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4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是预期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来定向控制的,教学目标通常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指引学生学习等三方面功能。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关键的知识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按照整体性、一致性、针对性、可测性等原则,准确恰当地制定出教学目标。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均印制在有轨尝试目标教学实验教材上,展示给每个学生,使整个学生的尝试学习活动始终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克服了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与自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习行为变得明确、具体、可测,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心理学要求的。数学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归纳起来共有以下几类:
  误区一:课上听懂知识,就掌握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但课后解题特别是遇到新的题型时便无所适从。这就说明上课听懂是一回事,而達到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另一回事。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而学生想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教师所举例题是范例也是思维训练的手段,作为学生不应该只学会题中的知识,更要学会领悟出解题思路与技巧,以及蕴藏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走出该误区,有如下对策:1)自己重做一遍例题;2)问自己:为什么这样思考问题;3)变换一下条件,能有什么结论呢?4)条件、结论交换一下行吗?5)有其他结论吗?6)我能得到什么解题规律?总的来说应该多思考,多提问。
  误区二:多做题目,总能遇到考试题
  有这种想法的人总会感到失望。为什么天天做题,而考试时却一道题也不能遇到呢?这是因为每一份综合试卷,出卷人总要避免考旧题、陈题,尽量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上设计问题。但是考查的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是恒久不变的。所以多做题,不会碰巧和考题零距离亲密接触,反而会把自己陷入无边无际的题海之中。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从知识点和思想方法的角度分别对所解题目进行归类,总结解题经验的同时,确认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并确认复习的重点。走出该误区,有如下对策:1)多花点时间整理最近解题的题型与思路;2)这道题和以前的某一道题差不多吗?3)此题的知识点是否熟悉了?4)最近有哪几道题的图形相近?能否归类?5)这一道题的解题思想在以前题目中也用到了,把它们找出来!
  误区三:钻研难题,基础题就简单了曾经有一个学生曾对笔者说:“我喜欢做比较难的题目,钻研数学难题能让我感到思维中的快乐,简数学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单的题目没有什么意思。”应该说这位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他对数学开始有自己的理解,可是奇怪的是他的数学成绩总达不到满意的高分,考完试后他总是后悔有一些地方不细心或没注意。其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数学学习中的浮躁状况,教师爱讲难题、综合题,学生想做综合题、难题。在忽视基础的同时,迷失了数学学习的方向。
  走出该误区,有如下对策:1)告诉自己数学思维不等于复杂思维,数学的美往往体现在一些小题目中;2)“简约而不简单”在平常题目中体会数学思维的乐趣;3)从基础题中找到综合题的影子;4)这道题真的简单吗?5)学好基础知识,从基础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6)我是一名优秀的学生,我能在平凡中体现出我的优秀。
  误区四:认为数学思想有点高不可攀
  一谈到数学思想方法,有些学生就会认为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其实每一道数学题之中都包含着数学思想方法,例如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就应用了转化思想,列方程解应用题体现了方程思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与函数解析式反映了数形结合思想,图形的翻折与旋转则表现了运动变换思想等等。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导解题的十分重要的方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组织性。走出该误区,有如下对策:1)数学思想方法并不神秘,它蕴藏在题目之中;2)解一些数学思想,找到几道典型题目;3)解题完毕问自己“运用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4)请教师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构成一些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通过有轨尝试学习的锻炼,学生将会使自己的数学学习不再是被动地在课堂上听讲,而是形成一种自学、互学和听讲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新模式,这恰是培养学生适应高强度的高中数学学习的关键。有轨尝试学习能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发展。
  总之,学学生会遇到一个一个的尝试问题由他们去解决,同时学生在教师所创造的问题情境中参与归纳发现新知,建构知识体系,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 有轨尝试学习能促进认知水平的发展 有轨尝试学习是一个包括诸多认知因素的心理活动的过程,阅读自学和解答尝试问题过程中,学生要不断地同化和顺应新的数学概念 、术语、符号,不断地进行假设、预测、检验、推理、想象,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便能得到有效发展。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力图如何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更有效地在代寫论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无痕化的德育渗透。文章从“无痕”的含义、依据及教学实践过程中,切实探讨了思想课中贯穿“无痕”理念的重要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 无痕教育 渗透     一、提出    思想道德教育在个体与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作为其教育的主渠道——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而言,如何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是课程教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每一个思
期刊
内容摘要: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矗  关键词:初中化学 兴趣 教学    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
期刊
内容摘要: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自我生成新知的过程。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沟通了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得紧密联系: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感受抽象的数学概念,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例。教师心中始终装着学生。  关键词:课堂 自我生成 生活实践 概念    2008年10月9日至11日,“河南省第九届小学数学优质课暨观摩会”在河南省巩义市隆重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在历时三天
期刊
内容摘要: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段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本文对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培养做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化学学习 兴趣 激发    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段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
期刊
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要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    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数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来。教学中要重视下列思维过程的组织。  首先,提供感性
期刊
摘要: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分析了创客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应用的策略,对于实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育的发展是一种极大的促进。  关键词:创客教育;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  在教育信息化2.0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育,以创新与分享为目标的创客教育模式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在新时期,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要积极借助于创客
期刊
摘要:师幼互动是指在幼儿园中老师与幼儿之间通过一系列的交流以及在课上和课下活动中之间的互动,它能够对老师和幼儿之间互相产生影响,师幼互动贯穿在整个幼儿一天的活动中,因为幼儿年龄的因素,各个方面都需要老师的关注,所以师幼之间的互动就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幼儿园的教学互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有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全面以自身为中心,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所有的教学都是对幼儿灌输式讲授,师幼之间的互动形式还比较单一
期刊
摘要:劳动教育是培养小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课堂也是对这些小学生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课堂,但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却并未发挥对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章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方法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劳动教育;渗透方法  引言  当前我国十分重视素质教育,在此背景下劳动教育被提到重要
期刊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政府对推进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深,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促进我国小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小学美术教育。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已经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学科。为充分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发扬个性、全面发展。本文就阐述了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实践策略,旨在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科技的进步,新媒体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当代大学生作为一种新生力量,其接受能力更强,可以进一步感受到新媒体环境的魅力,并因此受到了各种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影响。本文从新媒体的概念及其环境的特点出发,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各方面影响,并以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为例,深入分析现今由新媒体环境给大学生带来的优劣点。并提出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出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形成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