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花鸟画的点滴体会

来源 :中华名家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ro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平时的一点一滴对中国画的学习太重要。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我曾看到一位老先生用毛笔把他每天的生活学习等心得体会一一记录在小册页上,表面看上去像是无奇,实则积累起来是一大笔宝贵的财富。后来我也渐渐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次去故宫看展览都把对每张画的现场体会记录下来并随时翻阅寻找直接面对古人原作的真切感觉,这能让你更深入的体会理解古人的用心,而不是简单的研究每一笔是怎么画的等这样的技法问题。
  画面布局是花鸟画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画家长期的生活积累和修养的一种体现。要使花鸟画有较多的变化和生气,就应该多考虑它在画面布局上的处理。尤其是当今时代是艺术形式的活跃期,花鸟画的创作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各种布局形式的探索和创新无疑是可取的。我从临摹学习古人和创作实践中对花鸟画的画面布局规律有了些粗浅的认识,我想在学习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为创造新的画面形式提供可能,并试图将此运用于创作实践中去。比如画面布局中存在合掌与顺掌的关系。在运用合掌顺掌处理画面布局时,就要分清物象的主次关系。例:画面中有石头枝干和花草。在处理时要分清可能石头与枝杆是合掌关系,且是画面主要关系,枝干和花草可能运用顺掌关系来辅助。枝干中的一些小枝既有合掌也有顺掌。总之,要在大的合顺关系确立好之后,穿插一些小的合顺关系。这样才能显得变化而统一。合掌顺掌就势的生发而言都应存在一个生发点即它们的势向相反方向延长,应该交叉在一个点上。再如就是直起横破, 横起直破的规律。在画面布局中,起势有横起直起之分,按阴阳之理,需以相反之势破之。这样才符合自然造化之理。比如:画面以一大石头起势,就可画几根横斜而起的枝干破之。反之,起势是一横卧的石头,就可用直势的枝干破之。这样就有利于其他物象的进一步生发了。第三点是 欲左先右,欲右先左, 欲上先下, 欲下先上的规律。翟伯寿问于米老曰:“书法当何如?” 米老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董文敏称其为八字真言。古代的书家们在写字时讲究藏护、讲究回逆,在运笔时,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扬先抑,横画直起,直画横起。绘画理论中也有这样的论断。如明代顾凝远论《取势》中云“凡势欲左行者,必先用于右。势欲右行者,比先用于左;或上者势欲下垂,或下者势欲上耸,俱不可从本位迳情以一往。”如画一枝梅花自下直向右出,这样会让人感到这枝梅花已失去重心,让观者乏味。如果这枝梅花采用欲右先左的方法,效果就不一样了,会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觉。最后一点是势泻则收的规律。花鸟画中经常画自上而下垂落的势,如果真的一泻到底,那这雄伟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意境就没有了。所以可以采取势泻则收的方法。对自上而下的泻势起到一个截得作用,把画面的走势收了回来再与题款相接,就可使画面感觉完整。
  这些看似简单的规律是我在一点一滴的学习及创作实践中慢慢有所体会。虽然道理看似很简单但是将其思想精华贯通于画面中使其自然地表现出画面的精气神,那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所以中国画很难,写意花鸟更难。因为中国画的传统太悠久,太丰富,太庞大了。一代又一代的花鸟画大师们承前启后不断的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的发展着。以至出现像徐渭,石涛,八大,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这样的大师。他们把中国花鸟画从形式到内容到技法几乎做到了极限,同时也给后人提供了大量可以借鉴的精华。中国画是一个传承的过程所以应该注重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修养,学问,功力是靠积累的,这需要长期的修炼。我既然走上了传统艺术这条路,明知“路漫漫其修远 ”,还是要不停的走下去,努力为之。
  
  李博娜 Li Bona >>>
  1985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2004年免试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0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花鸟专业研究生,师从于光华教授。2004-2005学年度在校生优秀作品一等奖,2005-2006学年度在校生成绩展一等奖。2005年作品《人物写生》入选中国画研究院主办的《以心接物-首届全国艺术院校中国画专业学生写生作品系列展》,2009年 作品《榴实图》获韩国“依恋”奖学金。部分作品被北京市教委,明日美术馆及国内外私人收藏。
其他文献
翻着《中国油画》杂志,欣赏着里面的艺术作品,突然有这样一句话吸引了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世界,我们不必要取悦他人,我们应该真实的表达自己。做人做事如此,作画亦如此。  我生在一个小乡村,是一个田地里滚大的孩子。小时候,家乡贫困,人们向往城市,如同向往天堂。因为在那个年代人都说城市美的象画一样。我憧憬着,有一天我能到那画里去……  二十五岁那年,我历经波折,终于考上了大学。虽然不是本科,但我仍然高兴
期刊
中国文化尚大、尚化、尚神、尚气,以此衡之,无论神韵气象,无论形象笔墨,中国画都滔乎大方,技进乎道,也就是期于大化之境。小见小识之不窥大道,犹小技小工之不臻大美。以小窥大,焉见浑沌鸿蒙?一斑窥豹,总不知高广气象。  中国画运笔方法讲究,从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山水画运笔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等方式。藏锋运笔,笔锋要藏而不露,横行“无往不复”,竖行“无垂不缩”,古人称之为“一波三
期刊
在漫长的生命之旅与艺术之旅中,什么最重要?实践告诉我们,最难得的,便是那份永远不变的情怀——爱生活、爱自然、重情感、重纯真,惟其如此,才能在大千世界的纷繁复杂中有敏锐的发现,并在发现中提取感性生动的生命形式,传达出“万物归一”、“和谐与共”的郁勃生机与生命诗意。  读郑峰的中国画作品,便自然产生此种感受与联想。郑峰的绘画,以花鸟为题,率性鲜活、生动旷达,而写意的形式、风格及笔墨语言,则为郑峰抒写心
期刊
在当今美术界,军旅美术家以其较高的学术地位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在全国全军美展中佳作如林,声名鹊起,在美术界有公认的贡献,赵军安就是极具有影响力的一位。  赵军安博学多才,为人谦和,其雕塑和画作功底深厚,构思奇特,或气势或神韵或意境或妙趣耐人寻味,十分难得。军安对雕塑、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篆刻、诗词、摄影、宣传画、漫画均有较深功底,近几年来他不断推出如:《春天》、《擎天石》、《胜利在握》、《末日》、《
期刊
大自然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淘不尽的宝书。更是画家产生创作灵感的灵丹妙药。我国古代的山水画大师石涛早已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宏论,且卓有成效地引领了一代代画家走向大自然,全身心地写生体验真山真水并创作出一批批真切感人的作品。  在法国,以描绘自然为主题的油画家塞尚,一生坚持身背沉重的画具,深入于群山之中对景写生创作,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潜心作画中,以近乎于宗教般的虔诚来对待艺术创作,毫无任何倦怠
期刊
在黄世芳的画室中进行采访是一件非常舒适的事,身处绚丽的环绕之中、专业性极强的艺术对白在布满油彩的空间被释解为朋友间的交流。内容变得随意而愉快,随着话题渐入主题,面对不断被点评的一幅幅梦幻般的画面我们观赏到了她内心跳动的艺术世界,在她的斗室中,浪漫与坚强几乎是生活的全部。无言的真诚,细微的观察,深度的投入,她的绘画中充满了对生命存在的注释,自然的灵魂被抽象成了包彩符号,感情像火山喷发一样宣泄在画布上
期刊
王梦河 Wang Menghe >>>  字海丞,号三余庐主人。1962年生于河北,1979年参军到北京卫戍区,曾从事电影放映、文化宣传等工作,转业到地方后一直从事媒体宣传,现供职某中央媒体副总编辑。王梦河先生自幼受家庭熏陶喜欢书画,参军后开始系统的书法研习,曾拜王遐举等名家为师,注重临帖及书法理论学习。书风秀美,行书、行草独具个人风格。现为中直机关书协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中日民间文化艺
期刊
前不久,一位将军书法家请我去天津,在饭局上认识了赵桂中。主人向我介绍赵桂中时,我并没有更多在意面容如佛、敦厚质朴的他。但当赵桂中把他的书法作品拿给我看时,我的眼睛突然就亮了起来。他的书法作品熠熠生辉、勾人心魄,使我一见钟情,为之吸引而心花怒放。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赵桂中胸怀大志,早年从农
期刊
  
期刊
我喜欢反映海南自然美的美术作品,这是地域美,如五指山的宏伟美,万泉河的秀丽美,大亚湾的浩瀚美,火山口的绚丽美。其中,青年画家周少灵的作品,多以海南岛为描绘对象。对于周少灵的认知,是我参观海南几届书画展,欣赏周少灵的作品,并与他交谈,逐步形成的,我发现他笔下的红树林、港湾、椰树、渔船、礁石、海浪,颇有地域文化特点,能够让人感受其美感,这是艺术美。  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画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