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来源 :语数外学习·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aiai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初中古诗文教学现状
  语文课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知识结构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诗文在初中语文教材所占的比重很大,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所在。
  笔者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发现,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对古诗文的兴趣都不是很大,学生学习古诗文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老师对古诗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的老师认为教授古诗文的意义不大,对学生没什么用。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感学生对古诗文持厌烦心理,甚至深恶痛绝。笔者曾对150名初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验证了笔者对古诗文教学的体会。结果显示,在“最不愿学的课文”这个选项中,有77%的学生选的是古诗文。可见,大多数学生是不愿学习古诗文的。另外,古诗文的教学效果很差,笔者曾经对所教班级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分析,发现古诗文的得分率远远低于作文和现代文。古诗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
  二、对现状的思考
  入选初中教材中的古诗文都是优秀古诗文中的精华,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对于学生树立传统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语文教学一直处于改革的风头浪尖,但是古诗文的教学方法多年都未变,依然是“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这一传统教学方法,分析字、词、篇成了教学重点,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老师费心费力,学生云里雾里。因而,在大大小小的各种语文公开课教学比赛中,讲古诗文的是少而又少。很多学生反映说,古诗文枯燥乏味,与现代社会脱节,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学习古诗文没有任何用处。
  其实,想实现 “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这一传统的教学目标是很难的,就拿古诗文中的“者”这个词来说,一般的语文教材把它作为代词,但有的书里认为“者”是指示代词,并不仅仅是“的”的意思,同时“者”也可以作为语气词,也可以作为结构助词。有时候“者”可以译为“的”,有时候则不能。对“者”字的翻译和词性的认定,对于语法学家来说都是个难题,就更别说在中学教学中“字字落实”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依然以这种观点指导教学,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的,老师们非常重视对词语、句式和语法的讲解,词语越讲越多,有的一个实词多至十几个义项,一个虚词要罗列出很多种用法,大有把《古汉语词典》、《文言文虚词》之类的工具书搬到课堂里的势头;語法也越讲越复杂,照搬西方的语法体系,嫁接到古代汉语语法,已经让很多人无所适从了,如果再化简单为繁琐,把“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如果带上宾语不是使动就是意动”以及连动、兼语、双宾语等都搬出来,就会将一篇篇有血有肉、有情有味有灵性的文章拆卸成一堆堆死板的语言材料。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让古诗文教学越来越乏味,越来越枯燥,老师教学吃力不讨好,学生学习费力不得效果,加重教学的负担。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学习古诗文比学习外语还要难。
  韩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我们现在的初中古诗文教学正好对应的是这种“小学而大遗’’的做法,让古诗文教学成为一种繁琐的纯技术训练,忽视了古诗文学习的目的和教学的目标。钱梦龙早在1997年就曾指出:“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日:有‘言’而无‘文’。”“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当时,文言文“工具说”还在甚嚣尘上,钱先生的这番话显然是一针见血、切中时弊的。十几年后,《新课标》已经把“人文性”作为语文课程的性质,把“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目的。重“文”而轻“言”已经成为很多老师的共识,然而钱先生所谓的“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又呈现出另外一种面貌:真正需要人们加以警惕的似乎已不是“无文”的做法,倒是现实中存在的有“文”而无“言”的倾向。即上成文章分析课(且是架空分析)的做法,却几乎在当前空前浓厚的人文氛围中为人们所认同甚至提倡因而大行其道。
  古诗文教学现在常常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有言无文”,要么就“有文无言”。一种是怕文言基础知识不能真正落实,坚持以基础为重,主要表现为“有言无文”;另一种是,过于参考《新课标》,成了“有文无言”。这两种教学的极端,都无法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前者不把文言文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把文言文当做一种工具,而后者忽视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只强调古诗文的人文内涵,脱离文本,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了空洞的说教。其后果是,“有言无文”让老师把教授文言文作为一种负担,学生怕学文言文;“有文无言“,又让学生无法疏通文言文的意思,对文言文一知半解,当然学无所获。其实,古诗文教学单单有“言”而无“文”就易把古诗文鉴赏课上成古代汉语研究课,反之,若仅仅是有“文”(特别是架空的文章分析)而无“言”,则易把古诗文鉴赏课上成空洞的说教课。矫枉就怕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都是不正确的。
  在具体的文言文教学中,老师们应该把握好度,不管是“有文无言”还是“有言无文”都是一个度的问题,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把我初中古诗文教学的目的: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即使在现代化的今天,我们也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古代人民创造的文化精华和对生活有价值的东西,以此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
  
其他文献
语言是人与人进行交流的工具,任何不同语言之间有差异也有共性。学习外语和学习母语有着共同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通过尽量接触,提高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不同之处仅仅在于语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开幕式上明确提出:语文课堂上落实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既要得意,又要得言、得法、得能。此话可谓言简意赅,“得法”二字更是发
初中數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应该要认真研究好数学教材,实施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好每一堂数学课,从实际出发,使数学课堂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最大程度的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独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同时得到提高。笔者认为在初中数学教
目前我国许多中学的英语教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学中过于注重应试技巧的讲解,忽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应用型人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英语双重活动教学法”以其独特而又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引起广大外语教师的极大兴趣与关注,并在实践中经受了检验。它对中学英语“视、听、说”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因为“视、听、说”课的实质是交际,视、听是手段,说才是目的,说是实践的体现。“双重活动教学法
摘要:教学就是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去重新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填鸭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和领悟、探究和发现、把握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其自由探索,才会让学生感觉数学学习中的乐趣,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地焕发生命活力。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才能寻求到教与学的契机,使教与学紧密联系,成为一体。  关键词:教与学的艺术;默契;体会乐趣;多给机会;心灵互动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不断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们语文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冲击,让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大家都一直在探索、实践、反思中寻求一种能够体现新理念的语文教学模式。笔者在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当一个语文教师不易,当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更不易。语文同其它学科相比,更注重对多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交流。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夯实自己的基本功,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力求避免教学中的种种失误,
“男子作闺音”是华夏文学史上一大奇特的现象,具有悠长的历史渊源,且于宋词中最为盛行,宋代社会、政治、艺术本体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了这一状况。
笔者有幸参加了由甘肃省定西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定西市教育学会主办的“全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观摩研讨活动”。此次活动规模较大,形式多样,授课教师乃各县教育精英。整整两
1.前言   初中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知识性统一发展的学科。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能使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这是其它学科都无法具有的功能。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初中生的教育、生活以及娱乐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加强语文教育,对提高初中生的整体修养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只是一味地采用“填
现在有很多中学生抱怨说英语很难学,学不好,对英语没兴趣。自从英语教材改用人教《新目标版》后,老师的抱怨声也不断响起,觉得这本教材很难教,学生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一样不可少。下面根据本人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第一,教学条件的限制。现在每个班的学生人数较多,有的甚至达七十多人,英语老师要在一堂课上关注到那么多学生是有点困难的。因此,很多学生,特别是对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