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与学,问题是获取知识的原动力,是物理探究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创设形成“物理问题”的各种情境,重视学生学习生活中所发现的问题,注意对待学生提出问题的态度。促使学生形成认识的独立性及其稳定的学习动机,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物理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073-01
早在60年代中期,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等人就倡导问题教学法,后来问题教学法就在我们的教学中广泛应用,如问题教学法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以及文科教学中的应用,也产生了很多有关问题教学法的论述。
一、问题教学法的概念
物理问题教学法是学生从事物理探究式学习的认识活动,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物理科学结论的行为方式。学生不仅掌握物理科学认识的成果,更重要的是掌握这些物理成果与结论的获取途径与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目的在于形成认识的独立性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从物理问题情景的创设、问题解决的过程、巩固深化问题三阶段进行教学设计。在近几年的课改实践中,笔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教学法是启发性教学原则的重要体现,启发的前提是问题,没有问题的出现是不可能有启发的。问题教学法同时也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要求,问题是认知建构的开始,建构需要过程,而问题给建构的过程提供了可能。问题教学法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过程与方法是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重点,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来获取物理知识,提高技能,培养情感。
二、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问题是获取知识的原动力
注意力是认识事物的前提,集中注意力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关键,以前我们总是埋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课堂缺乏性兴趣。但是我们忽视了一个因素就是注意力集中的条件之一是是否存在“问题”,大脑是否围绕一个问题在产生兴奋?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慢就证明了这个观点。教师只靠严格要求,制定规章制度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是不够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其中关键一点就是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实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怕存在问题,就怕没有问题,有了问题就有了关注事物变化发展的认知驱动,人们就会在自觉和不自觉之间学习了解到很多的知识。即产生人们常道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部曲。学生在学习中也是如此,学生如果在脑海中存在了大量的问题,他们就有了求知的欲望,存在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不怕学生提问题,就怕学生没问题可提。
2、问题是物理探究教学的重要载体
探究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为目的的教学形式,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探究教学法的一般过程是:创设情境,提出课题→引出假设或猜想→实验探究,验证、论证→归纳结论,应用提高。徐学福教授在他的探究教学研究中总结为:形成问题→建立假设→设计验证→表达交流→推广应用。探究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而问题的提出是开展探究教学的前提,也只有提出了问题才能去假设,也才能产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其实探究都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过程,问题是整个探究过程的载体。
对问题的探究就是去寻找问题的对策从而克服现有认识的局限性、相对性和不足之处,因而它就能带来认识的更新和完善。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三、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形成“物理问题”的各种情境
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主体是探究教学的首要要求。在情境中设置有思考价值、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学会观察,提出新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设学习情境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演示实验、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实物、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境。那么怎样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呢?
(1)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为前提,围绕着某一个物理知识点,设置物理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与此物理知识点有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2)通过老师讲故事设置情景,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节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我通过教材中的故事设置情景:“大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聋后,他将音乐指挥棒的一端用牙齿咬住,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并谱写了许多伟世佳作。”学生自然会问:“贝多芬是如何能 “听”到自己的演奏声的呢?”
2、重视学生学习生活中所发现的问题
学生把自己的发现,通过思考,演变为一个具体、明确的物理问题,这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老师设置的各种情景,学生能够发现与物理有关的现象或问题,但当他们用语言或文字表述这些问题时,往往是言不达意或离题甚远,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练的少,“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是一种普遍现象,长此以往,形成了“小学生喜欢问问题,中学生问题少,大这生没有问题”的现状,这就造成学生在用语言文字描述物理现象或问题时,缺乏经验与自信。
由于学生对学科探究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比较陌生,更有甚者,有的教师视科学探究为可有可无的东西,造成学生一时还不习惯把所发现的物理现象,通过自己的分析与思考,转变成具体的、能清晰、准确地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表述的物理问题。
通过教师设置的各种物理情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作口头陈述,在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多给学生“阐述问题”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相信随着学生物理知识的不断积累和丰富,科学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他们用语言和文字表述物理问题的能力也一定会得到提高。
3、注意对待学生提出问题的态度
(1)在课堂中要多用“鼓励性”评价语言。以前在课堂上提出和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直接的,在肯定与否定之间,非此即彼。如“问题提出得好”、“回答得很好”、“不错”、“对”、“不对”等。而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老师的评价语言多样化,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能给学生知识,又能都教会他们求知、合作、竞争,还能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不要急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先做一系列相关的演示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相互讨论与交流,再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出物理知识或规律。这样,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主动地参与“问题解决”,并在科學探究过程中不断地体验成功的乐趣,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3)教师应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科学探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方式。为了避免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盲目性,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学生方向性的指导,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去发现和寻找与物理知识有密切联系的问题,减轻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和负担,增强科学探究的信心。
(4)不要只重提出问题而轻解决问题。当今物理学与其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物理学更多地针对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物理教学更注重发展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新课程对物理教学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学习中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目标的实现,提出问题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不能因重视提出问题,而轻视了问题的解决。
有人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进才能再生问题[8]。这样不断发现、解决问题,才能逐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符合现代教育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物理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073-01
早在60年代中期,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等人就倡导问题教学法,后来问题教学法就在我们的教学中广泛应用,如问题教学法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以及文科教学中的应用,也产生了很多有关问题教学法的论述。
一、问题教学法的概念
物理问题教学法是学生从事物理探究式学习的认识活动,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物理科学结论的行为方式。学生不仅掌握物理科学认识的成果,更重要的是掌握这些物理成果与结论的获取途径与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目的在于形成认识的独立性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从物理问题情景的创设、问题解决的过程、巩固深化问题三阶段进行教学设计。在近几年的课改实践中,笔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教学法是启发性教学原则的重要体现,启发的前提是问题,没有问题的出现是不可能有启发的。问题教学法同时也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要求,问题是认知建构的开始,建构需要过程,而问题给建构的过程提供了可能。问题教学法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过程与方法是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重点,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来获取物理知识,提高技能,培养情感。
二、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问题是获取知识的原动力
注意力是认识事物的前提,集中注意力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关键,以前我们总是埋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课堂缺乏性兴趣。但是我们忽视了一个因素就是注意力集中的条件之一是是否存在“问题”,大脑是否围绕一个问题在产生兴奋?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慢就证明了这个观点。教师只靠严格要求,制定规章制度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是不够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其中关键一点就是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实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怕存在问题,就怕没有问题,有了问题就有了关注事物变化发展的认知驱动,人们就会在自觉和不自觉之间学习了解到很多的知识。即产生人们常道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部曲。学生在学习中也是如此,学生如果在脑海中存在了大量的问题,他们就有了求知的欲望,存在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不怕学生提问题,就怕学生没问题可提。
2、问题是物理探究教学的重要载体
探究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为目的的教学形式,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探究教学法的一般过程是:创设情境,提出课题→引出假设或猜想→实验探究,验证、论证→归纳结论,应用提高。徐学福教授在他的探究教学研究中总结为:形成问题→建立假设→设计验证→表达交流→推广应用。探究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而问题的提出是开展探究教学的前提,也只有提出了问题才能去假设,也才能产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其实探究都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过程,问题是整个探究过程的载体。
对问题的探究就是去寻找问题的对策从而克服现有认识的局限性、相对性和不足之处,因而它就能带来认识的更新和完善。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三、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形成“物理问题”的各种情境
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主体是探究教学的首要要求。在情境中设置有思考价值、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学会观察,提出新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设学习情境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演示实验、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实物、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境。那么怎样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呢?
(1)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为前提,围绕着某一个物理知识点,设置物理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与此物理知识点有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2)通过老师讲故事设置情景,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节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我通过教材中的故事设置情景:“大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聋后,他将音乐指挥棒的一端用牙齿咬住,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并谱写了许多伟世佳作。”学生自然会问:“贝多芬是如何能 “听”到自己的演奏声的呢?”
2、重视学生学习生活中所发现的问题
学生把自己的发现,通过思考,演变为一个具体、明确的物理问题,这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老师设置的各种情景,学生能够发现与物理有关的现象或问题,但当他们用语言或文字表述这些问题时,往往是言不达意或离题甚远,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练的少,“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是一种普遍现象,长此以往,形成了“小学生喜欢问问题,中学生问题少,大这生没有问题”的现状,这就造成学生在用语言文字描述物理现象或问题时,缺乏经验与自信。
由于学生对学科探究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比较陌生,更有甚者,有的教师视科学探究为可有可无的东西,造成学生一时还不习惯把所发现的物理现象,通过自己的分析与思考,转变成具体的、能清晰、准确地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表述的物理问题。
通过教师设置的各种物理情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作口头陈述,在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多给学生“阐述问题”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相信随着学生物理知识的不断积累和丰富,科学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他们用语言和文字表述物理问题的能力也一定会得到提高。
3、注意对待学生提出问题的态度
(1)在课堂中要多用“鼓励性”评价语言。以前在课堂上提出和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直接的,在肯定与否定之间,非此即彼。如“问题提出得好”、“回答得很好”、“不错”、“对”、“不对”等。而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老师的评价语言多样化,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能给学生知识,又能都教会他们求知、合作、竞争,还能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不要急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先做一系列相关的演示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相互讨论与交流,再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出物理知识或规律。这样,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主动地参与“问题解决”,并在科學探究过程中不断地体验成功的乐趣,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3)教师应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科学探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方式。为了避免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盲目性,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学生方向性的指导,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去发现和寻找与物理知识有密切联系的问题,减轻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和负担,增强科学探究的信心。
(4)不要只重提出问题而轻解决问题。当今物理学与其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物理学更多地针对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物理教学更注重发展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新课程对物理教学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学习中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目标的实现,提出问题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不能因重视提出问题,而轻视了问题的解决。
有人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进才能再生问题[8]。这样不断发现、解决问题,才能逐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符合现代教育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