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荣霖 互联网时代的民意渠道

来源 :市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hs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制改革和信息时代,使官民之间有效沟通、民意诉求的及时传达成为可能
  
  摆在邓荣霖面前的是一个由中国人民大学校历改造的行程表,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显示行程已经排到了六月。
  虽然已年过七旬,但每月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邓荣霖要往返于国内各地参加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组织、民间团体、大公司集团、中小企业及相关领域的政策研究、经济咨询、方案论证、课题设计、人员培训、学术报告和研讨活动。而这每一次的活动都被邓荣霖看成是一次沟通之旅,他坦言:“我每天做的就是官民沟通桥梁的工作。”
  
  两大因素促使沟通演变
  
  尽管和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齐名,但低调的邓荣霖,还是愿意以“平民学者和专家”自称。
  谈及官民沟通机制的变迁,邓荣霖认为主要受益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体制改革变化的成果,另一个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1957年,邓荣霖从福建长乐市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企业管理专业,其后留在学校任教。邓荣霖回忆,在计划经济年代,官民沟通主要是自上而下以会议和活动的形式传达和进行,公民的诉求表达也通过这种方式得以提出和讨论。
  这种传达带有明显的贯彻落实上面精神的特点。邓荣霖记得在人民大学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大大小小会议不计其数。“层层传达,效率很低,落实的少,很少有和上面交流的机会,问题的反映常常由于时间间隔长而不了了之。”邓荣霖认为,那段时间的民意诉求沟通和传达存在一定障碍。
  1978年,改革开放带来了公民主体意识和话语权的增强,市场经济下,政府更是不断加大沟通力度,在减少层次,提高效率上做足文章。
  这期间,作为学者和专家的邓荣霖就开始有机会参加由国务院直接组织的经济政策研究和小型座谈研讨活动,可以面对面地和国务院各部委领导交流,这在以前是难以想像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交流逐渐常态化,民意诉求渠道变化显著,邓荣霖深有体会。
  通过一线的调研,邓荣霖汇集了企业和平民的心声,并融入自己多年对企业的研究,形成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政府有关部门,他就企业改革和制度创新提出的建议,有些直接被国务院写入文件。“层次少了,时间短了,效率高了,公民诉求落实的也逐渐增多。”
  
  时代催生的便捷沟通
  
  “渠道越来越拓宽,工具越来越发达,效率越来越提高”。层层传达的情况基本消失,信息时代为传达这种民意诉求和沟通提供了更为有效便捷的技术和方法。
  两天前,邓荣霖参加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关于企业自主创新和评价指标的会议;两天后,研究中心就会把他的建议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他确认,邓荣霖做修改后再次反馈给相关部门,成为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
  “不必再通过层层会议的方式,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现在,只要有时间,邓荣霖每天都要坚持上一个小时的互联网。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荣霖拥有多个头衔,他不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至今还担任着福建省长乐市人民政府的顾问。
  他把在全国各地了解的情况,及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介绍给长乐市政府领导。其关于乡镇企业发展和旅游业开拓等诸多有效建议都被市政府采纳和吸收。“倾听一线的声音,现在政府需要更多诸如我们这样的顾问。”
  “官民沟通的内涵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扩大。”作为学者,邓荣霖认为:现在的官民沟通更多是要解决一些关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大课题,而不单纯是解决个人的问题。■
其他文献
这儿是世间吗?那么  我不属于这里。  你是谁?在亮灯的窗子里,  此刻掩映在那棵棉毛荚蒾树  枝叶摇曳的阴影里。  你能存活吗?在我活不过  第一个夏天的地方?  整夜,那棵树细长的枝条  在明亮的窗边摆动,沙沙作响。  请给我解释我的生命,你啊不露痕迹者,  虽然我在夜里向你大声呼唤:  我不像你那样,我只有  把我的身体当作嗓音;我不能  消失于沉默——  而在寒冷的早晨,  在陰郁的地面上
期刊
自2004年美国传播学者拉尔夫·凯伊斯提出“后真相时代”概念以来,“后真相”就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而变得热起来。2016 年《牛津英语词典》将“后真相”作为当年的年度词汇收藏和发布。所谓“后真相”就是“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后真相”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一是情感大于事实,二是消除事实是自媒体的常态。而这样一个既存在着谎言和客观事实,也存在着介于两者之间的话语的第三种现实的时代就
期刊
2015年夏天,我第一次以工作人员的身份走进联合国总部大楼,成为联合国开发署的一名实习生。    2016年4月,离我毕业只剩一个月的时候,新浪派了一名摄影记者跟拍我在联合国总部实习的日常。从早上迈出家门,到晚上赶地铁回家,甚至不上班的时候去学校写作业的模样,通通被摄入相机。在办公室里,摄影师围着我的格子间三百六十度地拍,拍我制图,拍我打电话,拍我趴在桌上午睡。他跟着我去仓库搬东西,去其他办公
期刊
昨天的痛希望你一生不忘记,昨天妈妈凶狠的模样希望你惦记一生    孩子,当你在校门口挥动着小手和妈妈说再见的刹那,你知道吗,妈妈情感里最温柔的神经被扯得很痛。抬头,对面一位出租车司机叔叔正奇怪地看着我,我佯装用手去拭风带到眼里的沙。  看着你幼小的身躯进了大门,淹没在人流中,我转身离去。昨天晚上狠狠的一记耳光打在你稚嫩脸上的情景,一夜反复在妈妈脑海里回放。此刻它又爬上心头揪扯着我不放。我知道它会一
期刊
1   高考结束,我接到省内一个不好也不坏的二本类院校的通知书,正式成了一名大学生。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陌生的城市。下火车后我才知道,学校在火车站设了迎新点,有专门的学哥学姐引导我们新生入学。这些学哥学姐都是学校社团的骨干,借着迎新生,也宣传自己的社团。   迎接我的是文学社的学姐葛蕾,她一头短发,穿耀眼的白色短袖,洋溢着“班干部”一样的热情与干练。   学姐告诉我:社团是整个大学
期刊
秋天是这般茂密扶疏,以至于  我们与树叶和鸟群一起翻飞。  在人群的领悟和传闻之上,  那里的每一朵火焰正化作烟灰。  树叶的边缘——  取代了婚戒——  烟火为我们画完不错的主题:  我记得你,如同盲者铭记一本书;  你记得我,犹如聋人记得小提琴。  困难就在這里,作为一种抵押,  我们的相遇只能在梦里。  而没有我们,飞驰的道路上  鸟群与树叶在金色之窗上多么惬意。  (李伊诺荐)
期刊
我2012年参加江西高考,作文满分。   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那年夏天查分时的场景。一大早,我就拨打了查分热线,估计人数太多,刚开始一直占线。到了九点半的时候,我听到了自己的分数:618分,语文140分,英语142分,数学127分。   总分和我平时成绩差不多,没有意外。但语文“140分”冲击到我了。我语文确实不错,但这是我从来没考过的高分。考后第二天我们就发了参考答案,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大概
期刊
雖然最讨厌自己脸上的眼镜,但眼镜却也有旁人无法理解的好处。   我最喜欢摘掉眼镜眺望远处,整个世界变得朦胧,恍如梦境,像万花筒般,感觉很棒。什么脏污都看不到,只有庞大的物体,鲜明、强烈的光线引入眼帘。   我也喜欢摘掉眼镜看人。人的脸庞,都变得柔和、美丽、笑容可掬。摘下眼镜时,我绝对不会想要和其他人发生争执,也不会口出恶言,只会默默地、茫然地发着呆。   那个时候的我总觉得每个人都看起来很善
期刊
这样的落日里  我是多么容易想到爱情  想到许多年来  你给出的只言片语  我的心会旋起隐秘的风声  而孤独  有着拒绝被描绘的辉煌  其实  我是不是你前世丢失的  那一只踩着了枪尖的狐狸不再重要  既有今生  就会有灵魂的分开旅行  就会有一个人跳舞的长夜  星光高远  这样的黄昏  宜借菊把酒饮你的远  饮你制造的風雨  荒草一节节枯黄下去  结草为庐  点一盏灯光  照一段瘦弱的路  (叶
期刊
五十幾年来,我走了很多的弯路,浪费了很多宝贵的光阴,经常感受到“内部干枯”的折磨。但是理想从未在我的眼前隐去,它有时离我很远,有时仿佛近在眼前;有时我以为自己抓住了它,有时又觉得两手空空;有时我竭尽全力,向它奔去,有时我停止追求,失去一切。但任何时候在我的前面,或远或近,或明或暗,总有一道亮光。不管它是一团火还是一盏灯,只要我一心向前,它就会永远给我指路。   光辉的理想像明净的水一样洗去我心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