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思共生”在小学科学和数学融合教学中的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do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是为了观察和解释已有的客观世界。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科学教育和数学教育是一种不分主次的良好意义上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做思共生”的教育理念下,这两个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能彼此提供知识和能力的支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科学是为了观察和解释已有的客观世界。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在“做思共生”的教育理念下,这两个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能彼此提供知识和能力的支持。
  “做”即动手做,体现的是科学探究中的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基于动手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如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思”即动脑,体现科学探究的思维能力,包括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中的问题意识(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动手前对问题的假设、实验方案的制定,动手中对现象的思考,动手后对活动的总结及反思。“共生”这个词语来源于生物学,指两种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依生存,对彼此都有利,这种生活方式叫作共生。“做思共生”就是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做与思能力的交互提升。在“做思共生”理念下将科学和数学学科进行适当的融合对我們的教学会大有裨益。
  一、科学实验活动中对数学知识的依赖
  科学实验中的测量是小学生进行实验活动的第一步,只有获得较为可靠的原始数据,才能进行后续的科学分析活动。小学科学教学中涉及的测量项目主要有:质量、体积、长度、时间、温度等。教师在教学到相应的实验章节时要考虑到学生在数学中学习的测量精度,数学中三、四年级小数及计算器应用的学习,高年级的测量数据可以出现小数并借助计算器帮助计算,大大提高了科学数据的可靠性。比如五年级学生在上《太阳和影子》一课时就需要在操场上测量自己影子的长短,如果让他们用自己带的直尺去量,不但不方便,而且测量误差会很大,这时教师就该提供软尺给学生,测量精度精确到厘米即可。反之四年级学生在测量水温时必须精确到个位,因为这个值的变化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这些科学的测量与数学学科的测量进行融合,边测量边思考,“做思共生”,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加强两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学
  要实现科学课程与数学课程良好的整合,就需要科学教师和数学教师在“做思共生”的教育理念下进行密切的交流和联系,通过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教师也要根据科学课程的安排进行灵活调整数学教学内容,为科学探究过程中所需的数学技能奠定基础。例如,在小学数学的教材编排中,每个年级都会涉及统计的知识。带领学生学习统计知识难道只是为了让他们学会如何制作统计图统计表么?并非如此,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能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而统计这一部分内容是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以《种子的萌发》为例,种子萌发过程中,有太多的相关变量应进行记录,如果单纯教孩子记录下数据,是不利于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有序的直观形象的。然而只要在三四年级的数学课上学习了统计,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不但信息的获取简捷有效,而且对知识的印象也更为深刻。
  三、科学课程与数学课程融合的方法
  1.测量——观察的重要手段
  观察是科学探究实验的一种重要方法,而测量是观察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科学课中涉及的测量内容,其重点不是在工具的使用上,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利用测量这种手段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服务,引导学生在探究中适时地运用这种手段,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学生在三年级刚接触到科学时,在数学学科就已经涉及什么是观察,尝试理解怎样才是真正有目的地观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中的观察。如观察植物时,引导学生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甚至在安全的情况下还可以用嘴巴尝等,测量树干有多粗时要用到尺子量,通过这些方法,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数据,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加的“真刀真枪”,更具有科学的“味道”。
  2.图表,将数据分析推向深处
  对于一般比较简单的探究问题,学生通过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事物内在规律,而一些稍复杂的内容,光看数据就不那么容易了,这样曲线图、分布图等图表的运用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如四年级《热水变凉》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了一组关于热水变凉的数据,根据教材安排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这组数据制作出一份曲线图,学生面对曲线图会清晰地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是由快到慢。有老师说,这里不用曲线图学生同样可以非常顺利地发现这个规律,更何况要教会学生制作这个曲线图得花费相当量的时间和精力,有这个必要吗?我认为,我们不能忽视了我们科学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而能够利用这样的图表来将客观事物的量抽象出来,去研究、发现事物所蕴含的内在规律,我想这就是一个人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从长远来考虑,我们花一些时间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这样的手段和技术去探究科学问题,发现自然规律,对于他们探究能力的提高应该是客观需要的。
  小学科学和数学在“做思共生”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很多内容上可有效地进行整合。例如,年、月、日的认识与地球的自转、公转及月相变化的整合。再如,时、分、秒的认识,1分钟做相同的事,测心跳、脉搏,正确估计1分钟的长短等,这些问题都可通过科学实验来解决。
  由此不难发现,科学教育和数学教育是一种不分主次的良好意义上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两者在“做思共生”的教育理念下相互融合,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其他文献
学生经常参与身临其境的思维过程,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是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实践证明:学生经常参与身临其境的思维过程,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不但能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为学生寻找到学习新知的基石,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让学生体验
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AHA2014)于2014-11-15—2014-11-19在芝加哥成功举办,会上公布了大家期待已久的 IMPROVE - IT试验及 DAPT 研究等多项重磅研究成果,精彩纷呈,主要包括
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学习科目,通过思想品德教育的学习,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道德观念。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应成为新的教学目标,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去感知教育的力量,体现思想品德教育现实的教育意义。本文通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的研究,以促进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接受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B型尿钠钛(BNP)和心电图的影响,探讨盐酸替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
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启蒙、创新意识的课程,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中占据的比例很大,是走向教育探索和科学实践的必经之路。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摒弃了以教材为主的授课模式,使教学走向实践和探索的道路,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充分迎合了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之路走向突破、创新的发端。  小学新课标提出:“小学科学是实践类的课程,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和观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目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越来越为广大幼教工作者重视。作为小班老师的我,更加注重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一、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在家庭中,溺爱孩子的家长更是包办代替了一切。成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幼儿动手的机会,限制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养成了幼儿过分依赖的性格。而3岁幼儿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心源性脑梗死患者2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11例和观察组13例。两
近年来,新课改的开展如火如荼,小学数学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及提高相应整体素养作为教学重点。就数学本身而言,其属于一种思维活动,因此若想提高教学的成效,就必须将数学思维作为关键的切入点,借助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和锻炼,使其掌握到更加丰富的知识,提高其整体能力。所以,老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和途径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强化,从而使其学习效率大大提升,同时促进其综合发展。  一、数学思维能力概述 
单元重构法是一种将教材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核心要素重新整合成具有相同或相似特点,完成相同或相似教学目标活动的单元,并以该完整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偏重零碎知识和记忆文字符号的不足,是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选项之一。  长期以来,主导语文教学的模式都是按课文、课时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相对直观,也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但语文知识的传授显得碎片化,缺乏整
学习数学不仅能解决生活生产中的许多问题,而且还能开发智力。数学能促进人的大脑发育,培养人的大脑思维能力,提高大脑的正向、逆向思维的能力。数学是小学课程里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重在学习基本数学知识、锻炼学生思维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扎实的小学数学功底是为将来更深层次的数学教育打好根基。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以小学生的智力和想象空间,接受并消化抽象的数学是一件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