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作片(包括动画作品)是影视世界中举足轻重的片种。它既可以被其他题材的影视作品包容,又可以包容其它题材的影视作品。下面要说的,既包括纯粹的动作电影,也包括其他类型影视作品中的动作场面。
如果认真比较一下各国家、各地区在这方面的成就,就会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规律。
牛仔为什么那么酷?美国西部片的人设源头
传统西部片中的英雄牛仔总是绷着一张扑克脸,很少开颜,要么就是阴阴坏坏地笑,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紧皱的眉头就是男性美的象征。他们很少哭,如果要他们哭总得发生些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见天儿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喜欢帽子遮着脸睡在马背上。最重要的事,真正的牛仔主角大多独来独往,一骑如风驰向夕阳是非常经典的并一直使用着的结束画面,或许有时候后面会有一个PLMM骑着马觅死觅活地追,但是你看两个人的距离至少得有200米以上。至少他要保证人格绝对独立,自己想干个什么事儿拍档绝对不能拦着或者根本就拦不住。象“屠夫”和“日舞小子”那样的,已经算不怎么酷的那类了。
我们说,西部片是自默片时代就存在并发展着的片种,一个纯美国化的片种,一个最能体现美国精神的片种。花儿为什么那样红?牛仔为什么那么酷?美国人就那样崇拜个人英雄主义吗?其实西部牛仔们人设有着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从现实中来看,放牧的牛仔们虽然经常单人匹马地行动,但是团队作业的时候也很多。为什么传统西部片就那么强调他们的独立情结呢?我认为有着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一战以后,由于对外施行保守闭国的外交政策,美国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被整个国际社会孤立,成为没有人待见的国家,当时还没有形成两极格局,美国远不是世界的霸主,不能说了就算。于是美国在外处处碰壁,那个郁闷啊!宛若宝剑封鞘,明珠暗投。这种情绪波及到国内的文艺创作,于是英勇落寞的牛仔形象大放神采,抓住了全体美国人民的心,而且这种类型的艺术形象也得以传承光大,不信你可以看一下约翰·韦恩,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保罗·纽曼这三大经典牛仔形象,哪一个不是沉浸在这种色调中?第二,美国人是一个喜欢和世界拧着干的民族,全世界都热衷于“Goal-Goal-Goal”的时候,他们将他们的情感倾注入橄榄球、棒球、冰球和篮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是这样说的:足球?哦,就是那个节奏缓慢,缺少进球,无聊透顶的娘娘腔运动啊,我们美国人没兴趣,让贝利戴上头盔,我看他能带球跑上几码。骄傲自大、好唱对台戏正好是牛仔们的好秉性,这种性格恐怕正是第一代美国移民从“五月花号”上带下来的。
筋肉男电影,WWE与古罗马角斗
除了西部片,美国人对筋肉男动作电影抱有特殊的好感。期间的代表人物有史泰龙,斯瓦辛格和现在的“岩石”。这在一定程度上和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塑身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人喜欢大块头,就连杜琪峰老大都要说:大块头有智慧。全盛时期的现加州州长浑身隆起的肌肉令人浮想翩翩,野蛮人柯南的造型成就了筋肉电影的典范。
从打斗风格而言,筋肉男电影偷师于美式摔跤,其实不光筋肉男电影,绝大部分没有中国人参与的好莱坞电影,只要有像样打斗镜头的,总能和美式摔跤沾点边儿。说到美式摔跤,那是观赏性最强的打斗表演。在美国,给WWE捧场的人恐怕给比WBO叫好的人还要多。我一直认为WWE的选手们可能还算不上真正的运动员,却是如假包换的演员。小汤在立志成为专业演员之前,差点就做了摔跤手,如果不是因为膝伤,说不定早就修炼成锁骨拆筋技了;彼得·帕克在成为正义英雄蜘蛛人前,也有上摔跤台的意思。可见得这项运动在美国的地位是多么崇高。筋肉男电影只是用了美式摔跤中极其有限的招数,比如加州州长偏爱把人拎起来往墙上撞,我印象中他好像就只有那么一招;倒是“岩石”的表演更具有观赏性,招数多了不少,毕竟人家是专业的。学得更多的,是美式摔跤中戏剧性的桥段,看过美式摔跤的人都知道,那个东西绝大部分都是假的,假打假摔假哭假闹,试想一下如果你的脑袋真的被象A-TRAIN这样三百多磅的壮汉用铁制折叠椅干一下会怎么样,在摔跤台上,永远不会存在选手没有还手机会的可能,你打两下,然后卖个破绽,被我一脚蹬在要害部位,接下来轮到我发飚,1分钟后再换回来,总得有几个来回。这就和传统的筋肉男电影一样,正义英雄面对敌酋或是对方的头号打手没有一次是一锤定音的,否则便失去了观赏性。
回过头来,我们听到的是粗鄙的美国卡车司机和码头集装箱搬运工对于筋肉男电影的叫好声。美国人喜欢T-800拎着T-1000往墙上撞的感觉。完美的肉体代表着力量,代表着人类崇高的境界,正如希特勒总理追求完美的雅里安种族一样,美国人追求着膨胀欲破的肌肉群。这归根结底,可以总结为西方人对于力量的崇拜,这种崇拜可以追溯到古罗马角斗场的刀光剑影,强者意味着生存,弱者意味着毁灭,块头大的比块头小的有优势,这个就是角斗场的哲学。阿诺等人的形象正是来源于这种文明的传承。
港式功夫电影的悲哀
如果用电影作品来划分港式功夫电影的时代,那么可以说《龙门客栈》的时期是一个分水岭,李小龙的时代是一个分水岭,《新龙门客栈》的时期又是一个分水岭。从《龙门客栈》开始,剧情的成分被大大增强了,而李小龙的电影则赋予打斗哲学方面的色彩。与西方动作电影不同的是,港式功夫电影的打斗更具人性化,有时甚至直接成为了某种文化的载体。
张彻给予功夫电影更多的阳刚性,胡金铨添以文化和禅学方面的色彩,徐克则将西片风格融于东方电影。但是很显然,西方的主流观众并不喜欢看到纯粹的打斗中融入一些文化性的东西,就好像在WWE酣斗之际,主持人要么骂脏话要么说黄段子,绝对没有人会在那种场合布道,毕竟这是卡车司机风格的运动。另外,其实这些观众对于功夫片动作小巧、精致的打斗风格并不怎么感冒。李小龙因为是No.1所以被他们推崇,但是你看像成龙和李连杰在好莱坞的发展并没有将他们应有的一贯风格充分展现。因为如果做成纯港片的话,必定不能吸引大部分观众的眼球。这是一个提到搏击就想到打架、拳击和SMACKDOWN的大环境。对于打斗境界的感悟,美国人是十分粗鄙的。
从美国国内的例子来看,三个以东方搏击技术闯天下的电影演员,尚格·云顿、史蒂芬·希格和维斯里·斯奈普中,只有斯奈普还称得上一线明星,另两位的作品早早地就进了录像出租店。尤其是尚格·云顿这位不甘堕入纯粹筋肉男命运的前欧洲职业空手道协会青年组冠军,他的经历最惨。
华卓斯基和塔伦蒂诺是狂热的港式动作片迷,因而在《黑客》系列中,有了中国功夫的点缀,但我认为这更多是为了切合作品日本漫画风格的需要。不过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倒象是对于传统港式动作片和日本动作片的致敬影片,影片开首两个女人一言不合即开打,动作阳刚得没有什么女性色彩,这样的处理令人想到张彻,就更不用说标志性的武士刀和乌玛·瑟曼的黄黑运动装了。总的来说,港式动作电影的发展受限很大,并不能真正得到主流动作片世界的认同,同时执业人员缺乏文化积淀、电影业不景气等诸多因素更是制约了它前进的脚步。
日本动作电影,最正宗的古装打斗电影
从打斗的视觉冲击效果而言,港片应该是最强的,但是从影片总体的画面效果而言,港片很少超越同时期同类型的日本电影。因为受到黑泽明等人的影响,我一直认为日本的古装电影是最正宗的古装电影。相对于中国的侠客,西方人更认同日本的武士。虽然很不情愿,但是我得说,就电影表现结果而言,日本的武士和忍者比中国的侠客和和尚更具有人格魅力。
其实日本很少拍纯粹的打斗动作电影,大部分只是在场面上用来点缀和烘托。这种类型的古装电影中,大斗的场面很少,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活儿,置景的工作可是一点都不马虎。武士的对决突出的是意境,往往只有一刀。轻飘飘,风吹过,一人额上淌下一条血丝,立扑倒地,另一人高举长刀,泯然一笑,突然间,两眼发定,挣扎着倒在地上,再也不动了,先倒下的那位重新站起,蓦然回顾,不发一言,旋即离去,身后波涛万丈,天霁云开。像这样的场面,比比皆是。虽然人家不是侠客,不过倒是真的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不留姓与名。”的派头。胡金铨的作品就很富于日本传统古装动作电影的风格。而且我一直觉得日本武士和美国牛仔那种不爱搭理人的倔劲儿,很有些相似的味道。搞不好是互为影响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