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搞好职教科研,表面上看是一个能力问题,实际上真正决定科研成败的关键,首先是心理问题、态度问题。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态度是能力的总开关,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一、职教科研心态的误区
一是轻慢心态。轻慢,即轻视怠慢。许多教师虽然嘴上也说科研重要,但思想上并未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他们往往根据自己从不撰写论文也照样教书,甚至可能还教得不错的自我感觉,潜意识中抵拒科研。他们从未涉足科研的深水,甚至连鞋都没湿,只是站在科研的岸边向那深邃的水域张望一下,就断言科研无用,岂非浅薄无知。
二是自卑心态。许多教师认为科研高不可攀,仰之弥高;深不可测,钻之弥深。认为教育科研那是理论工作者、专业研究者的事,是“肉食者谋之”,岂是我辈一般教师所能染指。这是过分高看了科研,以致未“研”先输,不战自败,自己就把自己吓趴了。古人云:“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我们还没有敲击自己科研的“燧石”,也不曾小试牛刀,怎么就妄断自己不是科研的“料”,怎么就知道自己不能发光起火呢?
三是功利心态。觉得科研不过是应付评职称、完成科研任务的那档子事儿,是和自身利益与刚性任务挂钩的事。因而出于功利目的或应付心理,不得不掺和,但都是被动应付,勉强参与,一旦能应付过去或职称过关,就金盆洗手,避而远之。这种功利之人,根本没有科研的虔敬之心,都是出于无奈而“被科研”,他们没有科研的“定力”和“根性”,职教科研只是他们沽名钓誉、提高自己知名度的工具和手段。
四是速成心态。还有一些人对科研抱有速成心理,总希望一个早晨就能出成果,就能一举成名。这种浮躁的心态与科研活动的性质和要求是完全悖反的。科研是慢工出细活。它不是“毕其功于一役”一锤子买卖,也不是“急火出菜”的“炒作”,而是“文火煲好汤”久久为功的建树,是长期积累、深入思考、持之以恒、不懈钻研的回报,没有假以时日的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而那些抱着速成心态的人搞科研,一旦遇挫,就会遽然思返,就会打回原形。
二、职教科研心态的突破
(一)观念的革命。对科研的轻视怠慢,或认为科研是无用的摆设的观点,反映了我们的科研观出了问题。人是观念的囚徒,观念一旦形成,便会顽固地控制着人们的头脑,支配着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因而真正的革命发生在人们的头脑中,这就是观念的革命。科研观的革命,关键在于要破除“科研无用论”的思想。一是要客观地认知科研的功能,不能对科研的功能预期过高,放大到不切实际的地步。这样一旦实践上不能产生研究者们期盼的“神奇”功效,巨大的落差就会使人们歪怪“科研无用”。所以科学的定位、理性地看待科研的作用是观念调适的第一步。二是科研无用论是对科研无知的表现。科研对教育的作用虽不能说“万能”,但也绝不致“无用”,它起码在三个方面对教师的进步与提高有促进作用。一是可以督促并逼使教师钻研业务,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二是可以锻炼并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三是有利于教师养成善于思考的思维品格、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成就的成熟自信。三是一定要投身科研实践。产生“科研无用论”思想的根本因由,在于教师没有科研成功的价值体验。所以一定要激励他们参与其中,躬行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明了、参透科研的真谛,体验、感悟科研的价值,矫治观念的误差和陈见,这样即使没有成功,其追求和努力的过程也是值得尊敬和骄傲的。
(二)自信的实践。职教科研的根本在于自信。孙中山先生说过一句话:“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如果缺乏信心,就会缺乏决心,缺乏干劲,更缺乏毅力,连举手折枝这样容易的事情都不可能做到。 欧阳修说:“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所以科研心态的突破,必须打破自卑的精神负累,扬起自信的科研风帆。这就要求我们,一要教育教师懂得,他们并非不是写作这块“料”,而是长期忙于教而荒于写,以至手笔生疏,能力弱化,认识不到自己写作才能。就是说,他们很可能就是具有写作天分和潜质的人,必须经由写作的科研实践来激活它、唤醒它、发现它。二要克服畏难心理,勇试敢为。凡是有价值的事都是有难度的,难度越大,价值越高。它值得我们去攻坚克难,只要我们能克服写作启动时最大的静摩擦,踢出这“头三脚”,就能在“向来枉费推移力”的努力中,取得“此日中流自在行”效应。
(三)境界的修炼。境界是指人的思想或修为所达到的高度和深度。科研是要有境界的,没有境界,难以达及成功,也无法行之久远。科研的境界有三:1.超脱功利。科研不是不讲功利,只是不能过于功利。过于功利是与科研的本质相左的。而科研在本质上是反功利或超功利的。它是痛苦多于快乐,付出大于收益,苦涩多于甜美的研究活动。过于耿耿于功名、汲汲于官位,没有吃苦付出的心理准备,只想攫取占有的人,千万不要误入了这个“地狱的入口”。2.耐得寂寞。科研是挑战人承受孤独、耐得寂寞底限的精神劳作。被虚无占有、无聊驱使、浅薄俘获的庸碌之辈,是绝对与之无缘的。它靠的是“板凳须坐十年冷”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定和“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毅。它需要自静其心,沉潜其中,过滤浮躁与浅薄,弃绝喧哗与骚动,耐得孤独与寂寞,才可能成功。3.仰望星空。先有绿色的梦,才有金色的秋。人亦如此。温总理要求我们要“仰望星空”,做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看那些真正的教育名家大师,哪一个不是学养深厚、造诣精深,具有学术建树的专家型、学者型人才?从孔子、孟子到蔡元培、陶行知,从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到布鲁纳、苏霍姆林斯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们也许不能成为这样的大师和名家,但仍应当谨记,“天鹅也有落地的时候,但鸭子永无上天的机会”。
(四)心志的长考。古人云:“无志不能怀远。”职教科研更是如此。从科研的本质看,教育科研是对教育实践的一种描述,对教育过程的一种反思,对教育意义的一种探寻,对教育智慧的一种参悟。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不可能速成。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对人的心志的长考、精神的历练。从事物发展的过程性看,过程是指事物时间上的持续和空间上的延伸。人的任何活动都是一个过程,都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教育科研同样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并以过程的方式展开的,过程属性是它的基本属性。既为过程,就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不懈钻研、久久为功,需要对科研的虔诚敬畏、持之以恒。从科研的依凭看,科研不是玩“空手道”,科研比拼的是功力和底蕴,依靠的是经年累月的积淀和智慧,如果没有长期的坚持,勤奋的汲取,倾心的投入,没有“冷冷清清”的寻觅,“为伊憔悴”的付出,“苦其心志”的历练,就不可能成功。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研究所)
一、职教科研心态的误区
一是轻慢心态。轻慢,即轻视怠慢。许多教师虽然嘴上也说科研重要,但思想上并未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他们往往根据自己从不撰写论文也照样教书,甚至可能还教得不错的自我感觉,潜意识中抵拒科研。他们从未涉足科研的深水,甚至连鞋都没湿,只是站在科研的岸边向那深邃的水域张望一下,就断言科研无用,岂非浅薄无知。
二是自卑心态。许多教师认为科研高不可攀,仰之弥高;深不可测,钻之弥深。认为教育科研那是理论工作者、专业研究者的事,是“肉食者谋之”,岂是我辈一般教师所能染指。这是过分高看了科研,以致未“研”先输,不战自败,自己就把自己吓趴了。古人云:“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我们还没有敲击自己科研的“燧石”,也不曾小试牛刀,怎么就妄断自己不是科研的“料”,怎么就知道自己不能发光起火呢?
三是功利心态。觉得科研不过是应付评职称、完成科研任务的那档子事儿,是和自身利益与刚性任务挂钩的事。因而出于功利目的或应付心理,不得不掺和,但都是被动应付,勉强参与,一旦能应付过去或职称过关,就金盆洗手,避而远之。这种功利之人,根本没有科研的虔敬之心,都是出于无奈而“被科研”,他们没有科研的“定力”和“根性”,职教科研只是他们沽名钓誉、提高自己知名度的工具和手段。
四是速成心态。还有一些人对科研抱有速成心理,总希望一个早晨就能出成果,就能一举成名。这种浮躁的心态与科研活动的性质和要求是完全悖反的。科研是慢工出细活。它不是“毕其功于一役”一锤子买卖,也不是“急火出菜”的“炒作”,而是“文火煲好汤”久久为功的建树,是长期积累、深入思考、持之以恒、不懈钻研的回报,没有假以时日的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而那些抱着速成心态的人搞科研,一旦遇挫,就会遽然思返,就会打回原形。
二、职教科研心态的突破
(一)观念的革命。对科研的轻视怠慢,或认为科研是无用的摆设的观点,反映了我们的科研观出了问题。人是观念的囚徒,观念一旦形成,便会顽固地控制着人们的头脑,支配着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因而真正的革命发生在人们的头脑中,这就是观念的革命。科研观的革命,关键在于要破除“科研无用论”的思想。一是要客观地认知科研的功能,不能对科研的功能预期过高,放大到不切实际的地步。这样一旦实践上不能产生研究者们期盼的“神奇”功效,巨大的落差就会使人们歪怪“科研无用”。所以科学的定位、理性地看待科研的作用是观念调适的第一步。二是科研无用论是对科研无知的表现。科研对教育的作用虽不能说“万能”,但也绝不致“无用”,它起码在三个方面对教师的进步与提高有促进作用。一是可以督促并逼使教师钻研业务,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二是可以锻炼并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三是有利于教师养成善于思考的思维品格、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成就的成熟自信。三是一定要投身科研实践。产生“科研无用论”思想的根本因由,在于教师没有科研成功的价值体验。所以一定要激励他们参与其中,躬行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明了、参透科研的真谛,体验、感悟科研的价值,矫治观念的误差和陈见,这样即使没有成功,其追求和努力的过程也是值得尊敬和骄傲的。
(二)自信的实践。职教科研的根本在于自信。孙中山先生说过一句话:“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如果缺乏信心,就会缺乏决心,缺乏干劲,更缺乏毅力,连举手折枝这样容易的事情都不可能做到。 欧阳修说:“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所以科研心态的突破,必须打破自卑的精神负累,扬起自信的科研风帆。这就要求我们,一要教育教师懂得,他们并非不是写作这块“料”,而是长期忙于教而荒于写,以至手笔生疏,能力弱化,认识不到自己写作才能。就是说,他们很可能就是具有写作天分和潜质的人,必须经由写作的科研实践来激活它、唤醒它、发现它。二要克服畏难心理,勇试敢为。凡是有价值的事都是有难度的,难度越大,价值越高。它值得我们去攻坚克难,只要我们能克服写作启动时最大的静摩擦,踢出这“头三脚”,就能在“向来枉费推移力”的努力中,取得“此日中流自在行”效应。
(三)境界的修炼。境界是指人的思想或修为所达到的高度和深度。科研是要有境界的,没有境界,难以达及成功,也无法行之久远。科研的境界有三:1.超脱功利。科研不是不讲功利,只是不能过于功利。过于功利是与科研的本质相左的。而科研在本质上是反功利或超功利的。它是痛苦多于快乐,付出大于收益,苦涩多于甜美的研究活动。过于耿耿于功名、汲汲于官位,没有吃苦付出的心理准备,只想攫取占有的人,千万不要误入了这个“地狱的入口”。2.耐得寂寞。科研是挑战人承受孤独、耐得寂寞底限的精神劳作。被虚无占有、无聊驱使、浅薄俘获的庸碌之辈,是绝对与之无缘的。它靠的是“板凳须坐十年冷”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定和“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毅。它需要自静其心,沉潜其中,过滤浮躁与浅薄,弃绝喧哗与骚动,耐得孤独与寂寞,才可能成功。3.仰望星空。先有绿色的梦,才有金色的秋。人亦如此。温总理要求我们要“仰望星空”,做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看那些真正的教育名家大师,哪一个不是学养深厚、造诣精深,具有学术建树的专家型、学者型人才?从孔子、孟子到蔡元培、陶行知,从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到布鲁纳、苏霍姆林斯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们也许不能成为这样的大师和名家,但仍应当谨记,“天鹅也有落地的时候,但鸭子永无上天的机会”。
(四)心志的长考。古人云:“无志不能怀远。”职教科研更是如此。从科研的本质看,教育科研是对教育实践的一种描述,对教育过程的一种反思,对教育意义的一种探寻,对教育智慧的一种参悟。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不可能速成。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对人的心志的长考、精神的历练。从事物发展的过程性看,过程是指事物时间上的持续和空间上的延伸。人的任何活动都是一个过程,都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教育科研同样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并以过程的方式展开的,过程属性是它的基本属性。既为过程,就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不懈钻研、久久为功,需要对科研的虔诚敬畏、持之以恒。从科研的依凭看,科研不是玩“空手道”,科研比拼的是功力和底蕴,依靠的是经年累月的积淀和智慧,如果没有长期的坚持,勤奋的汲取,倾心的投入,没有“冷冷清清”的寻觅,“为伊憔悴”的付出,“苦其心志”的历练,就不可能成功。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