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3分钟“1~4人变换”8字穿梭跳长绳的训练方法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e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2月,笔者所在学校师生在南京市玄武区小学生冬锻比赛集体3分钟“1~4人变换”8字穿梭跳長绳项目中,以零失误328个的成绩获得冠军并打破纪录。该项目不但考验学生跳长绳的技术以及不同人数之间的变换配合,还考验师生之间团结合作的信心与决心。通过日常的训练,笔者和同事们不断实践,优化训练方法,初步取得成效。
  一、项目介绍
  集体3分钟“1~4人变换”8字穿梭跳长绳项目的参赛选手为男女生各12名(跳绳),教师2名(摇绳)。在12×18m的区域内,使用组委会提供的统一型号长4.2m的竹节跳绳,2名摇绳教师之间间距不小于3m。比赛时,男女生可任意结合分成两组,分别统一穿着1~12号训练背心,方便裁判计数。
  二、比赛方法
  比赛前,24名队员排成一路纵队,2名教师手持长绳(不摇绳),保持预备状态。听到比赛哨音后,教师立刻开始摇绳,队员依次进绳。首先,参赛队员以1人方式依次“8字”穿梭跳长绳,完成后接着以2人一排依次“8字”穿梭跳长绳,完成后接着以3人一排依次“8字”穿梭跳长绳,完成后再接着以4人一排依次“8字”穿梭跳长绳,完成后回到以1人方式依次“8字”穿梭跳长绳……循环往复进行。以3分钟内成功通过绳子的人次累计次数(2、3、4人一排时视为整体“1人次”),作为各队最后集体3分钟“1~4人”8字穿梭跳长绳成绩。
  三、训练方法
  (一)优化单人技术
  1.巧设辅助点、线
  教师利用条件作业法,在地面用胶带贴出间距3m的摇绳点(甲、乙)、进出绳位置、进绳路线(AB、CD)、起跳点(A、C)、落地点(B、D),有利于学生直观理解跳绳的空间位置变化,方便学生参照点线调整位置,自主学习优化技术动作。训练时,教师结合图1讲解,要求学生必须快速调整1~4人的位置,站在进绳位置后,看准时机沿着进绳路线快速启动,在起跳点A、C附近起跳,腾空向前越过AB、CD之间的黄色区域,向前落在落地点B、D附近,然后快速跑开离开椭圆形摇绳区域,绕过摇绳教师甲、乙,准备下一次起跳。学生进绳路线AB和教师甲乙之间的夹角大约30~40O,通过不断练习找到最佳进绳角度。
  2.完善技术细节
  常见的断绳原因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启动慢、启动过早、前面启动慢耽误后面学生启动、起跳高度不够、没有腾空向前落地、起跳后没有团身绳子打到头部、手臂外展出绳时勾到绳子等。训练前,结合常见的断绳原因,教师对照图1讲解跳长绳动作要领、跑动路线、进绳时机、起跳点、腾空位移、落地点、出绳和队员前后间距等问题。训练时,摇绳速度逐步提高,帮助学生完善技术动作,培养学生跳绳节奏感,熟悉路线和位置变换。训练中,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3.以量变促质变
  训练时,采取热身加模拟比赛的形式,明确训练目标,不断提高成绩。热身结束后,进行3分钟模拟比赛,记录每次个数和出现的问题。每次模拟比赛结束后,断绳的学生自动排到队尾。综合学生跳绳技术、心理因素和荣誉感等因素,确定男女生各14人进入校长绳队。教师逐渐提高摇绳速度,要求学生提高向前跑的速度,冲过跳绳。利用大量的训练和模拟比赛,达成学生跳长绳技术动作的自动化。
  (二)“1~4人变换”练习方法
  1.合理分组,各个击破
  学生单人过绳比较熟练后,进入1~4人变换跳绳教学。按照1~12号的顺序进行分组,根据身高、配合等因素,适当调整学生位置,学生身高较高尽量安排在2、3号,防止4人一排站在外侧位置时绳子打到头部导致断绳。训练时,男女生统一穿着1~12号训练背心,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位置和配合的队员。1变2时,学生跳完1后,按照序号1、2组合,3、4组合等,共6组。2变3时,1、2、3一组,4、5、6一组,7、8、9一组,10、11、12一组,共4组。3变4时,1、2、3、4一组,5、6、7、8一组,9、10、11、12一组,共3组。学生明确分组后,教师组织学生原地排好队,听报数迅速变换队形,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不同人数变换时的位置和跑动路线。接着教师分别对2人、3人、4人一排进行单独训练,培养学生不同人数同步跳的默契感。
  2.化零为整,磨练细节
  当学生较为熟练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1~4人变换完整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针对性练习。刚开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1变2两人一组训练时,会出现两人启动时机不同步、默契程度不够的情况。教师可要求学生手拉手或拉胳膊,同步喊口令进行练习。等熟练后,只要排面整齐,位置准确,可根据实际情况不拉手,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默契。当学生2人一排熟练后,进行3人、4人一排练习时,学生还是会出现非常多的失误,包括启动时机不一致、前后排脱节、起跳高度不够、排面不整齐、队伍来不及跑至起跳位置等。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观看录像,分析导致失误的关键问题,结合讲解示范,完善技术细节,减少重复犯错。当学生出现瓶颈期且失误较多的时候,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不断坚持、培养默契、完善动作,共同面对挑战。
  3.解决痛点,稳步提升
  4人一排同步跳时,难度较大。学生要迅速调整排面,抓住时机跟进起跳。4人必须同时起跳腾空向前,尽量团身收腿。每一排之间要控制好距离,跟得太紧或太远都容易断绳。特别是第一次4人一排跳过绳之后,要迅速拐弯跑到对面的起跳位置。经过不断的实践,笔者发现学生断绳主要原因是跳完一次后来不及跑到下一个准备位置,导致脚步混乱、排面不整齐和起跳高度不够,最终断绳失误。
  进行队伍转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绕的方法,所有学生以乙教师为轴,进行旋转奔跑,准备第二次跳(如图1)。另一种是转跑的方法,所有学生跳完后,继续向前跑,留给后面队员落地空间,然后松开手,向右侧转,跑至指定位置(图2)。绕的时候,外侧学生奔跑距离长、速度要求快,体能消耗大。在3、4人一排时,存在不能及时跟上的情况,容易产生失误。用转跑的方法,减少跑动距离,节约时间。学生快速转弯,跑至准备位置成预备姿势,方便学生调整进绳方向和前后间距。经过反复的尝试和学生共同研究,采用转跑的方法,节省队伍转换时间,节约学生体能。
  4.引领节奏,默契配合
  1~4变换时,教师的摇绳节奏要引领学生的跳绳节奏,减少失误次数,做到稳中求胜。1、2人时摇绳速度快,3、4人时稍慢,采用12加速争个数、34减速少失误的模式,掌控节奏变换。如果摇绳速度过快,在3、4人一排时极易断绳,浪费3~5s的时间,影响学生跳绳节奏,增加心理压力。
  1、2人时,全体学生循环跳,1、2衔接时中间不空。3接2时,直接进。转过来再接3时,等最后一组3完全落地,排头喊“1进”,空摇两次进绳。4接3时,排头喊“1、2进”,空摇3次进绳。一方面等最后一组3落地,打开空间。另一方面等后面的学生迅速变换为4人一组。同样到对面后,排头喊“12进”,等待后面的学生迅速转换队形,跟上摇绳节奏。摇绳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位置,大声用语言提醒学生,采用加减摇绳速度,适当地“救起”起跳节奏不对的学生。
  (三)全维度学练赛
  在训练中,除了教师讲解技术动作外,同时邀请稳定性好、失误少的学生分享跳长绳经验。每次模拟比赛后,结合手机视频和替补学生的观察,反馈总结断绳原因,充分汲取经验。利用大课间时间,组织校长绳队进行校园展示,一方面模拟比赛场景,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给予长绳队队员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自信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通过长绳队的训练,学生不但掌握了跳长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深度参与体育、克服困难、磨炼意志,真正实现了团结合作,具备了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相信美好的记忆,将伴随学生的成长。相信体育为学生的成长注入了全新的动力。
其他文献
学校器材室有一批废旧的低压网球,颜色由黄、绿拼接组成,小学生对该球十分感兴趣;球的大小适中,弹性适宜,稳定性好。本文通过对低压网球“一球多用”的探究,将废旧的低压网球引入水平一的体育课堂,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  一、“蹴球大比拼”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人数相等的队伍,在10×10m的正方形场地内,以2个间隔1m的标志桶作为球门,在距离球门2~5m远的射门点射
一、问题的提出  在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征集活动中,案例表述的风格与形式的多样性给筛选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案例题目设计隐含的一些问题引发了我们的研究意向。何为题?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意思是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前额和眼睛,也可以说是案例中最醒目的标志。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亦即透过题目这双文章的“眼睛”,要能看到文章的灵魂。为了帮助大家能够掌握体育教育教学案例(以下简
对于青少年群体以及6岁至10岁的儿童而言,他们参与运动的根本目的并不一定是赢得比赛的胜利,而是通过体育活动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尊重裁判员和对方运动员,并且通过努力做出最好的运动表现,更重要的是,不论运动水平如何,都能体会篮球运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青少年时期学生希望与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在跑跑跳跳中接触新鲜的事物(学习)。“三人篮球”运动能满足青少年的这些需求:场地面积较全场的“五人篮球”小,参赛
2019年7月,笔者收到《中国教育学会关于第三批教育科研体育与卫生专项课题申报的通知》。正巧,笔者的“吴晓丽体育名师工作室”需要用课题引领工作室发展。可是,笔者以往在科研课题研究方面还不够深入,如何才能成为体育科研的“行家里手”呢?向书本学习是一条可行之路。  于是笔者选读了徐世贵主编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了解了科研基础理论,知晓了科研过程,明白了科研方法,懂得了科研成果的呈现方式;泛读了拉尔
一、沟通前用心准备  案例描述:双胞胎小罗兄弟俩身体素质好,学习也比较优秀,体育教师A选他俩进入校篮球队训练,可是他俩常常迟到、早退。体育教师通过了解,发现问题出在家长方面:家长希望他俩将来能考上好的大学,不支持孩子去训练,怕耽误学习。A老师决定去做家长的思想工作,请家长支持孩子参加篮球训练。怎样沟通呢?同事给他支招:1.夸孩子。从学习、纪律、习惯、品德等方面(最好從班主任和课任教师那里全面了解)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跑步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基本动作,在幼儿发展期十分重要。笔者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利用角色扮演增强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以“小鸡角色扮演”为主线贯穿整个体育游戏,在有效提高大班幼儿相关身体素质的同时,有助于他们在此过程中体验快乐、超越自我。  游戏一:小鸡找食  游戏目标:1.能够向前快速奔跑25m,锻炼下肢力量,提升自身协调能力;2.能够积极参与
在篮球训练中,高强度的技战术训练以及对抗往往让运动员的全身肌肉处于疲劳状态,针对性的放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笔者“因地制宜”地利用篮球进行肌肉放松,减轻关节的压力,可以有效加速校队球员在篮球训练后身体机能的恢复。  一、放松腓肠肌  放松目的:缓解小腿肌肉疲劳,避免拉伤。  放松方法:学生坐于垫上,双手撑于臀部后侧,右腿屈膝大约成60°,右脚踩于地面,将球置于左腿腓肠肌处(图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五育”并举,强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应有地位。面对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人们对“健康第一”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为了能胜任新时代体育教师的使命担当,促进新时代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教师必备素质与能力成为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以德修身,涵养体育教师职业操守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方向性、引领性和前瞻性,体现了国家在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意志……据不完全调查,全国几乎有一半中小学体育教师没有读过课程标准,从而影响了体育课程改革更好地实施。因此,当务之急是需要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概念、内涵、意义、框架。”[1]为什么一线教师不读课程标准?是不愿读、不屑读的态度问题,还是读不懂、读了也用不好的能力问题?浙江省在破解该类难
一、案例背景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小学1~6年级的1分钟跳绳为高优指标,学生成绩超过单项评分100分后,以超过的次数所对应的分数进行加分,如:小学六年级1分钟跳绳满分标准为男生157次、女生166次,满分后每多跳2次加1分,最高可加20分。并且,学生体测的学年总分也被很多学校视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考核依据之一。因此,加分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练动机,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