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三种方法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_Har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统编本教材在语文要素方面对三年级学生提出了要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也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读懂句子的意思和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在词语教学方面方法单一,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下面以《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为例,谈谈多样化词语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运用。
  一、联系上下文
  人们常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因此,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学生才能获得对词句最基本的理解。联系上下文语境学习词语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最为简单、直接、有效的方法。
  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的第3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啊!多么明朗的天空。”在学习“明朗”一词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第2自然段的“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这个句子来理解,如此对学生进行词语理解的指导,学生很快就会明白“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指的是天气放晴了。此时,无须教师做过多的解释与说明,学生也自然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语意思,不仅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还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提升词语教学质量。
  二、借助工具书
  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当一些词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困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取借助工具书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在课文第7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在“熨帖”一词的理解上,仅凭上下文或者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很难理解词语的意思,因此,教师就可以采取借助词典来理解词语的方法。大屏幕出示:(1)(用字、用词)贴切;妥帖。(2)心里平静。(3)舒服。(4)(事情)完全妥当。然后,让学生结合意思把词语的理解置身于文本语境中来理解,学生明白了“熨帖”在这主要指躺在水泥道上的梧桐树叶很舒服,很享受。至此,把字典里的解释与文本中的内容联系起来思考,学生发现了“舒服”是在这个句子中能够最恰当地表示出“熨帖”一词的主要意思。
  在教学中,通过查字典来理解词语意思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教会了学生结合工具书代入句子来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借助反义词
  在学生理解词语的时候,除了前面说过的方法外,还可以借助反义词来理解词语。在教学中,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的两面性都可能同时出现在教材中,学生只有独具慧眼,才有可能发现。
  关于落叶,文章中有这样的描写:“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在关于“凌乱”一词的理解上,教师就可以从反义词的角度出发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从否定的角度想一想与“不凌乱”匹配的词语有哪些。这样一来,结合文本中的词语,学生很快把“凌乱”一词的意思定位为“不规则”。如此教学,学生掌握了从文本中寻找答案的方法,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采取让学生寻找反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有助于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当然,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词语的方法还有许多,比如,借助图片、相关的近义词、生活经验等都是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教师要因需设教,从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先锋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教材中有不少古诗,如何立足教材展开古诗教学研究,让古诗逐渐在学生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每位教师自觉思考的课题。  《英英学古诗》一文以对话的形式,用文包诗的文体呈现,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本文语言浅显易懂,能告诉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实践让我有了一些浅近的思考与收获。  一、准确定位学习古诗的目标  低年级
进入小学后,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任务就是识字。对于生字,不仅仅是要求认识,更要求会书写、会讲解意思、会灵活运用等。识字有助于学生的语文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中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多。如课时不均衡,音、形、义讲解存在割裂,教学内容过于集中化等,都影响学生对生字的全面掌握。为此,笔者提出三点改进策略。  一、注重生字的选择性,突出对难写、难记字的教学  儿童的认知多是感性的、直观的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也初步形成了一定的阅读品位,能够自主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此时对于整本书阅读指导,需要的不是过多干预,而是放手,大胆放手,主动搭建平台,鼓励他们把阅读坚持下去,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完全放手可能做不到,但是至少有一些事情,教师可以不做。  一、不做功利“代言”,纯净阅读目的  为什么要让学生阅读整本书?原因有很多,比如教材要求,考试中内容有所涉及,或者学校统一要求,
在低年级教学中,对于句子的训练,教师多是让学生读读背背就算完事,很少有针对性地进行句子训练,以至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整体不高。那么,如何进行句子教学?句子教学的要点有哪些呢?  要点一:关注文中范句  低年级学生正是处于学习说话、写话的启蒙时期,学习别人怎么说是他们语言表达的重点。教材中有许多范句,这就为学生的说话、写话训练提供了范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特点的句子,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以提升其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从题材来看,可以归纳为写人记事类。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描写祁黄羊让位举贤的故事,重点表现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一心为公、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而对于习作训练来说,其重点也是写人记事。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方式引导学生习得写人记事技巧,以便真正实现读写迁移。对此笔者曾进行过尝试,教学片段如下:  师:这篇课文重点写了谁?  生:(集体
岁月如一缕无形无声的风,匆匆间,我已在校园扎根数十载。迎来一群稚嫩的孩子,朝夕相伴,几载之后又将他们送往人生的另一个站台。三尺讲台,已成为我多年坚守不变的阵地。  如一棵扎根于乡间的树,我牢牢地固守着我的教室和讲台,汲取着土壤间的营养,以更为粗壮的枝干为我的孩子们遮风挡雨。甘苦自知,如鱼在水。面对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孩子,我穿行于日复一日的教学中,更愿意做一棵这样的树,一棵守护心中月亮的树。处于童年时
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是“‘漫画’老师”,本次习作要求学生能用文字给老师画一幅“漫画”。能抓住人物的特点,选用与人物特点对应的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运用夸张的手法将事例写具体、写生动。这节习作讲评课,我主要指导学生落实习作要求,评价、修改、完善习作。  一、基于学情,制订目标  习作讲评课教学目标的制定基于两点思考:一是课标要求,二是习作存在的问题。课标提出,写作应“力求具体生动”“力求有创
群组阅读,即以一篇课文为引子,围绕一个中心或主题,选择若干篇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并在阅读中经历个体思考、群体交流等过程,以实现阅读乃至于写作能力提升的阅读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中,群组阅读的实现常常处于低水平的状态,这与教师的望文生义有关:群组阅读,就是“群组”加“阅读”,于是以生为群、以文为组,进而阅读之。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阅读因为群组形式的存在,学生阅读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显然这并没有体现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语言的再创造活动,在小学各阶段都受到了教师的普遍重视。对于低年级来说,读好书、写好字是阅读教学的重点,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也应与时俱进。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中高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许多教师很容易步入一些误区,朗读指导低效,不能真正为提升学生的朗诵水平服务。下面笔者主要就中高年级朗读指导存在的一
“分角色表演”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根据不同的情境或者人物形象去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或者生动形象表演的一种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课文之后,经常会让学生们分角色进行表演,这种学习课文的方式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与运用中感知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在分角色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真正揣摩文本语言,走进人物内心。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