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激光近视手术在我国广泛应用,让无数近视患者得以摆脱眼镜,获得清晰视觉。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周行涛教授深耕激光近视手术数十年,近年来专注于飞秒激光近视眼手术的相关研究和技术创新,在不断提升手术技术的同时,还为角膜疾病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由其领衔完成的“飞秒激光透镜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17年度上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激光是如何治疗近视的?飞秒激光透镜术是怎么回事?它与角膜病的治疗又有什么关系?且听专家分析。
专家简介
周行涛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眼视光学研究中心主任,亚太近视眼协会学术秘书,中国微循环学会眼专业委员会屈光学组副主任委员。擅长近视眼矫正手术(全区SMILE)、超高度近视屈光晶体植入术(ICLV4C),以及圆锥角膜表面镜联合交联、层间镜联合交联手术,等等。
认识激光近视手术
近视是由于眼轴过长或角膜曲率过大,导致外界光线无法聚焦于视网膜而引起的。激光治疗近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激光切削部分角膜,使角膜变平,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展激光近视手术以来,该手术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術(PR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l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飞秒-LASIK手术(半飞秒手术)和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全飞秒手术,SMILE)。
PRK手术需要去除角膜上皮,然后用准分子激光切削,矫正近视度数,几天后角膜上皮再生复原。LASIK手术保留角膜上皮,但需要用刀在角膜上制作一个角膜瓣,随后掀开角膜瓣,用激光切削,最后将角膜瓣复位。LASEK手术用20%的乙醇制作角膜瓣,不需用刀制作角膜瓣,创伤更小。飞秒-LASlK手术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相比LASIK手术,其角膜瓣更薄、更均匀,然后用准分子激光进行切削。SMILE手术无须制作角膜瓣,按照预设参数在角膜层间实施两次不同深度的激光扫描,分离出一层角膜组织(相当于一个3D组织透镜),再将其从2毫米的小切口取出,更微创、更安全。
率先“试刀”SMILE手术,“手动”开启“全飞秒无瓣”时代
2010年5月周行涛教授完成中国第一例飞秒激光透镜切除(FLEx)术。该手术通过飞秒激光制作并取出3D透镜组织治疗近视,不再需要用准分子激光进行角膜切削,标志着我国激光近视手术正式进入“全飞秒”时代。
虽然FLEx术是飞秒激光在屈光手术中的创新性应用,但为了顺利取出“透镜”,医生仍然需要制作角膜瓣,与飞秒-LASIK手术相比并无明显优势,仍存在角膜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于是,学者们更关注用飞秒激光完成“无瓣”的屈光手术——小切口透镜切除(SMILE)术。这种手术无须制作角膜瓣,只要在角膜边缘制作一个约2毫米的切口,再用显微镊将透镜取出即可。
“我们2010年率先在国内开展SMILE手术,由于当时我国还没有引进‘切边’软件,角膜上这个2毫米的小切口必须靠‘手工’完成,不能有丝毫偏差,压力可想而知。”周行涛教授介绍。
凭借娴熟的手术技术和敢拼敢闯的精神,周行涛教授在没有“切边”软件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了数百例SMlLE手术。2011年8月以后,随着“切边”软件被引入国内,SMILE手术得以在全国普及。“十年来,我们已经完成SMILE手术10万余台,是全世界完成SMILE手术最多的医院。”周行涛教授说道。
“透镜”再利用:“变废为宝”开辟角膜病治疗新天地
“我们医院每年开展大量SMILE手术,也意味着有大量透镜留存,如果将这些角膜组织直接废弃,是十分可惜的。是否能将他们‘变废为宝’,用于治疗角膜病患者呢?”这是周行涛教授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于是,他们先后用兔子和猴子做实验,证实将取出的透镜组织植入病变的角膜组织内,有助于改善实验动物的角膜。之后,他们尝试将这一创新技术应用于圆锥角膜等角膜病患者,取得良好疗效。
圆锥角膜多于青春期发病,患者的角膜中央变薄,前凸膨出呈锥形,病情严重者须进行角膜移植。角膜胶原交联术是一种能够增强角膜机械强度、延缓病情进展的方法,但要求患者的角膜基质厚度在400微米以上。这一“硬指标”将很多角膜厚度不够的患者“挡在了手术室外”。周行涛教授团队大胆创新,将从SMILE手术中获得的角膜组织植入患者的角膜基质中,以增加其角膜厚度,使患者有条件接受角膜胶原交联术,同时能改善角膜形态,延缓病情进展。
除圆锥角膜外,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处境也因该技术的出现而有了转机。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的角膜上可出现灰白色斑点,进而形成弥漫性混浊,严重影响视力。为改善视力,患者常需通过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手术),将角膜表面的病灶削除。由于该方法“治标不治本”,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多次PTK手术,角膜越“削”越薄,最终陷入“无计可施”的困境。如今,通过植入适当厚度的透镜组织(将透镜置于患者角膜基质床上),不仅提升了患者视力,还能改善其角膜表面的规则性,推迟角膜移植的时间。
“拆东墙、补西墙”,近视、远视“齐搞定”
针对一眼近视、一眼远视,且度数相近的患者,周行涛教授团队创新性地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先通过SMILE手术,从近视眼中取出“透镜”,再将其植入远视眼角膜基质层间的“基质袋”中,可谓“一举两得”。
专家感言
希望手术“越做越好”,更希望“越做越少”
经过数十午的发展,激光近视手术技术不断提高,创伤越来越小,效果和安全性也越来越好。然而,周行涛教授却认为,近视手术越做越多,并不值得称道,因为从近视防治的恩路出发,“防”更重要。为做好儿童和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工作,周行涛教授带领团队建立了上海市儿童和青少午屈光发育检测档案,与上海闵行区卫健委和教育局等联合推进近视防控的“闵行模式”,成立全国近视防控志愿者联盟,主编《近视防治:还近视眼一个微笑》等科普书籍。
激光是如何治疗近视的?飞秒激光透镜术是怎么回事?它与角膜病的治疗又有什么关系?且听专家分析。
专家简介
周行涛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眼视光学研究中心主任,亚太近视眼协会学术秘书,中国微循环学会眼专业委员会屈光学组副主任委员。擅长近视眼矫正手术(全区SMILE)、超高度近视屈光晶体植入术(ICLV4C),以及圆锥角膜表面镜联合交联、层间镜联合交联手术,等等。
认识激光近视手术
近视是由于眼轴过长或角膜曲率过大,导致外界光线无法聚焦于视网膜而引起的。激光治疗近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激光切削部分角膜,使角膜变平,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展激光近视手术以来,该手术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術(PR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l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飞秒-LASIK手术(半飞秒手术)和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全飞秒手术,SMILE)。
PRK手术需要去除角膜上皮,然后用准分子激光切削,矫正近视度数,几天后角膜上皮再生复原。LASIK手术保留角膜上皮,但需要用刀在角膜上制作一个角膜瓣,随后掀开角膜瓣,用激光切削,最后将角膜瓣复位。LASEK手术用20%的乙醇制作角膜瓣,不需用刀制作角膜瓣,创伤更小。飞秒-LASlK手术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相比LASIK手术,其角膜瓣更薄、更均匀,然后用准分子激光进行切削。SMILE手术无须制作角膜瓣,按照预设参数在角膜层间实施两次不同深度的激光扫描,分离出一层角膜组织(相当于一个3D组织透镜),再将其从2毫米的小切口取出,更微创、更安全。
率先“试刀”SMILE手术,“手动”开启“全飞秒无瓣”时代
2010年5月周行涛教授完成中国第一例飞秒激光透镜切除(FLEx)术。该手术通过飞秒激光制作并取出3D透镜组织治疗近视,不再需要用准分子激光进行角膜切削,标志着我国激光近视手术正式进入“全飞秒”时代。
虽然FLEx术是飞秒激光在屈光手术中的创新性应用,但为了顺利取出“透镜”,医生仍然需要制作角膜瓣,与飞秒-LASIK手术相比并无明显优势,仍存在角膜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于是,学者们更关注用飞秒激光完成“无瓣”的屈光手术——小切口透镜切除(SMILE)术。这种手术无须制作角膜瓣,只要在角膜边缘制作一个约2毫米的切口,再用显微镊将透镜取出即可。
“我们2010年率先在国内开展SMILE手术,由于当时我国还没有引进‘切边’软件,角膜上这个2毫米的小切口必须靠‘手工’完成,不能有丝毫偏差,压力可想而知。”周行涛教授介绍。
凭借娴熟的手术技术和敢拼敢闯的精神,周行涛教授在没有“切边”软件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了数百例SMlLE手术。2011年8月以后,随着“切边”软件被引入国内,SMILE手术得以在全国普及。“十年来,我们已经完成SMILE手术10万余台,是全世界完成SMILE手术最多的医院。”周行涛教授说道。
“透镜”再利用:“变废为宝”开辟角膜病治疗新天地
“我们医院每年开展大量SMILE手术,也意味着有大量透镜留存,如果将这些角膜组织直接废弃,是十分可惜的。是否能将他们‘变废为宝’,用于治疗角膜病患者呢?”这是周行涛教授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于是,他们先后用兔子和猴子做实验,证实将取出的透镜组织植入病变的角膜组织内,有助于改善实验动物的角膜。之后,他们尝试将这一创新技术应用于圆锥角膜等角膜病患者,取得良好疗效。
圆锥角膜多于青春期发病,患者的角膜中央变薄,前凸膨出呈锥形,病情严重者须进行角膜移植。角膜胶原交联术是一种能够增强角膜机械强度、延缓病情进展的方法,但要求患者的角膜基质厚度在400微米以上。这一“硬指标”将很多角膜厚度不够的患者“挡在了手术室外”。周行涛教授团队大胆创新,将从SMILE手术中获得的角膜组织植入患者的角膜基质中,以增加其角膜厚度,使患者有条件接受角膜胶原交联术,同时能改善角膜形态,延缓病情进展。
除圆锥角膜外,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处境也因该技术的出现而有了转机。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的角膜上可出现灰白色斑点,进而形成弥漫性混浊,严重影响视力。为改善视力,患者常需通过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手术),将角膜表面的病灶削除。由于该方法“治标不治本”,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多次PTK手术,角膜越“削”越薄,最终陷入“无计可施”的困境。如今,通过植入适当厚度的透镜组织(将透镜置于患者角膜基质床上),不仅提升了患者视力,还能改善其角膜表面的规则性,推迟角膜移植的时间。
“拆东墙、补西墙”,近视、远视“齐搞定”
针对一眼近视、一眼远视,且度数相近的患者,周行涛教授团队创新性地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先通过SMILE手术,从近视眼中取出“透镜”,再将其植入远视眼角膜基质层间的“基质袋”中,可谓“一举两得”。
专家感言
希望手术“越做越好”,更希望“越做越少”
经过数十午的发展,激光近视手术技术不断提高,创伤越来越小,效果和安全性也越来越好。然而,周行涛教授却认为,近视手术越做越多,并不值得称道,因为从近视防治的恩路出发,“防”更重要。为做好儿童和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工作,周行涛教授带领团队建立了上海市儿童和青少午屈光发育检测档案,与上海闵行区卫健委和教育局等联合推进近视防控的“闵行模式”,成立全国近视防控志愿者联盟,主编《近视防治:还近视眼一个微笑》等科普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