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曲折的逃离心旅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ly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逃离》为我们展现出了女性逃离的多个声部,主旋律与变奏共同弹奏出深邃而动人的和鸣。在充满彻骨之痛的逃离过程中,女性不仅耗尽了自己的心力与体力,而且也真切地体验到了女性的宿命与绝望。
  关键词:逃离 迷惘 宿命
  “逃离”,对于很多女性作家而言,绝对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字眼,相反是一个充满着女性奇情、狂想、放纵、叛逆、绝望甚至是毁灭的一个巨大的深渊。无数女作家在谛听这一命运深渊的神秘声响的同时,也率性地让自己笔下奔逃出无数试图突围命运围困的女性身影。毫无疑问,艾丽丝·门罗是众多谛听女性逃离命运的作家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在她笔下,形形色色的女性因为逃离的生命姿态,闪现出一种耀目的复杂不定的光彩。
  《逃离》这部小说精彩就在于,门罗以精湛的小说技艺为我们展现出了女性逃离的多个声部,逃离的主旋律与变奏共同弹奏出深邃而动人的和鸣。如果我们细读这部小说,就会发现实际上这里写的是两个女人的逃离,而不简单只是女主人卡拉个人的逃离。其实贾米森太太(西尔维娅)也是一个逃离的女人。如果我们足够细心,就会发现刚刚失去丈夫的西尔维娅有点奇怪,因为她恰恰缺少了一种我们以为正常人在这种情境下最可能出现的情绪,那就是丧夫的忧伤,顺着她的回忆性的目光,我们看到了夫妻俩的情趣不和谐(她为丈夫精心采撷的紫罗兰,可丈夫干脆无动于衷),看到了丈夫死后她把一切与丈夫有关的东西要统统扔掉的那种无意识。按照门罗的说法,如果“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那么贾米森太太的希腊之旅就不再仅仅是一个休假,而是一场告别旧日生活的逃离。小说的开篇就是从西尔维娅逃离之旅的回归开始的,只不过它是作为一个令人焦虑的风景出现在卡拉的眼里。门罗的精彩在于,在那波澜不惊的生活底部会放入一些步步惊心的东西。比如她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的开头,为什么一个邻居的回归竟然让卡拉胆战心惊?接下来的情节仿佛忘掉这个悬念,反而不慌不忙用延宕的手法徐徐展开卡拉的生活画卷,马匹、跑道甚至天上的云彩构成卡拉生活的细部,而这看似田园写意的下面居然沉淀的是生活的困窘。小说顺着卡拉的视角,很随意地从田园风格游移开来,定格到她的丈夫身上,接下来门罗用一种近似喜剧的手法漫画似地勾勒出一个喜怒无常而又毫不讲道理的男人形象。事实上正是丈夫这种性格才成为卡拉不幸生活的根源。由于经济上困窘,克拉克想利用卡拉跟他说起的贾米森先生调戏她的事情进行敲诈,事实上这是一个夫妻之间带有点玩笑性质的谈话,而且连卡拉对于这件事的真实性都有点怀疑,她是为了取悦自己的丈夫在这件事上有了很多臆想式的添油加醋。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些玩笑话居然把她真正逼入生命的困境。
  小说非常漂亮之处还在于留下了很多的空白。比如在卡拉决定面对贾米森太太的时候她想过什么,是什么突然让她决定在面对贾尔森太太时放声大哭、勇敢地说出带有隐私性质的生活的困境?是临时起意还是早有预谋?我们不得而知。而且小说到这个关键片段,我们突然发现,整个小说视角突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卡拉突然成为被看者,她的所作所为都在贾尔森太太的视角下展开,至于她的真实想法我们完全不知道。这时候,我们戏剧化地想到了开头,那时贾尔森太太是被看者而卡拉在观看。看与被看这两个带有对立性质的视角轻盈地在这两个逃离的女性形象中游移,这本身就构成了小说叙述策略中最意味深长的部分。女性的看与被看构成了一个缤纷迷离的世界,从不同角度戏剧化地映射了女性迷茫仓皇的心境与命运。在这两个逃离女性以倾听与倾诉的方式直面女性生命痛楚的场景中,贾尔森太太一直隐蔽的内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显与披露。贾尔森太太非常喜欢卡拉,这种喜欢更多的是一种对于她那天真的生机勃勃生命力的赞赏。所以当她看到卡拉的生命困境时,才会毫不犹疑地帮助她逃离。这里有一种我们常说的女性情谊的东西,就是说只有女人才会对女人特有的生存困境感同身受,也因此才会有最真诚的出手相助。在小说后边,我们看到西尔维娅给卡拉写的信里,才真正明白她的无私帮助并不仅仅是一种感性的甚至即兴的行为,并不简单的是女性基于怜悯与同情的姐妹情谊,而是其作为一个人特别是作为一个女人那种对于幸福的理解,她理解的幸福首先是一种自由,也就是说她那么热心地帮助卡拉的逃离,就是因为她认为卡拉只有获得自由,才能可能幸福。
  然而小说的精彩才刚刚开始,就在卡拉围绕着雨云、湿地、马匹胡思乱想的时候,小说突然石破天惊地来了一笔:“这是她第二回把一切都扔在了身后。”原来我们所期待的将要发生的逃离,其实已经早有了前章。头一回的逃离是那么的浪漫,就像甲壳虫乐队的歌曲一样,带着清晨五点钟的露水、吱嘎乱响的老破车、秋天清晨的凉风,还有令她心醉神迷的爱情。那时她对于因为逃离而抛弃在身后的东西还不清楚,正如她也看不清未来的命运前景。她因为看不清父母的生活,执意要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真实的生活。那时的她万万不会想到正是因为这种真实的生活,她才有了生命的第二次逃离。如果说她生命的第一次逃离是因为爱情而充满希望,那她的第二次逃离就只有孤独与陌生的绝望了。她清晰地知道这次逃离仅仅是为了生活里不再包括克拉克,然而她又可怕地看到她要进入的是一个无法融入其间的世界,因为一旦失去了克拉克,“那她还能关心什么呢?她又要怎样才知道自己是不是还活着呢?”况且更让她害怕的是,她担心没有什么可以取代克拉克原来占据她心中的位置。这种未知的陌生已经无法像第一次逃离那样带给她新鲜、刺激甚至是快乐,相反却让她软弱地、踉踉跄跄地从逃离中再次逃离出去。
  事实上,到了这时我们也并没有清晰地看到卡拉逃离的结局,我们只是知道她或许下了大巴,然后小说又扯着我们回到西尔维娅辗转难眠的那个夜晚。就连我们也很难想象敲门的不速之客竟然是克拉克。克拉克带着敌意来还西尔维娅的衣服,我们从克拉克的嘴里才确认了卡拉逃离失败的结局。克拉克的敌意让西尔维娅觉得非常紧张,在这样一个深夜,这个根本“把握不准该怎样行事”的克拉克让西尔维娅极度不安,就在两人谈话中的敌意愈演愈烈的时候,突然神奇地出现了那只颇有寓意的山羊弗洛拉。这个山羊在小说里非常重要,不仅勾连着小说的重要情节,还具有非常重要的隐喻意义。记得小说在开始时,讲到卡拉最不开心的事情就是丢失了弗洛拉,看来弗洛拉出场时就是一种逃离状态。弗洛拉对于卡拉来讲非常重要,这不仅体现在这只小羊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进入卡拉的梦境,更重要的是,用小说里的话来说,这只小羊“不让她有任何优越感——而且这只羊眼里闪烁的更像是闺中密友般嘲讽的神情”。记得卡拉向西尔维娅坦陈自己隐秘的痛苦前的大哭,也是因为西尔维娅说到这只小羊。而此时的小羊在雾中的突然出现,居然让两个充满敌意的人因为人性中共同的恐惧,像老朋友一样交谈告别。当克拉克回到家中时,我们看到了爱情中非常温情的一幕,那是或许是因为西尔维娅在信中所说:“卡拉的出走与感情波动能使卡拉的真正感情得以显现。”
  也许门罗的深刻在于,没有理想化地为这次逃离涂抹理想主义光彩,相反却在尊重女性日常生活与情感心理的真实逻辑之上,为卡拉设计了一场仓皇失措甚至是溃不成军的逃离。这次逃离的实质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说:“这就是少女的特性,也是我们认识她大多数行为的关键。她不接受自然与社会为她指定的命运,然而也没有完全拒绝它。她自身中的矛盾太多了,以至不能同世界作战。她只准备逃离现实,或者同它做象征性的斗争。”{1}
  事实上,理想与现实的背离往往使女性急于逃离混浊的世俗现实,然而这个逃离过程,不但是个寻觅精神家园、渴求自我确认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自我剥离的过程,也就是把自我同过去所依附的社会、群体、血缘、亲情、爱情、友情等关系中剥离开来、放逐出去的过程。因此,对于女性而言,这个充满彻骨之痛的逃离过程,不仅耗尽了女性的心力与体力,而且也会使其真切地体验到女性的宿命与绝望。门罗在小说中不仅细腻地描绘了逃离途中卡拉内心的恐惧、软弱和绝望,而且更以隐晦的笔墨描绘了逃离后的卡拉曲折而隐秘的内心:逃离虽然作为一个事件已经在卡拉的生活中结束,但是逃离失败的痛楚却像一根“致命的针”一样深深扎在卡拉的血液里、呼吸中,更重要的是逃离本身所携带的那种致命的诱惑却会如影随形伴随着卡拉的余生。这也许是门罗对于女性生存困境埋下的最重要的一个伏笔:回归后的卡拉会不会再次逃离?虽然她一再努力“抵抗着那样做的诱惑”。
  {1}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06页。
其他文献
摘 要:福建籍女作家须一瓜善于在叙述中打造叙事的迷宫,她的中篇小说《西风的话》就是一例。本文试从小说叙事手法对她的中篇小说《西风的话》进行解读,从叙事的不确定性和重复性来寻求话语建构的意义,从而关注人性。  关键词:须一瓜小说 叙事手法 话语建构 人性关怀  近年来创作丰厚的福建籍女作家须一瓜,以其颇具反响的小说作品在文坛上大放异彩,她文笔细腻、深邃,常常以法律案件为引子进入故事。中篇小说《西风的
期刊
摘 要:注重诗意和呈现诗意是每个作者在创作中都要追求的,但不是每一个作家都能达到呈现诗意的境界。因为要呈现诗意必须要有足够的俗世人文情怀、醇真醴深的文化意味和生活趣味、氛围渲染以及驾驭写作的文化才情。就此,不论是从俗世的生活感受到生活的亲切和乐观,还是从文化的承传中感受到久远的伦理文化与人情的力量,没有比汪曾祺更令人称奇的。“写一点风俗画,对增加作品的生活气息、乡土气息,是有帮助的。”此乃夫子自道
期刊
摘 要:《简·爱》出版于19世纪,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之作。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半自传形式的作品,读者从中可以看到夏洛蒂·勃朗特的真实生活写照。小说主要讲述的就是一位女性从小生活困苦,却仍然能在磨难中不向命运低头,勇敢追求自由与尊严的故事。小说的女主人公简·爱由于身材矮小、长相平凡,从小就受尽屈辱,致使她的性格中带有很强的自卑成分;而经过时间的历练后,她前卫的思想、无尽的才华又让她
期刊
摘 要: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除却以“境界”来衡量词体的美感之外,还倾向于以“隔与不隔”作为其衡量标准的核心,这种审美趋向有别于长久以来中国传统的文体论调。在先后接受叔本华、席勒等西方美学思想的基础上,他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品鉴中国古典诗词这一艺术载体,并将此奉为自己竭力追寻的审美理想。这一审美理想贯穿于词话之中,并对中国现代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人间词话》 审美 理想  《人间词话
期刊
摘 要:夏多布里昂是法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作家通过《秋天的快乐》将个人的内心感触投射于时序流转的境界之中,散文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审美特质。本文以印象批评的视角展示了作家于孤独中寻觅快乐的心路历程,并对作家语言背后暗含的忧郁气质作逐一解读。  关键词:忧郁 夏多布里昂 秋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四时之中,予独爱秋日。悄然的北风,落寞的云霭,孤零的枝丫,纷繁的落英,凡兹所见,大抵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比较的角度,对《尘埃落定》与《额尔古纳河右岸》在创作身份、视点人物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希冀在体味二者独特的艺术表现之同时,钩沉出文本背后所沉潜的关于边地族群的精神实质。  关键词:《尘埃落定》 《额尔古纳河右岸》 创作身份 视点人物  阿来的《尘埃落定》与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的上乘之作。两部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又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如边缘文化族群的叙述对象、第
期刊
摘 要:安东尼奥·洛佩斯·加西亚是世界著名的具象主义大师,他的艺术作品风格在当今世界画坛独树一帜,他的作品风格宁静隽永、厚重朴实。安东尼奥·洛佩斯·加西亚的油画创作风格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即具象表现主义时期、魔幻现实主义时期与具象写实主义时期。本文将主要就安东尼奥·洛佩斯·加西亚具象写实主义时期的油画作品展开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安东尼奥·洛佩斯·加西亚 油画 具象写实主义  安东尼奥·洛佩斯·加
期刊
摘 要:林语堂编写的《开明英文读本》在民国时期盛行一时,精选的教学内容与丰子恺的经典配图,使得该套教材成为我国英语教材的经典版本,真实体现了林语堂的意念教学法,获得一致好评。近年来海豚出版社又将其推出,掀起民国教材研究热潮,林语堂的意念教学法再次得到关注和热评。在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阶段,比较是开阔视野和推陈出新的有效方式,而结合新旧教材蕴含的教学法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认识到英语教材的人
期刊
摘 要:在罗宾逊的第一部小说《持家》的结尾,茹丝和姨妈希薇一把火烧掉了对女性来说象征着双重辖制的房子,毅然踏上了流浪之路;二十多年后,罗宾逊的笔下的又一个新的女性角色格罗瑞却选择留守基列。女性从“离家”到“归家”,这一转变反映出女权主义运动新的发展趋势。格罗瑞的留守与露西儿的留守有着本质的区别,罗宾逊将格罗瑞提到了“救赎者”的高度,这也是作家对新时期女性出路的一种再思考。  关键词:玛里琳·鲁宾逊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蜀绣的历史渊源和传统技艺的角度出发,研究蜀绣的传承与创新。蜀绣针法的变化和丰富,是蜀绣成为国内四大名绣的原因之一。这里对蜀绣针法作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一些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传承与发展这一传统技艺的思考,目的在于展现一代代的手工艺人为传统技艺的延续所做不懈努力,也反映出蜀绣在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蜀绣 技艺 传承 创新  蜀绣,又称“川绣”,是以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