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过去,传统英语教学一直过分注重语言形式的学习而忽视语言形式的功能,普遍存在“重知识轻技能”、“重形式轻功能”、“重语言轻语用”的弊端。因此,学生虽掌握大量语言知识,但在运用知识进行交际方面的能力却未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结果在英语交际中,就出现了种种语用错误,导致交际障碍或失败。本文通对学生语用失误的现象进行归类分析,进一步说明我们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用失误 语用语言 社交语用 对策
在英语教学方面,人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只着眼于教会学生理解和分析规范的语句,或者只要求他们多听多说是不够的,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避免语用失误。语言表达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防止语用失误,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指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而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学生在使用英语时所出现的语用失误分为两类: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
一、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
人们使用语言时总是结合一定的语境,尽量恰当地遣词造句,并力求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用意。常见的学生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学生违反使用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含义。例如:
A:Thank you for your companying! I really had a good time today.
B: Never mind! It?蒺s my duty.
对话背景是学生B陪同朋友A参观完后两者进行的谈话。朋友A对学生B一天的陪同表示感谢,显然学生B要表达的是“没关系”、“不用谢”,但他却用了“Never mind.”。“Never mind.”在英语口语交际中是用来表示道歉或安慰的。对于别人的感谢则可选择“It?蒺s my pleasure”, “You are welcome”, “Glad to be of help”, “Not at all”等等。 而且B的回答是It?蒺s my duty“我应该做的”,其含义可能会被使用英语的本族人误解为:我并不乐意,不用感谢我,因为这是我的职责,否则我是不会来陪你的。所以正确的回答应该是:It?蒺s my pleasure!
2.学生用中文思维去解读英语句子含义,造成失误。例如:
A:It is getting late. I?蒺m afraid I must be going now.
B:OK. Go slowly.
这是2004年全国高考题中的一道情境交际选择题,B者用中文思维去解读英语,结果造成失误,应回答说,“OK. See you.”
3.学生只了解字面意义,弄不清说话人的真正用意。例如:
A:Can you answer the question, Lucy?
B:Yes.
A是教师,当听到学生B应答yes之后,就等着学生B的回答,可是学生B没有进一步回答下去。显然老师的用意是要求学生B回答问题,但学生B只理解为一种询问,故只按提问的字面意思作答。
4.混淆同义结构的不同使用场合。例如,学生A与学生B是好友,A请求B帮忙,如果A说:“Could you possibly help me with the luggage?”学生A的口气就太见外了,亲密朋友间的请求中出现间接、含蓄都是多余的。
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
社交语用方面失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而产生的一种交际语用失误。现举几例说明如下:
1.称呼差异引起社交语用失误。例如,中国学生经常说,“Good morning, teacher.”在汉语中,“老师”不仅是称呼语,还是尊称。在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绝不可以作为称呼语,也不是尊称。英、汉语称呼是不对应的,英语中采用Mr./Mrs./Miss加姓氏的称呼法。
2.学生不注意谈话对象的身份或社会地位而导致的社交语用失误。例如,对出租汽车司机就不能说这样的话:
Excuse me, would you mind taking me to the airport?
其实,只要说一声“Airport, please.”就很恰当,既不失身份,又礼貌得体。
3.价值观念差异带来的社交语用失误。由于英汉文化对事物的价值观念不同,因而导致学生在交际中不知什么该说、该问,什么不该说、不该问。价值观念差异,还包括因文化差异对事物持不同的评价和看法,如不同民族的非自由话题(如禁忌语)差异,例如,“How old are you?”用语常出现在中国学生交际情境中。使用英语为母语的人对年龄、收入、婚姻状况以至体重等话题都要回避,而我们中国人对这些事情似乎都可以公开。
由于条件限制,学生学习英语时很少有机会直接参入英语环境中去习得英语,是脱离语境去学英语,从而造成运用英语能力低下,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将学到的词汇、语法知识放到具体的交际场合去接受检验和辨别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学到的英语语言知识,并在使用过程中磨练自己,提高自己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
1.课堂教学。
(1)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英语文化教学要帮助学生把握学科内以及跨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跨文化意识。
(2)结合课本介绍词汇的文化内涵。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汇与习语,例如goat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都可表达是一种动物,但英语中的“goat”还意味着坏人、色鬼,俚语中有替罪羊、牺牲品的意思,不宜出现在广告语或品牌商标中。
(3)加强英语对话教学,使学生了解话语受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话题的选择; b.语言的组织。
2.课外活动。
由于新教材的编写主要是以学生所熟悉的话题或题材为主,而涉及异域文化的比重还相对偏低,故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补充一些相关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题材有关的书籍、报刊或观看电视节目,在活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
参考文献:
1.王宗炎Some Snags Is English?鄄Chinese Communica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1年第1期
2.戚雨村“语言·文化·对比”. 《外语研究》1992年第2期
3.邓炎昌,刘润诗.《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关键词:语用失误 语用语言 社交语用 对策
在英语教学方面,人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只着眼于教会学生理解和分析规范的语句,或者只要求他们多听多说是不够的,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避免语用失误。语言表达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防止语用失误,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指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而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学生在使用英语时所出现的语用失误分为两类: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
一、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
人们使用语言时总是结合一定的语境,尽量恰当地遣词造句,并力求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用意。常见的学生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学生违反使用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含义。例如:
A:Thank you for your companying! I really had a good time today.
B: Never mind! It?蒺s my duty.
对话背景是学生B陪同朋友A参观完后两者进行的谈话。朋友A对学生B一天的陪同表示感谢,显然学生B要表达的是“没关系”、“不用谢”,但他却用了“Never mind.”。“Never mind.”在英语口语交际中是用来表示道歉或安慰的。对于别人的感谢则可选择“It?蒺s my pleasure”, “You are welcome”, “Glad to be of help”, “Not at all”等等。 而且B的回答是It?蒺s my duty“我应该做的”,其含义可能会被使用英语的本族人误解为:我并不乐意,不用感谢我,因为这是我的职责,否则我是不会来陪你的。所以正确的回答应该是:It?蒺s my pleasure!
2.学生用中文思维去解读英语句子含义,造成失误。例如:
A:It is getting late. I?蒺m afraid I must be going now.
B:OK. Go slowly.
这是2004年全国高考题中的一道情境交际选择题,B者用中文思维去解读英语,结果造成失误,应回答说,“OK. See you.”
3.学生只了解字面意义,弄不清说话人的真正用意。例如:
A:Can you answer the question, Lucy?
B:Yes.
A是教师,当听到学生B应答yes之后,就等着学生B的回答,可是学生B没有进一步回答下去。显然老师的用意是要求学生B回答问题,但学生B只理解为一种询问,故只按提问的字面意思作答。
4.混淆同义结构的不同使用场合。例如,学生A与学生B是好友,A请求B帮忙,如果A说:“Could you possibly help me with the luggage?”学生A的口气就太见外了,亲密朋友间的请求中出现间接、含蓄都是多余的。
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
社交语用方面失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而产生的一种交际语用失误。现举几例说明如下:
1.称呼差异引起社交语用失误。例如,中国学生经常说,“Good morning, teacher.”在汉语中,“老师”不仅是称呼语,还是尊称。在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绝不可以作为称呼语,也不是尊称。英、汉语称呼是不对应的,英语中采用Mr./Mrs./Miss加姓氏的称呼法。
2.学生不注意谈话对象的身份或社会地位而导致的社交语用失误。例如,对出租汽车司机就不能说这样的话:
Excuse me, would you mind taking me to the airport?
其实,只要说一声“Airport, please.”就很恰当,既不失身份,又礼貌得体。
3.价值观念差异带来的社交语用失误。由于英汉文化对事物的价值观念不同,因而导致学生在交际中不知什么该说、该问,什么不该说、不该问。价值观念差异,还包括因文化差异对事物持不同的评价和看法,如不同民族的非自由话题(如禁忌语)差异,例如,“How old are you?”用语常出现在中国学生交际情境中。使用英语为母语的人对年龄、收入、婚姻状况以至体重等话题都要回避,而我们中国人对这些事情似乎都可以公开。
由于条件限制,学生学习英语时很少有机会直接参入英语环境中去习得英语,是脱离语境去学英语,从而造成运用英语能力低下,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将学到的词汇、语法知识放到具体的交际场合去接受检验和辨别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学到的英语语言知识,并在使用过程中磨练自己,提高自己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
1.课堂教学。
(1)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英语文化教学要帮助学生把握学科内以及跨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跨文化意识。
(2)结合课本介绍词汇的文化内涵。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汇与习语,例如goat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都可表达是一种动物,但英语中的“goat”还意味着坏人、色鬼,俚语中有替罪羊、牺牲品的意思,不宜出现在广告语或品牌商标中。
(3)加强英语对话教学,使学生了解话语受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话题的选择; b.语言的组织。
2.课外活动。
由于新教材的编写主要是以学生所熟悉的话题或题材为主,而涉及异域文化的比重还相对偏低,故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补充一些相关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题材有关的书籍、报刊或观看电视节目,在活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
参考文献:
1.王宗炎Some Snags Is English?鄄Chinese Communica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1年第1期
2.戚雨村“语言·文化·对比”. 《外语研究》1992年第2期
3.邓炎昌,刘润诗.《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