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自问世至今,一直备受关注并颇受争议,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悲喜剧划分之争。笔者透过貌似“喜剧”的表面现象,充分挖掘悲剧因素,通过分析剧中夏洛克之外的其他主人公性格来阐述该剧应属悲剧的深刻现实意义。
关键词: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悲剧;夏洛克
1 前言
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的结局可谓皆大欢喜:“恶人”夏洛克得到法律严惩,“好人”巴萨尼奥和鲍西亚等有情人终成眷属,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的感情得到进一步加深。由此人们认为它是部喜剧。随着时代发展,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相关研究得以深入,读者对该剧的看法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引起世界对犹太人的关注后,评论界开始严肃看待剧中反映出来的宗教和民族问题。夏洛克的悲惨命运折射了那一时代犹太人的悲剧历史。
夏洛克的命运是当时西欧犹太民族命运的缩影。《威尼斯商人》真实地再现了中世纪欧洲犹太人的悲惨境遇,深刻揭示了基督徒与犹太人关系的本质,表达了莎士比亚对犹太民族既怀有人道主义同情,又无法彻底摆脱中世纪欧洲反犹排犹情节影响的双重心态。[1]夏洛克显然成了该剧作为悲剧的重要因素。此外,经过笔者深入分析安东尼奥、巴萨尼奥、鲍西亚和杰西卡人物形象,发现莎士比亚也为他们埋下了悲剧命运的伏笔。
安东尼奥、巴萨尼奥、鲍西亚和杰西卡等人被看成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理想人物——无私、博爱、大胆追求自由和爱情。但是,透过光鲜亮丽的表面,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缺陷,则会发现他们身上也暗藏着悲剧命运。这也侧面说明了作者敢于正视人文主义新思想代表人物的自身缺陷,表达了自己的深切关怀和对他们未来命运的担忧。
2 剧中其他主人公的悲剧性分析
2.1 自负消沉的安东尼奥
很多评论说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但“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在那个时期总的来说是奋发向上的,有生气的,同时,也是强烈地反对以教会为代表的封建主义统治的。”[2]安东尼奥展现出的形象完全相悖。
他吐唾沫在夏洛克身上,踢他跟踢野狗一样,只因为他是个放高利贷的犹太异教徒。他受不了夏洛克揭露他过去粗暴的言行而恼羞成怒,根本不顾巴萨尼奥急于借钱求婚、发家致富的大好事,而恶狠狠地说“我以后还许再这样骂你,唾你,踢你”、“如其你愿意借這笔钱,不要像借给你的朋友似的······要像借给你的仇人一般。”[3]他始终摆出一副“向你借钱是给你面子,你爱借不借”的架势,不敢正视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求于人又自尊心太强、脾气暴躁,为人处世情绪化,不顾大局。
他没有成家,也无心打理事业,只顾和朋友吃喝玩乐。他对巴萨尼奥的“那似乎无功利、全意奉献的爱,炽热的情感,暧昧的台词,以及但凡论及安东尼奥都要提及的他那‘神秘的忧郁’等种种表征”使得有学者认为两人是同性恋。[4]他身陷“神秘的忧郁”之中不能自拔,任凭巴萨尼奥像只寄生虫一样蚕食他的财富和精力。他摆脱不了感情的挫折,不能振作起来专心投身事业。
他人品差得连3000块钱也借不到。他被朋友口中 “商业巨贾”、 “罗马的侠义精神”之类的奉承欺骗而变得自负。如果他真是别人口中的人物,商船失事到3个月期限还有1个多月时,以自己的声望完全来得及筹款自救。虽 “有二十位商家,公爵自己,还有许多有地位的巨公”出面“劝”夏洛克撤销“险恶的请求”[5],但没有一个人想过凑足3000元来拯救这么“高贵”的人命。他很快陷入绝望、坐以待毙,立马写信给巴萨尼奥说自己必死无疑,只盼能见他最后一面。他内心如此脆弱不堪,怎么能面对以后的挫折?
2.2 贪婪无耻的巴萨尼奥
作为一个没落的封建贵族,巴萨尼奥挥霍了家产之后,尽管经济拮据,排场照旧。他“内里耗尽,只剩下一具华丽的外表。凭着高贵的门第、优雅风度和社会偏见,他们能借就借,能骗则骗。”[6]这部剧就是巴萨尼奥借小钱骗大钱开始的。他向好友安东尼奥开口借钱时:“我在学校里练习射箭的时候,每次把一枝箭射得不知去向,便用另一枝箭向着同一方向射过去,眼睛看准了它掉在什么地方,这样往往可以把那失去的箭也找回来。所以,我冒了双倍的危险,也就往往有双倍的收获。……我欠了您很多的债,……可是您要是愿意向着您放射第一枝箭的方向,再把您的第二枝箭射过去,那么这一回我一定会把目标看准,即使不把两枝箭一起找回来,至少也可以把第二枝箭交还给您……”[7]
他赤裸裸地道出了自己“大胆追求爱情”的实质——不过是通过从朋友那里借到的三千元作为第二枝箭,堂而皇之地到贝尔蒙特去找回自己挥霍掉了的钱财罢了。[8]巴萨尼奥正年轻气盛,如果不务正业,鲍西亚那些家财能维持他们多久的奢侈生活呢?傍上富家千金一夜暴富后,他挥霍成性的生活习惯恐怕不会改变,只会愈演愈烈。或许若干年后他和鲍西亚有了孩子,甚至还不只一个两个,这种坐吃老本的方式是难以持久的。所以他的命运在这次“中兴”之后还是难逃没落的悲剧。
2.3 男权脚下的鲍西亚
鲍西亚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型时代女性的代表。她不甘父权对自己婚姻的安排,敢于借用聪明智慧追求到了内心的白马王子,并鼓起勇气假扮律师在法庭上和夏洛克斗智斗勇打了一场完胜的官司。她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和挺身而出拯救爱人最好的朋友的勇气值得称赞。但是剧中还是为她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去威尼斯前,她向侍女自夸自己熟知那些贵族公子哥的风流快活事迹,她并不是一个养在深闺不谙世事的大家闺秀。[9]在择偶标准上也只注重相貌,不在乎他的品德。她说:“假如他有圣人般的德行,偏偏生着一副魔鬼样的面貌,那么与其让他做我的丈夫,还不如让他听我的忏悔”[10]。她不仅接受那些公子哥们的生活习气,自身也沾染深刻的印迹,而第五幕就完全可以将他们划为“一丘之貉”。他们聚会庆祝自己和夏洛克一战大获全胜,开着男女之间的恶俗玩笑。“第五幕的基本情调是什么? 是爱情么,不对,是色情。客观地说,朱生豪先生的翻译让这幕戏中人物台词里的‘色彩’褪色了不少 。即使是这样,我们仍然能感到其中充斥着调笑的笔墨、无所顾忌的彻底的放纵和彻底的狂欢。”因为“第五幕举之不尽的通篇都是一些夫妻间床之事的话”。[11] 在法庭上面对即将被割下一磅肉的安东尼奥,巴萨尼奥说:“安东尼奥,我爱我的妻子,就像我自己的生命一樣;可是我的生命、我的妻子以及整个的世界,在我的眼中都不比你的生命更为贵重。我愿意丧失一切,把它们献给这恶魔做牺牲,来救出你的生命。”这是男人间的承诺,远比鲍西娅和巴萨尼奥的爱情承诺更为壮烈,伟大的爱情在这里什么都不是,只是男人友情的牺牲品。[12]巴萨尼奥是什么人上文已经提到。鲍西亚好不容易摆脱了父权的束缚,却终究难逃受制于夫权的命运,或许被冷落,或许被抛弃······
2.4 单纯无知的杰西卡
杰西卡是被拐走,而不是和罗兰佐私奔。[13]她被拐走是因为太单纯,从她携带大量财宝出走和拿父亲珍藏的戒指换一只猴子就可以看出这一点。罗兰佐是个基督徒,也是安东尼奥的侍从,自然视夏洛克为仇人。在基督徒眼中,富有的犹太人更是众矢之的,他的财富更是让旁人垂涎欲滴的对象。金钱是犹太人的生命本钱,没有了金钱也就没有了立足社会的基础。所以,基督徒对犹太人的迫害也往往是从他们的财产上下手,夏洛克也不例外。说夏洛克很富有,其实富得也只有金钱和自己唯一的女儿了。杰西卡自幼丧母,和父亲相依为命。杰西卡不被允许出门,而是在家看守父亲的财产。青春期叛逆驱使她陷入基督徒的圈套。他为了自由和爱情,不仅离弃了自己年老的父亲,还卷走了大量财产。更无情的是,杰西卡还把父亲交给她保管的戒指拿去换了一只猴子。那戒指可是夏洛克年轻时和妻子的定情信物!年少无知的心就真的可以这么残忍而不顾亲情吗?是夏洛克平日里太忙而疏于对女儿的亲情教育吗?夏洛克是杰西卡唯一的亲人,除了金钱之外,他所有的心思应该都是在女儿身上。这点从他在得知杰西卡携款私奔后发出的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我的钱,我的女儿”就可以看出来女儿的离开对他打击有多大。
杰西卡被罗伦佐拐走后处去挥霍。一个晚上花去八十块钱,还用珍贵的绿玉指环换了一只猴子。反过来看杰西卡和罗兰佐的行为——杰西卡把自己父母的订情之物偷偷地拿出来乱花,而且居然是用来和别人换猴子玩,这是多么让人辛酸和可笑的场景。杰西卡是个单纯的姑娘,她并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但是,她的无知必然给自己带来悲剧。要知道:罗兰佐真的爱杰西卡吗?杰西卡即便改信基督教也把脱不了“夏洛克之女”的负面身份。他爱的是杰西卡为夏洛克看守着的大量银钱。单纯的杰西卡再怎么渴望自由和爱情也不至于“私奔”还要带走父亲大量财产。其中的原因除了罗兰佐事先的挑拨和唆使之外别无其他。以他们挥霍的速度,那些钱肯定很快会花完,那之后呢?始乱终弃的悲剧完全有可能。
3 结语
在《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打破了悲喜剧界限,把悲喜剧成分巧妙地融合,把欢乐和苦难交织在一起,创造出强烈的戏剧效果。法国文豪雨果曾经评论:“以同一种气息柔和了滑稽丑怪和崇高优美,融合了可怕和可笑,悲剧和喜剧。”在看待《威尼斯商人》这部作品时不能停留在喜剧这个表面,而要深层次地挖掘每个角色性格,全面的认识他们。既要了解反面人物夏洛克冷血、残酷的一面,又要深思造成这一性格的原因,既要看到正面人物安东尼奥、巴萨尼奥、鲍西亚和杰西卡的积极作用,也不能忽视他们的性格缺陷,这样才能真正认识这部作品的真正意义。莎士比亚表达了对自身不够完善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新思想代表人物的深切关怀和担忧。
参考文献:
[1] 李江.《威尼斯商人》与中世纪西欧的犹太人问题[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2] [6]陆永庭. 卑劣的安东尼奥——评《威尼斯商人》[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
[3] [5][7][10](英)莎士比亚著,梁实秋译. 莎士比亚全集9. 威尼斯商人[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4] 徐振. 孤独的双生子——《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镜像关系[J]. 国外文学,2014.
[8] [12]黄建岚. 论《威尼斯商人》中的“两个世界”[J]. 名作欣赏,2012.
[9] [11][13]钟鸣. 另一种文化叙事——谈《威尼斯商人》中的财富与爱情的情节处理[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9.
作者简介:谢石发(1991-),男,江西赣州人,在读研究生,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翻译与作品赏析。
(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关键词: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悲剧;夏洛克
1 前言
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的结局可谓皆大欢喜:“恶人”夏洛克得到法律严惩,“好人”巴萨尼奥和鲍西亚等有情人终成眷属,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的感情得到进一步加深。由此人们认为它是部喜剧。随着时代发展,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相关研究得以深入,读者对该剧的看法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引起世界对犹太人的关注后,评论界开始严肃看待剧中反映出来的宗教和民族问题。夏洛克的悲惨命运折射了那一时代犹太人的悲剧历史。
夏洛克的命运是当时西欧犹太民族命运的缩影。《威尼斯商人》真实地再现了中世纪欧洲犹太人的悲惨境遇,深刻揭示了基督徒与犹太人关系的本质,表达了莎士比亚对犹太民族既怀有人道主义同情,又无法彻底摆脱中世纪欧洲反犹排犹情节影响的双重心态。[1]夏洛克显然成了该剧作为悲剧的重要因素。此外,经过笔者深入分析安东尼奥、巴萨尼奥、鲍西亚和杰西卡人物形象,发现莎士比亚也为他们埋下了悲剧命运的伏笔。
安东尼奥、巴萨尼奥、鲍西亚和杰西卡等人被看成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理想人物——无私、博爱、大胆追求自由和爱情。但是,透过光鲜亮丽的表面,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缺陷,则会发现他们身上也暗藏着悲剧命运。这也侧面说明了作者敢于正视人文主义新思想代表人物的自身缺陷,表达了自己的深切关怀和对他们未来命运的担忧。
2 剧中其他主人公的悲剧性分析
2.1 自负消沉的安东尼奥
很多评论说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但“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在那个时期总的来说是奋发向上的,有生气的,同时,也是强烈地反对以教会为代表的封建主义统治的。”[2]安东尼奥展现出的形象完全相悖。
他吐唾沫在夏洛克身上,踢他跟踢野狗一样,只因为他是个放高利贷的犹太异教徒。他受不了夏洛克揭露他过去粗暴的言行而恼羞成怒,根本不顾巴萨尼奥急于借钱求婚、发家致富的大好事,而恶狠狠地说“我以后还许再这样骂你,唾你,踢你”、“如其你愿意借這笔钱,不要像借给你的朋友似的······要像借给你的仇人一般。”[3]他始终摆出一副“向你借钱是给你面子,你爱借不借”的架势,不敢正视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求于人又自尊心太强、脾气暴躁,为人处世情绪化,不顾大局。
他没有成家,也无心打理事业,只顾和朋友吃喝玩乐。他对巴萨尼奥的“那似乎无功利、全意奉献的爱,炽热的情感,暧昧的台词,以及但凡论及安东尼奥都要提及的他那‘神秘的忧郁’等种种表征”使得有学者认为两人是同性恋。[4]他身陷“神秘的忧郁”之中不能自拔,任凭巴萨尼奥像只寄生虫一样蚕食他的财富和精力。他摆脱不了感情的挫折,不能振作起来专心投身事业。
他人品差得连3000块钱也借不到。他被朋友口中 “商业巨贾”、 “罗马的侠义精神”之类的奉承欺骗而变得自负。如果他真是别人口中的人物,商船失事到3个月期限还有1个多月时,以自己的声望完全来得及筹款自救。虽 “有二十位商家,公爵自己,还有许多有地位的巨公”出面“劝”夏洛克撤销“险恶的请求”[5],但没有一个人想过凑足3000元来拯救这么“高贵”的人命。他很快陷入绝望、坐以待毙,立马写信给巴萨尼奥说自己必死无疑,只盼能见他最后一面。他内心如此脆弱不堪,怎么能面对以后的挫折?
2.2 贪婪无耻的巴萨尼奥
作为一个没落的封建贵族,巴萨尼奥挥霍了家产之后,尽管经济拮据,排场照旧。他“内里耗尽,只剩下一具华丽的外表。凭着高贵的门第、优雅风度和社会偏见,他们能借就借,能骗则骗。”[6]这部剧就是巴萨尼奥借小钱骗大钱开始的。他向好友安东尼奥开口借钱时:“我在学校里练习射箭的时候,每次把一枝箭射得不知去向,便用另一枝箭向着同一方向射过去,眼睛看准了它掉在什么地方,这样往往可以把那失去的箭也找回来。所以,我冒了双倍的危险,也就往往有双倍的收获。……我欠了您很多的债,……可是您要是愿意向着您放射第一枝箭的方向,再把您的第二枝箭射过去,那么这一回我一定会把目标看准,即使不把两枝箭一起找回来,至少也可以把第二枝箭交还给您……”[7]
他赤裸裸地道出了自己“大胆追求爱情”的实质——不过是通过从朋友那里借到的三千元作为第二枝箭,堂而皇之地到贝尔蒙特去找回自己挥霍掉了的钱财罢了。[8]巴萨尼奥正年轻气盛,如果不务正业,鲍西亚那些家财能维持他们多久的奢侈生活呢?傍上富家千金一夜暴富后,他挥霍成性的生活习惯恐怕不会改变,只会愈演愈烈。或许若干年后他和鲍西亚有了孩子,甚至还不只一个两个,这种坐吃老本的方式是难以持久的。所以他的命运在这次“中兴”之后还是难逃没落的悲剧。
2.3 男权脚下的鲍西亚
鲍西亚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型时代女性的代表。她不甘父权对自己婚姻的安排,敢于借用聪明智慧追求到了内心的白马王子,并鼓起勇气假扮律师在法庭上和夏洛克斗智斗勇打了一场完胜的官司。她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和挺身而出拯救爱人最好的朋友的勇气值得称赞。但是剧中还是为她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去威尼斯前,她向侍女自夸自己熟知那些贵族公子哥的风流快活事迹,她并不是一个养在深闺不谙世事的大家闺秀。[9]在择偶标准上也只注重相貌,不在乎他的品德。她说:“假如他有圣人般的德行,偏偏生着一副魔鬼样的面貌,那么与其让他做我的丈夫,还不如让他听我的忏悔”[10]。她不仅接受那些公子哥们的生活习气,自身也沾染深刻的印迹,而第五幕就完全可以将他们划为“一丘之貉”。他们聚会庆祝自己和夏洛克一战大获全胜,开着男女之间的恶俗玩笑。“第五幕的基本情调是什么? 是爱情么,不对,是色情。客观地说,朱生豪先生的翻译让这幕戏中人物台词里的‘色彩’褪色了不少 。即使是这样,我们仍然能感到其中充斥着调笑的笔墨、无所顾忌的彻底的放纵和彻底的狂欢。”因为“第五幕举之不尽的通篇都是一些夫妻间床之事的话”。[11] 在法庭上面对即将被割下一磅肉的安东尼奥,巴萨尼奥说:“安东尼奥,我爱我的妻子,就像我自己的生命一樣;可是我的生命、我的妻子以及整个的世界,在我的眼中都不比你的生命更为贵重。我愿意丧失一切,把它们献给这恶魔做牺牲,来救出你的生命。”这是男人间的承诺,远比鲍西娅和巴萨尼奥的爱情承诺更为壮烈,伟大的爱情在这里什么都不是,只是男人友情的牺牲品。[12]巴萨尼奥是什么人上文已经提到。鲍西亚好不容易摆脱了父权的束缚,却终究难逃受制于夫权的命运,或许被冷落,或许被抛弃······
2.4 单纯无知的杰西卡
杰西卡是被拐走,而不是和罗兰佐私奔。[13]她被拐走是因为太单纯,从她携带大量财宝出走和拿父亲珍藏的戒指换一只猴子就可以看出这一点。罗兰佐是个基督徒,也是安东尼奥的侍从,自然视夏洛克为仇人。在基督徒眼中,富有的犹太人更是众矢之的,他的财富更是让旁人垂涎欲滴的对象。金钱是犹太人的生命本钱,没有了金钱也就没有了立足社会的基础。所以,基督徒对犹太人的迫害也往往是从他们的财产上下手,夏洛克也不例外。说夏洛克很富有,其实富得也只有金钱和自己唯一的女儿了。杰西卡自幼丧母,和父亲相依为命。杰西卡不被允许出门,而是在家看守父亲的财产。青春期叛逆驱使她陷入基督徒的圈套。他为了自由和爱情,不仅离弃了自己年老的父亲,还卷走了大量财产。更无情的是,杰西卡还把父亲交给她保管的戒指拿去换了一只猴子。那戒指可是夏洛克年轻时和妻子的定情信物!年少无知的心就真的可以这么残忍而不顾亲情吗?是夏洛克平日里太忙而疏于对女儿的亲情教育吗?夏洛克是杰西卡唯一的亲人,除了金钱之外,他所有的心思应该都是在女儿身上。这点从他在得知杰西卡携款私奔后发出的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我的钱,我的女儿”就可以看出来女儿的离开对他打击有多大。
杰西卡被罗伦佐拐走后处去挥霍。一个晚上花去八十块钱,还用珍贵的绿玉指环换了一只猴子。反过来看杰西卡和罗兰佐的行为——杰西卡把自己父母的订情之物偷偷地拿出来乱花,而且居然是用来和别人换猴子玩,这是多么让人辛酸和可笑的场景。杰西卡是个单纯的姑娘,她并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但是,她的无知必然给自己带来悲剧。要知道:罗兰佐真的爱杰西卡吗?杰西卡即便改信基督教也把脱不了“夏洛克之女”的负面身份。他爱的是杰西卡为夏洛克看守着的大量银钱。单纯的杰西卡再怎么渴望自由和爱情也不至于“私奔”还要带走父亲大量财产。其中的原因除了罗兰佐事先的挑拨和唆使之外别无其他。以他们挥霍的速度,那些钱肯定很快会花完,那之后呢?始乱终弃的悲剧完全有可能。
3 结语
在《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打破了悲喜剧界限,把悲喜剧成分巧妙地融合,把欢乐和苦难交织在一起,创造出强烈的戏剧效果。法国文豪雨果曾经评论:“以同一种气息柔和了滑稽丑怪和崇高优美,融合了可怕和可笑,悲剧和喜剧。”在看待《威尼斯商人》这部作品时不能停留在喜剧这个表面,而要深层次地挖掘每个角色性格,全面的认识他们。既要了解反面人物夏洛克冷血、残酷的一面,又要深思造成这一性格的原因,既要看到正面人物安东尼奥、巴萨尼奥、鲍西亚和杰西卡的积极作用,也不能忽视他们的性格缺陷,这样才能真正认识这部作品的真正意义。莎士比亚表达了对自身不够完善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新思想代表人物的深切关怀和担忧。
参考文献:
[1] 李江.《威尼斯商人》与中世纪西欧的犹太人问题[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2] [6]陆永庭. 卑劣的安东尼奥——评《威尼斯商人》[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
[3] [5][7][10](英)莎士比亚著,梁实秋译. 莎士比亚全集9. 威尼斯商人[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4] 徐振. 孤独的双生子——《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镜像关系[J]. 国外文学,2014.
[8] [12]黄建岚. 论《威尼斯商人》中的“两个世界”[J]. 名作欣赏,2012.
[9] [11][13]钟鸣. 另一种文化叙事——谈《威尼斯商人》中的财富与爱情的情节处理[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9.
作者简介:谢石发(1991-),男,江西赣州人,在读研究生,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翻译与作品赏析。
(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