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高校汽车专业教学应该与时俱进,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使教学水平与企业、社会相适应。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高校汽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就高校汽车专业教学的改革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总体上处于持续增长状态,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与调整,为汽车行业的大力发展增添助力。目前,我国上千万的汽车年产量说明汽车产业创造的价值已经不容忽视。随着环保、节能等新概念的问世,社会、企业对汽车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剧增,从这一点来看,有必要逐一解决当前高校汽车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不利因素,将人才培养作为汽车教学的第一战略目标。
一、 高校汽车专业教学现存问题
(一) 教育问题
各大高校的办学目的,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确保学生从业后可以发挥个人价值。基于这一点来看,高校汽车专业应该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目前有些高校不注重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教学改革失去了目标和方向。现在的课堂模式中还是传统教育方式居多,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一味地循规蹈矩,将来会使学生养成墨守成规的习惯,学生的创造力差、自学意识不强。长此以往,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极大程度的削弱,特别是對汽车这门专业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来说是很难融入的。
(二) 设施问题
教学设施也是制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与汽车专业相关的设备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类。不难发现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都有一个共性,即知识与技能同时掌握、理论与实践共同执行,实践教学是学生深入了解汽车构造的关键所在,相应的配套设备应该是齐全的,但是实际来看,有些院校因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始终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其教学成效可见一斑。
(三) 师资问题
从古至今,教师一直是教学的主要角色,一个院校的师资水平直接反映其办学能力是否合格。有人认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下各所高校应该给予关注的,结合汽车专业来看,所谓的“双师”指的是教师一方面要具备理论授课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实践技能。然而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的综合能力距标准仍然相去甚远,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
二、 高校汽车专业教学的改革探讨
(一) 完善课堂结构
课堂是汽车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地点,专业教学应该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教师负责课堂指引、导向,告别以往那种死气沉沉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比如某高校专门设置了汽车构造研讨环节,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发言、提问、交流、设想、分析的场所,为汽车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 加强校企合作
针对当前高校汽车专业教学存在的实践性不足这一问题,通过校园与企业的强强联合,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工作环境,并加强管理力度。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要保证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另一方面确保课程模式结构合理,使学生既能学习到文化课知识,也能在校企合作活动中获取必要经验。
同时,学校方面应该是校企合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学生的个性需求给予不同的计划任务,先做好理论工作,保证学生了解汽车行业相关的术语及理论知识,然后在实践操作中从易到难、从简到杂实现这样一个过程,最后对企业的运行情况做出深入了解。
此外,对初到企业进行实习的学生来说,需要迅速融入工作环境,有些学生适应能力强,能够按照领导指示完成相关任务,但有些学生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从这方面来看,学校需要给出一套相对完整的管理措施,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制度内容,规范个人在企业活动中的言行举止。
(三) 建设实训场所
汽车学科专业性强,基于该特点,相应的实训场所也应该分为三个部分,即基础场所、核心训练场所、综合场所。书本上的教学知识应该在实训场所中一一兑现,各项环节得到细化,使知识点得以集中整合,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知识。
此外,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教学设备,结合高校教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筛选设备,保证设置的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性,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高涨,教师的积极性也会随着各项措施的完善而体现出来,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四) 提高教师素质
师资建设是核心内容,是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一支高水平、高素质、敬岗爱业、积极进取的教师团队是汽车专业教学的前进动力。教师的培养方向便是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标准,高校及有关部门应该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在地区教育局的指示下接受学习与培训,努力增收专业知识;第二,与企业联手构建应用型教师人才培养体系,让教师学习实用型技能;第三,通过评级、考试等考核形式获取资格认证;第四,调动教师积极性,鼓励他们制作专业设备器材,达到锻炼技能的目的;第五,有条件的高校可以为教师提供海外留学的机会,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
(五) 完善评价标准
素质教育提倡人性化教学改革,汽车教学的评价工作应该遵从这一理念,突破旧有的评价形式,达到创新合理的教学标准。良好的评价机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潜能和创新意识,这与高校的教学目标是吻合的。具体工作中,在评价考核过程中加入实训成绩、活动成绩以及成绩提高水平等等,力求将实践评价与理论评价有效融合,让学生意识到日常学习是多么重要,不断以评价标准来约束自己的学习与工作,逐渐实现向应用型人才的转变。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高校汽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关建议。新时期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动力,高校汽车专业教学应对此做出应有调整,通过校企联合、完善实训设施、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手段,确保教学质量达标。
参考文献:
[1]王石莉,李永梅,钱茹.应用型高校汽车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文教资料,2015,(26):158-159.
[2]吴海燕.高校汽车专科专业机械制图教学探索[J].青春岁月,2015,(13).
[3]刘国兵.高校涉汽车类专业汽车检测课程同质化问题研究[J].大学教育,2015,(11):150-151.
[4]段敏,石晶,张丽萍,等.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方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106-111.
作者简介:
赵欣迪,湖北省黄冈市,黄冈师范学院。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总体上处于持续增长状态,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与调整,为汽车行业的大力发展增添助力。目前,我国上千万的汽车年产量说明汽车产业创造的价值已经不容忽视。随着环保、节能等新概念的问世,社会、企业对汽车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剧增,从这一点来看,有必要逐一解决当前高校汽车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不利因素,将人才培养作为汽车教学的第一战略目标。
一、 高校汽车专业教学现存问题
(一) 教育问题
各大高校的办学目的,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确保学生从业后可以发挥个人价值。基于这一点来看,高校汽车专业应该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目前有些高校不注重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教学改革失去了目标和方向。现在的课堂模式中还是传统教育方式居多,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一味地循规蹈矩,将来会使学生养成墨守成规的习惯,学生的创造力差、自学意识不强。长此以往,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极大程度的削弱,特别是對汽车这门专业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来说是很难融入的。
(二) 设施问题
教学设施也是制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与汽车专业相关的设备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类。不难发现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都有一个共性,即知识与技能同时掌握、理论与实践共同执行,实践教学是学生深入了解汽车构造的关键所在,相应的配套设备应该是齐全的,但是实际来看,有些院校因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始终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其教学成效可见一斑。
(三) 师资问题
从古至今,教师一直是教学的主要角色,一个院校的师资水平直接反映其办学能力是否合格。有人认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下各所高校应该给予关注的,结合汽车专业来看,所谓的“双师”指的是教师一方面要具备理论授课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实践技能。然而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的综合能力距标准仍然相去甚远,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
二、 高校汽车专业教学的改革探讨
(一) 完善课堂结构
课堂是汽车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地点,专业教学应该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教师负责课堂指引、导向,告别以往那种死气沉沉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比如某高校专门设置了汽车构造研讨环节,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发言、提问、交流、设想、分析的场所,为汽车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 加强校企合作
针对当前高校汽车专业教学存在的实践性不足这一问题,通过校园与企业的强强联合,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工作环境,并加强管理力度。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要保证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另一方面确保课程模式结构合理,使学生既能学习到文化课知识,也能在校企合作活动中获取必要经验。
同时,学校方面应该是校企合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学生的个性需求给予不同的计划任务,先做好理论工作,保证学生了解汽车行业相关的术语及理论知识,然后在实践操作中从易到难、从简到杂实现这样一个过程,最后对企业的运行情况做出深入了解。
此外,对初到企业进行实习的学生来说,需要迅速融入工作环境,有些学生适应能力强,能够按照领导指示完成相关任务,但有些学生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从这方面来看,学校需要给出一套相对完整的管理措施,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制度内容,规范个人在企业活动中的言行举止。
(三) 建设实训场所
汽车学科专业性强,基于该特点,相应的实训场所也应该分为三个部分,即基础场所、核心训练场所、综合场所。书本上的教学知识应该在实训场所中一一兑现,各项环节得到细化,使知识点得以集中整合,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知识。
此外,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教学设备,结合高校教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筛选设备,保证设置的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性,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高涨,教师的积极性也会随着各项措施的完善而体现出来,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四) 提高教师素质
师资建设是核心内容,是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一支高水平、高素质、敬岗爱业、积极进取的教师团队是汽车专业教学的前进动力。教师的培养方向便是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标准,高校及有关部门应该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在地区教育局的指示下接受学习与培训,努力增收专业知识;第二,与企业联手构建应用型教师人才培养体系,让教师学习实用型技能;第三,通过评级、考试等考核形式获取资格认证;第四,调动教师积极性,鼓励他们制作专业设备器材,达到锻炼技能的目的;第五,有条件的高校可以为教师提供海外留学的机会,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
(五) 完善评价标准
素质教育提倡人性化教学改革,汽车教学的评价工作应该遵从这一理念,突破旧有的评价形式,达到创新合理的教学标准。良好的评价机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潜能和创新意识,这与高校的教学目标是吻合的。具体工作中,在评价考核过程中加入实训成绩、活动成绩以及成绩提高水平等等,力求将实践评价与理论评价有效融合,让学生意识到日常学习是多么重要,不断以评价标准来约束自己的学习与工作,逐渐实现向应用型人才的转变。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高校汽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关建议。新时期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动力,高校汽车专业教学应对此做出应有调整,通过校企联合、完善实训设施、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手段,确保教学质量达标。
参考文献:
[1]王石莉,李永梅,钱茹.应用型高校汽车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文教资料,2015,(26):158-159.
[2]吴海燕.高校汽车专科专业机械制图教学探索[J].青春岁月,2015,(13).
[3]刘国兵.高校涉汽车类专业汽车检测课程同质化问题研究[J].大学教育,2015,(11):150-151.
[4]段敏,石晶,张丽萍,等.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方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106-111.
作者简介:
赵欣迪,湖北省黄冈市,黄冈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