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特三姐妹:一场智性的跋涉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llj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是人类心灵的旅行。在这旅程中,父子兵、亲兄弟并不鲜见,然而,在19世纪之前,还从来没有一个家族能为文学这段旅程提供声名显赫的三姐妹。事实上,又两个世纪过去了,这三姐妹依然如孤星般独享着这一份荣耀。
  她们不同于现代的一些女作家们,她们没有到过很多地方,她们唯一的恋爱也是那么的热烈和单纯,她们没有太多的生活体验,只是生活在一个安静的村子里,却能写出传世之作:《简·爱》《呼啸山庄》和《阿格尼丝·格雷》。
  她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深深影响着后世的读者和作家们。
  


  她们的文学遗产在全世界代代相传,流芳百年。然而在这些传奇的背后,有关她们的生活经历和种种谜团同样让人好奇。
  她们真实的生活比小说更震撼人心。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英国19世纪著名的传奇女作家:勃朗特三姐妹。

人物小传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生于英国豪渥斯。自强不息、奋斗进取是她一生的主旋律。15岁时进入伍勒小姐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在这所学校当教师,而后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为蔑视虚伪的上流社会、对丑恶的世态进行犀利讥讽的勇士。夏洛蒂相貌平凡,内心却充满激情、幻想。1847年完成的《简·爱》是夏洛蒂的代表作,它表达了女性的尊严和美好的爱情理想。此外,夏洛蒂尚有《教师》《雪莉》《维莱特》等作品存世。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性格“比男人还要刚强,比小孩还要单纯”。艾米莉精通英语、法语、德语,被人们认为是三姐妹中天分最高的一位。她属于“死后方生”的天才型人物——生前籍籍无名,死后却获得了越来越崇高的声誉。她一生中几乎没有朋友,但却有惊人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才,她创作了大量的抒情诗,并以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驰名文坛,被誉为“英国19世纪文学史中最奇特的女作家。”
  安妮·勃朗特(1820-1849):在三姐妹中,安妮才力较弱,她性格温柔文静,相当克己。她终生体弱多病,但在虚弱的外表下,却有一颗坚强勇敢的心。在生命的后十年,她写出了两部小说《阿格尼丝·格雷》和《怀尔德菲尔府的房客》,在英国文学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她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有着纯洁的品德,都勇敢地追求独立和幸福,这也是安妮内心的写照。
  

人物画像


  夏洛蒂——当梦想搁浅时
  1837年冬,21岁的夏洛蒂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几首诗寄给当时大名鼎鼎的诗人骚塞,希望得到她所崇敬的文学前辈的指点、提携。她眼巴巴地等了几个月,直到第二年春天,她才收到一封冷冰冰的回信。诗稿被原样退回,骚塞还劝告她:“文学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这一盆冷水使夏洛蒂很伤心,但她并没有因此而丧失信心,她觉得骚塞的信“恳切而令人钦佩,虽然严厉,但对自己有好处”,并继续默默地坚持写作。
  微评:当梦想搁浅时,唯有坚持与努力能让梦想再次扬帆起航。
  艾米莉——沉迷的力量
  艾米莉酷爱读书,并因此闹了不少笑话。有一天中午,艾米莉把面包放进烤箱烘烤,自己就在一边看书。那是一本她新借来的小说,书中一个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深深地吸引了她。过了很久,夏洛蒂回家,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怪味道。夏洛蒂到处闻,发现烤箱正开着,那味道正是从那儿传出来的。她赶紧把电闸关了,然后端出烤得黑乎乎的面包,递到艾米莉眼前。艾米莉吃了一惊,红着眼睛望着姐姐:“这是什么?是那可怜的小女孩的午餐吗?她一直都吃这种黑面包……”夏洛蒂知道妹妹看书又看呆了,便笑着说:“不,这是我们几个可怜的小女孩的午餐!”
  微评:人生本是痴,不悟不成佛,不疯不成魔。
  安妮——“勇敢一些!”
  安妮是勃朗特家最小的孩子。18岁时,安妮染上了肺结核。在病情稍有好转之后,她就向家人提出要去当家庭教师。她曾先后在两个不同阶层的家庭中担任家庭教师。这些人家对家庭教师并不尊重,只把她当高级仆人,但安妮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不得不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她外表柔弱,但内心坚强,在死神降临的时候,她仍安静自信地坐在安乐椅中,祈求上帝赐福给她的姐姐和朋友。她临终时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勇敢一些,夏洛蒂,勇敢一些!”
  微评:每个人都会死去,但不是每个人都曾经真正活过。

人物故事


  读书不要赶时髦
  在勃朗特家,书是厨房里常见的东西。她们精打细算地利用时间来看书——在看管炉里的糕点时,总能抽出五分钟时间来读书,甚至在揉面时,面前也往往会竖着一本翻开的书。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夏洛蒂为其好友开的一份书目瞥见她们少年时代都读些什么书。“如果你喜欢读诗,就读第一流的诗:弥尔顿、莎士比亚、汤姆逊、拜伦、骚塞……想读小说,光读司各特就行了,在他之后,所有的小说都一文不值……想读自然史,就读彪伊克和奥杜邦,以及怀特的《塞尔博恩博物志》……我只能说,坚持读那些经典作家的书,不要赶时髦。”
  可见,勃朗特们不仅让自己的智识邂逅了诸多名家,而且对他们有着自己精到而严苛的见解。这一切,都让她们的聪颖天资得以迅速成长。
  评论:吸风饮露,浴雪含霜,树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砚磨笔染,精解博见,人才能成长成才。勃朗特们的才识,是用广博的见闻和深厚的知识内涵铺垫而成的。
  父亲是勃朗特这个家族崛起的关键人物。从一个爱尔兰自耕农家庭走出的他,凭借着才智和斯巴达式的坚忍走进剑桥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牧师,在哈沃斯过上了学者和隐士的生活。他在清苦的清教徒式生活中遵循嚴肃的内心准则,这使他常常显得古怪而愤世嫉俗。然而,他对孩子们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他渊博的学识使孩子们很早就开始对文学、历史、政治产生浓厚兴趣。   1821年,母亲逝世后,他们一家全靠小有资产的姨妈来照顾——资助她们上学,并留给她们财产。在1824年8月,夏洛蒂与姐姐玛利亚、伊丽莎白及妹妹艾米莉一起被送到女子教会学校。女子教会学校的条件相当恶劣,这对夏洛蒂的健康造成了永久的影响,也导致了玛利亚、伊丽莎白的早亡。
  漫长的白日梦游戏
  1826年,父亲从利兹买回一盒玩具木头兵,孩子们都被这些滑稽的小士兵吸引了,它们大大地触动了她们的想象力。在大多数孩子抛弃童年时的幻想很久后,她们还沉溺于这个世界中。姐妹三人给这些木头兵起名字,创造角色,并给它们编造奇遇史。她们分成两队写作伙伴:夏洛蒂写狂想剧,创造安格利亚王国;艾米莉和安妮则创造了一个名叫冈多尔的太平洋岛屿来杜撰故事。
  姐妹三人狂热地沉迷在这些文字游戏里,夏洛蒂曾把这些游戏的开始和进展情况都记了下来,这也是她们最初的文学创作。这些少年时代的作品便是三姐妹成为小说家前的试笔,她们成熟的著作并不是毫无准备突然出现的,而是多年前就进行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训练的结果。十余年后,勃朗特家的三个女孩子都收获了岁月丰厚的回礼。
  评论:冬寒抱冰,夏热握火,方能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在保留了孩子的纯真和幻想时,勃朗特家的三个女孩子还将这些幻想付诸实践,于是她们获得了时光的馈赠。
  像黑铁般等待荣光
  一次偶然的机会,三姐妹决定出版一本诗歌合集《科勒、埃利斯与阿克顿·贝尔诗集》,这本诗歌合集在费尽周折后终于有一家公司愿意出版,但它最终只收获了两篇不痛不痒的评论,仅仅卖出去两本。最后,她们咽下这枚苦药丸,继续默默地写作。很快,夏洛蒂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教师》。不过它遭受到了比诗集更惨重的失败——没有出版商认为它值得出版。这时,父亲因为白内障,双眼近乎失明,于是夏洛蒂陪着父亲前往曼彻斯特治疗。正是在曼城一家公寓的小客厅里,她开始动手写作《简·爱》。这一次,小说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写完了。《简·爱》出版后,立即引起英国文坛的重视,连维多利亚女王也很喜欢看。同年,艾米莉和安妮也分别出版了她们各自最重要的作品《呼啸山庄》和《阿格尼丝·格雷》。
  1848年12月,艾米莉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不久,安妮也黯淡地离去。她们也许没料到,姐妹三人的这三部小说日后会给她们带来巨大的文学声誉。她们在这段文学道路上的艰苦跋涉,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评论:“百锻为字,千炼成句。”作品的失利,生活的阵痛,阻止不了勃朗特三姐妹写作的步伐,她们不畏失败,砥砺前行,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享誉世界的名著。
  巧避世俗偏见
  出于当时人们对女作家普遍抱有偏见的考虑,勃朗特三姐妹只用男性笔名写作。为了让自己远离舆论,她们选择了一些听起来十分阳刚的名字:夏洛蒂称自己为科勒·贝尔,艾米莉是埃利斯·贝尔,安妮是阿克顿·贝尔。
  直到1848年的夏天,三姐妹觉得,为了得到出版费,也为了姐妹三人各自的荣耀,还是向出版商公开身份的好。于是夏洛蒂和安妮去了伦敦,宣布她们就是那些著作的作者。出版商对此极为震惊,他们想曝光勃朗特姐妹,以此作为宣传噱头。夏洛蒂拒绝了,因为她要保护妹妹们。所以,虽然出版商们知道她们是女人,但是一般的读者并不知道。勃朗特姐妹没有跟19世纪英国社会的偏见做斗争,相反,她们明智地躲开了,因为三姐妹深知评论家们对女性作家的偏见。结果证明,她们的做法十分正确。
  评论:不激进、以守为攻;不乱争,保护自身;以柔克刚,不去硬碰硬;內化收敛,不张扬。在贝尔兄弟身份的掩饰下,勃朗特三姐妹开始了走向世界文坛的秘密旅程。
其他文献
2017年11月20日,在上海举办的维密大秀上,奚梦瑶摔倒,这是维密史上的第一摔。  之后奚梦瑶发微博,很多明星在该条微博底下留言表示支持:摔倒后站起来的姿态最美。很多粉丝也打气鼓励“你已经很棒了”!微博上一片怜惜,一片同情,一片“洗地”。    然而,在外媒的报道中,却是丝毫看不到宽容的严厉批评,甚至还从奚梦瑶个人扩大到了整个中国超模界。对于奚梦瑶长达十几秒的不知所措、不停整理和之后毫无超模气质
期刊
不管是在阅读或是在创作中,积累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在阅读中要怎么进行积累呢?从文章的形成过程来看,一个作家在进行创作时往往都是这样的——当一个灵感从脑海中闪过,作家作为生活的有心人会把它抓住,接着对这个灵感发挥想象、发散思维,构思出文章框架,最后动笔把完整的内容呈现出来。  而作为一部作品的接受者——读者,我们其实可以以一个逆向的角度来思维,用我们的“五官”沿着作者创作时的思路一步步追溯
期刊
【主题简述】“挪椅子,扶老人,坐身边”,尊长敬贤不是简单的“你请我让”,而是一种直击人心的精神力量。  2017年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9时30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缓缓步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现场随即响起热烈掌声,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600多名代表精神饱满、笑容洋溢。  习主席高兴地同代表们热情握手,亲切交谈。当他看到两位老人站在代表
期刊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狂風呼喊着,咆哮着,狞笑着奔袭而来,企图把大地上的一切都席卷而去。一棵大树挺起胸膛,顽强地与狂风搏斗着。狂风暴虐地纠缠着它,想按下它高贵的头,压弯它不屈的腰。但是,它奋力抗争,不屈不挠。  大树下面有一片草地,狂风根本不把小草放在眼里,像擀面条一样把它们揉来揉去,几乎要把它们撕成碎片,碾成粉末。小草在狂风中抖动战栗,屈腰伏身,把脸紧紧地贴在大地上
期刊
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女人的评判标准是不需要激情,更不需要智慧。所以,勃朗特三姐妹很难在那个时代找到自己的归属,她们一生都被自闭和孤独笼罩着,这或许跟她们的母亲在生了六个孩子之后早早逝世有关。她们的生活是安静和孤独的,这让人很费解,因为她们的作品这么富有激情。以至于后来,她们被得知并不是男人的时候,批判之风便迎面而来。大家怀疑她们的私生活也如小说中描写的一样,这在当时是不允许的。其实,是人们多虑了
期刊
2017年国庆节期间,以87版《红楼梦》为模仿依据,由儿童演员出演的《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迅速走红,评价极高。儿童版《红楼梦》为什么成为热播剧?是因为小演员们的演技和颜值吗?  “最近很火的儿童版《红楼梦》,我还以为是小孩子过家家,后来发现布景、选角、演技无一不用心啊。那几位姑娘年龄小,但是演技一点儿也不赖,眉宇间全是戏!”尽管网友的评论侧重于夸赞“小戏骨”的演技,但是,从中不难发现“年龄小”
期刊
【作文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国庆节期间,一部完全由儿童演员出演的电视剧《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成为电视荧屏与网络上引人关注的热播剧。该剧以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为模仿依据,小演员们通过一遍遍地观看与排练,终于神形兼备地演绎出原著的神韵。该剧导演说:“我们翻拍《红楼梦》,是想把它做成一部小孩读《红楼梦》的启蒙作品,儿童自身出演可以作为一座桥
期刊
经典曾经如巨人般屹立,接受着常俗之人仰望的目光。  “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样阐释经典。那些高雅深邃的文化远离尘嚣,离群索居,像孤高的隐者独自遨游于自己的那方天地,竹茂林深,月朗风清。  但,当经典不再是高不可及的巨人,当经典俯身……  翻拍《红楼梦》,导演另辟蹊径,让一群儿童演员扮演剧中所有的角色。诚然,儿童版《红楼梦》无法与原著的深沉意蕴相比拟,但这群古灵
期刊
我在楼上认真地看书,楼下又传来了叽叽喳喳的争吵声。我不禁一笑:“肯定是那老两口子又吵起来了。”  听那老两口子吵架实在有趣,他们就像说相声一般,时而此唱彼和,时而激烈辩论。邻居们也总说那老两口子,都是六十多歲的人了,还不消停。我坐在饭桌前,听那老两口子讲许多的大道理,每当谈起“细心”这个词时,那老两口子总要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像两个激情的辩手一样。  我曾问起那老两口子的爱情故事,那老两口子微微一
期刊
题目一:材料作文“让文物活起来”押题导练  热点押题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7年7月,在波兰召开的第四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报的可可西里和鼓浪屿——一个是广袤无垠的纯净高原,一个是孤悬海中的蕞尔小岛——双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们是中华大地上的珍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是民族历史不可替代的象征,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见证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