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时代化解读

来源 :学习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8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内在依据。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具体的人的存在,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低效性。随着人的独立意识、主体意识、权力意识不断增强,发展人、关注人、培养人应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键词:价值;逻辑起点;人的需要;主体性;价值旨归
  作者简介:范宗瑞,山东聊城人,男,西华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发展;齐巧霞,女,西华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所研究问题,重在“时代化解读”这一点上,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逻辑起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生成动力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创造与超越的核心问题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旨归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内涵
  (一)价值及人的价值
  1、价值
  价值,泛指客体对于主体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一般是指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相对于主体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从哲学上说,价值就是客体的属性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或者说,价值的实质就在于客体的属性与主体的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1]
  价值兼有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反映两种形式,情感和价值观两种具体形式是主观价值的表现。情感是人对相对价值的认识,价值观是人对绝对价值的认识。情感(或价值观)与价值的实质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一方面,主观价值受客观价值的决定和制约,围绕着客观价值上下波动反映着客观价值;另一方面,主观价值有着一定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对客观价值能够起到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对客观价值的强化、诱导和限制。
  2、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是人对社会、集体、他人和自我的价值,概括地说是人对社会(包括集体和他人)和自我的价值。项久雨教授认为:“人的价值是一种自我意识或自我价值判断,即这个“人”从主体身上分离出去,作为价值对象的客体,由此说人的价值为人的‘有用性’或‘效用’。
  人们在审视和判断自己的价值时,同判断其他客体一样总是以自己的需要为根据,而并不表现出任何外在的、属他的或异己的特征,“人的价值应从主观和客观、主观追求与客观效果的统一中去判断,因此判断的结果是,人的价值是人的自由自觉地发展同造福人类社会的创造的统一。”[2]
  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与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人的目的以及人的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是否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
  谈及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概念,有必要阐释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形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的表现形式和存在形态。其中存在形态可分为五对,即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现实价值与理想价值、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正面价值与负面价值、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笔者在此处将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作为重点阐述,尤其是社会价值,涵盖了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时代价值等具体形态。”[3]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内容
  (一)现实的个人
  价值是具有主体性的客观关系,是一种以主体为尺度的主客体关系,因此,主体尺度就是价值尺度,因此从价值主体出发并作为入口,应成为打开价值秘密的关键。根据以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定义,价值主体可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主体两种形态。
  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人的本质属性是其社会性。但是,人的发展还有其自身的规律,而且社会的需求又需要通过人的自身发展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思想政治政治教育社会价值的实现不是直接的,而是经过现实的个人这个中介。
  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价值的关注,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水平,对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出的一种客观的要求。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转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思想文化领域相对封闭的状况一去不复返。在这种状况下,人们追求权利、追求个性、追求自由的意识被唤起,那么,追求个体价值就慢慢得到人们的认可。
  (二)人的需要
  1、人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尺度
  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人的需要对客体物的价值,就有了某种程度的决定意义,即人的需要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尺度,有什么样的需要理论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论。
  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可“分为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自然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针对的是人生活所必备的物质需要。社会需要是人的本质需要,精神需要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4]
  2、人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成动力
  人最大的需要就是摆脱他的孤独感和克服孤独的禁锢。人只有通过完全彻底地脱离周围世界(自然世界),以至于不再感到与世隔绝,他对那种恐惧感即彻底地孤独才会得到缓解。如何才能克服这种恐惧感,答案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努力来源于在自己的生存状态总追求爱、学习爱的动力,爱是一种归属性的情感,通过接触和学习,使其变成特殊的超越力量,并实现质的飞跃,人们正是靠着这种爱的需要一步步摆脱孤独的监禁。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帮助人们追求“好的生活”获得更为完善的人性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人的需要的满足恰恰是根植于此的尺度。”[5]
  (三)人的主体性
  1、人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创造的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体的主体性,是指参与教育活动的人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规定性,是参与教育活动的人即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认识客体、影响客体和对客体的塑造,利用客体“为我服务”、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活动,教育行为必然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内容的解释,必须深深地依赖于教育者主体性的能动性发挥,可以理解为,能动性越高,其教育效果也就越好,反之,则越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体的主体性表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
  2、人的主体性的生成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超越的体现
  人带有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品性,现存的生存状态人不会满足,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要做的不仅是价值创造,而应该是价值超越。
  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超越形而下的现实世界,让人的眼光放长,超出当前的感性和功利的眼界,实现现实世界向超越世界的飞跃。超越世界极大地开阔了人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净化了世俗功利的尘埃。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了主体的社会化需要和超越性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得以实现。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
  1、人的价值的实现
  人是目的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存在物,它承担着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和义务,还诉求着自身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现实的个人,内在尺度和生成动力是人的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超越的核心是人的主体性生成,从而得出的结论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和终极价值是人的价值的实现。
  人是社会人,人只能在社会关系中体现自己的本质,走进并且融入社会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人的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使人获得社会本质的过程,同时,也是让人们获得更加完美的人性。如儒家的“立德”为“三不朽”之首,马克思主义中则用“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种表达方式。在此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价值实现作为自己目的。
  2、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实现人的思想转化教育,作为深入人精神的教育,它不仅为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引导着人的精神成长,并且由于人的全面发展本身就包含着精神塑造、道德引导等内容,从而对人实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6]必然要求,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按照规定的目标和计划,把社会中应该传达的精神影响到每个人,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传承优秀文化、弘扬先进思想理念,陶冶高尚道德精神,增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水平,让人从被各种条件蒙蔽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最终成为如马克思所说的自由而全面的人。
  参考文献:
  [1]陶德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65-66.
  [2]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2(12).
  [3]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162-163.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人民出版社,2009,3:516-519.
  [5]赖雄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时代化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2:94-118.
  [6]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人学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关注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时期是人类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这一关键时期把握生长规律,从而影响儿童未来的发展,成为现代教育学者和儿童家长们关注的焦点。舞蹈是人体活动的艺术,不仅提高身体协调能力,还有助于智力开发,是儿童学前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于舞蹈对于儿童智力开发的作用进行讨论,以期对我国未来儿童学前舞蹈教育有所帮助。  
期刊
摘要:素描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绘画的基础学习内容。在指导初中生进行美术素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素描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素描水平。本篇文章主要对初中美术教学中,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解决策略进行分析,旨在有效提升初中美术素描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 素描教学 教师 学生 素质  素描是一切造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研究性学习的产生背景和其含义。从“创设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时间能力”;“结合专业特点,开通课题研究,延伸学生学习内容与空间”等三方面谈如何在烹饪专业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并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步骤和取得的初步成效。尝试了“项目工作”、“作品展示法”、“一料多烹饪”等方法,对职高学生专业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作了有益的探
期刊
摘要:在高校本科美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中,油画风景写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课程,通过有效的油画风景写生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主观感受与客观形象的表现能力,提升他们对色彩的感受与应用能力,这对于学生对其他美术专业课程的学习来说,具有促进性与保障性的作用。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主要对高校本科油画风景写生教学中的一些基础性教学措施,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油画风景写生教学的质量,促进学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会出现大幅度下滑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地建议,从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提出改进的方法,希望能为提高高一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一学生 数学教学 原因与对策  初中生跨入高中后,常见现象是数学成绩出现了大幅下降。因此有必要对产生数学成绩下滑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成绩下降的原因  高一新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何在?笔者在长期的高中
期刊
[摘要]全媒体传播方式的变化深刻改变着媒体与读者的关系,在以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新媒体快速成长的数字化时代里,传统媒体的生态环境被改变,作为传统纸媒修身养性、韬光养晦的副刊同样正经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如何在全媒体语境下,蜕变双赢?如何利用线上线下,让副刊“动”起来,以及如何使副刊不“副”更新鲜成了本文探讨的出发点。  关键字:全媒体时代;微博;微信;蜕变双赢;线上线下;副刊不“副”  一、全媒体语境
期刊
摘要:校园足球文化是以人文本的文化建设,校园足球文化包括与校园足球相关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成为一种文化的统一。本文调查了多所校园,界定了校园足球文化的概念,分析校园足球文化的内涵和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针对校园足球文化进行研究。  关键词:体育教学;校园足球;足球文化  前言:校园足球文化是以校园足球相关的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文化的综合体。物质文化是校园足球文化的基础;精神文
期刊
【摘要】 学员的思想工作是军队院校学员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新形势下,军校学员的思想工作应紧密集合我军的强军目标和作战使命,同时在思想教育中要重点考虑九零后学员的自身特点。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从小处着手的工作思路,并针对性的提出结合新形势、新技术的四种思想工作方法。最后以作者多年的军校学员管理实践经验和实际案例,证明了该方法易做、好做、接受面广,在军校学员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军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大量俄汉谚语实例,探讨俄汉语中性别歧视现象。  关键词:俄汉谚语性别歧视  语言能够真实地反映各种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是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作为语言精华的谚语,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能反映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等。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现象不仅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反映在俄汉谚语中。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的方面探讨性别歧视在俄汉谚语中的体现。  一社会、家庭地位 
期刊
【摘要】 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怎样教才有效,有效的教学,首先讲究教学内容的正确与明确,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必圈在原有的“课本内容”上,而须体现科学性、合理性、真实性,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文本内容,借助教学方法,还生本课堂最精彩的本真。  【关键词】 教学内容 灵动 有效课堂  新课改以后,教学方法多样化了,手段信息化了,学生资源丰富了,可为何学习效率却不高呢?问题出在哪儿?笔者认为应该是教学内容的选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