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课堂情境,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jina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当今教师探索的重要内容,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重点。本文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新知识的生长点;适时设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贴近实际,从生活经历和经验中发现数学奥秘;运用事物类比,让数学知识更具体化、形象化;手脑并用,寓教于乐等五个方面阐述教育实践中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
  关键词: 知识生长点 创造性思维 生活经验 类比 手脑并用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其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力求使数学教学达到生动、互动、主动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把握契机创设有效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看法。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新知识的生长点
  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新旧知识是有联系的。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注意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充分利用迁移的规律,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中位线》的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剪三角形的中位线,再利用中心对称的原理,旋转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进而得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见左图)。当然,这只是一种方法,还可以剪拼成矩形,这里不再赘述。
  学生在这样的动手情境中,能够利用之前已经学习的三角形全等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中心对称等内容归纳总结得到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其证明过程,自然而流畅。这种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情境的方法,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建构数学认知,体会到数学的统一美与和谐美。
  二、适时设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过程。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把握学生生疑发问的时机,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如在教学《字母表示数》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动画出示一只青蛙的画面,旁白“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再依次出示两只青蛙,旁白“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让学生自由说下去,此时学生情绪高昂。我抛出问题:“你能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内容呢?”有的学生说用图形表示,有的学生说用字母表示。
  学生用自己发现的方法获得了《字母表示数》这一新知识,不仅体验了学习的乐趣,而且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老师在关键点的提问,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接下来更好地进行教学创造条件。
  三、贴近实际,从生活经历和经验中发现数学奥秘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经历的事实和活动教授新知识,学生往往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投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例如《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教学中各种情况的讨论可能会让学生应接不暇,我将生活中的足球比赛作为本节课的引入情境:
  足球比赛既有赢又有输,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一对意义相反的量。如果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打平为“0”,比如赢2球记为 2,输3球记为-3。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有各种不同情形: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1球,那么全场共赢了4球,也就是:( 3) ( 1)= 4。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2) (-1)=-3。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教师谈起了他们十分喜爱的足球运动,学生纷纷积极思考、发言。学生1:上半场赢了2球,下半场输了3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 2) (-3)=-1;学生2:上半场输了1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就是(-1) ( 2)= 1;学生3:上半场赢了2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2球,也就是( 2) 0= 2;学生4:……
  由于创造了既具有生活化又具有趣味性,适宜学生领悟的情境,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强烈的探究欲望被激发。通过这样的数学学习情境,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用事物类比,让数学知识更具体化、形象化
  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的,而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中,教师如能引用一些学生熟悉的、比较直观的事例作类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数学思考,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理解与体验。
  例如,数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在教学中,先介绍温度计,对温度计的描述让学生体会温度上升和下降的方向性,之后根据0摄氏度引出数轴上的原点,让学生观察温度计每个刻度之间都是等距的发现单位长度,最后再引出数轴的三要素及其画法。根据这样的类比,学生能够较好地接受新概念:数轴,基本没有不能理解的困惑,学生在这样的观察、积累、分析和反思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具体化、形象化。
  如此深入浅出地描述,學生很容易地接受了数轴这一知识,在新知学习中完善了数学知识体系,获得基本的数学经验,更好地认识自我,走进数学。
  五、手脑并用,寓教于乐
  在教学中,教师精巧的提问、幽默的语言,固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还是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相应地,教师就应该要创设一些必要的情境,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在《展开与折叠》的教学中,我通过给学生提供几何体平面展开图的纸板,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粘一粘,将几何体恢复原样。以此作为本课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多种几何体的展开图各不相同、各有特点,建立起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互转化的数学思维模式和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获得了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促使他们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
  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就好比在抽象知识和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了一座形象的桥梁,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了学习角色,展现了思考过程,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
  教师要不断积累课堂情境知识,不断经历实践与反思的过程,才能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真正为学生学好数学尽自己的一分力。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补体C3、C4、白细胞补体调节蛋白CD55、CD59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踝肱指数(ABI)的关系。 方法 选高脂血症患者57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20
目的: 通过对正常对照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模型组、雷公藤多甙(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glycosidium,TWP)治疗组、奥沙拉嗪钠治疗组各组大鼠肠黏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前后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心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2(HSP72)的表达和川芎嗪预处理对其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川芎嗪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机制。 方法:28例
1.低年级识字教学,寓学于乐,发展语言能力。汉字是一种抽象符号,当它仅仅作为符号单独存在时,它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可一旦把生字放在具体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就不仅能引起学生注意,而且能在强化生字教学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智力。这样的识字教学,不仅让学生学起来身心愉悦,感受到识字的乐趣,而且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生认“立”字时,我先问:“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摘 要: 对于职高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都不是很重视,原因之一是他们本身的数学基础不扎实,并且对数学这门学科不感兴趣,觉得数学课非常无聊。职高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文化课程,主要作用就是为专业课程打好基础。面对学生对职高数学普遍不重视这一问题,职高数学老师应正确看待,在原有上课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职高数学教学进行合理优化,让学生对职高数学这门课重新产生兴趣,提高上课效率。本文主要分析
◆摘 要: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教材大纲中,我们明确地提到了对于写作的要求,那就是对习字要工整,对于思想要有自己所表达的内容,要足够表现出自己想说的话,所包含的感情,要乐于表达,要有写作的内涵与自信心。在习作的内容中,要表现出自己愿意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快乐,并且通过一些生活化的写作,增加自己对于大自然的独特感受。而从当前小学阶段中国的学生写作情况来研究,很多学生在写作的学习上还有很多问题。  ◆关
◆摘 要:兴趣是一种心理素质和心理发展。它是学生成功的内在起点,是学生人格完善发展的一部分。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和意识的热爱。要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师必须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他们必须有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因为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学习他们的内在动机,智慧和潜力。让学生努力学习乐学爱学。只有学生乐学爱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激发;兴趣;提高;质量;钥匙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
目的:应用超广角眼底荧光血管造影(Ultra-wide-field fluorescein angiography,UWFA)观察相对健康眼视网膜周边部的血管渗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期提高对视网膜周边部的
目的:对老年组和青年组人体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上编码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的基因KCNMB1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分析,探讨血管老化过程中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基因表达变化及其
要使中小学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中小数学课程衔接尤为重要.渗透数学思想是中小数学课程衔接之“本”,落实数学思考方法是中小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