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信美人终作土 不堪幽梦太匆匆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y_so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伦·坡与陆游都是中西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他们的作品历经数代仍然广为传诵。他们的悼亡诗《安娜贝尔·李》与《沈园二首》在创作的情感背景、主题方面有相似或相同之处,但二者在创作方法、抒情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
  关键词《安娜贝尔·李》《沈园二首》中西文化
  中图分类号:J206文献标识码:A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著名的诗人、短篇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其诗歌理论和成就对西方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安娜贝尔·李》是爱伦·坡为纪念其亡妻而作,辜鸿铭先生认为美国人没有什么真正称得上是诗歌杰作的诗,但是这首《安娜贝尔·李》却是唯一的例外。立论虽然偏颇,亦可见其魅力之一斑。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南宋的大诗人,词也很有成就。《沈园二首》是陆游悼念其已故前妻的诗,以其情之深,意之切,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也堪称恋歌中的绝唱。
  爱伦·坡和陆游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但是人间凡是真正的诗人无不超越时空,他们的诗心永远是相通的。对中美文学史上这两位杰出诗人悼之诗歌创作进行比较探讨,找到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他们各自文学传统的某些本质特征,这对于比较研究是有积极意义的。
  
  1 爱伦·坡《安娜贝尔·李》与陆游《沈园二首》的相似,相同之处
  
  1.1 相似的情感背景
  这两首诗的创作皆源于诗人一段凄美缠绵,铭心刻骨的爱情。爱情与苦难是一切创作的原动力。爱伦·坡是一位浪漫、神秘的天才诗人。他的一生极其坎坷。不过,他的婚姻却是文学史上最浪漫,最动人的故事之一。在26岁时,他爱上了只有13岁的小表妹弗吉尼亚并且不顾一切地和她结了婚。当时他生无分文,实际上,他从来就没有怎么有钱过。爱伦·坡对娇妻非常疼爱。但后来弗吉尼亚不幸患上了肺痨,而爱伦·坡穷得连给她买食物的钱都没有,更别说寻医问药了。生活虽然艰难,弗吉尼亚每天赠给他以歌唱,他赠给她以爱情,所以两人都感到很快乐。1843年,弗吉尼亚在他们住的茅草屋里去世了。弗吉尼亚死了,爱伦·坡再也没有回过神来。他整天呆坐着想他的弗吉尼亚,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夜到梦中,梦想着,渴望着他深爱的弗吉尼亚。在那种深切的渴望中,他写下了有史以来,男人献给妻子最美丽的情诗——《安娜贝尔·李》。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感情生活也很不幸。陆游二十岁与表妹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两人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上了“执手相看泪眼”地步。陆游和唐婉分手六年后,缘分又让他们在沈园意外邂逅,陆游深有感慨,于是在沈园内壁上题下《钗头凤》,表达其“山盟虽存,锦书难托”的深思苦恨。唐婉读此词后,不久便郁闷,愁怨而香消玉殒了。唐婉的逝去,在多情的陆游心底烙下了永不磨灭的伤痕,终其一生,对唐婉不能忘怀。他多次重回沈园,找寻属于他和唐婉的旧梦。直到去世前一年还写诗怀念,用情之深,可谓少见。《沈园二首》作于唐氏逝世四十四周年。
  
  1.2 相同的主题——对亡妻的追思
  《安娜贝尔·李》是坡除《乌鸦》之外的另一名篇。此诗让后人读过一遍后就再也难以忘怀。诗中,诗人回顾的是很久很久以前,在海边的一个王国里住着他和他的爱人安娜贝尔·李。那时他们两个都很年轻,但是他们的爱情却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天堂中的六翼天使也为此而嫉妒他们。于是,死亡降临在安娜贝尔·李的头上。于是她的那些高贵的亲戚们把她送到了坟墓里。但诗人发誓说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把她的灵魂和他的分开。他会永远都记着她。每晚都睡在她的坟墓旁,即使是死亡也不能毁灭他们的爱情。诗人对爱人的爱真是矢志不渝。如果说爱伦·坡是一颗“情种”,那么陆游则是一个“情痴”。陆游一生对唐婉的爱情从来不曾更改。唐婉去逝后,陆游为其写了一系列的悼亡诗,《沈园二首》是其中的最为深婉动人者。全诗如下:
  坡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第一首写“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鸿影今何在?唐婉离开人世四十余年了,寻梦或寻找幻觉之举已成了生者与死者的精神对话。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这把老骨头,年过古稀,也即将化作会稽山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一线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来到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梁启超读陆游那些悲壮激昂的诗章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岂料沈园诗篇又展示了这位亘古男儿儿女情长的一面。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爱中,在有缺陷的人生遭遇中年复一年地体验生命的青春,并且至老不渝。就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他八十四岁的高龄了,已经老得无法行走,他还让家里人用躺椅抬他去沈园。之后,他满怀深情的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春游》
  沈园家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此后不久,八十五岁的陆游溘然长逝。
  
  2 爱伦·坡《安娜贝尔·李》与陆游《沈园二首》的不同之处
  
  2.1 神秘想象虚拟时空与世俗缅怀日常情境
  事实上,西方论文一开始就带有宗教神秘色彩,始作俑者是柏拉图的“灵感说”和“迷狂说”。他认为是神给予了诗人灵感,是神让诗人迷狂。《安娜贝尔·李》中的“天堂中长翅膀的仙子”及诗的第五节“可我们的爱情如此强烈,远远超过/那些年纪长于我们的人/那些智慧胜于我们的人/无论是天堂里的天使/还是海底的恶魔/都不能将我的灵魂和美丽的安娜贝尔·李的灵魂分离”都来源于《圣经》。这种宗教的神秘色彩,使《安娜贝尔·李》有着“脱离现实,执迷于神秘的倾向”。对他来说,写诗本身不是一种目的,而是为了表现作者一种强烈的感情,表现美的节奏。《安娜贝尔·李》体现了作者认为只有美和死的紧密结合才能表现诗趣的观点。处在中国传统背景下的陆游,接受了中国道家的表现诗学,由于受物感说的影响,唯心主义成分不多。庄子对“道”的关照并未离开人们的感情活动,它不靠所谓的诗神赐予的灵感获得。陆游的这两首诗质朴自然、无矫饰之情、无故作之态、用语虽浅近,但感情深沉真挚,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绵绵无绝期的刻骨相思。
  
  2.2 浪漫写意与贵真写实
  爱伦·坡的诗歌创作受到欧洲古典主义和当时方兴未艾的浪漫主义的双重影响。他诗歌的古典性主要体现在他对诗歌格律的重视。他讲究音韵美,注意锤词炼句。他诗作的浪漫性则体现在象征手法的普遍运用,使我们在他的诗作中能体验到一种另类的美。《安娜贝尔?李》代表其唯美主义风格的顶峰。此诗旨在把爱情融入理想化的永恒境界。全诗浓笔渲染了大海边亦真亦幻的浪漫氛围。既有纯洁的爱情,也有哀婉的悲剧。大海的波涛传递着悲切的旋律,而大海的永恒寓意着爱情的永恒。全诗情景交融,音乐和画面和谐,视觉形象鲜明,抒情节奏忧郁。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凄美、哀婉的动人意境。而陆游的诗往往以意为主,追求道家的“贵真”审美观,任情流泻。故其风格也随着内容特点、情感基调的变化而变化。全诗笼罩了一层浓厚的怀恋与感伤。诗中,陆游以虚写实,虚中见实,创造出不同于爱伦·坡诗歌的意境。
  
  2.3 直抒胸臆与融情于景
  《安娜贝尔·李》与《沈园二首》都是情真意切的抒情诗,但在抒情方式上却存在明显的差异。前者直接抒发了对亡妻近乎崇拜的爱恋,与妻子永不分离的决心和自己的浓烈思念之情。篇末更是把全篇的抒情气氛推回高潮:
  月亮的每一丝清辉都使我
  梦见
  美丽的安娜贝尔·李
  群星的每一次升空都令我觉得秋波在闪动,是
  美丽的安娜贝尔·李
  就这样伴着潮水,我整夜躺在她身旁
  我的宝贝我的宝贝我的生命我的新娘
  在那海边的坟墓旁
  在那坟墓旁的海边
  在这里坡的倾诉已经不是一般的爱情坦露,简直是把一颗滴血的心撕开来,让我们看那鲜红的颜色和痛苦的痉挛,他的深情与坚贞震颤了读者的心灵。而陆游在《沈园二首》中开篇便描写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也不可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的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第二首写“沈园柳老不吹绵”,诗人感叹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真可谓“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切景语皆情语”,陆游通过描写“斜阳、画角、池台、桥下春波、沈园杨柳”来传达自己的哀伤与无奈,对自己已逝前妻的呼唤与追寻。我们仿佛看到一只口衔爱情的杜鹃,读到一部啼血的“声声慢”。
  爱伦·坡与陆游诗歌抒情方式的差异,从根本上来说源自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爱伦·坡的《安娜贝尔·李》内容大胆,直率,灸然真挚。主要是因为西方向来崇尚和接受美丽真挚的爱情,并把这种美丽的情感写出来,赋予文字,让人们欣赏和赞赏爱的体会。而陆游虽为豪放派诗人,但他笔下的爱情自有一番委婉含蓄,藏而不露的味道。这是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来推崇“发乎情,止乎礼”,这也是中国文人创作必须遵守的准则。
  总之,不管这两位诗人在许多方面有多少相似或不同点,他们真挚美丽的情感,那生死不渝的爱情绝唱,可以穿越时空,成为每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梦想和期许。
其他文献
摘要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首位的。德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就必须以人性思维为出发点,而能否赢得学生的信服,是德育工作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很大程度上在于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同感共鸣。而学生的同感共鸣的前提是教师能否设身处地感受学生,正确、公正地对待所遇到的事情,理解学生的行为。能否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维,这是一个好教师的必备品质,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获得良好收效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德育理解激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幼儿活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纲要》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拥有现实的快乐生活。”每当读到这些词句,那隐藏其中的视幼儿为独立的人,肯定幼儿的兴趣、需要、游戏的价值;肯定现实生活本身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的先进理念总是深深地吸引着我,与此同时,《纲要
期刊
摘要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发展;也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我们从《论语·学而》篇中曾子的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受到启发。两年前,我校结合矿区学校实际特点,在学生中开展了“三省、两改、一做”教育,并把它提升为一种德育模式,报请
期刊
摘要目的:如何应对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使学校加强和改进学生的德育教育。方法:通过查找资料,分析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社会环境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影响和冲击,观察学生的思想变化。结果:社会的转型,使道德主体面临空前的困惑与迷惘,这必然冲击学校德育工作。结论:成了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关键词市场经济德育工作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1 市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高中诗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二者最有利的结合方式,推进诗歌教学的进程,进而窥斑见豹,以催进高中语文课程的进一步深化与改革,探索出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诗歌教学高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诗歌教学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诗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文学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景,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深刻体会生活离不开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创设情景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几乎都能找到原型。然而在每个人的学习数学生涯中,真正爱好数学的人却不多,数学几乎成为
期刊
摘要《呼兰河传》是一篇以描写乡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叙写了乡村下层人民的生存状况、精神风貌以及他们所生活的社会背景与自然环境。在作品中,作者描写了小团圆媳妇、有二伯等人的哀苦生活,刻画了一群无聊看客的形象,表现了看客们精神的麻木、空虚,人性的扭曲,给世人吟唱了一首人生哀歌,本文从作者笔下的人物生存状态、风俗民情、自然环境三个层面来分析小说所呈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萧红呼兰河传小说艺术风格  中
期刊
摘要各个社会领域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但是开放的信息系统必然存在众多潜在的安全隐患。本文就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展开讨论。  关键词物理隔离防火墙数字签名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各个社会领域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尤其是网络的应用。然而,开放的信息系统必然存在众多潜在的安全隐患,黑客和反黑客、破坏和反破坏的斗争不断演绎,甚至到了十分危急的程度。因此,
期刊
摘要电视选秀节目是从2003年开始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新的节目形式,刚开播便获得了很好的收视率,成为当前最为流行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但是,电视选秀节目在给人们带来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味抄袭模仿、节目进程混乱的现象。给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结合电视选秀节目的现状,分析“选秀热”的原因,提出提高媒介素养的策略,以期构建健康和谐的屏幕环境。  关键词选秀热原
期刊
摘要鲁迅的小说创作主题始终坚持启蒙主义的立场,对形形色色的国民性格进行了描写和刻画,无情地批判和揭露了国民劣根性,以求唤醒沉睡的国民,形式上运用了象征,隐喻等手法,开现代小说的先河。《呐喊》用狂人式的“呐喊”企图唤醒沉睡的国民;《彷徨》在孤独、冷静中对以往的启蒙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进行了新的探索,充分表现了鲁迅的生命哲学;《故事新编》则用一种游戏的姿态表现了一个绝望者的反抗。总之,鲁迅试图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