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面对握着鼠标长大的一代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r9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脑为什么不能是学习的工具、时间管理的工具?
  小儿子说:“我把瑞蒙的东西抢走了。” 我停顿一下,问:“瑞蒙是你学校里的朋友,还是网络上的朋友?”如果想继续这个话题,我首先要知道瑞蒙是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的,靠常识我已经无法判断。
  毋庸置疑,必须面对,我们的孩子已经是握着鼠标长大的一代。
  关于这一代人的思维特点、优势,有很多详细的研究。优势中提到的“自我学习能力强,有团队精神”等我很赞同并深有体会。因为在互联网上,自己想了解什么,就可以点击什么,也因此,自我探索学习能力越强的孩子,越能体会网络的乐趣;团队精神也很重要,大儿子的朋友们经常是一个团队去“攻”另外的团队,合作,放弃,策略,忍让,耐心,团队要拥有这些品质。不这样,似乎就很难进入他们的朋友圈了。
  虽然孩子对电脑上瘾是一个普遍让人头疼的问题,但对于这柄双刃剑,我没有视为洪水猛兽,反而认为打小时候开始接触,越能培养好的电脑习惯和有效学习的能力。比如——
  看清游戏背后的技术力量:大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让他接触设计游戏的电脑软件或课程,这样他玩游戏时会不由自主地从设计思路上去思考一些问题。
  学会电脑使用的时间管理:每天最多一个小时电脑时间,超过一分钟,就从以后的时间里双倍扣除。或者只是周末玩电脑。长期坚持,能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电脑使用的情绪转化管理:从电脑上下来的前5分钟,就对孩子进行情绪缓冲,提醒他用完电脑要马上进入现实世界。
  尽量引导孩子把电脑当作学习工具:体会用电脑学习的乐趣和效率。和孩子共同阅读一些电脑对孩子利弊影响的研究报告,让孩子对待电脑有清晰的认识和判断,学会扬长避短。
  如果孩子有了好的电脑使用习惯,那么电脑很多优势就能被我们利用起来:
  很好的学习工具:我发现在孩子5到7岁之间,通过玩电脑,认识了更多生词,提高了阅读能力、拼写能力、数学能力以及判断反应能力等。
  交流工具:一些共同的游戏是孩子们的共同语言,如果不了解,有时无法和同学沟通。同时,在网络上随时可以和自己的朋友聊天,的确让孩子们更亲近。
  管理孩子的工具:孩子们必须完成自己的职责,包括学习和做家务等,才能享受电脑时间。嘿,家长的管理工具里多了一个筹码呢。
  几年下来,大儿子不仅电脑习惯好,比如周一到周四没有电脑时间,他也似乎不挂牵;更重要的是,电脑让他有了一种很强大的能力:去发现各种资源, 再创造出新东西,并随时在生活中运用起来。前不久,我需要制作一段录像,要剪辑很多片断,加不同风格的音乐、照片、字幕、配乐朗诵等,参与的三个大学生都说做不出来,大儿子两个小时就给我弄好了。然后告诉我:“我这全是用免费的网上软件做的,如果用买的软件,我能做得更好。”
  在一次电脑竞赛中,大儿子获得奖状,他是他们学校6年级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后来我看了题目,发现试题涉及到电脑软硬件设定,音乐编辑,网页设计,程序设计等我不会做但儿子游刃有余的题目。那时,我才感慨我们“扬长避短,在孩子热爱的领域里加功力”的电脑策略终于体现出了教育价值。
其他文献
假如有一天孩子失恋了回家抱着爸爸哭,那也是做父亲的成功。  跟儿子像兄弟一样没大没小  儿子吴定谦在30岁的时候,出了人生第一本书。我本来以为跟儿子很熟,但看完后,感觉却不太熟。他写出小时候的记忆,我和他妈妈跟他说过的话、一起做过的事,我们都忘了,但他都记得。  我这一代人的父亲,大多不会跟孩子沟通。我一辈子跟爸爸讲的话不超过两百句。因为他不知道要跟我们讲什么,我们怕他怕得要死,什么也不敢跟他讲。
期刊
背诵的直接目的有两个,一是记住,二是浸润中国文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死记硬背,事倍功半  孩子小的时候要不要背点唐诗宋词、名家名段?家长很关心,希望得到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答案,好照着去要求孩子。答案倒有,但不是标准答案。因为每个孩子是不同的,具体情况也不同。  女儿刘莐四五岁时,我曾带着她背过一些少儿开蒙的经典,如《三字经》《论语》《唐诗三百首》等等。我当时是这么想的,孩子小的时候,心思单纯,受
期刊
要重视孩子不会的部分,别以为是他们粗心。  一些六年级的孩子说, 80%以上的家长(我认为没有这么多)高估了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  高估的结果是:孩子没有努力就希望孩子拥有超常的学习能力。  这类家长在能看懂孩子的作业时,对孩子作业挑三挑四,不是嫌弃写得慢,就是嫌弃写得不整洁,不停唠叨,不停批评,甚至动手打孩子。还给孩子扣上帽子,说孩子就是逆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家长容易美化自己上学时的
期刊
思想上,可以不迷信老师,但礼貌和伦理上,要尽量尊重老师。小孩依样学样。  我有段时间腰扭了,躺在床上看书,儿子也躺在床上看书。我在孩子爸爸面前说身体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儿子也在我面前做出病怏怏的样子逃避弹琴。  儿子做作业,我就去当他的同桌。  有一项语文作业,老师让把所有词语重复写两遍。儿子写字太费劲,作业又比较多。我就来给孩子听写。他会写的就写一遍,不会写的就写两遍或者两遍以上。儿子说,不要
期刊
这篇可以亲子共读呦。  做作业大概不是你喜欢的事情。这当然可以理解。  做作业不仅艰难,而且耗费大量时间,它不但侵吞了你的社交生活,而且使你感到迷惑和灰心丧气。老师会不断加大作业量,好像你只上他的课。  你不得不理解老师布置的作业题,不得不认真听讲才能掌握做作业的技巧,不得不在放学后安排足够的时间做作业,不得不书写整洁,不得不尽最大努力做好,不得不记住交作业(如果作业已经做完),而且日复一日,天天
期刊
小编叨波:我们常跟孩子说“上课要认真听讲”,可是怎样才叫“认真”呢?我们一直以来强调的“认真”太空洞抽象,对年幼的孩子来说,要越具体越好,细致到身体、头脑、眼睛、耳朵、嘴巴……每一个部位分别怎样做才叫“认真”,这样才易于孩子理解和实践。  一位“最家长”读者在QQ上问我:儿子老师找我谈话,说课堂上检查儿子课本上的词语,发现他什么都没抄,上课该记得都记不下来,走神现象越来越严重了,这才刚上二年级,真
期刊
6~8岁是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给你介绍桥梁书。  常听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书买了一大堆,看两眼就搁下了,那么多好书看不进去,都成了摆设。还有些家长跟我说孩子也不是不爱看书,但只爱看图,字一多就没了兴趣。这样的问题在小学生的阅读中具有普遍性。究竟是我们的孩子阅读习惯不好,还是我们的书不足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孩子是最诚实的读者,他们的兴趣和喜好当然可以引导,但是这种积极的引导仍然是在尊重孩子阅读
期刊
放手,是培养孩子独立的过程。  检查作业时,我当了懒妈  兜兜的依赖性跟其他独生子女一样,做完作业后从来不检查,直接就扔给我签字;若是让她自己检查一下,也不过是应付扫几眼。  为什么?因为她知道妈妈肯定会仔细地检查一遍,然后给她纠错,这样她糊弄完的作业交到老师手里时已近完美了。  但是从这学期开始,每次检查完作业,我发现错误也不告诉她了,不仅如此,我还佯装没看见就签上了字。  连续两周,兜兜的作业
期刊
成人的忌讳会加剧孩子的害怕。  孩子为什么有恐惧  农历十月有一个与“清明节”相对的“寒衣节”,在不少地方,这个节日都要去扫墓,还要往坟头压纸,代表给祖先送入冬的棉衣。清明节也会压纸,提醒祖先开春了,要换单衣了。这是一个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好机会。  古人一般在家里寿终正寝,周围的亲人,不论年龄大小,包括小孩子在内,都要帮忙料理后事,一直到他们亲眼看着亲人被埋葬在家族土地或当地公墓,并且定期去扫墓
期刊
刘同学大概从两年前开始变得很“恐怖”,他居然研究起炼丹术来了!  道家长生不老的主要手段就是炼仙丹,吃就金刚不坏之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说,这多少有点扯淡。可刘同学偏偏就有模有样地迷上了这个。每天一放学就奔图书馆,大包小包往家里运书,从道家的流派到有机化学教材,堆得满床满地。有几本还赫然标着“大学课程”字样,这实在让我吃惊不小。  有那么小半个月的时间,我试图从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上阻止这小子的疯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