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第一次生病就像天塌了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ai198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小年第一次生病,那时她四个月。我自头至尾,都不知道她是怎么病的。
  只是有一天,她突然有点儿干呕,不严重。我猛翻《育儿百科》和其他育儿书,半信半疑——主要是为自己宽心下了个结论:她可能吸了空气进去。
  要么上火了?中国人难免觉得上火是万恶之源。于是,我给她喝了一小杯金银花露。没多久,小年的肚子咕噜噜乱叫,接着腹泻,便便呈黄绿色,赶紧上“妈咪爱”,不见好转。
  我慌神了,当即抱去最近的医院检查,还专门带了一团有她大便的纸尿布。在医师诊台上摊开的时候,能看出医师苦笑了一下,他说不需要治疗,吃点儿“思密达”就好。
  中午刚到家,小年开始发烧,38.8℃。我的心情,五雷轰顶都不能形容其万一。兴师动众,穿过整个北京城去儿童医院,验血,血相证明有炎症,大便还是没问题。但医生说:“纸尿布上的大便怎么能做数呢?”
  小年吃过药沉沉睡去,我多少松一口气。但药性一过她便哭着醒来,小小滚烫的身体不安地扭来扭去,哭声比什么都尖利刺耳,让我心碎。腹泻越演越烈,大便已是绿色脓状物和水。


  天没亮,我就披头散发,抱着她去儿研所挂急诊。结论跟儿童医院相仿:有炎症,但不到痢疾的程度。问过我们正在吃的药,认为并无不妥,遂也不再开药。只说:“这几天要观察,孩子的大便要每天送检,看白血球情况。”
  我说:“啊?每天带她过来吗?可是我不知道她几点钟大便呀。”我脑海中,已经虚构出我怀抱幼儿坐在医院大厅里的场面,苦母孤雏,饥寒交迫,贫病交加……
  医生指指墙上的纸条,写着“送便须知”:
  一、如大便有泡沫,取泡沫处大便;
  二、用尿检杯或干净玻璃杯、纸杯盛大便。尿布或纸尿裤上的、接触过其他物品的大便无效;
  三、冬天,半小时之内;夏天,20分钟之内。逾时无效。
  我家离这里,差不多也就20分钟车程。我立刻在窗台上抓了一大把量杯。
  下午,小年的烧慢慢退了,人还萎靡。我拿出拨浪鼓逗她,她只冷淡地看一眼。稍一皱眉,我们赶紧心领神会给她把便便。我端着量杯找不准正确位置,“嗞啦”一声喷了我一手,我慌慌张张想再把手上的挪到量杯里去,被母亲大人大喝一声:“都污染了,还能用吗?”
  再等一泡屎吧。我暗自期望:用了这么些药,也许能好呢,等不到我也不会失望。可是两个小时后,来了。我蹲在地上,稳稳地举着量杯,对得很准,她拉满一杯,我意犹未尽,又接一杯——万一不够检呢?虽然我明知道医生只刮取非常少、非常少的一点点。
  我从昨天起就没换过衣服,此刻,捧着我珍贵的量杯(外面罩了一层塑料袋),蹬一双平底鞋,就开始生死时速,一路狂奔。
  我冲进电梯,里面有人。呀,邻居们不会闻到异味吧。我心虚地把平端着的手放低一些,又自我安慰:没事,新生儿的便便全无异味,只略有腥气。四个月的宝宝,母乳、牛奶混合,加一点点辅食而已,便便也不臭。
  电梯门一开,我一个箭步冲了出去,不让任何人。我是个没教养的女人,我早知道。
  我在烈日下,拖着产后不及复原的胖大身体奔跑。一转出小区门,就看到路边停了辆出租车,一位拖着箱子的先生正在开门。我气喘吁吁大喊:“先生你能让我一下吗?我要去儿研所,我孩子病了。”
  他,似乎犹豫了一下,松了手。
  司机显然听到我那一句话,问长问短:“几岁了?哪里不舒服?”我全无心思又不好不答,他随即开始讲他孩子的童年生病经历,气定神闲:“其实没事儿,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
  我在每一个红灯处坐立不安。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司机安慰我:“雅宝路就是这样,看着灯多,其实快,这个点儿不怎么堵车。”我紧闭嘴,在心里数着红灯的倒计时,恨不能扭开车门,像好莱坞电影女主角一样,一路杀奔过去。
  手心热乎乎,我想把量杯放座椅上怕洒了,又担心手心的热度让它失效。只能用两个手指,小心捏着边缘,另一只手的三个指尖在下面托着。车身每一摇晃,我都一阵心惊肉跳。
  车到医院了,这一趟,18分钟。
  量杯递出去之后,我才甩了甩已经僵透的双手。三天里,我捧着药盒这样冲过去六次。第四天起,医生说两天送一趟就好。最后一趟是第八天:大便里面没有白细胞了。
  我到此刻,仿佛才听见蝉声满耳、热烈的夏之颂歌。北京六月,其实很热,又少荫凉,我永远不记得带伞或者帽子。我在候检大厅的长椅上小坐了一会儿,看看自己丑到爆的平底鞋,小腿和脚底都酸痛得近乎不祥。不时有小宝宝哇哇大哭着,抱在大人怀里从我面前经过,我不忍看他们胀红的小脸以及额头上的针孔胶布。
  到底这场病,怎么来的呢?是金银花露的错,还是我太急着用抗生素,让小年的肠道菌群更紊乱;抑或如老人们所说:根本我就不该第一次抱去医院,没病也传染上了。
  也许,就是一个人生的隐喻: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三个月,小年开始加辅食:蛋黄、蛋羹、米粉、肉松、果泥……舌尖上的新鲜诱惑,势必伴随着肠胃的陌生感受,还不用说那些买一赠一的病毒细菌们。最好的美味,也需要适应期,总得有一次适应、不驯与煎熬。
  不管发生了什么,我总乐意为她料理,为她鞍前马后,为她,在烈日下,小心地捧着两坨屎,跑来跑去。是值得的。因为我四个月的女儿小年,已经浑然忘记生病这回事,长出了第一颗晶亮的牙。
其他文献
全面开放二胎,要不要生,得看自己身体情况。作为一枚专科医生,听我来分析分析。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开放二胎后的“再生育”,和普通的生二胎还是有所区别的。一般的生二胎,通常在生第一胎的时候就已经有所打算了:而“再生育”,则很多是本来已经放弃生育的女性,对于生育计划的再次规划。因此,这样的“再生育”,给第二胎的孕产过程带来更大的风险。  首先就是剖宫产的影响。  2014年有超过一半的女性生孩子是剖
期刊
四个月前,大米弟来到了这个世界,两岁半的小米姐十分欢喜。每天,她都会守在弟弟的小床边,拿着自己的玩具哄着弟弟玩,会对每一个家人说:“我有弟弟了。我弟弟真好啊!”  月子里,来看望大米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小米总是挡在门口,不让大家看弟弟,谁要是开个玩笑说“小米,把弟弟送给我吧”,小米姐就会呜呜大哭,还会十分生气地说:“不行,弟弟是我的。”  有了大米弟,我和米爸的精力自然地被分出了一部分。为了不让小
期刊
最近陆续开始给刚上一年级的女儿的班上“绘本课”,给孩子们讲一些好玩的事,看一些有趣的东西,讨论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当然,如果他们能爱上读书,或者,在长久的以后能发现——每本书其实是一个宝库,这就足够我骄傲了。  作为一个老编辑,《如何做一本书》,自然是头—个跳进我脑海的题目。  当年第一次给游游讲这本书,收获是她终于相信“妈妈说要加班写稿子,要去印刷厂看图原来不是偷懒去逛街啊”(扯个闲篇儿:如果爸爸
期刊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①。天浩浩,日融融②,佩剑对弯弓③。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④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我是注释  ①皤(po):白色。绿:这里指青色、黑色。皓:白色。  ②浩浩:广阔无边的样子。融融:暖气上腾的样子。  ③佩剑、弯弓:这两个词组既可看成动宾词组,即佩上剑、拉弯弓;也可看成偏正词组,即佩
期刊
老爹:  尤金。尤金是个大学城,坐上西雅图飞尤金的小飞机,就会意识到怎样小的一个城市,机场只有一个行李传送带,但不是依附于大城市的卫星城。尤金很美,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秋天一地金黄,冬天雨后的空气沁人心脾,可以尽情感受美国北方冬天的湿冷,太阳一出来春天一样,甚至很晒。一天得换几套衣服。尤金以俄勒冈大学橄榄球闻名,吉祥物迪斯尼的唐老鸭,所以尤金又叫鸭村。在佛州时,佛罗里达大学短吻鳄篮球队全美厉害,现
期刊
下班回到院里,一群孩子相互追逐玩耍,摘下几片树叶喂喂兔子,开心得个个都不想回家。  周末,家长们带着孩子奔波于五花八门的早教班、特色课、艺术班、补习班……课堂上,乐高机器人、芭比娃娃、精美的穿针引线的小珠子、各式各样的玩具吸引着孩子们。  这就是城市的孩子,他们拥有的玩具,空前高级,看起来,能代替一切自然产物的功能,在ipad屏幕前种菜、养鸡,但是抬头看到的却总是白白的天花板,或是被高楼大厦包裹着
期刊
曾经一个人带孩子一周多,不算太累,因为儿子荷包比较能睡,所以我还有点个人时间。  不过荷包醒着的时候,感觉自己一直在走:荷包需要喝水、吃水果,需要增减衣服、大小便,需要玩玩具、看画书,需要洗手、洗脸,需要抱抱……我做饭的时候,荷包就搬个板凳站在一边看,我经常请他帮我忙,择菜、开、关水管。他认识了蛋蛋原来还有生蛋蛋和熟蛋蛋之分;生虾虾是青色的,熟了就变成粉红;豆豆泡一晚上之后,就可以打成豆豆汤,他十
期刊
今年三·八节,咱山东省妇联作为节日贺礼发布的——《山东省早期家庭教育现状》调研报告,各位都关注了吧?没关注的亲,到网上搜一下呗,里面的内容可都是跟咱教育孩子息息相关的。  好些看过的亲就疑惑了:家庭教育,原来是咱妇联牵头主抓的啊?调研,跟俺教育孩子到底有多大关系?这报告,又是表格又是数字,俺有点蒙圈呢……  莫急莫急。本次发布会上,山东省妇联主席邢善萍殷殷嘱托《祝你幸福》杂志,一定要以这次调研为契
期刊
八年前,儿子哈力出生。  还没出满月,哈力的脸上就起满了小疙瘩,老人说是湿疹。没有经验,更不知道该如何护理,只能带着哈力去医院,医生给开了一小盒涂抹的药膏。  那会儿是冬天,家里有暖气。但婆婆还是担心孩子着凉,硬是给哈力穿了一件秋衣,加一件保暖衣,外面还盖了一床小被子。  我不停地给哈力涂抹医生给开的药膏,后来又涂抹朋友推荐的一款老中医蛇脂软膏,哈力的湿疹时好时坏。  湿疹是非常痒的,哈力那么小,
期刊
儿子是院子里出了名的“小泥猴”,喜欢挖土,挖泥巴,有时候,他会好奇地舔舔手上的泥土,然后冲我咧咧嘴,说“不好吃”;周末,我们会带着他去黄河边,小铲子是儿子的随身之物,走到哪挖到哪!  很多时候,院里的邻居不喜欢自家孩子和我儿子一起玩,“脏,别去!”这是大家的口头禅。  去年幼儿园放暑假,我把孩子送回了老家。孩子跟着家里的老人一起放羊、种菜,等我去接他的时候,发现一个月的时间,儿子结实了许多,脸上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