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片段五则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7043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醉”在其中
  《清平乐 村居》教学片段
  
  《清平乐村居》中有这样两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此句一个“醉”字,是辛弃疾画龙点睛之笔,如何让学生体会其意境呢,教师在回环往复的诵读中,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师:读了这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师:对啊,他们刚刚喝了点酒,悠闲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哪个词让你看出他们刚刚喝了酒?
  生:醉。
  师:这里的“醉”仅仅是酒醉吗?
  生:还可以是陶醉。
  师:陶醉于什么?请你读读全词,说出你的感受。
  生:陶醉于眼前的美景。
  生:陶醉于在望的丰收、幸福的生活。
  生:我认为陶醉的是大儿子的勤劳,二儿子的手巧,小儿子的可爱。“醉”的是他们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是非常幸福,非常安宁。“醉”的是周围优美的环境。
  师:他们可能交谈些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乡村景、农家事、家人情)
  师:你能体会出他们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答:悠闲、愉快、幸福、满足、惬意、舒适……)
  师:尽管生活不算富裕,日子可能过得比较清贫,但是幸福不就在这看似平淡简单的生活之中吗?有道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他们陶醉在自己的这份幸福中。你能将老俩口此时的心情用朗读表现出来吗?(生自由读,汇报读)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将大家看到的画面连起来说说呢?
  (同桌互说)
  师:假如此刻你到了这样的乡村,你最想做什么呢?
  (生谈感受略)
  师:辛弃疾一定也像你们一样有这么多的感受,于是在他的笔下就有了这首词。再读全词。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个“醉”字,你说只有老爷爷老奶奶醉了吗?
  生:还有作者陶醉了、迷醉了,诗人他忧国忧民,虽然遭受打击,但是心系国家和人民,见到眼前的情景,会想到金兵入侵,中原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要是没有战争,那里的人们也能过上安宁的生活,那该多好!
  生:还有,我们也沉醉在其中。
  [点评]在这个片段中,我们欣赏到“一唱三叹”之美,教师引领学生紧紧扣住一个“醉”字,联系词作前后句子进行回环往复地阅读体验,反复地品读,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立体化、多层次的阅读意境。学生将“醉”字读得立体透彻:从“酒醉”到“沉醉”,从词中人之“醉”,到词人之“醉”,再到读词人(学生)之“醉”,让平板的语言文字变得厚重鲜活,让学生在“一唱三叹”中入了词境,亲近了词人,醉了自己。
  
  “泛”起的情感
  ——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学片段
  ●蒋智斌
  
  (屏显: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情……)
  师:注意到酸涩前面用的是哪一个动词?
  生:泛起。
  师:泛起(放慢语速)泛起酸涩的感情?不妨在这个“泛”字上逗留一下,你品出了什么?
  生:“泛”字给人的感觉是慢慢的,不同于“涌起”。
  师:你能在对比中感受词语的准确!好方法!
  生:我觉得与“冒出”的感觉也不同,这么一种酸涩的感觉不是一下子就有的。
  师:好,你也是在对比中体会的。
  生:我还在“泛”中体会出同学们当时复杂的情感。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同学们当时笑是因为被刘老师有趣的故事吸引了,但他们一想到刘老师用这样看似轻松的方式谈腿疾,似乎觉得这笑声有点不和谐。
  生:(补充)我们多么希望刘老师的腿是健康的呀!所以我能理解同学们当时这种难受的感觉,这种感觉中也包含着学生对老师的理解与同情。
  师:你们体会得真好,一个看似简单的“泛”字,你们读出了它背后隐藏的复杂情感!再来读这句话的时候,相信你能读好。(学生读的时候果真能放慢语速,并降低了语音,与读“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点评]这个片段体现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关注细节描写,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泛”字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情感,教师指导学生在细细咀嚼的过程中,联系后面的“酸涩”一词,驻足体悟,体会出人物心中渐次产生的情感,从而走进了语言文字。这样的感悟训练,既摆脱了为训练而训练的生硬,又巧妙地将对语言文字传情达意的体验融入细节描写的感悟中。
  (查静)
  
  词语热身
  ——个性化写作教学片段
  ●干 露
  师:今天,我们要用“书”字扩词,拓宽思路,讨论参加南京市读书节“我爱读书”主题的征文。
  (学生轮番发言并轮流将扩词不重复地写在黑板上:“书签、书桌、书店、藏书、书包、书摊、看书、买书、编书、借书、淘书、抢书、故事书、漫画书、爱书如命……”)
  师:每一个与书有关的词语,其实就是一个与书有关的生活细节,你们再仔细想想!选择你扩的一个词,结合相关的一件事情,拟一个画龙点睛的题目。(学生小小组谈论后,各自安静思考,上黑板写下各不相同的题目:《夷平“书山”》《秘密“藏书阁”》《爱上小人书》《智取侦探书》《看书“游击战”》《爱西瓜,更爱书》《早起的儿有书看》《“藏书阁”的遗憾》……
  [点评]“我爱读书”的主题,不等于“我爱读书”的题目,可以理解为围绕一件具体的事例,表达自己爱读书的思想感情。用“词语热身”的方式,启发学生多角度地解析主题,获得具有个性的写作灵感。
  
  敢问路在何方
  ——《西游记》阅读交流片段
  ●李一宁
  
  师:如果说孙悟空是追求自由,反抗压迫的代表,那猪八戒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猪八戒好吃懒做。
  生:猪八戒意志不坚定,动不动就想散伙。
  生:猪八戒很贪财,会存私房钱。
  生:猪八戒也很机智。在孙悟空被师父赶走之后,八戒用激将法把孙悟空请了回来。
  ……
  师:知道猪八戒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吗?(生不解)
  师:他用的兵器与众不同。
  生:九齿钉耙。
  师:一般情况下,什么人用钉耙?
  生:农民。猪八戒就是农民形象的代表。
  师:还有哪些描写让你看出猪八戒是农民形象的代表?
  生:猪八戒总也吃不饱,反映了当时农民生活的困苦。
  生:在西行途中遇有劫难,猪八戒总是第一个打退堂鼓,要散伙,嚷着回高老庄做女婿、种地过日子,这种回归土地、眷念家园、渴望定居生活的心情,也正是长期依附于土地的典型的农民意识和农民心理。可以说,猪八戒是一个来自乡村的劳动人民的典型化身。
  生:文章中,作者也有暗示。孙悟空说这耙是做园工筑地种菜的,沙僧也说“看你那个锈钉耙,只好锄地与种菜”。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猪八戒就是一个典型的古代农民形象。
  ……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阅读时,能穿越时空隧道,与历史对话,与作者对话,深入透彻地理解人物形象。这也是读懂经典的很好的方法。
  [点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西游记》中的人物和情节早已耳熟能详。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读《西游记》,就要引导他们去关注作品的历史背景,分析人物形象,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他们才能自己去读懂更多的经典名著。阅读交流课是学生与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阅读体验的交流和分享。经过这样的交流和分享,同学们对于《西游记》的兴趣更加浓厚。他们有的研究《西游记》中的服饰,有的研究《西游记》中河流,有的研究《西游记》中的兵器……阅读交流课就像一座立交桥,不同的观点和体会在这里交融、碰撞,又从这里走向不同的方向。不管同学们在这堂课上收获多少,带着阅读经典的浓厚兴趣,他们的人生将一路花香。
  
  教英国小学生学汉字
  ●姜 云
  师:(出示一张月亮的图片。 )你能用英文告诉我这张图片画的是什么吗?生:moon(将英文板书在黑板上)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的人是怎么写“月”字的。(演示“月”字的发展过程——)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师:到了现在就演变成了这样的形状。(板书:月)
  师:(指着“月”)跟我读:yuè,(板书yuè),“月”是第四声,在读的时候感觉声音快速往下。
  (教师范读,指名学生读,学生边读边用手快速往下划)
  师:“月”在英文中的意思是:moon,跟着老师读一读。然后再请学生各自独立练读)
  [点评]这是姜云老师在英国埃塞克斯郡小学执教“象形字”一课的教学片段。在教学中,姜老师采用孩子们能接受、易联想的解释,将汉字图形化、意象化,甚至故事化,淡化汉字“点横竖撇捺”的书写,尽量减少需要记忆的符号,使汉字的学习趋于简易而富于形象性和系统性,以帮助外国学生记忆和识别基本的汉字。教学以汉字为主,拼音为辅;图形为主,结构为辅;听说为主,音准为辅;认字为主,写字为辅。在没有中文环境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外国学生自主联想记忆的特长记忆汉字,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是行之有效的。
  (戴 玲)
其他文献
寻找旅程的亮点很重要。亮点,有整体的亮点和细节的亮点。整体的亮点,就是洋溢着异域风情,别人暂时没去过或者听都没有听说过的景和情,或者是你在旅途中特殊的经历、特别的故事,这样的亮点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细节的亮点是指把某几个感受特别深的景点或有趣的场景写出来,细致描述这些景点或场景。  除了写景,还要注意记录路途中那些有趣的事情,那一个个你自己遇到的故事,和你在旅途中所见之物背后的故事。  每年暑假,
期刊
一、 诵读品味  诗歌语言凝练,节奏鲜明,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宜读,宜诵,宜吟,宜唱,诵读是进行诗歌赏析的最重要的手段。诗歌的诵读要讲究节奏,处理好诗句内部的停顿,要做到清晰流利。只有把握好诗句的情感节奏,情感表达才能恰如其分。比如五言的古诗有“二二一”节奏,如“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也有“二一二”节奏,如“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再如七言的有“二二三”节奏,如“一曲/高歌/
期刊
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风景,相同的街道不同的人流,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偶然的相遇可能带来别样的感悟……去看、去听,去抓住别人不易抓住的东西。一旦捕捉到,你的选材就显得独特,你的习作便成功了一半。  表达情思的方式有许多,你可托物言志,让街头的一棵梧桐拥有坚贞;你可写景抒情,让街景的变化里映射时代的发展;你可叙事抒情,让普通人身上闪烁不平凡的光芒;你可直抒胸臆,不文明的现象里有你对真善美的追求……善思善感
期刊
这个成语经常被人误用,例如:  緊急通知  彩虹县各单位:  近日我县周边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强降雨,造成了较为严峻的洪涝灾害。望各单位高度重视,做好防洪防汛工作。  防汛期间,请各单位认真做好隐患排查工作和灾害防御工作,做好抢险物资的储备。单位管理人员应首当其冲,轮班值守,一旦发现灾情及时上报。  ……  彩虹县县衙  8月21日  首当其冲不是最先做某事的意思,这里可以改为身先士卒。  下面例句
期刊
师: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我们一齐读课题——  生:(齐)《鹬蚌相争》。  师:看老师板书课题:“鹬”字的左边比较难写,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来写。注意上边是个“矛盾”的“矛”,下边是个商量“商”的下半部分。看看字形,猜一猜,“鹬”可能是种什么动物呢?  生:“鹬”可能是种鸟,因为这个字的右边是个“鸟”字。  师:他猜得有道理吗?(出示图片)鹬,是种水鸟,常
期刊
1958年2月11日,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核通过并颁布施行了《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的颁布,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一件大事,它顺应了历史潮流,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眼光和胸襟。  由于语文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需要,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知识界的有识之士就开始探索为汉字标注字音的方式与方法(如直音、反切等)。明清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又开始
期刊
问: 一所学校语文教学的底蕴和特色,很大程度上体现于学校教科研的浓度与厚度。作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同时又是苏教版教材实验区的首批先进单位,你们学校在语文教学研究方面有什么特色?  答:游小曾培养了聂永春与顾维平两位语文特级教师,在他俩的引领下,我校的语文教学研究明确了方向,她们的教学特色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为游小的教科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聂永春副校长在游小的时候,曾主持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
期刊
如何写好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故事呢?1.选好故事主角。故事主角不一定是父母等家人,家中可爱的宠物、无声的植物等都可以写,在选择故事主角上若能出奇制胜,会让人眼前一亮。2.写清故事经过。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抓住印象深刻的部分,将看到、听到、想到的都写下来。3.表达真实情感。我们可以通过直抒胸臆、托物抒怀以及细节刻画来传情。文字有了温度,直抵心田,使人感同身受,难以忘怀。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每一个季
期刊
“地球”——我们的家园地球究竟发生了什么?会不会是因为自然环境的破坏?……当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些问题想出了眉目,那么,这个故事的“前因”也就有了。  “最后”——看来,那时候地球上的其他动物都不见了,它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会消失呢?……把这些问题想出头绪来,那么,这个故事也就有了“背景”。  “一只动物”——这会是一只什么“动物”?当你确定好了动物后,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最后这一只动物在地
期刊
教师该如何开展默读训练,让学生的默读变得“有滋有味”呢?笔者以为,我们应该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在默读训练中落实好“教、学、做合一”。  一、 明确训练要求  小学中高年级默读训练应有三方面的要求:①默读技巧方面,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②默读理解方面,要求边读书边思考,能理解文章的词句、思想内容与表达方法;③默读速度方面,要求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加快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教学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