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的数学课堂较少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传统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方法、单向的教学交流、枯燥的教学训练,都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抑制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的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会做,但是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却束手无策,不知从哪里入手。如今的数学实践活动课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和经验。
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数学实践活动课有以下特征。
1.主体性。
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型,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比如一年级下册《我们认识的数》一课,要学生调查家里每个人的年龄,以及身边一些事物的数量。学生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课堂上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要将自己调查的数字和别人分享。这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留足了空间。
2.合作性。
实践活动课一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因为实践活动课综合性强,知识容量大,学生以一己之力很难完成。例如一年级《小小商店》一课,活动中要模拟不同的角色:售货员、顾客、监督员等,这就需要小组成员要合理分工,通力合作,活动才能顺利完成。学生小组活动中的互相交流,组际间的相互帮助,师生间的相互沟通,都体现了实践活动课的合作性。
3.创新性。
数学实践活动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比如《认识人民币》一课,让学生拿手中的钱去换币,此环节的结果不是唯一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创新思维活跃。例如一张100元可以换两张50元,或者十张10元,学生通过操作,得出多种答案。这样的搭配有很多种,学生可以灵活地进行组合。这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实践性。
实践性是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数学实践活动课应力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强调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使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丰富感性认识。例如:上完《有趣的拼搭》后,学生要利用手中的七巧板来完成一幅作品,并能说出用了哪些立体图形,各用了多少。学生必须综合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所有知识来完成,在做的过程中学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
如何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内容,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找到更好的操作方法呢?我在这方面作了如下探讨。
1.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丰收的果园》这一课中,先以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动态秋景图,将学生引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呈现教材中的情景图,激励学生:在这个果园里蕴藏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如果你能开动脑筋,发现并解决它们,游园结束时,老师还会送给你一份特别的礼物呢。学生兴趣盎然,充满好奇。接着学生仔细观察对比,质疑探究:分清上下、前后、左右。学生提出:谁在梨树下,谁在梨树上?小猫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呢?等等。
在提出这些基础问题后,我启发学生:你们能提出一些用数学方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通过同桌间进行讨论,合作完成。
2.在实践活动中侧重于融合学生动手操作经验与思维操作经验。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向学生抛出特定情境下的某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一年级下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课中,我呈现了漂亮的儿童房这样一个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回忆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怎样才能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从这些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呢?我给学生提供了白纸、橡皮泥、印泥等工具,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出现了以下情况:
第一,把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放在纸上,沿着它的边画下来,得到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第二,把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用力按在橡皮泥上,在橡皮泥上留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第三,把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先在印泥上沾一下,然后印在纸上,得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学生不但通过操作,用多种方法得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还发现了这三种图形各自的特点,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也更好地认识了这些图形。
3.在思维活动中侧重于积累策略性、方法性经验。
在《我们认识的数》这节课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看,这是小明一家。他们家有一个人,今年34岁。你们猜这个人可能是谁?还可能是谁?学生就要凭借他们学过的数学的知识来猜一猜了,但猜也是有方法的,要根据数字的大小来猜,得出:爷爷奶奶的岁数比较大,一般在60岁左右;爸爸妈妈的年龄中等,大约三十几岁;而你们的年龄是最小的,今年还没有超过10岁。所以可能是爸爸或者妈妈。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更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而不只是问题的正确答案。上好数学实践课,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灵感。所以,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以活动课为阵地,用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寓教于乐,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用实践的形式锻炼学生,寓教于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才能;用数学的思想熏陶学生,寓教于思,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数学实践活动课有以下特征。
1.主体性。
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型,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比如一年级下册《我们认识的数》一课,要学生调查家里每个人的年龄,以及身边一些事物的数量。学生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课堂上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要将自己调查的数字和别人分享。这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留足了空间。
2.合作性。
实践活动课一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因为实践活动课综合性强,知识容量大,学生以一己之力很难完成。例如一年级《小小商店》一课,活动中要模拟不同的角色:售货员、顾客、监督员等,这就需要小组成员要合理分工,通力合作,活动才能顺利完成。学生小组活动中的互相交流,组际间的相互帮助,师生间的相互沟通,都体现了实践活动课的合作性。
3.创新性。
数学实践活动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比如《认识人民币》一课,让学生拿手中的钱去换币,此环节的结果不是唯一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创新思维活跃。例如一张100元可以换两张50元,或者十张10元,学生通过操作,得出多种答案。这样的搭配有很多种,学生可以灵活地进行组合。这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实践性。
实践性是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数学实践活动课应力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强调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使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丰富感性认识。例如:上完《有趣的拼搭》后,学生要利用手中的七巧板来完成一幅作品,并能说出用了哪些立体图形,各用了多少。学生必须综合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所有知识来完成,在做的过程中学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
如何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内容,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找到更好的操作方法呢?我在这方面作了如下探讨。
1.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丰收的果园》这一课中,先以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动态秋景图,将学生引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呈现教材中的情景图,激励学生:在这个果园里蕴藏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如果你能开动脑筋,发现并解决它们,游园结束时,老师还会送给你一份特别的礼物呢。学生兴趣盎然,充满好奇。接着学生仔细观察对比,质疑探究:分清上下、前后、左右。学生提出:谁在梨树下,谁在梨树上?小猫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呢?等等。
在提出这些基础问题后,我启发学生:你们能提出一些用数学方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通过同桌间进行讨论,合作完成。
2.在实践活动中侧重于融合学生动手操作经验与思维操作经验。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向学生抛出特定情境下的某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一年级下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课中,我呈现了漂亮的儿童房这样一个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回忆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怎样才能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从这些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呢?我给学生提供了白纸、橡皮泥、印泥等工具,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出现了以下情况:
第一,把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放在纸上,沿着它的边画下来,得到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第二,把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用力按在橡皮泥上,在橡皮泥上留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第三,把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先在印泥上沾一下,然后印在纸上,得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学生不但通过操作,用多种方法得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还发现了这三种图形各自的特点,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也更好地认识了这些图形。
3.在思维活动中侧重于积累策略性、方法性经验。
在《我们认识的数》这节课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看,这是小明一家。他们家有一个人,今年34岁。你们猜这个人可能是谁?还可能是谁?学生就要凭借他们学过的数学的知识来猜一猜了,但猜也是有方法的,要根据数字的大小来猜,得出:爷爷奶奶的岁数比较大,一般在60岁左右;爸爸妈妈的年龄中等,大约三十几岁;而你们的年龄是最小的,今年还没有超过10岁。所以可能是爸爸或者妈妈。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更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而不只是问题的正确答案。上好数学实践课,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灵感。所以,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以活动课为阵地,用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寓教于乐,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用实践的形式锻炼学生,寓教于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才能;用数学的思想熏陶学生,寓教于思,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