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生物教学中的课前导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o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无论做任何事情,开头都很重要,教学活动也是如此。教师要想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掌握课前导入的技能。所谓导入技能其实就是指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并明确学习方向的一种教学技能。教师学会恰当运用课前导入的技巧,会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的展开起到良好的作用。
  生物学科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在生物学科中,学生能够学到一定的生物知识,了解大自然的规律和奥秘,学会从生物学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尤其是在初中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生物知识的开始阶段,如果在开始阶段教师没有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就会给学生将来的生物学习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在初中阶段打好基础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可谓是意义重大。要想搞好生物教学工作,教师就要从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抓好生物教学工作,努力上好生物课的课前导入。课前导入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导入
  生物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严谨的科学,因此在生物学科中,各种知识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上课前导入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迁移导入。所谓迁移导入简单地说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充分挖掘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温故而知新”。例如,我在上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内容时,就从复习之前的生态系统知识开始入手,让学生首先回忆一下之前学习的关于生态系统的知识,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再引出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进而得出动物在自然界具有重要作用的结论。
  二、利用演示实验进行导入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生物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很多生物知识、生物规律都是通过严谨的生物实验而得出来的。与教师的讲授教学相比,生物实验具有直观性强、生动有趣等优点,并且教师通过生物实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边动手边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基于生物实验的这些优势,教师也可以把生物实验的方法引入到课前导入中,利用生物演示实验进行导入。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生长需要物质和能量”的内容时,我就在上课之前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器具:一杯水、一勺白糖。我首先把一勺白糖倒进了水里,经过适当搅拌以后白糖不见了,让学生尝一下水的味道,学生发现水变甜了,这说明白糖已经融入到了水中。这种现象在平日生活里很常见,但是一旦把它拿到课堂上来,把它同生物知识联系起来,自然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适当地留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实验中来,这样会让导入的效果变得更好。
  三、利用设疑进行导入
  强烈的好奇心是人类进行探索的动力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通过一定的手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学生的探索学习就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设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上到鸟的生殖的内容时,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都知道小鸡是母鸡从鸡蛋里孵化出来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够孵出小鸡呢?”此问题一出,立即引起了学生一阵热烈的讨论,这样,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就达到了。学生在经过讨论以后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就会渴望能够从教师这里获得正确的答案,这样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来引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导入
  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被不断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可以为学生更加直观地展示教学中的内容。由于多媒体是一种融合了声像、动画、图片等为一体的教学工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把课本上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转化为更加生动形象的声像化的知识。相对那些“不会说话不会动”的文字,学生显然对于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更加感兴趣。了解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以后,教师也可以把多媒体引入到课前导入中来。例如,教师可以在上新课之前给学生播放一段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通过视频学生可以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并且这种生动的教学资料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五、利用教具导入新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用到各种教具,尤其是生物学科中,经常要用到一些挂图、模型、实物等,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道具来导入新课。例如学生在看到老师拿进来的教具以后,尤其是一些不太熟悉的教具,就会对教具产生一定好奇,很多同学很自然地会问:“这是什么东西啊?”这样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教师就可以很自然地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工作。
  六、利用故事导入新课
  在生物学科的发展史中,充满了各种精彩的故事,像是一些经典的生物实验、一些生物学家的励志故事等,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利用这些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眼球从课外转移到知识上来。同时,教师在进行导入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问题,例如,在故事的选择上最好是与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同时还要注意故事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并且故事的篇幅不宜过长,否则会严重影响教学进度。
  七、一语中的的直接导入
  针对一些基础知识较扎实、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适当采用一语中的式的直接导入。这种导入是在上课之初就直接阐明教学目标与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导入方式。
  在生物教学中,课前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无论采用哪一种导入方式,教师都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要符合学生和教学条件的实际;二是要有利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三是要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遵守了这些原则,就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导入。一旦导入上好了,教师在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时就会避免发生很多问题,从而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得生物教学工作能够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
其他文献
会议
《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考查学生的生物学基本素养和实验能力,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过程与方法的考查。高考实验设计题比重在逐年加大,高考知识趋向可以用实验形式考查则不用其他形式。但是很多考生拿到实验题无从下手,因此高考实验题得分率很低。其实实验设计题并不是无章可循,本文以2010年高考浙江卷第29题为例,构建解题基本模式。  2010年高考浙江卷第29题:  II.(12分)为研究兔红细胞在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问题意识是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由于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而因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索,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关于氧气性质的教学处理
细节一:生物膜的脂质中只有磷脂吗?  高中生物教材讲,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的基本骨架,它支持着许多蛋白质分子。还有一些糖分子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  其实,生物膜的脂质成分中包括磷脂、固醇及其他酯类。动物细胞质膜中含胆固醇较高,植物细胞质膜中含有豆固醇。细胞膜上的固醇夹杂在磷脂之内。另外,细胞器膜中还含有糖脂。因此生物膜脂质成分中应包括磷脂、固醇和糖脂等。  细节二:离子的跨膜运
一、问题提出  遗传学是高中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而遗传学中的概率计算又常常是高考命题中的重点和热点。我从事多年的高三生物教学,深知该部分知识常令学生头痛,特别是遗传系谱图中概率计算让相当一部分学生望而生畏,即使基础知识很扎实的学生也常常难免失误。为除去学生的畏难思想,降低学生的失误率,我总结出“四边形对角线法则”来解决有关问题。  二、“四边形对角线法则”模型  已知有甲、乙两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技时代,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等诸多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新教材按照自然、社会发展的要求,将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教材。教材目标除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外,还特别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的教学策略,从过去的知识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