇地哭个不停,有老人闻吸那鸡香后老泪纵横,便就不为怪啦。
  也正是因为老践鸡汤的重新登场,宰土和外号“小米辣”的一个女知青相识并相恋了。听这外号么,你就略知其性情了。小米辣么似乎是重蹈五十多年前宰土奶奶的覆辙,也是因为对老践鸡汤的耿耿于怀,也是迷恋钟情于宰土的践劲,再就是想缓解和摆脱知青生活的无聊、孤寂和无望。
  当两人热恋忘情之时么,小米辣忍不住对宰土泄了密:原来,是她一时心血来潮,炮制了那个所谓的最高指示。为什么专要杀鸡,而不是杀其它呢?因为在她恶作剧的冲动中,隐含着对老跩鸡汤的无比向往。对于她的胆大妄为么,宰土既感到心惊后怕,又有些刮目相看的欣赏。这女子么果然辛辣呀!宰土谆谆告诫她:就让那个秘密么烂在肚子里面呐!不能再让第三个人晓得。一贯火辣毛躁的小、米辣么,这回居然乖巧地连连点头,然后么抱住宰土亲个不停。两人的感情么迅速升温,或许是彼此间有了一个需要共同保守的秘密。
  八十多岁的宰相卧病在床,脑袋么却依旧清爽,他越来越觉着世道的诡异莫测,感到时局的动荡不安。当自己完婚以及创办老践鸡汤进入六十个年头时,他急切巴望:能在自己闭眼之前么,见到孙子完婚及生子。
  既为了了却爷爷的心愿,也因为小米辣有孕在身,宰土结婚了。爷爷这一高兴么,就想要喝口家传的鸡汤。儿子宰匠心知,那或许么是回光返照,连忙张罗做了出来。当那香喷喷的鸡汤喂进老人嘴里,他悠悠地咂摸着咂摸着,心满意足地闭上了眼睛。
  宰相去世不久,宰相夫人也跟随去了。也就在这一年么,国家的三个伟人相继离世了。而宰土的大女儿么在这一年出生,取名宰革。

5


  十年文革结束,进入改革开放。宰土的小女儿出世了,取名宰放。下乡知青们都前后脚地陆续返城回家了,小米辣么心安理得地养孩子。
  等到宰放两三岁时,农村逐步实行包产到户,私人做生意的也出现了,城里有同学已经下海经商。表面归于安稳过日子的小米辣么又蠢蠢欲动,她不断在宰土耳边吹枕头风,并怂恿他去说服他爹,重操旧业。
  终于,在茶马古道上的这个滇西小镇,冒出了文革后的第一家个体小食店“老践鸡汤”,二十多年前被取下来的招牌么又重新挂了起来。宰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一道“鸡汤米线”,这显然是小米辣的主意。早先年爷爷和奶奶定下的规矩么不变,只是新增加了条款。比如,在“对内之规矩”中加入了“所用米线一律是手工做成的,机制的不用”;在“对外之规矩”中加入了“衣冠不整者、穿拖鞋者谢绝食用”“外地人要有本镇人带领方可食用”。为什么?不知是对外地人有何宿怨或成见呢?还是特意要赋予本镇人某种特权和自豪?   味道么还是那个味道,规矩么还是那些规矩,践劲呢还是那股践劲。老店新气象,开张人气旺。中老年食客么揣着怀旧心理来回味品尝,新食客呢慕名而来尝鲜体验。一时间么,预约排到了一个月以后了。
  有几个省城的年轻学者沿着茶马古道进行了一番考察,然后便上了报纸,出了书,搞得风生水起,“茶马古道”名声大振。接下来么,来拍照片的,来拍电影电视的不断,国内外的旅游者也越来越多。过去么,因为马帮,茶马古道曾经热闹一时。如今呢,因为游客,茶马古道再次喧哗起来。老跩鸡汤呢,起先是靠了马帮而声名鹊起,如今么依托游客和媒体而名声远播。有那热心游客还做出“茶马古道旅游攻略”,其中么重点推荐了“老跩鸡汤”,戏称为“游茶马古道的吃货首选”“茶马古道上最小最爽的涉外食店”等等。
  宰氏父子两家分工协作,宰匠么相当于总管大厨,掌控鸡汤味道和品质。宰土呢负责外出采购,主要是那每天二十只原生态的老母鸡。随着现代标准化养鸡场的兴起,传统的放养日渐萎缩,宰土的采购难度么也不断加大。小米辣么自然是负责店面管理和接待应酬这一摊喽。而日常家务和照顾两个孙女便非宰母莫属了。一家人忙忙碌碌,日子么倒也过得有模有样的。
  坊间有关老跩鸡汤传说的各种版本么不断更新,这成了吃货们彼此叫板炫耀的谈资,也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
  比如两个“二十”:用山上放养的老母鸡文火熬制二十个小时以上,每天预订只卖二十锅鸡汤;
  比如那黄生生的鸡油么能把你的眼珠染成黄灿灿的,许久才会消退;
  比如那鸡香味钻进你的鼻子么,会让你的鼻翼舒服得抽动起来,如同吸白粉般快活。
  比如喝口汤么,一香二鮮三回甜;吃坨肉么,嚼头劲道与入口即化兼而得之。
  传说,有旅游结婚的小两口么,特意来吃老跩鸡汤,结果就为争那最后一口汤么闹得要离婚。
  传说,有老外专门从国外找着来吃老跩鸡汤,结果么等了两天才如愿以偿。
  传说,镇长临时请人来吃老跩鸡汤,因为没有提前预定么被拒之门外,弄得很没有面子呐。
  而诸如什么“鸡汤抗日”“鸡汤救首长”“首都车站抓鸡”“杀鸡给知青吃”等历史段子么也被收罗出来,且不胫而走。还不断地被添油加醋,润饰演义,而后便是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口口相传,越传么越神,神乎其神!不是广告么,胜似广告喽。
  总之呢,那就是个“践”:鸡汤跩,店就跩,人更践哟!
  当老践鸡汤坎坎坷坷步入九十个年头时,宰匠么也是近九十岁的老人了,他几乎是同步伴随了老跩鸡汤的生长历程。是啊,好像这宰家的人么都比较长寿,就不知是不是也与那鸡汤有关呢?或许这又会是吃货们的一个谈资?
  等过了九十岁么,老跩鸡汤的第二代传人宰匠无疾而终。其妻么活到九十二岁去世。而年近花甲的宰土么依然跩着。“小米辣”呢已然成了“皱皮辣”,光滑的模样不再,辛辣味么也减弱了。由于自己初中毕业就下乡当知青,所以她希望两个闺女能好好上学读书。
  大闺女宰革么学习不好,勉强混了个旅游专业的中专文凭。在地区一家旅行社工作,当导游,不时么还带团游茶马古道。她已经成家,有了孩子。
  二闺女宰放么出国留学,酒店管理专业的硕士毕业后,在加拿大一家酒店工作,不打算回来了。她么已经过了三十岁,依然单身,你急她不急,谁说跟谁急,也是跩劲十足。
  闺女么都不在身边,老跩鸡汤就靠老两口打理。漫说是什么家传手艺传男不传女,就是你真想传,也传不了呀!即便是人在,人也未必感兴趣哟!传了三代人的手艺呐,莫非就了断在自己手上吗?宰土暗自心烦呀!
  在外人看来,老跩鸡汤如日中天,味道没变,规矩没变,变的么是价格。当老践鸡汤即将进入一百个年头时,那不断上调的价格与几十年前相比么,几乎涨了近百倍。为什么?你瞳的。店的身价见长,人的脾气也见长,而遗传了三代的跩劲么当然也水涨船高喽!
  新镇长走马上任不久,镇政府么宣布要搞“四个三”工程,说是施惠于民,造福一方。
  所谓四个三,即:打造三家民族服装店,三家特色食品店,三个园林小区,三条景观道路。衣食住行,面面俱到。
  “老跩鸡汤”么没有悬念地入选被打造的名单。除了本身的名气外,据说有位省上的领导下来考察茶马古道时,品尝过老践鸡汤,而且赞赏有加。
  另外入选的两家食品店都乐颠颠地跟镇里签了协议书,只有个宰土么不吭气。来找他签协议的曾设想:这协议一签么,肯定就受宠若惊喽!如此么,便就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混碗鸡汤米线干干喽!结果呢,门都不得进。
  镇长秘书亲自出马,请宰土同志去谈谈,他说他脚疼。说派车来接,他说他晕车。
  镇长么礼贤下士,大人不记小人过,亲自登门,亲切接见了宰土同志,给足面子喽!
  镇长么笑容可掬语重心长地对宰土说:“哦,我说宰同志呀,你家的鸡汤嘛的确是不错的,但发展有限呀!而如果有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呢,那就更上一个台阶呐!啊?你看呀,从此呢不消再那么辛苦地上山去买老母鸡喽,就由我们的现代化养鸡场提供。你看呀,从此呢炖鸡也不消花二十多个小时喽,只消两个小时就得呐。你看呀,你现在每天只卖二十只鸡,到时候呢,每天要卖两百只、两千只喽,哈哈……”镇长开心地笑了起来,随从们笑得更是欢畅流利,有的么还笑出了几滴泪来。
  镇长意犹未尽地接着说:“你看呀,你现在每天接待么最多也就百把人,到时候呢,每天要接待上千人、更多的人。规模上去呐,速度上去呐,收入也上去呐,利国利民又利己呀!”镇长口齿伶俐,站起身来么还挥挥手,兴奋得脸上晕满高原红。
  宰土吸着水烟筒,脸上么无风无雨,眯着本来就不大的眼睛,张口结舌地嘟哝道:“么……你说……说,我做那么大……大整……整哪样?做那么快……快整……整哪样?赚那么多……多钱整……整哪样?大么倒是……是大呐,快么倒是……是快呐,但那鸡香……香……香么给还在呢?”说得么实在是费力呐。
  一阵浓浓的鸡香味飘荡过来,宰土抬起鼻子,闭眼猛吸,一副很享受的模样。
  镇长一干人么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吸鼻子的吸鼻子,咽口水的咽口水。
  宰土么望着天自说自话:“老跩鸡汤?凭哪样跩……跩就践在原生态的老……母鸡,跩就跩……在熬二十个小时,跩就践……”
  镇长秘书么赶紧挤出笑容,不耐烦地打断道:“哦,对外么照样说是山区的老母鸡,照样说是要炖二十小时哩。”
  宰土垂下头来,脸色一沉。秘书的笑么一下僵住了。
  宰土么哼了一声,一气呵成:“烂我的名声嘛!亏你想得出来哟。”说完么再也不吭声呐。
  闺女宰放从加拿大打来电话,说她们酒店老板听她介绍了家传的鸡汤后,竟然悄悄派人来进行了品尝和考察,表示很感兴趣!想邀请他到加拿大酒店开间中国鸡汤店。如果他同意,可以给他一片山坡养殖老母鸡,砂锅、火炉等所有配套用具么都可以按照他的要求专门定制。希望尽快得到答复。
  老伴听了么无比欢喜,既能去陪着闺女,又可以继续熬制鸡汤,何乐不为?宰土则沉默不语。按照镇长的想法去做么,那也是鸡汤,但那是别的鸡汤,肯定不是“老跩鸡汤”。那如果离开了茶马古道,离开了小镇么,还会是“老跩鸡汤”吗?
  宰土么苦思苦想,一夜没睡。
  责任编辑 张庆国
其他文献
一匹马站在雨中。一匹马的身上  披着一块塑料油布。这个早晨,站在雨中的  还有一堆草  一匹马站在雨中。一匹马抬头,看见  一个人,弯着腰,在雨中,在包谷地里  薅草
期刊
一村子的人都说,她肯定会变成妖精  她喝耗子药死的时候,肚子里  怀着一个八个月大的胎儿。她的身子  一点一点,冷了硬了。她肚子里的胎儿  比她,在人间,多热了  一小会儿  一村子的人,都没有说错,她真的变成了  一个妖精。有人看见,天一擦黑,她都会  来街上的小卖铺,买小娃娃最爱吃的,贴着一张红纸的  小粑粑。她穿生前最喜欢的一件白衬衣,在街上  一飘一飘的。有时,她会对着街上的小娃娃  眯眯
期刊
她是个戏子。台子上,她唱  我本戏子无情胜有情,怎配你的青梅煮酒笔墨丹青  每次唱毕,来不及落妆。一个男人,早在戏台下  眼巴巴,等她。有时,她会跟着他,去镇上的客栈  他伸出手,搂住她的腰,急急地说,坏坏  坏一点,再坏一点  她很听话,一次比一次,坏那么一点点。某次,  他急急地  说完同样的话,告诉她,要出趟远门。此后,这  人间,这客栈  一天比一天,坏  一点点
期刊
有人死了,亲人们抹着脚杆,唱哭丧歌  遇山唱山,遇水唱水,遇树唱树,遇草唱草,遇人唱人  着衣经、梳头经、灵台经、亭子经、床祀经,都唱过了  死者的媳妇,不哭不唱  男人从脚手架上掉下来,死了。她疼他,疼他疼过的人间  草垛、畜棚、田地、庄稼,就快盖好了的新房子  男人汗浸浸的衣裳口袋里,两张去远方的  火车票  如果村庄会说话。村庄会说出  一个真相。她是一个哑巴
期刊
一  深夜,我从恶梦中醒来,本能地伸手去抱身边的小美,却发现她没在,不由又惊出一阵冷汗。恶梦的阴霾还残存在脑海里,继续纠缠着我,此刻的我仿佛婴儿般特别需要抚慰。这是一个反复的梦,每次它的不约而至都令我十分痛苦和沮丧,这一次,我发现自己浑身已经湿透了,全是汗。这种全身虚空的感觉,急需要什么东西把它塞满,而最好的填充物莫过于亲情。  我下了床,在女儿的房间找到了她们母女,两人都沉睡着,窗外的月光洒在她
期刊
1  “像一朵向日葵一样”。  火开始从黑暗已久心底燃起,由星星之火到燎原大火。似乎,只是在一念之间。  即便不是梵高那一朵朵被正午炙热的烈日点燃、早与阳光融合为一的向日葵,只要是一朵花瓣金黄、籽实饱满现实主义的向日葵,已足够温暖浪漫的心、开裂的爱和摇摇欲倾的信念。  是的,走出玩世不恭的戏谑和自以为阅尽风花雪月的淡漠老成,远离颠倒梦想的轻狂怨艾和混吃等死的得过且过,在安静的沉夜里清空自己,亲切而
期刊
有一种清叫莲。  风打不开一扇小窗,  打开一瓣翠。  以为会有声音出来。  一只会飞的小虫 ,  在上不飞。  染香的不是手指,  是脑袋里的云朵。  水的波纹细小而清晰,  一只蛙在阅读。  不常露面的蕊,  听到五月的雨响,  鲜亮了一下,  在一片空寂之上。  还有谁要来,  叶动在一些人的怀里,  缤纷的色彩袒露在外边,  也展现在里边。  莲把一粒心思,  放在静的下面,  那心思就一
期刊
水里的鱼,如此洁净,是谁动手洗的  又是谁捧起这一潭的波浪  没有洒掉一条涟漪  我看见鎏金的佛,托着钵赤脚沿着岸边走来  后边跟着一群不掀波澜的和尚  如一道黄色温馨的晨烟  新鲜的不是旭日,是旭日里头的一份梵味  悠扬的不是风,是风里头的钟声  那钟声从不走失,晚上都会悄悄回来  我站在池塘的一块小地方上  看着这逶迤而来的情景,那么水到渠成  从心的宁静处流过,悠然升起一种不可琢磨  要尾随
期刊
2007年起在《上海文学》《作家》《花城》《天涯》《人民文学》等刊发表小说,曾获《上海文学》新人奖、滇池文学奖等。出版小说集《朝南朝北》《步履不停》。  罗贝托·波拉尼奥《2666》。二十世纪和本世纪之交近百年的“生活”落在五个章节里,彼此独立,又总被联系,结尾仍然开放。一段段的助推器把小说往上催,助推的过程本身就涵盖了那一领域或社会所赋予的密度,经纬交织,有着扎实的质地。可等到突破引力时,迎来的
期刊
这支莲是在什么时候  把花一瓣一瓣剥开,放飞芬芳的  蟋蟀在莲的隔壁鸣叫  声音不像是被石块压扁的,很圆亮  也有力度,爬上一节一节的苇梢  如果不是有风动一下,不是有灯亮一下  路过的人是看不见的,但这支莲知道  也知道它在叫唤啥  不都是黑就是暗,也不都是暗就是黑  水从来不说黑道白,只懂得:  动,随着鱼动;静,跟着莲静  其它都是风的,来无踪去无影  而在心上停留的是一塘的柔软  谁持烛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