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搞数学教学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
  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熟悉的生活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并且它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照片和平面图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成的,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我从自行车、汽车的车轮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而偏要做成圆形的来导入,学生被熟悉的现象所吸引,为找寻答案,他们动手进行了实验,自学了课本,很快找到了理论依据,掌握了圆的特征。此时,我没有就此罢休,继续让他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做成了圆形,联系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再次联系起来。又如:在《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中,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把100公顷土地平均分给东风村1至5组村民耕种公不公平?把土地等分成5份,分别种上葱、姜、蒜、青菜、稻谷等合不合理?这些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熟知土地要根据人数多少来分,农作物要根据需求来播种,从而懂得了等分有时是不合理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新的分配方法,这样,自然就引出了“按比例分配”,其内涵也就不言自明了,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这样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
  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
  在学习《相遇问题》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站成两排,要求他们按照教师指令实际走一走,学生在走走停停中很快理解了这些概念,再回到课堂上讲解“相遇问题”时,就迎刃而解了。“体积”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在杯里倒入相等体积的水,一只杯子里放入一把铁锁,另一杯里放入一个螺丝帽,让他们观察水平面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领悟到水平面升高是因为物体挤占了一部分空间,铁锁占据空间大,水平面就上升得高,螺丝帽占据空间小,水平面就上升得少,从而懂得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物体体积。这种实验的方法比教师简单叙述和学生机械背诵效果要好得多。又如:在《圆锥体积》的教学中,因为学生容易忽视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这一条件,为排除障碍,我有意准备了几组不完全等底、不完全等高的空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实验,学生因为忽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结果得不到V=Sh。书上的结论错了吗?学生陷入深深的思索。通过分析、讨论、查找原因,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忽视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教学难点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不攻自破。
  此外,我还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计算家里的水电费、存款利息、装修所需地板砖的块数等等。总之,凡有适宜的内容,我都尽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也感觉学起来轻松、实在、有趣。如此教学,可建立起学生的大众数学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益于学生内化知识。
  三、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
  在体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观察等式0.1=0.10=0.100,让学生讨论:“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再从右往左看,小数又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什么规律?”“怎样概括这一规律?”……这样,给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机会,也只有让他们去表达,才能暴露思维过程中的缺陷。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因势利导,给予点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几组算式,概括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这一规律,这时可出示“6÷2=(6×0)÷(2×0)=3”这一式子让学生判断对错。学生很快发现“2×0=0”。而除数不能为零,原来总结的规律不严密,应补充条件“零除外”才完善。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口。
  四、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激发情感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好学生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圆柱的特征。生1说:“圆柱是由三个面组成的图形。”我当即赞扬他观察能力强。生2通过与同桌比较圆柱的高矮,发现了圆柱的高,我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的发现真伟大。”生3想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验证上下底面相等的方法,我称赞他思维灵活,想象独特。当生4用手比划着提出“上下是两个相等的圆,四周一样粗的倾斜图形(指的是斜圆柱)是不是圆柱”的疑问时,我激动得握住他的手说:“你提的这个问题我都没有想到呢!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生5概括圆柱的高的定义时,出现了错误,脸羞得通红,我当即说:“虽然你答错了,但你敢于发言、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这种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内化过程,需受教育者主动完成。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因此,凡有适宜的内容,我都尽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也感觉学起来轻松、实在、有趣。如此教学,可建立起学生的大众数学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益于学生内化知识。在评价学生时,“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好学生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们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口。“教师要满怀爱心,用多维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孩子,用爱的评价来唤醒学生的爱。通过对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情感和创造力等的评价,激励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这些值得我们思考。
其他文献
【摘要】颜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类语言中,颜色词语表现出的独特魅力,令人刮目相看。但由于种种原因,颜色词又表现出各民族独特的“个性”,带有显著的文化烙印。因此,在英汉互译时,我们要尽量避免直接根据字面意思去翻译,而要从与其相关的背景知识去理解更深一层的含义。本文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颜色词 翻译 分类 比较 文化因素    颜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类语言中,颜色词语表现出的独
期刊
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除期中和期末考试外不举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期中和期末数学质量测评显得尤为必要,它是反馈教师教、检查学生学的有效手段。我认为,数学质量测评主要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联系和反馈来实现。而考试后的试卷讲评,正是这种联系和反馈的重要而且可靠的手段之一。  试卷讲评是指学生在完成考试之后,教师对试卷进行解剖、分析、点评,以达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掌握学习规律目的的教学活
期刊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到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在情境设置中烘托情感气氛  “情生于境,境能移情。”创设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对话的交互情境,能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
期刊
【摘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趣味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愉快的方式给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保持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可以使学生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地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  
期刊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宇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倾向于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智力之母和入门的导向,也是学生探索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却不愿学英语,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妙地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
期刊
首先我们要研究NMET的命题特点:  1、分析历年NMET,我们可以看出英语阅读题量大、时间短(需学生在3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五篇阅读)。  2、英语阅读理解取材范围广,题材丰富,涉及日常生活、神话传说、人物传记、健康保健、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政治经济等很多话题。  3、文章体裁多样,有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文章中涉及到的句子结构复杂,长难句较多,包含有各种从句的复合句,并列连词连接的并列句和各
期刊
发散思维是指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通过联想、对比、归纳、推理,在定向思维、逆向思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一种科学的开发人脑智力的思维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多层次、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开阔学生视野,对问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通过词汇教学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以词汇作为发散
期刊
2001年,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正式出版与发行,拉开了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序幕,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研究与实践英语课程的热潮,英语课程改革在实验中不断深化,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次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改革力度最大、国家投入资金最多的一次课程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  在广大学校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
期刊
柯西不等式的内容如下:  设ai,bi∈R(i=1,2,3,…,n),则有不等式·≥[]2成立;当且仅当bi=kai(i=1,2,3,…,n)时等号成立。  这是初等数学中一个重要的不等式,它的二维形式(a2+b2)(c2+d2)≥(ac+bd)2在高中数学中也多处体现,尤其是对它的证明及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下面我们对它的一些证明方法及简单应用做一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不等式。  一、柯西不等式
期刊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犹如大厦之砖瓦、铺路之基石。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经说过:“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事物;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词汇教学主要使学生掌握词义、词的搭配和用法。”“还应适当指出词的同义、反义、转义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通过分析、综合、对比、归纳等方法有效记忆单词。  一、词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