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称谓的词义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5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是我们国家的名称,很多学者从地理、经济等方面来阐述“中国”的由来,但是很少会有人从文字学方面来考证为什么要叫做“中国”。“中国”原本为“国中”,“国”即为“城郭”的意思,而“中”则有“中间”义,因此“中国”原义应为“城的中心”。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国”这一称谓逐渐发展成为“一国中心、天下的中心”,进而又有此引申出代指“具有先进文明的华夏汉族建立的政权”,[1]这就使它由地理、政治中心向文化中心过渡,后来又逐渐演变为近代并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国家代名词。事实上,“中国”一词的古代和现代意义存在着巨大差距。
  关键词:“中国”称谓;古代意义;现代意义;起源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83-02
  一、前言
  “中国”是一个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词语,只要提到“中国”,大家都会潜意识的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事实上,从古代到我们现代社会,这个词的意思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由原来的“一城中心”到“中原地区”到“文化中心”而后又到现在的国家名称。随着历史的发展,国家观念的变化及认识的提高,“中国”一词已经具有了明确的意义,但是,由于这个词发展轨迹的模糊混乱,它的古代意义和现代意义仍会有混淆。本文将从“中”“国”及“中国”一词的古文字构型、本义及它作为名称的起源等方面来解析这个专有名词的古今意义变化。
  二、“中”、“国”、“中国”
  (一)“中”。
  在《说文解字》里释为:“中,内也。从口,从丨”,指事字。在甲骨文金文等古汉语里,“中”字像“有旒之旆”,即为有飘带装饰的旗帜,旗杆竖立在正中的位置,将士们围绕“中”听从命令,“望见‘中’之所在即知其中央矣”[2]。它的本义是正中,中心,又引申为在空间位置上的中央,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等。
  (二)“国”。
  在汉代简化字中,“国”外边是个“囗”字,代表国家的四面边境,里边的“玉”字则代表各种珍器珠宝。甲骨文里,“国”常写作初文“或”,并与“邑”关系密切。由戈和囗两部分组成,后来周初的金文中除了“或”也会写作“國”。《说文解字》中也用“或”字来对它进行讲解:“或,邦也。从囗,戈以守其一,一,地也。域,或,或从土”,段玉裁为之做注:“邦者,国也。古或、国同用,邦、封同用。”这也就是说,在古汉语里边,“国、邦、或、域”都能进行通用。其中,囗表示城墙,戈的本义则为兵器,那么,“国”的意思则为拿着武器保卫城郭,含有保卫一国都城之意。
  (三)“中国”。
  由上述我们可以知道,“中”是含有正中的意思,而国则是拿着武器捍卫都城,那么“中国”一词代表了什么意义呢?
  据考证,“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周初,《尚书·梓材》是最早的包含“中国”一词的文献:“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其疆土,于先王肆”。在《汉语大词典》中,“中国”一词有以下几个义项:1、华夏族2、指称国家、朝廷3、京师4、我国的专称5、指恒河中流一带的中印度地区。而在《中华大辞典》中则略有不同,包含了一些其它义项,如:谓齐宋也:“中国称齐宋”(《榖梁传》),称大原也等。《现代汉语词典》中曾注释:“中华: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指中国。”
  据此,我将“中国”一词的概念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理方面的概念。
  1、国家的中心地区,有时也泛指为国境之中;天下之中心。如《孟子·公孙丑下》中:“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用现代白话文来解释:我想把国家中央这部分地区来给孟子盖房子。这里的“中国”的意思是“中央地区”。《战国策》中也说“今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枢纽也。”“中国”,天下枢纽,天下中心。2、在上古时期,人们认知水平仍较为低下,认为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就是天下的中心,因此常常在这里建国,寓意为自己是天下的中心所在,又被称为“中原”。《史记·秦本纪》中就有这种说法:“僻在雍州,不与中国之诸侯会盟,夷狄遇之”。这里就是拿秦与中原各诸侯国进行对比,来表明秦地所处位置偏僻。后来,随着秦朝统一全国,也开始“谓中国人为秦人”。
  第二,政治方面的概念。
  这种政治上的概念在古代文献中并不少见,指一国的中心,如“京师、都城、王畿”等。这个义项在《诗经·大雅·民劳》中有所使用“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里的“中国”即与“四方”相对,毛传释曰:“中国,京师也;四方,诸夏也。”《史记·五帝本纪》中“然后之中国而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解释为“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也就是说是帝王所居住的地方,即为国都,国家中心。
  第三,民族方面的概念。
  这种概念也是较为普遍的,一般都是将华夏族与周边的夷狄相对比,两者在一定意义上是需要同时存在的。“中国”最初是指中心,因为当时居住于天下中心地区的多为汉族人,又称为华夏族,所以,“中国”一词又有了民族意义上的概念,后来又引申为由华夏民族所建立的政权。《尚书》里“华夏蛮貊,罔不率禆,恭天成命。”孔颖达曾为这里的“华夏”一词做疏“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也。”[3]
  第四,文化方面的概念。
  在先秦时期,中国常常被看成是具有先进文化的地区的代名词,它在文化意义上的色彩极为浓厚。上边曾说因华夏族常居于中原地区,就用“华夏”来作为“中国”一词的民族意义,孔颖达在《春秋左传》中又曾做疏为“华夏,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华夏,即为中国,中国也又被赋上文化先进的意思,而且这种思想也较为深刻的存在于人们的想法中。西汉刘向的《战国策》中“中国者,聪明睿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艺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夷行也。”在这里面,体现了作为中国人的强烈的自豪感。孔子也十分重视用“礼”来区分中国和四夷,但是,他又有所不同。他认为,只要是遵从礼义,不管你原来是什么族,那么你就是中国人,反之,如果遵从夷礼,那就只能是蛮夷,并且两者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他在用文化概念解释“中国”时,又加入了对人的判断标准,较为后世所理解采用。   第五,国别方面的概念。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的意义,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称而存在的,这也是目前这个词所演变出的使用最广泛的意义。
  经过以上的概括总结,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一词的意义经历了“地理、政治概念-民族概念-文化概念-国别概念”的过渡与发展变化,从“京师,都城”到一个独立国家的国名,虽然并不是说某个意思只在某个时代出现,但它的确是随着朝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而变化,这也就是“中国”一词衍变为国名的历史过程。
  三、“中国”国名的发展过程
  研究“中国”一词意义的古今发展,仅仅从概念上的解释,是不行的。我们还要把握它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
  (一)西周以前。
  一般情况下,根据各种文献史料,我们将“中国”一词最早出现的时期定为西周的初期。在《尚书》中的“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其疆土,于先王肆”及何尊“余其宅兹中国,自之治民”,都说明在周初时期,“中国”就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词语出现了。而后《诗经·大雅》中也出现了“中国”一词,在这个时期,它的含义多为“京师、国都”,这应该也就是它作为一个独立词的最初意义。[4]何志虎在《“中国”称谓的起源》一文中,运用《诗经》作例证来认为“西周自称‘中国’”并以《礼制·王制》为例,表示周边四夷称西周王朝为中国。通过这两点,证明“中国在西周时就已经具备了国家名称的性质”。[5]虽然,这一观点论证出了“中国”一词起源于西周,但是他的有些论证是不充分的,如将“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解释为西周的政权实体,而且,未对后来该词再国名方面的发展做进一步描述。
  (二)西周至秦统一以前。
  在这期间,社会主要是动荡和合并时期,并没有固定的国名代称,主要是它的地理和文化意义的代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习惯上将地处中原的齐、鲁、晋等国看作是中国,将秦、楚、吴越看为夷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就曾说“越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强”。这里,就将处于南部的越国看作与中国(中原之国)位置上的对立。这是它侧重于地理方面的意义。与此同时,这时期的“中国”也有文化上的意义。在《礼记·王制》中,将周天子统治地区称为中国,东边的居民为“夷”,南边为“蛮”,西边的叫“戎”,北边的则为“狄”,虽然地域因素占有较大比重,但是,也与各地文化差异有较大关系。这一时期也就是把中国定义为华夏族及其政权,把少数民族称之为夷族。
  (三)秦统一后到唐朝时期。
  在秦朝,秦始皇灭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建立中央集权,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将整个连为一体。在整个秦到唐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因王朝的变迁,社会的动荡及各民族的迁移,一般讲中原地区称为中国,如诸葛亮曾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这里的“中国”既是指魏国,也是指中原地区。但在建立了统一王朝的时期,不但认为中原地区为中国,也将整个统治地区称为中国。如汉朝时期,汉武帝选将练兵,征讨匈奴,最后结果“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这里的中国就是指汉朝政权,汉朝的统治。这一时期把中原及在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称为中国,但是华夷之分仍较为强烈。
  (四)宋元明时期及清前期。
  我们一般认为,唐朝以后,虽然仍有盛景,但整个中国是渐趋分裂衰微的,各种民族交替兴起,民族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是以华夷来区分,就像孔子的理解一样,这一时期的人们主要以是否行礼义为判断中国与夷狄的主要标准。韩愈在作品中对这一思想进行概括:“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程颐程颢这两位理学大家也曾说过,中国如果用了夷狄的礼节,那么也就变成了夷狄。而元朝作为蒙古族所建立的政权,从严格意义上说,它并不是当时人们认为的华夏族正统,这时,就在“中国”原来的意义上又添加了正统与非正统的色彩。到明朝时期,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民族进一步融合,华夷之分也就逐渐弱化了。“中国”一词在这一时期的演变,也就反映了当时中国民族关系的变化发展,华夷渐趋一家,中国作为国名的意义也就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五)清后期以后。
  这一时期进入了中国一词的现代意义时期。清后期,列强侵略的逐步加深,西方的民主法制观念的逐步传入,现代化的国家观念产生,古老的华夷观念被打破,世界一体化观念逐渐占据上风。在与外国进行各种交流时,虽仍会出现“大清、中华”等名称,但更多的时候直接以“中国”为自称,与“英国、法国”等来相对称呼。后来,民国时期,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先生的“五族共和”更是将华夷之分弱化,这一阶段的发展基本上完成了中国作为国名的现代意义上的转化。
  由上总结,我们可以推出结论:“中国”作为国名存在,最终是形成于民国时期的。我国古代的朝代有着各种各样的国号、年号,我们也通常用这些来指代某一时期的社会,如汉武帝时期。元朝是第一个自称“中国”的朝代,而开始具有较明确的国体意味则是起于宋朝,北宋石介就以中国为题做《中国论》,以地域概念划分,认为居于天地之中的为中国,偏着为四夷。到清朝时期,国家观念的传入,“中国”的国体意义就相对完善,作为与别国对等的国名使用。最后,在民国时期,政治学上的“中国”一词最终形成,中华民国的成立也使“中国”的地位得到了确立和巩固,先后作为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作为正式国名被人们所使用。
  四、“中国”一词并非专称
  然而,在《汉语大词典》中,“中国”一词还有一个义项,是指恒河中流一带的中印度地区。在古代,中原人常认为自己居住于天下中心地区而自称为“中国”,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也皆认为自己是中心,自称“中国”。这是在更深入了解世界地理基础上对古代认为:“中国是天下的中心”的批判与反思。
  五、结语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就能发现,我们现在所作为国名称呼的“中国”,在很大意义上是不同于历史上所称呼的“中国”,两者并不是在同一个领域的。古代意义上的“中国”严格意义上只是现代意义上的一部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更大程度上是作为一个独立于世界舞台的更为完整的存在。
  综上所述,“中国”一词由来深远,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甚至可以说,它的意义的演变,也代表了我国古代主流民族思想、民族史的发展变化。然而,由于历史的久远,它的古今意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我们只有充分理解“中国”的古代意义与现代意义,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演绎,去使用它。
  参考文献:
  [1]赵永春,贾淑荣.中国古代的“国号”与历史上的“中国”[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2]李孝定.甲骨文集释[M].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5,0168-1069
  [3]洪成玉.中国及其别称考源[J].汉字文化,2006年第1期
  [4]杨建新.“中国”一词和中国疆域形成再探讨[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6月第2期
  [5]何志虎.中国称谓的起源.[J]人文杂志,2002年第5期
  [6]金仑,林霖.字海探源[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381-385
  [7]刘庆俄.汉字形义通释[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51-252
  [8]王祥之.图解汉字起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78-379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詹姆斯不舍得用流量  韦德和詹姆斯是铁哥们儿。在一些公开场合,他们会相互曝对方的“丑闻”,而且乐此不疲。  2016年7月中旬,韦德和妻子尤尼恩参加了一档电视访谈类节目。  “你认为NBA球员中谁最小气?”“勒布朗·詹姆斯。”韦德不假思索地说。尤尼恩也同意丈夫的观点。  主持人来了兴致:“答案这么一致,举个例子吧!”  韦德说:“他到外面参加活动或去饭馆吃饭时,如果这个地方没有Wi-Fi,他绝对不
期刊
实践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之匙,而“对象性活动”则是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极端重要的基点.它是马克思哲学的创世之源和“最高原因的原理”,需要我们深刻把握其具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中明确提出,高中物理教学内容要充分做到与时俱进,注重其与科技发展之间的联系,全面加强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科学探索精神。因此,将当今物理学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并且“互联网+”被明确写入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的
摘要:通过现场拍摄 2016 年全国田径项目投掷公开赛(成都站)比赛录像,对王铮链球投掷技术中旋转技术的运动学分析。采用三维摄像解析法进行解析,获得该技术动作的一系列运动学参数,查阅2015在卡米拉-斯克利莫夫斯卡纪念赛冠军沃达尔奇克(波兰)比赛时相同动作技术的资料,将两人的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王铮和沃达尔奇克旋转技术动作的异同,分析旋转动作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为该运动员的技术动作
“呀!我们的房子怎么变圆了呀?妈妈……”清清一下从床上跳了下来。她揉了揉眼睛,向四周望去,桌子是圆的,床也是圆的,电视机是圆的,连冰箱、电脑、洗衣机都是圆的。方桌变圆
依据视知觉、人类工程学的理论 ,利用一些直观实验 ,给出了在正常视距 2 5cm时图形直观的最适宜尺寸 2 2cm ,为黄斑下陷区域张角 5°时的尺寸。直观的最大尺寸为 3 5cm ,为
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是提高内部管理质量的核心战略,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人”的价值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价值的标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企业发展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