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影响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及时恰当的采用一些调节手段,必能更好地辅助于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进行了“调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 物理 课堂教学 调节手段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7-087-01
“调节教学”是郑州市教研室1992年10月根据郑州市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一项具有郑州地方特色的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
“调节教学”的概念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各种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诸要素适时进行调节控制,并通过增删、矫正、回授、补救等措施,从而优化教学全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调节教学。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作为一名一线的物理教师,我认真地总结并研究其实效性,挖掘课堂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从课堂的调节入手,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人性课堂,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活力,一切学习工作解决在课堂,现将一年来的研究总结如下。
一、学生课堂不良表现的总结和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的学习,思想上充满好奇,多数学生想参与到课堂中来,但他们又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参与课堂,所以很多节的动手实验课,看着热热闹闹,实则收获甚少,这归结于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行为,而对于这些行为教师又没有及时采用有效的手段加以调节。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显性不良行為。主要包括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相互争吵等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作怪动作、怪声怪调等故意惹人发笑以引人注意的行为;顶撞教师、破坏课堂规则等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显性不良行为,容易被觉察,它直接干扰课堂纪律,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可以及时采取调节手段加以制止。二是隐性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学生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发呆、看课外书等行为。隐性不良行为大多不会对课堂纪律构成直接威胁,因而不易被教师察觉,或者容易被老师忽视,但这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很大,直接的结果是课堂效果较差,这是很多“勤恳”的教师成绩不好的最直接原因。
二、课堂调节手段的应用
(一)对教师自身的调节
对教师自身的调节包括对教师的教学心理状态、教师的态势语、教学口语以及教师自身思维认知的调节。在教学中,教师适时亲切的笑容、鼓励的眼神、得体而富有表现力的手势,以及不断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发生变化的教师的丰富情感,都将给予学生无限的吸引力,并营造出令人轻松、愉悦的良好的课堂气氛。而对教师自身思维认知的调控,也正是教学活动中教学相长的具体体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活动受到的启示以及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思维和认知,从而进一步影响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调节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认真地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讲课时应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做作业或布置学生自学时要经常巡视全班学生,当发现问题时教师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处理问题。如开始上课的一两分钟,由于刚进教室、取笔翻书、课间嬉闹余兴等因素,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如果此时一走上讲台,就宣布上什么课,叫学生翻开课本某页,结果往往是讲课进行了好一阵,有的学生尚未打开课本,有的甚至连课本也未取出来,或者桌上放的是上一节用的课本。注意到这一现象后,教师首先就应设法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此时,教师或用目光扫视教室;或走下去察看;或提问复习上节课的某问题;或让课代表领读平时要求识记的内容;这些都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对学生的调节它包括对学生的课堂心理状态的调节,课堂学习形式的调节,课堂学生参与积极性的调节。对学生的调节,我们必须彻底摆脱那种仅仅是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的肤浅的认识。对学生的调节首先是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强烈兴趣和良好的积极性。在一个班级的学生当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非常刻苦,但成绩总是不理想。问题就出在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上。教师要不断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如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或向老师提出的问题等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上的不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始终处于正确的轨道上。
(三)对课堂学习内容的调节
课堂学习内容是教师在集体备课时按照课程标准及学生实际情况而预设的课堂讲授的内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会完全按照自己的预想实现教学呢?显然不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应处于一个不断的调节修正的过程中。他既需要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调节教学的推进速度、教学内容的深度,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补充,甚至连教学的重点、难点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如果教师始终按照自己原有的方式、原有的设想进行一厢情愿的授课,则只能把自己和学生隔离开来,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自我表演的舞台,这自然会使学生对课堂学习毫无兴趣,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不良行为出现。所以,我们应及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来修正自己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效果是高效的。
三、调节手段在课堂中的应用反思
课堂调节的主动权在教师,因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一堂课上得好与不好,不在学生,而在教师。调节手段的运用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当然教师也为此付出了大量的研究时间,有时为了上好一节课,大家各自献策,集体讨论,甚至争的面红耳赤。对于课堂的研究,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而对于愉悦的课堂,教师少了一些课下的牢骚,也不再有职业的倦怠,教师的生命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上来了。当然,教学研究的道路还很长,调节的手段还有待进一步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和我的同事们,将沿着这条康庄大道勇往直前的走下去,相信我们定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郑州市教研室调节教学学习资料 .
[2]科学出版社《物理教学论》.
【关键词】 物理 课堂教学 调节手段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7-087-01
“调节教学”是郑州市教研室1992年10月根据郑州市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一项具有郑州地方特色的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
“调节教学”的概念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各种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诸要素适时进行调节控制,并通过增删、矫正、回授、补救等措施,从而优化教学全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调节教学。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作为一名一线的物理教师,我认真地总结并研究其实效性,挖掘课堂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从课堂的调节入手,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人性课堂,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活力,一切学习工作解决在课堂,现将一年来的研究总结如下。
一、学生课堂不良表现的总结和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的学习,思想上充满好奇,多数学生想参与到课堂中来,但他们又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参与课堂,所以很多节的动手实验课,看着热热闹闹,实则收获甚少,这归结于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行为,而对于这些行为教师又没有及时采用有效的手段加以调节。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显性不良行為。主要包括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相互争吵等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作怪动作、怪声怪调等故意惹人发笑以引人注意的行为;顶撞教师、破坏课堂规则等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显性不良行为,容易被觉察,它直接干扰课堂纪律,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可以及时采取调节手段加以制止。二是隐性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学生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发呆、看课外书等行为。隐性不良行为大多不会对课堂纪律构成直接威胁,因而不易被教师察觉,或者容易被老师忽视,但这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很大,直接的结果是课堂效果较差,这是很多“勤恳”的教师成绩不好的最直接原因。
二、课堂调节手段的应用
(一)对教师自身的调节
对教师自身的调节包括对教师的教学心理状态、教师的态势语、教学口语以及教师自身思维认知的调节。在教学中,教师适时亲切的笑容、鼓励的眼神、得体而富有表现力的手势,以及不断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发生变化的教师的丰富情感,都将给予学生无限的吸引力,并营造出令人轻松、愉悦的良好的课堂气氛。而对教师自身思维认知的调控,也正是教学活动中教学相长的具体体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活动受到的启示以及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思维和认知,从而进一步影响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调节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认真地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讲课时应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做作业或布置学生自学时要经常巡视全班学生,当发现问题时教师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处理问题。如开始上课的一两分钟,由于刚进教室、取笔翻书、课间嬉闹余兴等因素,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如果此时一走上讲台,就宣布上什么课,叫学生翻开课本某页,结果往往是讲课进行了好一阵,有的学生尚未打开课本,有的甚至连课本也未取出来,或者桌上放的是上一节用的课本。注意到这一现象后,教师首先就应设法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此时,教师或用目光扫视教室;或走下去察看;或提问复习上节课的某问题;或让课代表领读平时要求识记的内容;这些都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对学生的调节它包括对学生的课堂心理状态的调节,课堂学习形式的调节,课堂学生参与积极性的调节。对学生的调节,我们必须彻底摆脱那种仅仅是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的肤浅的认识。对学生的调节首先是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强烈兴趣和良好的积极性。在一个班级的学生当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非常刻苦,但成绩总是不理想。问题就出在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上。教师要不断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如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或向老师提出的问题等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上的不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始终处于正确的轨道上。
(三)对课堂学习内容的调节
课堂学习内容是教师在集体备课时按照课程标准及学生实际情况而预设的课堂讲授的内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会完全按照自己的预想实现教学呢?显然不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应处于一个不断的调节修正的过程中。他既需要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调节教学的推进速度、教学内容的深度,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补充,甚至连教学的重点、难点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如果教师始终按照自己原有的方式、原有的设想进行一厢情愿的授课,则只能把自己和学生隔离开来,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自我表演的舞台,这自然会使学生对课堂学习毫无兴趣,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不良行为出现。所以,我们应及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来修正自己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效果是高效的。
三、调节手段在课堂中的应用反思
课堂调节的主动权在教师,因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一堂课上得好与不好,不在学生,而在教师。调节手段的运用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当然教师也为此付出了大量的研究时间,有时为了上好一节课,大家各自献策,集体讨论,甚至争的面红耳赤。对于课堂的研究,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而对于愉悦的课堂,教师少了一些课下的牢骚,也不再有职业的倦怠,教师的生命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上来了。当然,教学研究的道路还很长,调节的手段还有待进一步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和我的同事们,将沿着这条康庄大道勇往直前的走下去,相信我们定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郑州市教研室调节教学学习资料 .
[2]科学出版社《物理教学论》.