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打三分

来源 :小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nan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要征集一件抗日战争时期的物件──马凳。
  何谓马凳?就是给马匹钉掌时用的矮木凳。
  三个月征期已过,马凳尚无音讯。馆长马增直摇头,认为没戏了。本来嘛,汽车轮子早已代替了马的奔跑。
  这一日,一个白胡子干巴瘦老头儿,肩背梢马子找上门来,对马馆长毛遂自荐说,我能做马凳,做马凳是我的熟套子活儿。
  马馆长打量眼前这位老爷子,青鞋白袜灯笼裤,腰背挺直,双眼有神。说是年龄八十有九,但也就像七十出头摸边小八十的样子。
  马馆长心里直打鼓,试探着问,您带家伙儿来了?
  老人将梢马子从肩上取下,兜底往地上一倒,哗啦!好家伙,刀、斧、刨、锯,光凿子就有十几把。
  马馆长问,您要什么条件?一个马凳要做多长时间?
  老人开出条件:一个独门独院,只和你单线联系;要什么材料你们得供应什么材料;一个马凳要做七七四十九天。
  马馆长略一思索,一拍脑门,行。
  马馆长给进了一批枣木,老人用眼一瞥,说:不对。我要的是酸枣木。这是牛犄角枣木。
  马馆长一摸后脖梗子,犯了难,我上哪儿淘换酸枣木?
  老人指点,山里辛庄北山阴坡,顺义、平谷、密云三不管的地方,有三棵碗口粗的酸枣树。其中有一棵树过了火,那是被日本鬼子放火烧的。
  酸枣木终于给弄来了,是十几根短棒棒。老人用手掂掂,说:不对。你们这是从枣树上半截锯下的,下半截还留在山上。我要的是坐地棵。
  马馆长很纳闷,您怎么知道为图省劲儿,他们锯的是树的上半截?
  老人随手将那些木棒棒往水池里一丢。一根根木棒一头沉下,另一头翘起,露出水面。老人用枯手指着说,酸枣木长成这样,得千年以上。坐地棵下半截扔进水里,会全被浸住,不会上半截露头。
  七天以后,马馆长推开老人的独院独门,只见他面前摆着十几根短木枋,酸枣木黢黑的外皮已经被刮掉,露出微红嫩黄如铜质的白茬,纹理细如蛛网。
  老人给马馆长派活儿:你让人弄一箩筐松木锯末,挖一个小地窖,我要将这些木枋点火熏一熏、烤一烤。
  那是为何?
  老人颇自信,这你就不明白了。湿酸枣木水气大,脾气也大。用热锯末蒸一蒸,烤一烤,出出汗,改改它爱开裂的性情。
  十四天以后,老人对马馆长说,你给我准备一口大锅,烧一锅滚开的沸水。
  那又是为何?
  老人颇自豪,这你又不明白了。酸枣木只有经开水煮过,虫不吃,蚁不咬。下雪不怕潤,雨天不发霉。
  二十一天后,马馆长再去看的时候,只见老人手中摆弄着几个小物件,两头尖,中间凸。
  您这是做的什么?像枣核。
  老人颇为得意,算是让你猜对了,这叫枣核钉。我做的马凳,浑身不见铁。我用枣核钉,拼接凳面。
  二十八天以后,马馆长再去探视的时候,只见老人用二分半的凿子在木枋上凿眼。右手扬起斧顶锤一下,左手凿子摇三摇。凿刃啃咬着矩形小凹槽,金黄的木屑被掏出,榫眼却没凿透。
  马馆长笑了,您这是……
  这是闷榫,不是透眼。你当我是糙木匠?我做的活儿是小器作。你别看我是个钉马掌的,做马凳──手细。
  三十五天以后,老人面前的木枋子长出了榫头,不过马馆长看了一眼,觉得卯眼不对。既然是卯榫结构,怎么榫头大于卯眼呢?走着瞧吧。
  四十二天以后,马馆长看马凳还未成型。凳面与凳腿,长牚与短牚,牙板与嵌板,还在老人面前摊成一片。他不由得催老人,再过七天,“冀东骑兵营成立72周年纪念会暨抗日文物收藏揭幕仪式”就要举行了!
  七七满四十九天,在焦庄户村东的歪驼山半山坡,纪念会如期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当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各处的代表、平西代表、威县代表、盘山代表等,还有国家博物馆的研究员。
  一块红绸布被揭开,哇!原来只是一只小马凳。马凳按营造尺寸身高一尺六寸六分六,厚墩墩的凳面分出三条粗腿,立柱却分别往八个方向伸展着。横拉竖扯冰裂纹结构,上承下托如重檐歇山。全身结合无一钉一铁,左观右瞅看不见榫眼。颜色如老榆木擦漆却免漆,气味似松香又掺进五月槐花香和紫荆条花香。
  马馆长从与会者的眼神中读出,有的人看出门道,有的人不明就里。于是他指着马凳讲解,这小小的马凳,钉马掌师傅把马腿弯起,马蹄垫在上面,翻蹄亮掌。钉马掌师傅用肩膀之力,顶住刀铲,切下一层烂马蹄,剔掉旧马蹄铁,换上新马掌,战马才能奔跑如飞。想当年,冀东几百匹战马在东八县的抗日战场上纵横驰骋,就是多亏了这样一只小小马凳。
  马馆长进一步说,马凳不怕风吹日晒,霜冻雨淋。它的神奇之处还在于,你无论将马凳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扔出去,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坡,不管马凳几经翻滚腾挪,它落在地上时,有如灵猫空中打旋儿,最后总是三条腿着地,不翻不滚不倒。
  于是,馬馆长当场演示,将马凳几次远远往不同方向不同地势抛出去,马凳还真是如附了魂着了魔,注入定力一般,无论如何飞翔,最后总是稳稳“栽”在地上。
  有人问,现在,可以宣布马凳收藏了吧?
  话音刚落,老人提着十八磅大锤闪亮登场了,说了声:慢!还有最后一道活儿没完呢。
  老人左手持二分半凿子,右手持斧,往那本无缝隙紧致的榫眼正中生生开出一道黑缝,然后从口中衔着的三枚木楔取出一枚,插立于黑缝之中。抡起十八磅大锤轰然嗨的一声带一股雄风,往那楔子上砸去。如此三声三锤三楔,说来也神了,那三枚木楔,已分辨不出你我,竟然和整个马凳浑然一体了。
  众皆称奇。有人问,您这一手活儿可有名称?
  老人吐出四个字:硬打三分。
  这时,坐在前排胸前挂满军功章的一位老者,被人搀扶站起,颤颤巍巍走上前来,拉住老人的双手,连连说道:你就是当年给我们骑兵营钉马掌的小马哥!多烈性的马,到你手里跟猫似的。我就是骑兵一连的老连长,当年就是你飞出的马凳,挡了日本鬼子一军刀,我的马刀才劈了下去。硬打三分,是你的外号。你还记得是哪位首长给你起的这外号吗?
  我宁可忘了我姓甚名谁,也不会忘了给我起外号的那个人。
  谁?
  聂帅,聂荣臻!
  选自《光明日报》
其他文献
二军是被爹装甘蔗的声音惊醒的。当时他正做着一个响亮的梦,有人在雪地里燃放了一挂炮,噼啪,噼啪。一颗哑炮落在他脚前,钻进雪里,探出头,鲜红得像妹妹嘟起的小嘴儿。他刚要伸手捉,“啪”──炸了,雪末儿溅了他一脸,二军叫了声娘,撒腿就跑,醒了。油灯下,爹在墙上的影子越来越大,劈头盖脸朝他压过来,走,跟爹赶集去!  二军吱溜钻出被窝,从压封被子下扯出露着棉絮的棉衣裤套在身上,蹬上棉鞋,跃出门去。  地上一层
期刊
哈恩市有个青年画家叫约翰,这天他和女友玛丽开车到一百公里外的一个小山村写生。这个小山村叫约克村,尽管偏僻,但环境很好,山清水秀,风景極美,是个写生的好去处。把车停好,约翰背着画板和玛丽进了山,画起画来。他们完全沉浸在风景中,时间过去得很快,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沉。等他们下了山,天已经完全暗了,又大又圆的月亮升了起来,挂在天上,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约翰和玛丽又累又饿,他们决定今晚就在约克村借宿一晚,明
期刊
他们一个是一所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但是,由于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都没再当过老师了。  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从三岁起便在父母带领下,踏破了河山,到处求医问药。于他来说。医院就是学校,而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重新变作了老师和学生。  每一天,只要两个人的输液都结束了,一刻也不能等,岳老师马上就要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为了教好小
期刊
若干年前,公司招聘事务员,要求法律专业毕业,负责公司内部法律文书的起草以及处理公司对外的各种经济纠纷。招聘启事通过人才市场发布后,收到了很多应聘人员的简历。  一天下午,天气很热,一位年轻小伙子大汗淋漓地赶到公司面试。老板看过他的简历后很满意,因为他要的薪水很低,而且又是法律专业一本毕业的高材生,所以决定录用他。  小伙子说:“我家很穷,上大学已把家底掏空了,还借了不少债。所以我急需要一份工作,赚
期刊
我爬上车顶,放目远眺,前后左右都是看不到尽头的车辆。  堵车了。在这异乡的都市。  小饭店的老板娘挨车推销盒饭;花店的小姑娘挨车推销小盆栽;加油站的大汉提着油桶挨车推销汽油;建材市场的大肚子老板挨车推销建材……  日子就这样波澜不惊地过着。  一天,妻子来电话,说女儿考起了这异乡都市的大学。我高兴极了,当初来这座城市时,女儿才上小学一年级。一堵,十二年了。  女儿很孝顺,办完入学手续后就來看我。我
期刊
盐河码头,下连波涛汹涌的黄海,上接与盐河相连的各条内河支流。  每天,内河里的小船载着本地编织的竹席、草帽、麻布,以及当地的海盐、药材、高粱、大豆、兔毛、羊皮、牛角、桐油、时令的蔬菜瓜果和装在笼子里活蹦乱跳的鸡鸭、生猪等,一路撑篙摇橹运载到盐河码头,转装到等候多时的大船上,再往青岛、烟台,以及长江沿线的吴淞口、扬州、镇江,甚至更远的安徽芜湖一带运送。回来时,他们把大地方的洋布、白糖、蜡烛、煤油,甚
期刊
张德贵是抚河镇的把船老大,水性甚好,人称“浪里白条张顺”。他胆色一流,技术更是一流。在整个抚河镇的船工中,无人能及。他从13岁开始,就跟着他的老爹在抚河上行船,不到30岁就开始掌舵。几十年虽风雨坎坷,却一直都顺顺当当,从来没有失过手。  抚河镇因河而得名,站在抚河镇最高处的望江楼上远眺抚河,它就像一条银色的巨龙,流过抚河镇。抚河从西向东,一泻千里,波涛滚滚,直至苍梧。抚河发源于猫儿山山脉,水流一路
期刊
爷爷把奶奶娶过来的时候,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  奶奶已经去世,这个奶奶是个后奶奶。后奶奶长得人高马大,个头和爷爷差不了多少,力气也和爷爷差不了多少。更让爷爷着急的是,后奶奶的饭量大,很能吃,汤汤水水的一顿能吃三四碗!  那是没吃没喝的年月,那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遍地都是饥荒的年月!  爷爷便黑着脸批评后奶奶:我说,你就不能少吃点?  后奶奶不生气。后奶奶豁朗朗地笑了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你别嫌弃
期刊
王老师没想到一向很听话的燕红,突然变得这么倔强。  进入高二,学校对学生进行分流。所谓分流,就是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以及文化课基础,把爱好相同的学生分到同一个教学班,这样便于管理与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发展。  燕红的文化课基础很好,老师希望燕红专心学习文化课,想不到她坚持学习美术。实事求是地说,学美术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多数较差,文化课基础这样好的一个学生,去学美术,王老师觉得非常可惜。  王老师做了很多
期刊
清晨,坐落在半山腰的寺院掩映在一片苍翠之间。方丈站在寺院正门前的石阶上,默默地注视着山脚下的那个村庄。  方丈很老了,长长的庞眉低垂,与满脸的皱纹一起见证着岁月的沧桑。由于老来消瘦,身上那件穿了许多年的僧袍显得宽大了许多,不时被山风吹动,可他的目光还是那样平静。阳光透过不远处那棵青檀树枝叶的缝隙,斑斑驳驳地洒落在他身上,透着一种说不出的安详。  这样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年轻时竟然做过刀客?旁边的小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