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闪电战”的阴影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闪电战”最大的威胁在于,它不再有伊拉克战争时的兵力调动和准备阶段,美国的一切兵力兵器都可以從美国本土和自己的海外军事基地上直接调用,战争的突然性因此急剧增大。
  
  新型战争20年孕育一代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一战”结束前的1917年,为了超越阵地战的军事困境,坦克和飞机作为新式作战平台大规模应用,到1939年,令人恐怖的闪电战样式首次出现在波兰战场,战争的性质改变了。虽然空地战场的主角还是飞机和坦克,但已经不再是两种孤立的武器,而是代表两种机械化突击力量的符号,而“闪电战”一名,则是这两种机械化突击力量完美组合的军事动能的形象比喻。
  德军的闪电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引起后世军事理论研究者恒久的深刻反思。
  回想起来,这一机械化时代登峰造极的战争样式,从新式兵器问世、理论萌芽诞生(法国戴高乐、英国富勒的装甲战和机械化制胜论)和局部战争检验(西班牙内战),到战略战术孕育成熟作为一种新军事体系投入下一场战争,只用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巧合的是,为了超越遭遇战的血腥模式,越南战争后期美国试验了激光制导炸弹的空袭战术。
  1991年美国和多国联军发起海湾战争,拉开以空袭和精确制导武器非接触、非线性、非对称为特点的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序幕,两场战争的时间跨度也近二十年。
  “20年”是不是现代新型战争魔鬼的诞生发育期,固然存在疑问,但下一个关于“20年”的魔咒,的确又一次出现在我们和世界的面前:从海湾战争到今天,经过各国军界热烈的学术探讨,特别是始作俑者美国不断以新的战争实践完善、改进、提高、否定之否定,历经近二十年的量变,信息化战争的样式即将发生惊天动地的质变:一种以大范围、短时间、快速度、强威力、软杀伤为基本特征的新型闪电战呼之欲出。
  
  一小时打遍全球
  
  1964-1975年的越南战争打了12年,但同等规模的海湾战争只进行了42天;到了20D3年的伊拉克战争,大规模军事行动只用了21天。很显然,战争的速度是越打越快了。
  隐藏在这一大趋势背后的核心因素,是高新技术对战术的决定作用:据有关资料,凭借强大的C4ISR即指挥、控制、通信、情报、计算机、侦察、监视系统,美军完成一个“发现-定位-瞄准-攻击-评估”打击链所需的时间,海湾战争时是100分钟,科索沃战争时为40分钟,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平均在30分钟以内,几乎是发现即摧毁。
  这种超级战术能力,必然地要在战役和战略的层次上显现出来:一是使战争的整体进程大大加快,二是促使战争决策者依据这种快速打击能力制订战争计划,而这又迫使战争实施者的军人以更快的技术和战术手段,实现决策者的意志。正反馈的结果,刺激着美国和西方军事理论家,对现代战争中一些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战术、战役实践,升华到学术层面进行战略放大,使之成为引领当代军事发展的一种思想和潮流。
  受其影响,一些“志向远大”、实力超强的国家,开始制订惊世骇俗的计划并用于更新自己的军事学说,俄罗斯提出未来战争样式是宇宙一空中一海上快速攻防,美国则喊出“一个小时打遍全球”的口号。根据这一新战争构想,未来美国军队的当家武器将不再是现在的航空母舰、隐身战机、M-1坦克和M-16步枪。
  
  新一代闪电战装备
  
  支撑新战争构想的第一大武器系统是洲际导弹。美国人的想法首先是走捷径,为其目前数量巨大的空射、陆射和潜射战略核导弹换上常规弹头,利用其庞大而完备的核战争体系,为其提供全球预警、目标锁定和多种平台的立体快速打击,然后再研制专门的“撒手锏”一一如得到国防部资金支持的洛克希德一马丁公司合作研制中的潜射弹道导弹(SLIRBM),可在12分钟内将454公斤重的常规弹头投送到8000-10000公里远的地点,打击精度20米。目前,美国防部对这陆海空“三位一体”的远程常规打击方案十分感兴趣,并认为在执行常规全球打击任务时,相互补充的陆海空作战能力将同冷战时期的核“三位一体”威慑能力一样有效。
  第二大武器系统是超高速空天轰炸机。据美空军官员披露,当前美国飞机研制专家正在精心设计一种能以5倍音速飞行、载弹12000磅的高超音速隐身战略轰炸机B-3。该机可以从美国本土的普通军用跑道上起飞,然后进入太空以第一宇宙速度飞行,抵达目标后再进入大气层,可在2小时内打击全球任何地方的目标。该机预计在2037年替代B-2型,但有消息说美国可能提前19年于2018年部署。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还公布过另一种新概念飞行器:“海象”——一种能携载更多载荷的软式飞艇。预计“海象”飞行器的起飞重量高达500吨以上,能够在未经整修的地面起降,具有洲际飞行能力。能将作战部队及其装备从驻防区运送至战区,以配合空军的快速作战或占领及维和任务。美海军陆战队也在研究一个类似的系统,名为“小型作战单元空间传输和嵌入有人飞行器”,交付日期为2025年,美海军陆战队希望通过这种飞行器,在2小时内将部队部署到全球,而无须侵入沿途国家的领空。
  第三大武器系统是太空武器。根据新战争构想,美军将于2015-2020年在太空部署激光和动能武器等,以实现在一小时内打击地球表面的任何目标,并力争将打击时间缩短到45至30分钟。
  “一小时打遍全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首先必须建立全球地理信息数据库。美国早就凭借强大的侦察卫星和商业卫星,把地球照了无数遍,然后利用信息栅格技术,将整个地球数字化。著名的Google earth软件,就反映了美国人透视地球能力的冰山一角。有消息说,美国军方还利用数目庞大的美国公民到世界旅游的机会,实地拍下某些地区的照片,作为对卫星侦察的补充。一旦美军决定在某一地区展开军事行动,只需要轻点鼠标,该地的基本概貌便即刻浮现。在以往历次局部战争中,美国对攻击目标的精确度就已经要求到“米”,未来的全球打击虽然距离加大,但也不会在精度上有太大的放宽,美国一直以来在紧锣密鼓构建、已进入实战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是防御性的,而“一小时全球打击”计划则完全是进攻性的。一盾一矛,一攻一防,美国全球快速作战体系已初露端倪。
  
  信息化闪电战的四个波次
  
  “一小时打遍全球”的新战争计划的出笼,其实就是信息化闪电战即将孕育成熟的一个标志。从20世纪中叶以来,美国就一直在引领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潮流,所以,从美军最新的军事理论、
  近年来一系列战争实践和大规模军事演习,已可以清晰地看出未来美国进行信息化闪电战的总体轮廓:
  第一波:先以太空战和网络战,捣毁对方的“头颅”、“眼睛”。2005年美国《大众科学》月刊在发表题为“太空战场”的文章中说:“太空战争开始时可能不是轰隆一声,而是叮当一声。”而网络战争更可能连叮当一声的响动都没有。关于太空战,美国2001年已经进行过大规模的演习;2006年又进行了由众多国家、军方、民间单位参加的“网络风暴”演习。
  第二波:以空天轰炸机、三位一体的常规洲际导弹,集中轰击对方的政府首脑、金融、交通、电力、军事枢纽,全面瘫痪对方的“神经系统”(战争动员能力、军队指挥调动能力和国家重要功能体系),使其社会陷入全面的混乱。
  第三波:以隐身空军机群突防,携带电脑逻辑炸弹、电磁脉冲炸弹进行补充式的面状打击,以消灭敌之残余防空力量和其他反击力量。
  第四波:以航空母舰和其他空中力量,以普通大威力炸弹,掩护机降、空降兵实施登陆和地面军事行动。
  由于高级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应用,这一切复杂的多维空间兵力、火力协同会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对于防守一方,如果不能在第一或第二个步骤有效地中断进攻者的行动,之后将很难有效地使用自己的主要反击力量,从而也难以避免被重创的结果。
  这是美国为重量级的大国对手准备的信息化闪电战套路。如果对方是有核国家而且有迹象准备使用核武器,则美国的超级核武库在这一“闪电”过程中将会随时启动。如果是对付一些中小国家,则这一模式中开始阶段的太空战步骤可能省略。这种模式最大的威胁在于,它不再有伊拉克战争时的兵力调动和准备阶段,美国的一切兵力兵器都可以从美国本土和自己的海外军事基地上直接调用,战争的突然性因此急剧增大。
  美国军事力量目前事实上享有整个世界公共空间的控制权一一即控制着公海、大气层空间和太空,用军事术语说,就是拥有全球制海权、全球制空权及制太空权。美国现在敢提出“一小时打遍全球”的自信,就是建立在这一事实基础上的,是对这一全球公共空间控制权的充分利用。
其他文献
地震、洪水、台风及火山等自然现象能产生巨大的破坏能量,如果能拥有控制这种能量的能力,就将获得一件威力惊人而难以被人发觉的超级武器。  日本大地震爆发后,人们在为地震所遭受的巨大灾害之余,却听到了不少关于此次大地震人为制造的传言。虽然这些传言缺乏科学和事实上的根据,但也使不少人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类有没有能力人为制造所谓的“自然灾害”来达到不战屈人之兵的目的。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担心绝非杞人忧天
期刊
可以预期利比亚不会是伊拉克第二、索马里翻版,卡扎菲也不蹈萨达姆覆辙,若卡扎菲举措得当,再撑个—二个此前周期,战事格局基本尘埃落定——长期军事僵持。  多国部队空中打击已达二十几天,刀劈斧砍轮番上阵,战事时危时缓陷干胶着,北约接手的效果如旁观者的预期不很乐观,个中缘由不乏老辣对手卡扎菲的招架持盾有术。  人盾战术制约导弹点穴。利比亚95%是沙漠半沙漠,地形简单,要么是高楼竖立的居民区,要么是一望无垠
期刊
2011年11月10日,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成功进行了小型“宇宙大爆炸”的实验,初步验证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同时让很多未来的终极武器脱离了空想阶段。    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以无比强大的威力震惊了世人,而之后诞生的氢弹将核武器的威力推到普通人想象力的极限。就在人们认为氢弹将成为人类的终极武器之时,科学家们已经开始构思出了一种以反物质为爆炸能量、威力令氢弹相形见绌的炸弹。从理
期刊
从伊拉克到利比亚的军事发展表明,海湾战争以来普遍的战略速胜论思想也许到了需要加以反思的时刻。  利比亚打击进入第四周,最引人注意的形势发展是,打击初期的强劲势头已经减弱,国际社会“政治解决”的呼声日高,从军事角度看,法英美为主体的国际打击行动遇到了重大挫折。要理解这种挫折,必须分析联军基于速胜思维的战略方针问题。  造成利比亚僵局的首要原因是欧美在战略上的不協调。联军在打击开始时并无统一的政治决策
期刊
在全球性军事权力的旁落过程中,欧洲的诸强国正从历史上的全球影响国家蜕变为地区性的大国,若非依附于美国的国际权力体系,将难以发挥全球性,甚至地区性的作用。  就过去数千年的历史检讨来看,最高级的国际权力或所谓霸权的基本内涵有两个方面:在精神上提供某种世界秩序及天下观,在物质上拥有保持和维护这种秩序的武力和财政力量。近代以来,欧洲作为国际权力的崛起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风云激荡的篇章,无论其内部工业化和民主
期刊
     
期刊
冷战后,俄海军装备发展经历低谷,在役舰队规模缩水,近20年内基本没有新舰服役。近年来,俄罗斯经济状况好转,俄政府力图恢复苏联时期的国际影响力,扩大海军活动范围,海军建设走上复兴之路。2010年6月23日,海军总司令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上将宣布,在《2011-2020年国家武器装备计划》下拟为黑海舰队建造15艘水面舰艇和潜艇。这是苏联解体后俄海军首次为维持和壮大一支舰队的编制提出舰艇建造计划。目前,
期刊
编者按:格拉泽教授认为,中国的崛起可以是和平的,但是这种结果“远非板上钉钉”,与标准的现实主义观点相左,国际体系制造的基本压力将不会迫使美国和中国发生冲突。本文内容转载自美国《外交》双月刊2011年3/4月号,本刊刊发此文不代表同意其中观点或赞同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及专业工作者参考。    调整政策可以让冲突避免    中国的崛起将很可能是21世纪最重要的国际关系故事,但是现在仍然不清楚这个故
期刊
在2006年美国发表的题为《中国核力量与美国的核战争计划》的报告中描述了两种核打击场景,按照第一种场景,美国主动攻击中国将造成150万到2600万人的伤亡;第二个场景显示,中国主动对美国的核打击将多达75个美国城市置于打击之下,并造成5000万人伤亡。  在美国,能够接触到全套核大战计划的人不超过5个:总统,副总统,国防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核战略司令部司令。其他人休想窥得只言片语,但很多人努
期刊
冷战时期超级大国间的核军备竞赛激烈甚至疯狂,为了争夺军备优势,或者只是为了在政治较量中提高嗓门,一些根本没有实战意义的超级核弹被扔到了地球上,对于承载这种超大威力爆炸的地区来说,世界末日早就发生过了!    1500万吨TNT的美国乌龙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美国人研制的最大当量核武器是1500万吨,而实际上。美国制造的最大当量核武器是3500万吨的空投氢弹。不过美国在制造了3500万吨的空投氢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