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诱惑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ho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资和核销不良资产之后,建行和中行上市的障碍已经基本扫清。
  事实上,这两家银行的上市准备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表现在国际各大投资银行对它们上市承销业务的竞争也正日趋激烈。市场估计建行IPO的融资规模可达50~60亿美元,中行则可能还要多于这个数字。对于萧条已久的各大投行中国部门来说,这显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1月13日报道,德意志银行已提出收购部分上市股份作为对建行具有信心的表示,当然其目的在于分享1.75亿美元左右的承销费。彭博资讯(Bloomberg)同日透露,德国总理施罗德亲自给中国总理温家宝写信,保举德意志银行为银行上市的承销商。《金融时报》同时称,德意志银行的举动将迫使其它投行效仿,其中包括花旗集团、汇丰银行与JP摩根。其中花旗集团也提出了类似要求,并获得美国前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的帮助。摩根士丹利也在竞争者之列,而且被市场寄望颇高。
  这不是一般的承销业务。除了为建行上市承销本身可以获得丰厚利润之外,更为以后其他三大银行做承销业务取得某种“资历”。投行竞争的日趋白热化,也昭示着上市进程的进一步提速。
  然而上市的行动如此迅速,难免引起人们对两家银行上市动机的怀疑。
  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国有独资银行要实现真正的商业化是极度困难的,而上市由于引进了外来约束,确实是国有银行改革的可行选择之一。但尽管如此,如果目标只停留在上市本身而不对银行治理结构进行切实的改革,仍然无法达到改善银行经营的目的。
  战略投资者的引进,也属此次银行改革的焦点。一般而言,重组上市的正确顺序应该是,先引进战略投资者,对银行进行尽职调查,然后重组,最后才上市。这样做的理由在于,好的战略投资者如果不能在上市前了解银行的情况,就不敢在上市后进入公司。
   然而市场传言,此次战略投资者的选择很可能将是在IPO的时候同时买入银行股份,也即在零售之前进入,而最有可能的战略投资者事实上正是那些抢承销订单的欧美银行,比如说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和花旗银行。倘若如此,这种存在利益冲突的安排很容易招惹物议,而且显得急功近利。这些银行究竟将是真正的战略投资者,还是仅仅意在赢得利润丰厚的上市承销业务,也因此难免令人生疑。
  以上市为核心目的的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故事已在中国的舞台上演过多次,然而往往在上市融资之后即失去持续重组的动力,最终改革成效甚微。事实上,倘若中国银行业的重组仍然在简单复制石油业、电信业的上市融资故事,即使注资改革的设计再玲珑精巧,仍难以摆脱虎头蛇尾的改革宿命。
  
  【资料】
  近年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历程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综合改革”术语起源于2001年~2002年间,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组建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综合改革专题小组,但所谓“综合改革”在实践上是指各个方面的推进:如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制度、不良贷款化解和减员增效;由于当时的决策层把上述的各种症状当作病因,因而在各个层面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是独立乃至孤立进行的。
   1998年为了按照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要求改善国有银行处境,国家以2700亿元特种国债补充资本金,但是随着我国高储蓄倾向有增无减,资本充足率依然持续下降。
  1998年~1999年根据第一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党管金融”的概念,试图通过中央金融工委管住国有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方式,解决经营效益低下的问题。
   1999年~2000年发现不良资产是制约国有银行经营乃至国际评级与融资成本的首要原因,于是有了1.4万亿元不良资产剥离,并把“不良贷款率每年下降2-3个百分点”作为硬任务。然而现实如此吊诡:一方面四大银行每年都完成了任务,但新增不良资产达到2万亿元的水平。
   2000年~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在穆迪的协助下建立了“国有银行考核评价办法”,试图建立一种“标杆竞争”(yardstick competition),同样让人始料不及的是,一方面,由于四大银行来自业务原本不交叉的专业银行,导致业绩根本没有可比性,另一方面历史包袱与管理问题的纠葛导致难以明察秋毫。
  2001年~2002年改革又转入了法人治理结构领域,中国人民银行在世界银行的援助下聘请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咨询服务,引入了先进的法人治理理念。
   2004年1月6日,国务院决定以450亿美元外汇储备注入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标志着国有银行改革无论在方法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试图走一条新路,是一项综合改革的起点。
  
  (本刊特约研究员 陆磊/文)
其他文献
2003年:A股蓝筹风暴  一个普遍的看法认为,随着QFII进入中国股市,中国A股市场将进入一个以价值投资为主导的时代。最明显的例子是,虽然众多A股整体大市表现在2003年并不突出,但绩优蓝筹大盘股却出现一波十分了不起的行情。这肯定有一点道理,但事实是不是这么简单呢?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绩优股,是不是等同于我们现在在市场上见到的蓝筹大盘股呢?  2003年对A股市场的蓝筹大盘股来
期刊
猴年春节刚刚过去,上市仅仅一月有余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遭遇了自登陆资本市场以来第一场较大的风波。其在香港和美国两地市场的股价出现大幅波动,同时也引起了市场内外对于中国人寿及其母公司中国人寿集团(以下简称“人寿集团”)的密切关注。  事情的源头来自国家审计署。1月30日(星期五),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尽管这是一次例行的会议,但由于审计长李金华在工作报告中要涉及过去
期刊
近20年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每一次经济过热(无论总体还是局部),我们基本上都是通过直接控制银行的资金投放,实现对经济的调整,不论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经济过热,还是90年代初中期的经济过热。这种手法被称作“釜底抽薪”,“断水源”,对经济的降温效果不错,可谓屡试不爽。因此,监控者对此手段似乎情有独钟。  目前中国经济应该又出现了至少是局部的经济过热现象,如果通过加息收紧银根,就会在总量上给经济泼冷水
期刊
“攫钱大亨”(Robber Barons):美国政治与经济评论人马修·约瑟夫森(1934)曾用这个词来称呼他那个年代的经济巨头。今天,我们把这些人叫做“亿万富翁”。我们的资本主义经济(任何资本主义经济)能够使得财富迅速集中于个别人手中:那些幸运的人总是在恰当的时间处于恰当的地点,他们紧紧盯住任何可以发财的机会并牢牢将其把握;他们目光如炬,能够将一大批赢利企业收入囊中;他们神通广大,足以抵挡任何想要
期刊
“一年以后,等我做完这件事,你再采访我。”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谢平以独特的方式向《财经》记者证实了“这件事”:中国将建立储蓄存款保险制度。  “这件事”也在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扬处得到了印证:央行金融稳定局正在研究存款保险制度方案,势必建立。  此前,一份由原央行监管二司牵头,综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英国Maxwell Stamp咨询公司、清华大学和北京
期刊
(《财经》2004年1月5日号《增值税转型:远虑与近忧》)    为了平稳推进增值税转型,不少人建议实行分步走的方案。学术界和实践部门不少人主张的一种分步走方案是:增值税转型应该优先让高技术企业享受。  但我以为,应当让劳动密集的中小企业优先享受增值税转型。  劳动密集的中小企业增值税优先转型有利于促进就业、有利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这三方面的问题对于当前中国的形势而言,
期刊
一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经过数年长期跟踪,分别于1988年、1995年、2002年展开三次全国范围的住户调查,并于最近刚刚完成的调查报告,就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得出如下结论: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从1994年开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是从1997年起又逐步扩大。2001年居民的人均收入几乎是农村居民的3倍。2002年全国的基尼系数相对于199
期刊
3月22日,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通过十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预工委)就《预算法》修订召开工作会议。会议宣布,《预算法》(修订)起草小组成立,《预算法》的修订工作由此正式启动。  据预工委的工作人员介绍,《预算法》(修订)起草领导小组由人大预工委、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计署、海关、税务等相关部门的领导担任。工作小组则由上述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  此
期刊
3月下旬,因为人大代表的一次询问,广州市养老保险基金被挪用8.9亿元的陈年旧账又一次被翻了出来。  这笔最初发生于10年前的旧账,由于复杂的历史纠纷一直难以勾销,至今仍占据广东省被挪用的社保基金旧账的大头。  作为国企职工退休费用改革的首批试点,广东省早自1984年起即已启动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改革。至上世纪90年代初,在全国经济高涨、投资一片火热的背景之下,已小有积累的广州社保基金也开始寻找投资渠道
期刊
近年中国各级政府在学校教育上的投资约占GDP的3.1%,这个数字在整个90年代以来一直在3.0%上下(更多的是以下)波动。而同期在物质资本上的投资约占GDP的30%。在美国,相应的数字分别是5.4%和17%,在韩国分别是3.7%和30%。中国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002年的人口抽样调查表明,中国六岁以上人口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2.45%,大专及其以上的占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