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语文课的美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315157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自己的理论知识并参考其他文献,分析了造成一部分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的原因及如何让学生去感悟语文课的美。主体部分由两个层次组成:一、山重水复阻挠学生发现美(一)应试教育观念影响着学生(二)教师的传统观念影响着学生(三)太过于开放的课堂影响着学生。二、柳暗花明让学生让学生欣赏美(一)通过吟诵念读让学生感受语文课文中的旋律美(二)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语文课文中的图画美和色彩美(三)充分的驰骋想象让学生品味语文课文的意境美(四)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从而更好的了解语文课文中的人文美。
  【关键词】 旋律美 色彩美、图画美 意境美 人文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教师们都在想尽各种办法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各种素养。我们的语文教材也注重了这方面的引导。但是,我们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无数的困惑,我们的语文课,教师觉得越来越难上,学生觉得越来越难听。为什么语文学科的地位越来越尴尬?为什么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度就是不高呢?为什么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一届不如一届?我们教师尽管花了那么多的时间,为什么结果总是收效甚微?是什么让我们的语文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说教,鸡零狗碎的分析,繁琐无谓的训练,虚假矫情的写作或是只重分数的评讲课?我们语文课难道不应该培养学生尚美吗?可语文课的美到哪儿去了?
  一、山重水复阻挠学生发现美
  我想造成如今语文课这样现状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应试教育观念影响着学生
  我们的教育改革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然而应试教育观念却一直影响着我们语文教师。学校的发展需要应试,教师实现自我价值也需要应试,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更需要应试。这些都像枷锁一样铐住了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手脚,禁锢着我们教师的思维。为此,我们中有不少语文教师上课就罗列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提问完成课堂教学,或者一上课就围绕习题来做,进行题海战术,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感悟语文课文中的各种美。久而久之,自然就对语文课缺乏兴趣了。
  (二)教师的传统观念影响着学生
  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就是师道尊严。教师在课堂上有绝对的权威,一上课就是满堂灌。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效率下,学生上课就无精打采。而教师花了许多的精力,结果却收效甚微,可能还会让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
  (三)太过于开放的课堂影响着学生
  新课改理论要求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但我们有的教师曲解了这一理论,在他们看来还课堂于学生,就是教师在课堂上什么都交给学生,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荡然无存。一上课就是学生来讲或完全是学生活动。岂不知初中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知识方面和观念上面根本不能达到完全自学的地步,而且他们驾驭课堂的能力也不能把语文课文中的美感展现出来。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把所有权力都交给学生,学生也会对语文课失去兴趣。
  二、柳暗花明让学生欣赏美
  语文有文学,有诗意,有浪漫情怀,有审美绿地,所以是美的。当教师带领学生透过作品语言的形式美,包括旋律美、色彩美、图画美、情调美和意境美,找到作品的理性、思想、忧患、责任和现实的土壤,去认识真实的自己、真实的他人、真实的人性、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真实的世界以至这一切真实背后的真实的原因,然后冷静、理智、聪明地对人对事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建立起科学的价值观,做到与人为“善”,提升人生境界,这才是语文教师要与学生在教学中探讨并收取的实质“美”。下面这些想法就是我在自己语文课堂上的几点尝试:
  (一)通过吟诵念读让学生感受语文课文中的旋律美
  我们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优美的文章,阅读起来朗朗上口。一节成功的语文阅读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侯传达出来”。只有真正做到与作者同欢娱共悲切,才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
  (二)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学生感受语文课文中的色彩美、图画美。
  中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是描绘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表现了祖国绵绣山河的如诗如画,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这些美文只反映在文字上,学生会觉得很抽象。为此,我们要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入景”,让学生通过多媒体上所展现的图片与文字联系起来,达到文景合一。
  充分的驰骋想象让学生品味语文课文的意境美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所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所达到的一种艺术。语文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感悟和想象,使自己的情感意识融入课文所创造的境界,并与之产生和谐统一的共鸣,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学习过程自然也会轻松愉快得多。而且对意境的分析最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仅限于把自己对意境的理解或是教参上对意境的分析强加给学生,却忽略了引导学生对意境的体验,忽略了由此领会到的想象美。
  (四)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从而更好的了解语文课文中的人文美。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文章中宣泄奔腾着感情的激流,描绘塑造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给人以动感和艺术魅力的美感意蕴。教师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情”字上通过自身的感知、联想、想象,深入剖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浓烈情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美,让学生自然感受到作者浓烈情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美,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痛作者之所痛,恨作者之所恨,爱作者之所爱的同化境界。这样学生才能把情感移进人物的内心去,与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例如我在教《背影》这课时,我让学生集中感受文中父亲翻栅栏时的背影形象,及对父亲买橘之后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从中感受到字理行间中所渗透的浓浓亲情,让他们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从中欣赏到文中的人文美。《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把人读厚”的阅读方法,从细节描写中体会爸爸严而有度,爱而不溺、教育有方的形象特点,深刻领会到“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语文教学犹如“理玉”。一块粗糙丑陋不起眼的玉石毛坯,经过雕玉工匠切磋琢蘑之后,可以璀璨如星辰,成为稀世之宝。一篇美文,学生不知其美,在灌输式教学中,学生食而不化,味同嚼蜡,似苍白贫血;在放任式教学中,学生浅尝辄止,肤浅贫瘠,如坠五里雾中。而当教师对课文进行艺术的加工雕琢,将学生引入艺术鉴赏的境界,才能使之光芒逼射,吐露出语言美,人文美和精神美。这就是我要的语文课!
其他文献
纵观大庆油田40年开发建设的历程,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有了以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才能使之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下高速度、高水
近年来,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摆在广大初中音乐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篇从教学的有效性出发,深入浅出,对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旨在对初
本文以四川杉木树矿山区开采为例,介绍了采场上方厚硬岩层对开采沉陷的托板式控制作用,分析了一级、二级托板控制作用下开采沉陷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及地表裸露基岩的板裂性特征
[摘 要]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更好。  [关键词]生本 理念 行为 习惯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教师们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认真书写作业、保持书本整洁、按时
1 教学背景分析rn1.1 学习内容分析rn在人教版《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中,已经介绍了Zn-Cu原电池装置和工作原理.本节在该基础上体现了知识的层级发展,同时又为化学电源、
期刊
[摘 要]“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允许这些差异的存在,利用这些差异鼓励不同的学生都能展现自我,施展自己独有的才华。学生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生理、心理上都存在很大差异,个人所具有的能力、兴趣等不平衡,使他们的学习差异日益明显。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
提出模糊识别煤岩界面的方法,并研究基于切割负载力的煤岩界面在线辨识。 A method for fuzzy identification of coal-rock interface is proposed, and online identificat
低年级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异较大,学习积极性不足.教学中我们要采取科学的引导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趣化学生的学习经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进而更好的调动
山东省潍坊市是出口食品农产品大市,2016年出口食品农产品共计235万吨,金额近30亿美元。潍坊检验检疫局抓住这一地域和产品优势,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把推进食品农产品同线同标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要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良好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