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组诗)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o78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良庙
  一方中国智者的归宿地
  建在睢宁的圯桥
  古邳是它的名字
  水塘里隐约的汉城
  是张良足迹湮灭的注释
  黄石公的神秘兵书
  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传奇
  踢在桥下的泥履
  臭哄哄 脏兮兮
  三次教训一个刺客出身的公子
  讓他明白敬畏与感恩
  会带来多大的运气
  于是一个朝代应运而生
  而骄傲的老爷子黄石公
  和他踢落的鞋子
  从此成为一个符号
  让老中国认真对待
  每一个看似不讲理的老人
  哦张良
  聪明 智慧隐忍
  美如冠玉
  气质高华
  博浪沙的恐怖袭击
  让始皇帝股粟
  然后你在这里
  一个叫下邳的地方
  反思充电积蓄
  是怪老头儿让你大彻大悟
  三卷兵书
  席卷天下
  也为世界缔造了一个王朝
  和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了不起的兵书
  了不起的土地和种族
  诞生兵书的下邳
  为张良留下祭祀的香火
  也留下亘古的智者风范
  虽然楚汉相争
  与你我再无相关
  除了爱象棋的人们之外
  可我仍然认定下邳
  下邳的老人黄石公
  和他的五好学生张良
  是大汉族繁衍的功臣
  小地方出大人物
  大英雄有发轫地
  看似无情的历史最有情
  平静幸福安宁
  是遥远岁月留下的福报
  此刻,我向张良先生和圯桥
  脱帽致敬古碑肃立古柏森然
  耳畔响起历史的涛声
  徐霞客与侠客
  两个客人
  一个读音
  一个用脚走遍天下山水
  一个用剑刺翻江湖豪杰
  霞客在明朝姓徐
  在云南军旅姓冯
  侠客属于快意恩仇
  以武犯禁理所当然
  霞客用笔勾画山川胜景
  每个字都用脚尖踩过
  冯霞客又名冯牧
  放飞心灵的文学牧人
  可是常常被称为侠客
  扶老携幼 关爱青年
  侠义的文章如锋利的剑
  刺破蒙昧时节无名的凝重
  冯霞客一百岁了
  冯侠客仍然年轻
  历史的原野选择松柏
  因为身躯直立 永远常青
  “吟到恩仇心事涌
  江湖侠骨恐无多”
  定庵先生己亥杂诗
  把我的话一下说破
  吴起感怀
  那一支疲惫的队伍
  踉踉跄跄踏进陕北
  腊子口的劲风还在袖口
  马家军的马蹄声仍在耳畔
  可边塞小镇却用三碗剁荞面
  款待了远来的毛大帅
  而另一个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
  巨手一挥
  便切掉了讨厌的跟踪者
  叫切尾巴也可以
  这可是条硕大的尾巴
  一千七百多匹战马
  甩动起被解放的尾巴
  横空扬征尘
  在吴起镇参加红军
  于是吴起,这个战国时代的名将
  就这样为二万五千里长征
  划了一个硕大的句号
  成为胜利的同义语
  哦吴起,或者吴旗
  黄土高原的一隅
  风尘扑面的岑寂
  长征组歌中欢乐的旋律
  如今彻底摆脱贫困
  披一袭翠绿新衣
  一层层山峦举着果树
  核桃 苹果 板栗
  向远方输送着欣喜
  在肥沃的川田里
  蔬菜瓜果在大棚中
  尽情舒展身躯
  羊角蜜的脆
  西红柿的酸
  栗子南瓜的甜
  组成美味香吴起
  德国鸢尾花伴红色地肤
  加拿大美女樱携玩具熊向日葵
  幻化七彩新吴起
  我用惊讶的眼睛看吴起
  你用贪吃的舌头尝吴起
  他用相机和手机拍吴起
  吴起无语 无语吴起
  如历史飞逝的波涛
  将旧的光景冲洗殆尽
  为新的时代凝神聚力
  走进吴起镇的那一刻
  注定走进无边的浩叹
  从红色革命冲天一炬的壮勇
  跨入绿色革命浩荡无垠的惊奇
  七十年斗转星移
  七十年踏尽崎岖
  七十年砥砺前行
  七十年日新月异
  沧桑酸楚满目疮痍的吴起不见了
  悲怆无助恸心裂肺的吴起消逝了
  走西口的歌声依然缠绵
  歌声中多了几许亮丽
  古老的黄土高原华丽一转身
  把浓郁香纯的绿色信息
  向全世界快意传递
  陈子昂
  把天地念了悠悠之后
  你老哥痛哭了一把
  一个四川土著
  在北方的幽州台
  一个久远的文化地标   用川人特有的幽默
  为辉煌的唐诗开篇作序
  你的慨叹是人生的共鸣
  你的涕下是软弱的象征
  可你登上幽州台的脚步
  一阶又一阶
  踏在历史的背上
  让历史好疼好疼
  子昂先生,此刻
  我從北京,离幽州最近的地方
  飞往重庆 再赴遂宁
  你故乡的诗心悠悠
  你故里的情深意重
  你故土没忘记大唐盛世
  蹀躞在北方的一个踽踽身影
  还有用唐朝四川话发出的
  警策俗世的心声
  天地悠悠
  怆然涕下
  来者与逝者交替的身影
  组合成一个亘古的迷梦
  宇宙 地球 人生
  岁月 理想 热诚
  这一切的一切
  包括君臣 道义 孝悌 忠贞
  还有未酬的壮志 诗意的纵横
  或许这一切已然远去
  但是这一切仍在发生
  这就是陈子昂 昂首北方
  登幽州台放歌的终极价值啊
  所以千年之后
  我和我的伙伴们
  我和我的伙伴们
  仍然忍不住
  向子昂先生致敬
  为子昂先生的奖项站台
  并虔诚地用心灵倾听
  子昂那川味十足
  遮蔽历史和苍穹的吟诵
  此刻,我听见中国诗歌
  拍手 跺脚 还有唿哨
  发出一种久违的欢腾
  白水河畔
  贵州号称多彩
  彩在西江苗寨
  白水河伴千户苗家
  镇日流淌在雷公山下
  西江不是一条江
  是苗语音译的汉字书写
  一个定义:
  西氏部落定居之地。
  另一个解释:
  美丽降临的地方。
  两个注解说西江
  千户苗寨喜洋洋
  西江苗寨的白水河
  平静流淌了千万年
  忽一日迁徙的苗人部落
  驻足在白水河畔
  河水清澈 大鱼跃波
  一派吉祥景色
  蚩尤的后人断定:
  此地龙脉隐隐
  注定长宜子孙
  西江从此变成
  苗人文化的精神高地
  苗王苗后苗土司
  用苗银装饰这里
  西江的万家灯火
  伴月亮悄然私语
  西江的万把芦笙
  吹响欢畅的乐曲
  锦鸡舞的婀娜舞姿
  跳不累窈窕苗女
  高山流水苗家宴
  醉倒多少虎躯?
  我从远方来到这里
  带着祝福 带上欣喜 带着惊奇
  我见到了苗人的历史
  我看到了巨大的变异
  哦白水河
  哦雷公山
  还有你,杨启明
  我曾在军旅的警察兄弟
  为呵护西江的安宁
  你疲惫 机敏 风趣
  我们此行走西江
  目标就是认识你
  一个火神般的汉子
  一个愧疚的父亲 丈夫
  一个用亲情置换事业的工作狂
  一个大爱无疆的勇士
  一个质朴憨厚的英模
  你的身影伴吊脚楼矗立
  你用平凡注释传奇
  西江因此而举世闻名
  每年百万旅行者
  因为你和你的战友
  高兴而来 尽兴而去
  西江月色美
  苗岭风光奇
  鼓藏肉味香
  芦笙传心曲
  白水河畔走一遭
  行色匆匆留话语:
  祝福你,我的军旅战友
  保重自己,我的民警兄弟
其他文献
灾难来临  我刚上初中的那年,太阳发出的光芒变得越来越黯淡。一眼望去,它像一个烧红了的铁饼挂在天上。我起初以为太阳也会刮起沙尘暴,但自从站上巨型的天文望远镜那一刻起,我才知道,人类比恐龙更凄惨的世界末日即将到来。  在小小的镜头下,只见位于银河系“三千秒差距臂”的位置上,有一片白茫茫的大雾。大雾中翻滚着一簇簇边界异常清晰的黄朦朦的云朵,云朵有种被烧焦的感觉。它形状千奇百怪,像魔鬼又像幽灵。它的背后
期刊
很久很久以前,在没有枫树的国家里,所有的树一年四季都长着绿色的叶子。矮小的冬青树长在山麓,摇曳着树枝,把经过她身旁的风都染成嫩嫩的豆瓣绿。香樟树像一朵巨大的蘑菇,把盛暑的阳光都收藏起來,只投下一片阴凉的浓绿。云杉树长在高高的山坡上,细细的叶子叠成了一座座圣诞塔,绿得总带一点轻浅的灰白,像是沾染了浓云和雪花的颜色。柏树和松树站在更高的地方,笔直的树干蔓延出一片离天空很近的墨绿。  这些深浅不一的绿美
期刊
海 景  不老的海景。易老的是沧桑。  我在时光的隙缝中占了一束光辉。  像卑微的植物,占了山冈上  不起眼的一个位置。  像泥沙,在滚滚的波涛中  慢慢退却到最后一隅。看起来  一切无序、混乱、颤栗的  还未把心绪安顿好  阴暗的光线犹如一头狮子已长驱直入。  此时,我站在暗红色的礁石上  有它粗糙的表面,有它  菱角的锋芒,斑驳的磨损。  于是人生的一幕幕,  如出一辙。  故事的涛声依旧。 
期刊
一  麦子黄梢了,眼看要收割了,老韩心里犯起了嘀咕。今年收麦也不知打不打电话,问候一声。  老韩虽然一辈子没有办过大事,可是,小事小节上挺认真。  他知道孩子们工作忙,可工作忙,你打一个电话也耽搁不了几分钟呀!打一个电话按老韩的意思就是,心里装着你这一百多斤。不打电话就说明他们心里根本没有你这个人。  可不能惯他们这个毛病。老韩坐在饭桌前吃饭时,不只一次地重复这句话,老伴都听麻烦了。老伴心烦地说,
期刊
1  母亲跟我诉苦似乎是一种习惯,我不知道别的孩子怎么对待父母生活的,但我除了安慰她没有别的选择。  结婚前,在村里大榕树下荡秋千时的母亲和许多年轻女孩一样,有着月光般光滑的额头,湖泊般安静的目光,而现在我看着她凸起又肿胀的眼睛,在想是谁把她变成这样的,仅仅因为父亲吗?他真有这么大能量吗?我一直怀疑这一点。  初二那年暑假,我常在梦里被母亲唤醒,她声音不大,透着些不舍,和许多母亲在早上叫孩子起床一
期刊
王安忆曾在一篇小说的开头,写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从来不会追究我们所生活的地方的历史。”外滩是我经常去的地方,我在那儿的“颐和茶馆”喝茶,在E咖啡小酌,在风味小店品尝“日本料理”,并在美术馆开张的时候去观摩画展。我总是这样容易接受并热切地关注着甬城带给我的新鲜而时尚的东西,却从没想过江北有着怎样关于宁波的深切的历史。现实的日常生活是如此的缜密,甚至是纠缠的,它渗透了我们的感官,感性接纳了大量的散漫的
期刊
随着气温的急剧下降,江南的宁波将迎来一个湿冷的初冬——毕竟小雪已近。古人解读这个节气:“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北方的中国,新疆与陕西等地已陆陆续续进入飞雪漫天的时候了,雾凇的景观,也频频在东北大地出现。  我赶在江南的雨雪之前,在深秋的小区散步,在慢慢地行走中,竟然也邂逅了几抹深秋的乱红。池畔的美人蕉依旧娇艳,红花檵木在雨水后还残留着晶莹的水滴,但最令人激动的,却是南天竹饱满如豆
期刊
鸟鸣穿透薄雾,河对岸的远山之巅悬升起了一道黑色长带。  寒风扑向废亭,像涌荡的潮水,和隐藏在林间的蛙叫一起搅乱了雨后的清寂。湖面如褶皱的镜,有蜻蜓爬上瘦荷,在镜面折射出一幅飘摇不定的水墨画。紫槐花早已凋谢,但芦苇依旧青翠,不远处的竹群高低起伏,一片飒飒之音萦绕在耳畔。他立于亭柱之侧,面朝脚下的湖面久久发呆,只有头发在动。长长的发丝向后飘扬,像散开千万条线。风减速的间歇,有几绺会软下来堵在耳廓边,但
期刊
阅读庞羽有一种异常亲近的熟识感,那段悄然已逝的学习时光突然再现。少年时代的阅读,没有任何职业的机心,全部的托付、等待和接受,对作品的态度,就像身处一种旧的伦理关系,清澈又用力,以真心和信任为底色。在那样的契机里,我有很长时间以研究的名义阅读了一批当时与我同龄的文学新人。这期《阳光下》和《有大片云朵燃烧的夜晚》,“熟识感”却是以令人不安的“疼痛”和“震惊”被唤起。好奇驱使我寻找庞羽已出版的小说集《一
期刊
商震,1960年生于辽宁省营口市。职业编辑。出版有诗集、散文随笔集多部。现居北京。  2019年9月8日早上,我们从徽县的宾馆出发去成县的“杜公祠”。雨不大不小地下着,很缠绵。风不大不小地吹着,风里包裹着初秋的寒凉。  我问同车的陇南市文旅局局长毛树林:“陇南的树,落叶吗?”毛局长说:“大部分树都落叶。”我说:“哦,你们虽然被称作‘陇上江南’,其实还是北方。”毛局长:“当然是北方了。”我说:“现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