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生成活动”是指在师幼互动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幼儿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幼儿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
生成活动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是在问题情境下,当孩子已有经验已不能解决现实中的困惑,或是经验需要得到分享时出现的。在幼儿游戏和生活的环境中,自发性生成活动永远会有一席之地。而当孩子的生成活动得到了支持,获得了鼓励,才会产生创新的火花!
一、善于观察,关注兴趣点
早上入园,几个孩子不约而同地穿着彩格的衣服来到班上,聚在一起相互讨论、对比着颜色、格子的大小,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喜欢小格子,有的喜欢大格子,有的喜欢颜色多的,有的喜欢一种颜色的,兴趣很浓厚的样子。所以我把这次生成活动的主题定位为各种各样的格子布制品。孩子们穿的衣服上各种不同色彩和格纹的图案的呈现激发了他们对格子的兴趣。我根据孩子的兴趣点生成了主题活动《会变的格子》,在孩子们的兴趣被激起以后,采用了以下的策略:将格子延伸出来,采用图案设计“会变的格子”、“格子上的游戏——棋类活动”、“跳格子”、“苏格兰彩格时装秀”等形式在不同层次和领域将格子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二、关注突发与寻常的生成
1.善于观察,激发孩子的创新火花
突发的生成活动在我们预设的活动中经常发生。这种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相对来说要比其他形式活动中产生的内容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也更具有开发和延伸的价值。一次,我发动小朋友从家里收集各种空瓶子,准备开展“各种各样的瓶子”的活动。这天,两个小朋友为两个瓶子里装的是什么而发生了争执。一个说装的是酒.一个说装的是酱油。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怎么能知道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孩子们说:“它们的包装不一样!我们可以在瓶子上写字!”“可以在瓶子上做记号!”“瓶子的外形不一样!”于是我们将小朋友带来的瓶子进行了改装,写上字并作了不同的记号。小朋友又提出“瓶子里还可以装什么呢?”于是我和孩子们把教室装扮成瓶子的世界。
随着活动主题的不断深入,孩子们对瓶子进行了超级变变变。过了几天周匡晟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画得非常漂亮的瓶子,孩子们对这个瓶子很感兴趣。于是他们又开始探索在瓶子上进行绘画,但在作画过程中孩子们发现玻璃瓶比较好画、塑料的不好画。通过在瓶子上作画,孩子们对瓶子产生了更多的联想:将瓶子变成树。于是我们一起在教室里“长”了一棵超级大树,树上还“开”满了许多瓶子花……慢慢地,瓶子的活动越来渗透到了各个区角。
2.巧妙转化,激发孩子的创新欲望
孩子们对新生事物或事物的本质会产生本能探究的欲望和激情,一个个“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串联、累积、转化成了幼儿的自发性活动,带动了他们的创新欲望。
在一次自主游戏中,小宇向我告状:“戴老师,韩天鹏把鞋带抽下来了。”我朝韩天鹏看过去,他正聚精会神地摆弄鞋带,我本想马上制止这种行为,但又想:也许孩子有他的理由和原因。只见他把鞋带拿在手上扭来扭去的,一会儿弄个圆圈,对旁边的朋友说:“零,零。”一会儿又一折一弯,兴奋地说:“四,四,快看,这是四。”哦!原来他用长长的鞋带变数字呢,这可是孩子们在生成活动中的创新体现啊,我应该鼓励这样的游戏才对。但如果幼儿都把鞋带解下来,再要往鞋里穿对于孩子来说那太麻烦了。当我提出“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鞋带也能这样玩呢?”孩子们便唧唧喳喳起来,有的说可以用毛线代替,有的说可以用纸条代替!回到教室,他们忙不迭地自己动起手来,纷纷变出更多的不同的数字、英文字母、简单的图形等等,玩得不亦乐乎。
三、充分准备,提升幼儿创新能力
在活动生成以后,我们会提供各种丰富材料,丰富孩子经验,让孩子自由选择,动静交替,交往合作,自主创新。在生成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操作材料,有益于他们运用经验与外部环境发生有意义的交互作用,从而有效地建构知识。
如当春天的主题开始后,孩子们通过自己收集材料,外出寻找春天,制作春天的花、蝴蝶、树等,幼儿对春天有了感性的认识。一天我们去春游时,当孩子们在赏花、闻花香、观赏柳树姐姐后,发现小路旁有一条蚯蚓,孩子们团团围住了蚯蚓,对蚯蚓的外部特征、爱吃什么、会不会咬人?喜欢在什么地方生活,能存活多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春天的动物——蚯蚓的主题活动就这样产生了。为了收集到更多更广泛的活动材料,我们让幼儿和家长参与收集,大家不但收集了图片、文字介绍,而且家长带领幼儿去公园、郊外挖蚯蚓,当孩子们带着自己挖的蚯蚓来幼儿园时,脸上带着无比的欣喜与自豪。
四、展示自己,画上完美的句号
生成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展现自己的能力可以得到肯定和成功的喜悦。在“黑与白”这个主题活动中,幼儿收集制作,分三次展示日常生活中具有黑白对比色彩的事物,与同伴分享自己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从中生成了很多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
一个成功的生成活动,让孩子驻足不前,在快乐中游戏,在自主中发展,在活动中创新!当我们真正走进儿童自我建构生成的充满发现和创新的世界中时,我们看到的是一道道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独特风景。
(徐海燕,扬中市实验幼儿园,212216)
生成活动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是在问题情境下,当孩子已有经验已不能解决现实中的困惑,或是经验需要得到分享时出现的。在幼儿游戏和生活的环境中,自发性生成活动永远会有一席之地。而当孩子的生成活动得到了支持,获得了鼓励,才会产生创新的火花!
一、善于观察,关注兴趣点
早上入园,几个孩子不约而同地穿着彩格的衣服来到班上,聚在一起相互讨论、对比着颜色、格子的大小,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喜欢小格子,有的喜欢大格子,有的喜欢颜色多的,有的喜欢一种颜色的,兴趣很浓厚的样子。所以我把这次生成活动的主题定位为各种各样的格子布制品。孩子们穿的衣服上各种不同色彩和格纹的图案的呈现激发了他们对格子的兴趣。我根据孩子的兴趣点生成了主题活动《会变的格子》,在孩子们的兴趣被激起以后,采用了以下的策略:将格子延伸出来,采用图案设计“会变的格子”、“格子上的游戏——棋类活动”、“跳格子”、“苏格兰彩格时装秀”等形式在不同层次和领域将格子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二、关注突发与寻常的生成
1.善于观察,激发孩子的创新火花
突发的生成活动在我们预设的活动中经常发生。这种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相对来说要比其他形式活动中产生的内容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也更具有开发和延伸的价值。一次,我发动小朋友从家里收集各种空瓶子,准备开展“各种各样的瓶子”的活动。这天,两个小朋友为两个瓶子里装的是什么而发生了争执。一个说装的是酒.一个说装的是酱油。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怎么能知道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孩子们说:“它们的包装不一样!我们可以在瓶子上写字!”“可以在瓶子上做记号!”“瓶子的外形不一样!”于是我们将小朋友带来的瓶子进行了改装,写上字并作了不同的记号。小朋友又提出“瓶子里还可以装什么呢?”于是我和孩子们把教室装扮成瓶子的世界。
随着活动主题的不断深入,孩子们对瓶子进行了超级变变变。过了几天周匡晟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画得非常漂亮的瓶子,孩子们对这个瓶子很感兴趣。于是他们又开始探索在瓶子上进行绘画,但在作画过程中孩子们发现玻璃瓶比较好画、塑料的不好画。通过在瓶子上作画,孩子们对瓶子产生了更多的联想:将瓶子变成树。于是我们一起在教室里“长”了一棵超级大树,树上还“开”满了许多瓶子花……慢慢地,瓶子的活动越来渗透到了各个区角。
2.巧妙转化,激发孩子的创新欲望
孩子们对新生事物或事物的本质会产生本能探究的欲望和激情,一个个“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串联、累积、转化成了幼儿的自发性活动,带动了他们的创新欲望。
在一次自主游戏中,小宇向我告状:“戴老师,韩天鹏把鞋带抽下来了。”我朝韩天鹏看过去,他正聚精会神地摆弄鞋带,我本想马上制止这种行为,但又想:也许孩子有他的理由和原因。只见他把鞋带拿在手上扭来扭去的,一会儿弄个圆圈,对旁边的朋友说:“零,零。”一会儿又一折一弯,兴奋地说:“四,四,快看,这是四。”哦!原来他用长长的鞋带变数字呢,这可是孩子们在生成活动中的创新体现啊,我应该鼓励这样的游戏才对。但如果幼儿都把鞋带解下来,再要往鞋里穿对于孩子来说那太麻烦了。当我提出“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鞋带也能这样玩呢?”孩子们便唧唧喳喳起来,有的说可以用毛线代替,有的说可以用纸条代替!回到教室,他们忙不迭地自己动起手来,纷纷变出更多的不同的数字、英文字母、简单的图形等等,玩得不亦乐乎。
三、充分准备,提升幼儿创新能力
在活动生成以后,我们会提供各种丰富材料,丰富孩子经验,让孩子自由选择,动静交替,交往合作,自主创新。在生成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操作材料,有益于他们运用经验与外部环境发生有意义的交互作用,从而有效地建构知识。
如当春天的主题开始后,孩子们通过自己收集材料,外出寻找春天,制作春天的花、蝴蝶、树等,幼儿对春天有了感性的认识。一天我们去春游时,当孩子们在赏花、闻花香、观赏柳树姐姐后,发现小路旁有一条蚯蚓,孩子们团团围住了蚯蚓,对蚯蚓的外部特征、爱吃什么、会不会咬人?喜欢在什么地方生活,能存活多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春天的动物——蚯蚓的主题活动就这样产生了。为了收集到更多更广泛的活动材料,我们让幼儿和家长参与收集,大家不但收集了图片、文字介绍,而且家长带领幼儿去公园、郊外挖蚯蚓,当孩子们带着自己挖的蚯蚓来幼儿园时,脸上带着无比的欣喜与自豪。
四、展示自己,画上完美的句号
生成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展现自己的能力可以得到肯定和成功的喜悦。在“黑与白”这个主题活动中,幼儿收集制作,分三次展示日常生活中具有黑白对比色彩的事物,与同伴分享自己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从中生成了很多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
一个成功的生成活动,让孩子驻足不前,在快乐中游戏,在自主中发展,在活动中创新!当我们真正走进儿童自我建构生成的充满发现和创新的世界中时,我们看到的是一道道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独特风景。
(徐海燕,扬中市实验幼儿园,21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