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双刃剑”性质,影响和改变着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道德观念、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我们应加强学生网络文化影响的研究,优化网络环境,强化网络管理,提高应对不良网络文化冲击的能力。
【关键词】网络文化 学生影响 有效对策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网络文化环境下职业技术院校德育研究”( 课题编号:2011GG269)。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98-02
为了解网络文化对当今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影响,为开展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提供现实依据,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关于网络文化对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影响”的社会调查。本次社会调查以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为主,辅以对学生的个别访谈。调查问卷设计了30个问题,内容涵盖网络使用情况、网络对个人学习、生活、交往以及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网络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从收集上来的212份有效调查问卷看,网络文化对学生正面的、积极的作用是主要的,但是对于一部分学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一、网络文化对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积极影响
1.提升了道德观念。在“你认为网络对你的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的提高是否有帮助”的问卷调查中,有76%的学生认为网络文化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的提高“有”或“很大”帮助。说明网络文化给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带来了丰富便捷的生存空间,同时对他们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为主体意识的增强、平等意识的提高、开放精神的扩展、包容意识的培育、伦理素质的提升和个性自由的发展。
2.拓展了学习途径。在“你觉得上网对你现阶段的学习有何影响”的问卷调查中,“有正面影响”和“总的来说,利大于弊”的学生比例占到80.2%,说明网络对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网络文化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资源,每一个网络空间里都有丰富的内容供学生搜索学习。由于学习软件的编制采用非线性技术,所以人们的学习就可以通过各种路径,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式、发现式学习,从而促使学习者积极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1]
3.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化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思维方式开始发生变革并趋向多元化。网络文化采用多媒体技术,突破了传统简单文字或静态图像的桎梏,使人类思维更趋向综合化、立体化。[2]在“你认为网络对你的思维有何影响”问卷调查中,有63.6%的学生认为“更善于思考”和“需要思考更多东西”。因此,从思维方式上看,网络文化蕴含了一种智慧,蕴含了系统哲学,即:集成交互网络思维。[1]
4.扩大了人际交往。由于网络交往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彻底改变了基于血缘、地缘、业缘关系的狭隘人际交往形式,突破了基于权力、地位、职业和利益的狭隘人际交往范围,因此,网络使人际交往具有了多样性,同时也扩大了个人的交往范围。在“网上与别人沟通是否比。现实容易”及“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问卷调查中,有67.4%的学生认为网上与别人更容易沟通,并交到了很多朋友;有64.5%的学生认为网络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更加紧密”。这说明,网上交往具备更大的自由性,使人际交流更直接、更快捷、更加多样化。
5.变革了生活方式。网络信息时代,学生的生存生活方式也出现新的变化。他们不再是一个只追求单一色彩的学生,他们可以利用网络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化产品,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在网络上,学生不仅可以获取各种知识和浏览各类新闻信息,在学习之余他们还可以获得形式多样的消闲娱乐。在“你上网的时间大部分花在什么上”的问卷调查中,“QQ、MSN等聊天”、“看电影”、“听音乐”、“玩网络游戏”、“浏览新闻”、“网络购物”等占的比例较大,说明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娱乐活动,加速了青年学生个性成长过程中的社会化进程。
二、网络文化对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消极影响
1.网络文化弱化学生的道德情感。在“你在网上说过谎吗”的问卷调查中,“经常说”和“偶尔说过”的学生占到77.4%。他们认为,偶尔在网上说说谎、说错话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信息网络的隐蔽性使网络社会中存在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躲在符号背后的假面人。不少上网者缺少公共道德的约束,“快乐原则”支配着个人欲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大肆宣泄。善良、真诚等传统美德在网络世界中已难觅踪迹。[3]大量的网上色情、网上暴力、网上赌博、网上黑客等不良网络文化极易弱化青年学生的道德意识,引发道德认知冲突,导致价值迷惘和道德困惑。
2.网络文化降低学生的认知能力。据调查,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二至四小时的学生比例占到51.9%,基本每天都上网的学生占到39.2%。长时间上网,侵占了学习时间,削弱了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了学习成绩。而且,网络信息的海量性、直观性、丰富性和传递的快捷性,导致学生的感知能力降低和认知的肤浅化。他们往往是看得多,思考得少,对事物的认知肤浅化、感性化,难以把握事物的本质。
3.网络文化导致学生人际交往障碍。青年学生大多热衷于网上聊天、交友和游戏。但网上的交往和交流实质上是人与机器之间通过数字、音像等所重建的非现实性的交往和交流,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关系活动,于是,造成他们与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同学与朋友之间的感情联系变得淡漠,生活的情趣开始淡化,内心烦躁而空茫。[4]于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由于隔了一道屏障而变得越发不可琢磨,网络孤独、信任危机等人际关系障碍由此产生。在今天,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网民成为主体,人人把玩手机而忽视了与近在咫尺的亲情和友情的交流,愈发加剧了人际交往障碍的趋势。 4.网络文化导致学生人格异化。在网络虚拟的社会里,避开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转换为人机对话的环境,网络的“虚拟化”使制约和监管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道德和法律约束的环境弱化。于是,有些学生减少了自我约束和克制力,网上网下判如两人,其结果就是学生双重人格的产生。在现实世界中性格内向,木讷寡言,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则花言巧语,游刃有余;在现实生活中诚实正直,是公众心目中高尚的正人君子,在网上则可能会暴露出低级趣味、自私、贪婪甚至无耻。有些学生使自己长期淹滞在数字化的空间里,未能有效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之间的角色转换,从而形成一种心理错位和行为失调,也容易导致冷漠、孤僻、不合群、缺乏责任感等一些心理疾病。
5.网络文化诱发了学生的网络成瘾。据调查,有40.1%的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几乎每天都玩;有9.4%的学生会选择在上课时间玩;有10.8%学生甚至玩网络游戏上瘾。这说明,网络游戏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长时间进行网络游戏,其虚幻的情节和侠义精神容易误导青年学生,产生价值偏颇,淡化他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沉溺于网络空间不能自拨,处于一种封闭的虚拟世界,缺乏与人沟通能力,不能面对现实社会,变得孤僻冷漠,人格发生扭曲,心理出现异变,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
三、网络文化冲击下的有效对策
网络文化对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影响是多重的,如同“双刃剑”。我们应加大对网络文化规律的研究,趋利避害,让这一崭新的文化奇葩造福于青年一代。
1.优化网络环境。学校应以网络为载体,建设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加强舆论导向建设,增强主导文化的影响力度。
2.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学校组织读书节活动、演讲比赛、校园歌手大赛、技能大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电脑网络知识和技术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网络文化建设,学生在活动中青春得到了张扬,性情得到了陶冶,品位得到了提升。
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校报或办讲座等形式,加强网络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让学生了解沉迷于网络对心理造成的危害,及时调整心态和行为,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为学生提供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服务,对已经产生网络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治疗和辅导。
4.加强网络管理。用技术手段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研发或购买上网过滤软件产品、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等绿色上网软件。建立“信息海关”、“信息安全防火墙”等,尽可能阻断“危害信息”的进入,从源头上净化网络,为学校德育教育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5.提高信息素养。学校要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普及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培养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和利用网络进行浏览与查询、交流与沟通等网络运用能力、网络自律能力和网络防范能力。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将网德教育渗透到德育等课程中,使学生自觉遵守网络伦理规范。
总之,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网络文化,以其“双刃剑”的特性影响和改变着技术院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改写着道德规范的内涵。我们应加强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研究,提高应对不良网络文化冲击的能力,不断提高职业技术院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赵福民,胡凡刚.简论网络文化对社会的影响[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23(6)
[2]王静蕾.网络文化初探[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21(3)
[3]姚侃,兰寿军.网络文化影响与城市中学德育的调控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
[4]赵福民,胡凡刚.简论网络文化对社会的影响[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23(6)
【关键词】网络文化 学生影响 有效对策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网络文化环境下职业技术院校德育研究”( 课题编号:2011GG269)。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98-02
为了解网络文化对当今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影响,为开展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提供现实依据,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关于网络文化对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影响”的社会调查。本次社会调查以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为主,辅以对学生的个别访谈。调查问卷设计了30个问题,内容涵盖网络使用情况、网络对个人学习、生活、交往以及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网络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从收集上来的212份有效调查问卷看,网络文化对学生正面的、积极的作用是主要的,但是对于一部分学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一、网络文化对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积极影响
1.提升了道德观念。在“你认为网络对你的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的提高是否有帮助”的问卷调查中,有76%的学生认为网络文化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的提高“有”或“很大”帮助。说明网络文化给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带来了丰富便捷的生存空间,同时对他们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为主体意识的增强、平等意识的提高、开放精神的扩展、包容意识的培育、伦理素质的提升和个性自由的发展。
2.拓展了学习途径。在“你觉得上网对你现阶段的学习有何影响”的问卷调查中,“有正面影响”和“总的来说,利大于弊”的学生比例占到80.2%,说明网络对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网络文化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资源,每一个网络空间里都有丰富的内容供学生搜索学习。由于学习软件的编制采用非线性技术,所以人们的学习就可以通过各种路径,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式、发现式学习,从而促使学习者积极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1]
3.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化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思维方式开始发生变革并趋向多元化。网络文化采用多媒体技术,突破了传统简单文字或静态图像的桎梏,使人类思维更趋向综合化、立体化。[2]在“你认为网络对你的思维有何影响”问卷调查中,有63.6%的学生认为“更善于思考”和“需要思考更多东西”。因此,从思维方式上看,网络文化蕴含了一种智慧,蕴含了系统哲学,即:集成交互网络思维。[1]
4.扩大了人际交往。由于网络交往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彻底改变了基于血缘、地缘、业缘关系的狭隘人际交往形式,突破了基于权力、地位、职业和利益的狭隘人际交往范围,因此,网络使人际交往具有了多样性,同时也扩大了个人的交往范围。在“网上与别人沟通是否比。现实容易”及“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问卷调查中,有67.4%的学生认为网上与别人更容易沟通,并交到了很多朋友;有64.5%的学生认为网络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更加紧密”。这说明,网上交往具备更大的自由性,使人际交流更直接、更快捷、更加多样化。
5.变革了生活方式。网络信息时代,学生的生存生活方式也出现新的变化。他们不再是一个只追求单一色彩的学生,他们可以利用网络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化产品,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在网络上,学生不仅可以获取各种知识和浏览各类新闻信息,在学习之余他们还可以获得形式多样的消闲娱乐。在“你上网的时间大部分花在什么上”的问卷调查中,“QQ、MSN等聊天”、“看电影”、“听音乐”、“玩网络游戏”、“浏览新闻”、“网络购物”等占的比例较大,说明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娱乐活动,加速了青年学生个性成长过程中的社会化进程。
二、网络文化对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消极影响
1.网络文化弱化学生的道德情感。在“你在网上说过谎吗”的问卷调查中,“经常说”和“偶尔说过”的学生占到77.4%。他们认为,偶尔在网上说说谎、说错话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信息网络的隐蔽性使网络社会中存在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躲在符号背后的假面人。不少上网者缺少公共道德的约束,“快乐原则”支配着个人欲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大肆宣泄。善良、真诚等传统美德在网络世界中已难觅踪迹。[3]大量的网上色情、网上暴力、网上赌博、网上黑客等不良网络文化极易弱化青年学生的道德意识,引发道德认知冲突,导致价值迷惘和道德困惑。
2.网络文化降低学生的认知能力。据调查,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二至四小时的学生比例占到51.9%,基本每天都上网的学生占到39.2%。长时间上网,侵占了学习时间,削弱了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了学习成绩。而且,网络信息的海量性、直观性、丰富性和传递的快捷性,导致学生的感知能力降低和认知的肤浅化。他们往往是看得多,思考得少,对事物的认知肤浅化、感性化,难以把握事物的本质。
3.网络文化导致学生人际交往障碍。青年学生大多热衷于网上聊天、交友和游戏。但网上的交往和交流实质上是人与机器之间通过数字、音像等所重建的非现实性的交往和交流,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关系活动,于是,造成他们与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同学与朋友之间的感情联系变得淡漠,生活的情趣开始淡化,内心烦躁而空茫。[4]于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由于隔了一道屏障而变得越发不可琢磨,网络孤独、信任危机等人际关系障碍由此产生。在今天,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网民成为主体,人人把玩手机而忽视了与近在咫尺的亲情和友情的交流,愈发加剧了人际交往障碍的趋势。 4.网络文化导致学生人格异化。在网络虚拟的社会里,避开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转换为人机对话的环境,网络的“虚拟化”使制约和监管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道德和法律约束的环境弱化。于是,有些学生减少了自我约束和克制力,网上网下判如两人,其结果就是学生双重人格的产生。在现实世界中性格内向,木讷寡言,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则花言巧语,游刃有余;在现实生活中诚实正直,是公众心目中高尚的正人君子,在网上则可能会暴露出低级趣味、自私、贪婪甚至无耻。有些学生使自己长期淹滞在数字化的空间里,未能有效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之间的角色转换,从而形成一种心理错位和行为失调,也容易导致冷漠、孤僻、不合群、缺乏责任感等一些心理疾病。
5.网络文化诱发了学生的网络成瘾。据调查,有40.1%的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几乎每天都玩;有9.4%的学生会选择在上课时间玩;有10.8%学生甚至玩网络游戏上瘾。这说明,网络游戏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长时间进行网络游戏,其虚幻的情节和侠义精神容易误导青年学生,产生价值偏颇,淡化他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沉溺于网络空间不能自拨,处于一种封闭的虚拟世界,缺乏与人沟通能力,不能面对现实社会,变得孤僻冷漠,人格发生扭曲,心理出现异变,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
三、网络文化冲击下的有效对策
网络文化对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影响是多重的,如同“双刃剑”。我们应加大对网络文化规律的研究,趋利避害,让这一崭新的文化奇葩造福于青年一代。
1.优化网络环境。学校应以网络为载体,建设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加强舆论导向建设,增强主导文化的影响力度。
2.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学校组织读书节活动、演讲比赛、校园歌手大赛、技能大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电脑网络知识和技术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网络文化建设,学生在活动中青春得到了张扬,性情得到了陶冶,品位得到了提升。
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校报或办讲座等形式,加强网络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让学生了解沉迷于网络对心理造成的危害,及时调整心态和行为,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为学生提供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服务,对已经产生网络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治疗和辅导。
4.加强网络管理。用技术手段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研发或购买上网过滤软件产品、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等绿色上网软件。建立“信息海关”、“信息安全防火墙”等,尽可能阻断“危害信息”的进入,从源头上净化网络,为学校德育教育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5.提高信息素养。学校要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普及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培养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和利用网络进行浏览与查询、交流与沟通等网络运用能力、网络自律能力和网络防范能力。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将网德教育渗透到德育等课程中,使学生自觉遵守网络伦理规范。
总之,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网络文化,以其“双刃剑”的特性影响和改变着技术院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改写着道德规范的内涵。我们应加强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研究,提高应对不良网络文化冲击的能力,不断提高职业技术院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赵福民,胡凡刚.简论网络文化对社会的影响[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23(6)
[2]王静蕾.网络文化初探[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21(3)
[3]姚侃,兰寿军.网络文化影响与城市中学德育的调控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
[4]赵福民,胡凡刚.简论网络文化对社会的影响[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